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第五十二期期
作者/来源:知青文学网 点击数:3998 更新时间:2017-03-02

【字体:缩小放大

                                   2017.2.25星期六(52)

                                   张虎臣(山东)作品选

                                          郑佩霞(香港)作品选

 

 

 

 

 

 

 

 

 

 

 

 

               柴春泽日记

            作者:柴春泽(天津)

  去年11月份以来的7个月,人民币105元,都干 了什么呢?40元给大队办电,买机器零件,两元给护林员李士保看病,10元给三队队长刘海林同志家人看病,5元给韩世荣治病,1.70元给一队李井昌家看病,其余的到外地开会用了。群众有困难,我是大队支部书记,一方面要和大家一起抓大事,促大干,让农村早日大变、快变,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尽我一点力所能及的义务,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在往外拿钱的时候,我是在同自己头脑中残存的私有观念开展了斗争的,这虽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却反映出自己向公有观念迈进了一步。                       1974年5月11日    最近,盟团委陈孝、旗工作队黄凌云等协助我们连续召开批林批孔座谈会,以促进生产。昨天晚上,为刘慧贤、殷桂英、赵庆举行了入党仪式。张思功同志正式恢复组织生活。今天上午,正在三队参加种地劳动时,赵清志同志到地里找我回大队研究春播等问题。中午,吉林省歌舞团3同志来玉田皋采访,借中午12点15分至12点45分半小时时间,与他们座谈,而后去三队、一队检查春耕生产情况。今晚,冒雨在一队机播玉米两小时。公社黄珍、旗工作队黄凌云同志参加这场战斗。                         1974年5月12日    近日,玉田皋的学习、批判、生产等活动均有下列同志参加:吉林省歌舞团的同志,大连水产学校养殖系学员实习小组白峰、车新有、毛崇林、徐树林、白淑芹、曲桂侠,盟团委、旗工作队同志。夜间机播玉米,我大队播种机再次发生故障,从孤山子大队借来播种机,下决心以昼夜连续作战弥补之。从一队开始,夜9点5分开始冒雨进行。雨越下越大,雷鸣电闪,我们浑身上下被浇透了,仍然相视而笑,仍在坚持。雨太大了,11点停播。我和凌云同志冒雨凭借手电光,踏着泥泞回到大队。真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雷鸣电闪雨下大,马达轰轰无惧怕。      干部群众同等苦,学习大寨跨骏马。    夜12点。  1974年5月13日    各地给我的来信存放在青年点、生产队、大队、公社等多处,来访的同志认为这些信件很宝贵,建议集中管理。听取同志们的建议,信件集中于大队部,青年队办各地来信专栏,所用来信仍保留。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山东、河南、四川灌县和威远县中学生来信,其中山西太原二十七中的马燕飞、刘美玲、崔桂荣、董凤秋、李立青、张爱萍、管志梅、张小梅、李飞、李文武、张艳芳、陈昌林、贾凤兰、王素卿、李强、朱刚英、赵晋生、苏小兵、郝政瑞、黄坚等,几乎同时来信,表示毕业后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真是令人感动! 1974年5月14日接到写稿通知:1.旗知青办主任王博忠通知,《人民日报》约稿,本月17日前完成;2.5月下旬,辽宁省召开知青会,需发言稿,选择生活漫谈形式。近来的战斗依然很紧张,正是这紧张的战斗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吃,在青年队(开会晚了热一热);住,在大队部(几乎每天有会);劳动,在三队(随时可到其他队)。每天夜间12点左右睡觉,5点左右起床。对此已感到正常,只是每天发困。各地来玉田皋的同志见我第一句话便说:瘦得历害,脸色很不正常。连摄影记者的工作都有困难,本来马上需要一个片子,据说因为我近来身体状况而不能拍。要像金训华同志那样:活着就要拼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                         1974年5月15日召开家庭妇女座谈会。通过批林批孔解决计划生育中的一些难题。在农村,多子多福意识甚浓。今天专门召集女青年的母亲们开座谈会,反对买卖婚姻,提倡退彩礼。例如,殷桂英、刘桂芹、赵玉芹、李素芹、高月侠的母亲。她们说,支持孩子学大寨,走社会主义道路。支持孩子晚婚。结合近日学习列宁《伟大的创举》,体会到,大大地发展生产力需要克服无数的小生产残余和习惯势力、保守势力的巨大影响,这就需要把农民吸引到破除旧意识上来。生产上要大干,大变,首先要在意识上变,如不变,阻力会很大,也就干不了社会主义大农业。还要集中力量修好扬水站,做好夏锄准备和积肥工作。(待续)  

我们经受农村牧区的艰苦磨砺

              王毅    我们经受农村牧区的艰苦磨              王毅(辽宁)

