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第五十三期
作者/来源:知青文学网 点击数:4106 更新时间:2017-03-06

【字体:缩小放大

 

                                  2017.3.4星期六(53)

  明天(2017.3.5)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4周年纪念日,也是《知青文学》创刊一周年纪念日。国际知青村联盟网总裁柴春泽、文化顾问李双临、文学顾问王冬梅和常务主编姚福生携全体同仁向海内外为《知青文学》撰写稿件、艺术作品的作者和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表示真挚的谢意!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把《知青文学》办成海内外知青、知青后代的精神家园和关怀知青爱心人士的媒介、研究知青历史专家学者的文化阵地和史料宝库而努力!

                         张虎臣(山东)作品选

 

                             郑佩霞(香港)作品选

 

 

 

 

 

 

 

 

 

 

 

 

               柴春泽日记

           作者:柴春泽(天津)

  1974年5月16日    上午,在一队同拖拉机手研究改装播种机,以加快春播进度,黄珍、黄凌云、赵清志、韩世荣一起参加。下午,参加劳动。改装后的播种机开始在青年队播谷子,效果良好。 晚上夜战,在三队机播。    近期,收天津市红桥区、兰州57号信箱、浙江杭州、甘肃秦安铺、陕西眉县等地的中学生、工人来信,谈批林批孔中遇到的问题和毕业后下乡的愿望。江西瑞金沙洲坝公社百花园生产队知识青年班5月9日来信,今天需复信。因为,江西瑞金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小学课本里有:毛主席为当地人民打井,群众写下“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974年5月18日紧张的工作、劳动、生活。昨天,全天在三队参加机播玉米劳动。晚上,在公社收听旗电话会议:关于召开全旗公社书记会,召开全旗教育战线的工贫宣队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青年队陪摄影记者拍照片。下午,同吉林省歌舞团同志座谈,并同他们吃晚饭,他们本着对革命事业负责的精神,对知识青年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特别是关心女知青生活,注意女知青安全等问题!昨晚,在青年队召开会议研究几项工作:1.为青年队建房10间,大队欠青年队3 050元,建房用工由各生产队负担;2.建扬水站,需580元购设备;3.进点人员自身建设问题。                         1974年5月19日去旗里参加会议需要发言。对玉田皋的现实、历史应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请大队副书记李鸿江同志详细介绍玉田皋的历史发展情况。玉田皋历史:1945年成立区小队,队长鲍音仓。1946年成立大队部,分3个连,建立旗政府。1946年夏季解放,政委邓英。1947年秋土改开始,翻身,队长满合(满有明的父亲),村长张久清、尹福禄(尹景坤的父亲)、唐凤洲。1948年末至1949年,“三勤加一懒,人工换马力”。1950年至1953年成立互助组,共8个组,组长有李鸿江、刘福、李士敏、殷荣久、唐凤洲、孙树海、柳跃庄、李士才。1953年至1955年成立两个初级社,马架子叫五四社,周有、李士敏;玉田皋叫大山社,殷荣久、孙树海。1956年成立高级社,叫永生社,社长黄永生,副社长周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和红山连在一起叫红山公社。1960年和红山公社分家,成立玉田皋公社,社长杨兆坤,书记毛凤起。1961年5月玉田皋和下府分家,支部书记王志,副支书周有,副主任张秀,营长李鸿江。1961年玉田皋大队书记周有,主任李士敏,营长李鸿江。1963年李士敏离队,李鸿江任主任,史峰任营长,四清运动基本没搞。1964年周有、李鸿江离队,刘海林任书记,薛建清任主任,赵清志代营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深入。1970至1971年斗批改,整建党,辽宁省“五七”战士、知青来。1968年成立大队革委会,主任刘海林,副主任赵清志。1972年春成立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清志,副书记李鸿江,委员刘海林、汤秀云。1973年成立新支部,书记柴春泽,副书记赵清志、李鸿江、韩世荣,委员刘海林、汤秀云、孙少彬。(待续)                             下乡知青在昭盟 

                   我们经受农村牧区的艰苦磨砺(三)

            作者:王毅(辽宁)