我们在赤峰市和翁牛特旗乌丹镇各住了一宿,20日这201人分别奔赴玉田皋、花都什、大兴3个公社、农场。我被分到花都什农场“五·七”分场。我们点共有56名知青,大都是来自抚顺市建委、冶金、西露天、胜利矿等系统(当时按家长所在单位划分),所属中学有8、13、14、20、36、47、59等学校。记得从海日苏公社到五七分场已近傍晚。夕阳西下,落日金辉,西拉木伦河水弯弯,沙丘点点;马群片片,白羊在绿色中镶嵌,好一派北国草原风光。听说这五七分场是翁牛特旗五七战士开垦的水稻田地,我们即将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劳作,更加涌起新奇、爱怜和庆幸的激动。我同当时我们青年点唯一一名党员,原第59中学团委书记周广华说:“这真是个好地方。”他也兴奋地说:“还真有点小说《艳阳天》描述的农村山乡味道!”

初到分场,青年点还没有建成,知青们都借宿在农工家里。休息一天,第二天下地挖草坯子垒盖青年点。草原上的水位很高,10厘米就见水。农工们拿着像水桶被割去大半个样子的锹,铮铮发光,十分锋利,近似于战士突刺般的三刺四刺,一块有小磨大小的草坯子就被起下来。我们看得惊奇,觉得干这样活儿蛮有意思的,可轮到自己挖的时候,这锹就不听使唤了,不是挖不动,就是敦手腕子,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挖几块。农工过来手把手教我们:先找好入土的角度,尔后使巧劲捅下去,轻轻一掀,两边的大角都掀到,最后一锹保证起下来,这工具叫桶锨。唉呀,看似简单的活计,里面还真有些小窍门啊!同学们学着干了几天,逐渐也能多挖几块。后来知道,这活是分场比较轻、也比较“俏”的。农工说:“挖大壕,打大墙,累不死也得见阎王。”我们还真的经历了这“见阎王”的初试。

“五·七”分场北侧有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西拉沐伦河,水很浅只到小腿,可双脚一到河里,酥软的河沙随流而下,相当舒服,不一会儿双腿就会被流沙埋到膝盖,赶紧拔出,否则越陷越深。据说,当年苏军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有两辆坦克过河时就曾被埋得没影了。这条河还真是一道天然屏障呢。也还是这条河养育了翁旗万亩草场、良田,千年流逝,东去通辽,南下辽河。“五·七”分场正是利用这淤灌水势,开垦出水稻田。流沙加淤泥,这引水渠每年都要清挖一次,俗称挖大壕。壕宽丈5,壕深1米,知青分段,一段5米,依此计分。初挖大壕,三下五除二干劲十足,可挖着挖着随壕边新土渐高,就扔不上去了。而人家农工左右开弓,银锨飞舞,壕中一立,扬土左右20米直径,好不壮观。我们挖一锨,走两步扔上去,单撇子,进度慢,膀酸腿痛,实难忍受。一天下来,掉队七八人;两日下来手上血泡破裂,臂肿腿胀,减员三分之二;5天头上嘴起大泡,饮咽难下,行走如蛛,干脆起不来了,近半知青歇了工。但坚持下来的可真是好样的!能干活的都快追上农工了;能吃饭,三块发糕两碗炖菜,还有点没饱。既学会了左右手使锨,又掌握了“飞弹”(扔土)的巧劲。值得称道的是10几名女同学,她们硬是挺下来了。她们手磨破扎崩带,脚腿肿涂点药,白净的脸也“抹”上了桐黑,抡着铁锨,拖着肿腿蹒跚10几里地上工,由从前落几段,到后来你完工我也不差多少,真是克服了超强度重体力带来的生理、心理各种极限,坚持到工程结束。激励了男生,感动了农工,鞭策了自己。今天谈及,她们仍充满自豪之情。(待续)   浅议研究知青社会性养老的基本思路(二)
   作者:张华芬.东方居士(四川)             认清知青养老面临的社会问题
 (1)社会养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养老,是抛开家庭单元的养老义务与责任之后,由社会力量来承担或帮助的养老,即社会养老。知青作为社会产物,养老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就具有与其社会性相关的独特性。比如农民的社会职业属性是务农,养老则依靠土地收益或失地后的“社保”这种社会力量来实现;工人的社会职业属性是务工,养老则依靠相关企业的收益或缴“社保基金”后领取养老金这种社会力量来实现;公务员的社会职业属性是社会管理,养老则依靠社会管理收益或缴“社保基金”后领取养老金这种社会力量来实现;还有居民、商人、科技、文化、艺术、军队等等社会人群,其养老来源之基本原理与前大同小异。而知青就很值得研究。
(2)知青养老  当时的知青是一个年龄相差近一代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文化相差可以是文盲与科学家,而后来的社会地位相差是绝对高层与最底层。到现在,养老问题最严重的也就集中在社会最底层,其中尤其是无土地收益、无单位收益、无职业收益、无赡养收益之“四无”人员和吃低保、贫困失独、贫困失能、贫困空巢、贫困残疾、贫困慢性重病等人员。这在全国知青中不是少数,而且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同时,这也是我们有志于研究知青社会养老问题者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焦点,帮助争取解决好了这些人的社会养老问题,就是帮助党和政府基本解决好了知青的社会遗留问题。