水稻田,在翁旗当年那是块“奢侈”的土地,然而对抚顺知青来说并不陌生。昭盟无霜期比抚顺短,相对地温低,开渠放水季节,下田耙地可是个苦活。赵戈、田洪生挽起裤腿就下水,凉得直挤眉弄眼,赶着牛耙犁在水田里一干就是10几天,如今他们没落下病来,真是体格好!孟继星、申延忠、马祥几个看水员还跟农工学得了堵放水的好手艺呢!李向东他们几个还琢磨着改变分场漫撒稻种,搞育苗插秧新农艺;王春杰、张春元驾驶12马力手扶拖拉机下田耕地,耙地打场。这些情景折射出知识青年奉献才智于广阔天地的炽热的心胸。

农业的劳作,锻炼了青年的筋骨;牧区枯燥的生活也敲击着青年不成熟的心。冬去春来,艰苦伴随欢乐,半年后,青年中思乡切切,各种情绪跃然脸上。深夜哭泣,后悔当初;返城无期,凝思皓月;沙林中出入双双,早恋欢愉以慰籍空荡寄托;偷鸡杀驴,暴饮狂醉去打发似乎凝固的时刻。面对如此,我们这些学生干部也很难做。想想赴昭盟知青中怎么还这般参差不齐;看不惯知青中竟有人大打出手欲立山王;说不出管与不管怎样去管,甚担心长此下去我们初衷将毁于一旦。当地党组织带队干部看到这些,按照盟旗部署,及时召开会议,组织活动,活跃知青业余文化生活。冬季还给我们每人发放了补助津贴(具体多少钱记不得了,总之是按少数民族地区标准发的,高于抚顺三县),使我们非常感动。我、周广华、赵戈、王春杰、丁常刚、任宝英、梁津津、刘素媛、张抚娜9位同学商量后,由我起草了《颗颗红心献给党》的决心书,大意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我们一定要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磨砺锻炼,不要津贴,扎根农村60年!我们旨在以榜样的力量,教育知青安心农村,同时鞭策自己排除各种杂念,一门心思务农,把“五·七”分场工作干好,把青年点带好。这种几乎是青春冲动的激情表现,一时间在分场、农场乃至翁旗中引起强烈的轰动。农场、旗、盟三级党委高度重视,肯定褒奖了我们的做法,并由新闻媒体播发——号召知青向我们学习。这就是昭盟“九小将”之说来历。由此在分场、在农场,在翁旗掀起了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狂潮,知青们纷纷写倡议书,决心书,有的还是血书,表示衷心。同时,也在我,包括我们表态的知青心底埋下了是真扎根还是假扎根那无法排遣的“矛盾负担”……

文体活动在我们点是搞得非常活跃的。在“不在城市教书,甘愿昭盟务农”的教师典型——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冯大诚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青年点简约地排演了《长征组歌》。“雪皑皑,野茫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精神,激荡在胸,更加坚定我们扎根农场的信心和勇气。我和张秀国扮男声领唱及朗颂,刘素媛的女声领独唱和朗颂,几十人的联唱分部,气势激昂雄浑,催人奋进,在农场演出获得了成功。没有场地,我们组织在近乎沙漠的场地内搞了田径比赛运动会,别开生面;至于说篮球、足球、棋类比赛那是时常就有;党课、文化课、形势教育更是定期进行。后来党员多了,我们组建了创业队,成立了分场团总支,周广华是分场党支部书记,任宝英调农场三队任党支书,张传欣当了会计,张抚娜初任伙食长后又去小学当老师,赵戈、王春杰、梁津津、刘素媛、林玉凤等都成了团干部或分队长,付士贵还在海日苏工程会战指挥部当了民兵连长,入了党。我们“五·七”分场青年点1974、75、76年接纳三届知青108人,1976年有10几名同学去了平庄矿务局、辽建三团和回抚顺老钢、胜利、西露天矿当了工人,刘树岩于1976年光荣入伍,77、78年任宝英、赵戈、戴吉平还分别考上了阜新矿院、抚顺师范学校、平庄技校。至1978年8月17日,我、周广华、王春杰、李向东、刘伟等同学最后乘抚顺解放大货回抚时,我们整整在昭盟翁旗花都什农场“五·七”分场生活了4年,计1460天难忘的岁月。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倡导到形成运动,大体经历了27年(1953~1979年)。这在中国当代及世界史上无论如何都是一页大世纪,据非权威资料统计,约有3400万知青亲历了那风雨历程。从达到高潮时的1968年至1979年收尾大返城阶段观察,我们抚顺乃至辽宁5城市知青赴昭盟插队的4年岁月,仅仅是高潮过后的小高潮,是收尾之前的大波澜,是“老三届”大哥哥、大姐姐们经历后,我们又一个轮回的再尝试。然而,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始终没有离开她的主旋律: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私的奉献加英勇的献身。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延安的精神,是一种维系国家生存,以至于兴旺发达经久不衰的魂!非常可惜的是,这种美好的东西,无价的宝贝,却在其高潮时被“文化大革命”的衣钵所裹挟,演绎出太多的历史悲剧。后来的“老三届”等等正是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年的环境和条件下,为祖国农村面貌的改变尽了超负荷的努力。

  我们抚顺赴昭盟知青不也将青春和热情都抛洒在翁旗和宁城的土地上吗?当然,我们当中也不乏做过一些傻事、蠢事甚至错事、坏事,但无论怎样从整体到个体都受到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洗礼,感触颇深,刻骨铭心。尽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唯物看、辩证看有其自身复杂,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人口、国际等背景,但她终究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知青也是历史的知青。我们抚顺知青在赴昭盟插队30周年、40周年纪念她,就是为了历史的纪念,就是为了醒示自我,启迪后人。我们可以不无骄傲地说:青春的时候,我们曾经受到磨砺,我们曾经奉献祖国,正是这种磨炼使得我们意志坚强,面对人生,奋勇明天!(待续)

   

     浅议研究知青社会性养老的基本思路(三)
    

         作者:张华芬.东方居士(四川)

  三、认清知青养老问题可以争取解决的途径
(一)、紧扣主题争取。主题就是知青是社会产物,由社会给知青造成“基本生物生存问题”和“基本社会生存问题”,应该由政府来关注,并根据轻重缓急情况逐步认真解决。
(二)、抓住政策机遇争取。政府关于解决社会化老龄问题的所有政策,是面向全社会老年公民及其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因此,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可以以一个地方为单元,组建知青养老组织和企业,借助这些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助、用地优先、免税费、优先信贷和招商引资等支持,尽力解决上述两类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
(53期)( 三)、自发性互助性争取。这种方式又回到前面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观点和思路上了。也就是我们各地的知青活动组织可以走“时间和资本置换”之路,举众人之力,把上述两类人和一些社会资源组织起来、整合起来,对内开展“自给自足”的社会养老,对外开展创市场收益来支持、巩固和扩大“自给自足”的社会养老。

四、做好战略性的争取解决工作
(一)、摸清情况。我们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的一切指望和依靠,唯政府所是。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组织要解决一类社会问题,从引起关注、到组织调查研究、到提出解决办法、到正式文件出台、到具体贯彻落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一项系统工程。而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这项工程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起基础工程就是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负面影响性和社会危害性。因此,我们要先做数据调查摸清情况,要本着对急需解决社会性养老问题的知青负责,用严谨的办事作风,发动各地知青活动组织,把本地存在以上两种生存问题的知青查找出来,把各人的典型困难摆出了,把分类统计做出来,形成非常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数据材料后进入程序。
(二)、严格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一个公民(社会人)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有的最基本自觉性和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各地知青活动组织在牵头做争取政府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的一切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原则,要至始至终做到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和有组织有纪律地耐心争取。反对和抵制一切影响社会稳定与不利于争取解决问题、反而激起矛盾和阻力的做法,更要防止被一些力量利用而偏离主题和误入歧途,给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打遵纪守法的争取持久战。社会产生知青,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开始到七十年代末结束,前前后后用了二十余年;知青要求解决其社会归属问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全国兴起“返城大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在全国兴起“下岗大潮”、再到本世纪的2011年全国建立“社会保险”,前前后后用了三十多年;近年,全国知青发起争取解决社会性养老问题,也不过才五、六年时间。而从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看是足有成效的,至少政府知道了这件事情,更知道解决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许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因此,我们各地的知青活动组织在争取这条路上,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行为要求,要戒骄戒躁,要全心全意为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而努力服务。

(四)、用成功引导政策。我国无论是社会管理政策、民生问题政策、还是法律法规,几乎都是一个事实先行而政策及法律法规滞后的规律。因此,各地知青活动组织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抓住政策机遇争取”和“自发性互助性争取”这两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养老活动,把这两项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做出特别成效了、做出特大影响力了,研究政策者就被吸引来了,出台解决问题就有成功经验借鉴了,知青们实现社会性养老的愿望就有突破口了。

 

          等我长大了就把农民当

           ——我的知青岁月

           作者:杨金会(辽宁)

  晚上,大会安排联欢活动,要求每个公社代表队都要出节目,我们谢屯公社代表队也积极报名参与,无非是样板戏选段,毛主席语录歌曲,有些代表队还自编了“三句半”、“诗朗诵”等节目,祝贺大会成功召开。我的节目是独舞“草原红卫兵见到毛主席”,表现的是蒙古族红卫兵骑着马儿,跃过千山万水,来到北京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的情景,舞蹈结束,轰动了全场。第二天吃过早饭,集合之前的一段时间,好多知青代表请我教他们跳忠字舞,我在抚顺胜利矿宣传队时,就是跳舞的主要演员,所以教他们跳舞,那是非常轻松的事,于是在县高中大礼堂的舞台上,我开始向知青代表教授忠字舞,学舞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礼堂几乎挤满了人。记得有“敬爱的毛主席”、“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的金山上”等,那几天我又成了教忠字舞的“明星”。会议很快就结束了,最后还是归结为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充分认识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重要意义。贫下中农如何承担起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责任,让广大知识青年安心农村、扎根农村,使党和国家永不变色。说实在的,锦县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当时感觉就是一个大屯子,只是多了一些商店、饭店和县办工厂而已,甚至当时整个县城还没有自来水。可是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后,自己竟然来到了这座县城,而且一待就是五年零七个月,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待续)          穿越爱的丛林    作者:幸运(河北)   我说:“没事,吃吧,我请客!”我这一吱声,没拿到面包的同学不好意思拿了,陈效富三人也吃完了。“差不多了,咱走吧,别起个大早再赶个晚集,车跑了可就麻烦大了!”  陈效富扛个60斤的兜子,俩同学每人扛一个出了宿舍门,直奔场部汽车队去了。我送到门外,见他们走了,我又回男生宿舍去取面包箱子,没少没吃着的同学也没拿,我抱着面包箱子,到他们跟前,说:“你们几个还没尝到,别闲少,每人一个,自已拿!”  大家看看我,看见我满脸诚意就呵呵地:“那就不客气喽!”随即伸手拿一个,我就拎起箱子让他们挨排儿让,有一个开头拿的,就都拿了。拿完之后,我问:“还有谁没吃着?”“都吃着了,没落下的,你端走吧!”“那我可都拿走娄?”我回到女生宿舍,还有没起来的呢,这工夫也就八点多钟,冬天了,谁起那么早啊,都愿意懒被窝子,我看我也没啥事,烧水洗脸吧,外屋地也有稻草,一个男生去挑水,我说:“你挑完我挑。”  男生说:“行,你等着吧!”  一会男生挑来一挑水,倒进锅里。我紧着说:“谢谢!谢谢!”“客气啥呀?互相帮助呗!”  男同学担着空水桶走了,我开始烧水,洗脸。女生一看我烧好水了,陆续地都起来了,拿着盆出来 舀水说:“真不好意思,还让你给我们烧水,应该我们烧水,让你借光才对!”“哪那么多事?谁烧不行,我没拿这儿当回事,顶到日子还好几个月呢,到时候可就啥也不干了?那么娇贵不好,皮皮实实的才好呢!”“那可不行!你不拿自已当回事,人家陈效富可拿你当回事呀!”“管他呢!他现在不在,看不见,管不着,我想咋地就咋地……”“你可别想咋地就咋地呀!人家临走,昨晚上,来嘱咐我们,说‘他去抚顺这几天,让我们多多照顾你,你可别有个闪失,那陈效富怪罪下来,我们可担不起!”“唉!你们放心吧!没事的!”  说着话,大家都收拾完了,我们去食堂吃饭回到宿舍,打扑克的,识毛裤的,有钩被单子的,都忙活开了。我看着她们钩的还怪好看的呢!四个角是牡丹花,每个角是大小三朵花,还有叶子,中间一个大双囍字,两边一边一个大凤凰。你说人家咋钩的呢,钩的还挺快,我就挺佩服她,她一钩我就坐旁边看。“你是咋钩的呢?”我不禁问。“有密电码,照密电码钩!”“钩多长时间了?”“你来的时候我刚开始钩,等到回家再回来就全钩完了。这个钩完了还得钩转圈花边,小穗头啥的。”“还挺麻烦呢!”“要想好看就不能怕麻烦,慢慢整呗,早晚有整完的时候。”她这话,对我很有启发。我想,不管做啥事,干啥活,都不能着急,还要有始有终。“你叫啥?”“陈桂珍。”  陈桂珍很瘦,高个,瓜子脸,梳个长辫子,说话慢条斯礼的,和蔼可亲。我俩在这边说话就听炕头那边在争论,仔细听爭论啥?原来是那个织毛裤的许秀英出叉子了。许秀英是党员,大伙叫她指导员,说话也和声细语的,她在给杨旭山织毛裤,她俩实属是同学帮忙。我见杨旭山回来了,就问:“你回来了?”“啊,效富跟车走了。”“谢谢你啊!”“谢啥?哥们,应该的。”杨旭山见许秀英手里的毛裤织得差不多了,就说:“你得给留个口。”许秀英懵懵懂懂地问:“留口?”两人说了半天也没说到一块去。“别争了,拿来,我帮你留口!”我把毛裤接过来。“我给织完口,你再接着织。”  我接过毛裤一看,该织口的地方已经织过了一大块:“得,还得拆!”又冲着杨旭山说“准保把口给你留在合适的地方!玩去吧!”拆了一截,织好口,把腿也给分好了,我把毛裤交给许秀英。许秀英接过来一看:“哎呀!在这留口哇?”脸“唰”地红到脖子根。  陈效富回来了,他说:“爸一边走一边跟我说话,爸真好!可关心你了,问这问那的。”“说我爸好的人还真少!因为我爸很严肃,谁都怕他。”他还说,他去了沈阳的手表行,看上一款上海表,可是没有购买票,还是花了一百一十元,买了块红旗表。然后去了杨旭山家。杨旭山的父母、弟弟妹妹都怪稀奇的,问:“你咋一个人回来了?你媳妇呢?杨旭山咋没回来?”“还没放假呢!,趁这几天休整,我去抚顺给我老丈人送大米。”杨旭山和陈效富是邻居,从小在一起长大,陈效富家以前开过小铺,五七年公私合营小铺归了公,他爸就在小铺上班,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他爸退休,也没老保。六九年让城里的老、弱、病、残下乡去农村,他父母就这么下乡了。  陈效富在杨旭山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只告诉杨旭山弟弟一声,跑到沈阳南站,火速转车,一路小跑,到了青年点,见到我,旁若无人似的把我抱在怀里,嘴上还嚷嚷着:“哎呀!可把我想坏了,这两天半,就象两年半似的!”说着,就把手表撸下来,“昨天在沈阳买的,你先带着,等给你买了小菊花,这个再给我。”“不用,这个挺好的!能看点儿就行呗,买那么贵的干啥!”“我媳妇会算计,会过时子……”“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说话间,有人喊“开饭喽!”  陈效富说:“早晨就没吃饭,中午又没来得及吃,可把我饿坏了,看到你,都忘了饿!”  第二天陈效富拿一件红秋衣,问我:“秀舫,你看辛树旺这件衣服躺着抽烟,给烧俩洞,他再也没穿,你能不能给补上?” “放这吧,我给补补看,要喜欢就那么地,要不喜欢再拆了重织。”  我用白腈纶线按照锁扣眼的方法,一圈一圈地锁出一个溜圆的白乒乓球,又用黄线锁出一个球拍,球拍把用黑钱锁的。陈效富喜不自胜地拿给辛树旺,辛树旺乐了:“这衣服比新的好看多了!”  这时,外面有人喊“开资喽!”这下,谁也不侃了。  陈效富说:“秀舫,你多支点,给你父母。”“给多少?”“这还用问?你往年给多少,现在还给多少呗,你记住了,只能多,不能少!”“为什么?”“你说为什么?你给少了,他们乐意吗?还不得说是我的主意啊?”转而又问“秀舫,你说咱们去抚顺过年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你哪那么多为什么?结完婚的姑娘不能在娘家过年的!”“那我想在抚顺过年,过完年,你就在抚顺呆着,我自已回来,你好在抚顺坐月子……”“那更不行了,哪有姑娘在娘家坐月子的,连门儿都没有!”“你看吧,我家俩老人不太说理,尽拿不是当理说,我怕你和他们生气,到时候你别怪我就行……”“让你妈伺候我月子,我家没人伺候我,我爸和我姐都上班,老五上学,再说他们也不会做饭,你趁早别打我家的主意!回你父母那过年去,别说了,赶紧准备回你家吧!这事别争了,开资去!”“开多少?”“你看着开!”陈效富把工资开回来。说:“我挣了一千二百多,你挣不到三佰。”“就怪你,你总不让我干活,要不,我还能多掙点,以后再想干也干不了喽!”陈效富话题一转:“秀舫,咱商量个事呗?”“说,啥事?”“咱这次回家不买东西行不?”“行啊!”“我想给你买几件衣服,又担心两老的一看都不是给他们买的生气……”“那咱就不买,为啥让他们生气呢!以后再买,兴啥穿啥。”“那是一定的,我不让我老婆子时髦,让谁时髦?”  放假了,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我好像高兴不起来,我自已的家不能回,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就犹如泼出去的水”,去陈效富家吧,他父母那两下子已在我心里装着了,但又不能不去!总得陪人家的父母过年吧?陈效富他更明白他父母的所做所为,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唉!这是我自已选的,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转念又想,老虎处常了也是有感情的,谁家没老人,谁人总不老,举头三尺有神明,我就不信,我感化不了他们,我也有父母,我也有老的时候,即使感化不了他们,最起码我要尽到孝心,我要给自已,给父母行善积德!最起码的下雨打雷不必惊慌。(待续)            我的父亲        作者:王振国(江苏)    成手割起来,左手(如果是左撇子就用右手)尽量高举抓杆(高粱穗头重,秸秆高,如果拦腰抓杆,容易折断),右手握刀,身体右倾斜向下,刀背紧贴高粱根部,回刀时向外挥甩(防止砍腿)。要一个劲儿向后搂,而不是割一棵搂一下。先向前割一侧三垅或四垅,开出趟子后,再回身将另一侧割完,基本上一转身一捆。采用手抓式割法,每垅割一把,一把抓四五棵,八垅约四十棵左右,正好一捆。不用特意去查,相差无几。这种割法,虽然清楚,但速度较慢,而且抓拿不稳,高粱杆在手里容易分叉,东倒西歪,弄得手忙脚乱,直接影响功效。  老把式则多采用搂抱式割法,即左脚向前跨出一大步,身体前倾,左手尽量向前伸搂,能搂多少是多少。用肩部抗住高粱穗头,右手握刀,一个连续动作,刷刷刷十几棵高粱瞬间倒下,一般说,两抱就够一捆,而且不用转身。人始终推着趟子往前走。这种割法速度快,功效好。  放棵的时候,根先着地,往垅上一杵,自然樽齐。然后用镰刀扶住穗头,轻轻放下,以免摔掉粒子。  打捆的时候,选择一到两棵(细的秸秆)用脚踩几下,使其劈开腰折,然后穿在铺子地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撇子反向),将这捆高粱在腰折处兜起来,就势用左脚在打捆处踹一下,使其更紧,右手将绕子围住左手绕子绕两扣。然后合在一起,背一个劲儿, 将绕子别在高粱捆里 ,一捆高粱就捆好了。另有高手采用打短绕,绕满扣,拧一个背劲儿,将绕头掖在打捆处,其捆法速度更快。父亲形象的描述大祖父们割高粱的情形,就像戏文里的 刀马旦一样,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这就是高手。  庄稼割倒后,在地里打成捆,然后用马车或牛车一车一车的运回到场院里,卸到场院后,再按庄稼的不同种类一垛一垛的码放好。其后,只要天气好,就陆续的摊在场上晾晒,等待秸秆干的差不多时,就开始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碾压、脱粒了。这就是粮食归仓的最后一道工序——打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