(三)知青养老问题种类。据社会现状,以一般规律和常识分析,知青养老问题的种类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主要两种:
1、基本的生物生存问题。这种知青中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是维持生命存在于生物基本新陈代谢水准的生存状况,是最低级的生存状态,一般只满足于最基本的食品、衣物、住所、安全、劳动和爱与被爱等需求,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活得很不像人”。
2、基本的社会生存问题。这种知青中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是稍高于生物生存状况的生存方式。是在满足生物生存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最基本的供家养口需要,最底层社交活动需要,最一般的抗击天灾人祸与疾病能力需要。
当然,对于高于基本社会生存需要的诸如“挣回那段经历补偿”、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促进奔小康等养老需求,虽说不是本文涉及的研究重点,但能够在政府解决范围内解决,也不是坏事。

三、认清知青养老问题可以争取解决的途径
(1)紧扣主题争取。主题就是知青是社会产物,由社会给知青造成“基本生物生存问题”和“基本社会生存问题”,应该由政府来关注,并根据轻重缓急情况逐步认真解决。
(2)抓住政策机遇争取。政府关于解决社会化老龄问题的所有政策,是面向全社会老年公民及其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因此,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可以以一个地方为单元,组建知青养老组织和企业,借助这些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助、用地优先、免税费、优先信贷和招商引资等支持,尽力解决上述两类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待续)


    等我长大了就把农民当      ——我的知青岁月     作者:杨金会(辽宁)
   锦县是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大凌河下游新建的一座“州城”。其实锦县就是锦州的前身,现在要查阅锦州的一些历史信息,还都要通过《锦县志》获得。据历史记载,从辽到清,从清至民国,锦县称县、称府、称厅、设公署直至四八年解放以后,锦县仍然设在锦州市内,到了四九年初,才从锦州搬到了大凌河村,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锦州的一些企业,商业,如面粉厂、棉麻烟公司等,还仍然归锦县所有。改革开放之前,锦州周边的大小凌河流域,还都归锦县,锦州被锦县四面包围。锦州的著名历史古战场,松山、杏山,锦州的八景之一笔架山,以及天桥、巧鸟、娘娘宫、王家窝堡镇都归锦县管辖。现在锦州以南的所有乡镇,统统划归锦州,成了新的松山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县历史上,在虞、夏时乃冀州之域。商属狐竹国。周系幽州地。在春秋时期叫“狐苏县”,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名,是一种图腾信仰的名字,由此可以推断,早在春秋时期以前,这一地区的大小凌河沿岸,就存在过以狐狸为图腾的部落。1960年在锦县出土了一座刻画有嬉戏火球的瑞兽狐狸形像的契丹人石棺,这个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锦县这个地方,古代确实有崇拜狐狸的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活过。同时也证明了辽西地区特别是大小凌河流域,历史上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契丹人也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追溯历史,锦县作为锦州的前身或共同体,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镶嵌在辽西大小凌河河畔的一颗明珠,是古往今来南北通衢的重镇和商埠,由于地理位置险峻,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兵家必争。历史上著名的“松山大战”、“宁远大战”,现代的“辽沈战役”都是在这里发生的。这里又是一方富饶的文化热土,上溯远古,1.5亿年前,世界上第一只鸟“中华神州鸟”在这里展翅高翔;走进历史虞舜时期,辽西最早的部落“屠河”在这里生息繁衍;近代以北方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独立国家,以前燕为代表的五燕政权在这里诞生;辽代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州,从此有“锦绣之州”美誉的锦州城(锦县)便屹立于渤海之滨,锦县、锦州的得名,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又以当时凌河两岸森林茂密,沿岸生长着大片大片的槲树,是养蚕的极好原料,所以当时这里养蚕业非常发达,带动了丝织业的发展,故而称之“锦绣”。从此逐渐开通的辽西走廊也成为我国连接中原与边陲的三大通道之一;1644年获得长达22年明清辽西之战胜利的清军从这里入主中原,建立起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1948年获得辽沈战役胜利的东北野战军,从这里挥师入关,会同其它部队共同完成了解放全中国的神圣使命。这里人文荟萃,萧军、大康、张汀等艺术大家就是从这一地区,走向了全国,走进了历史。笔架山天桥、翠岩山、大小凌河入海口、红海滩、紫荆朝旭、石棚松雪、班吉塔、萧军故居、笔架山三清阁、解放锦州前线指挥所(牤牛屯)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仍在这里熠熠生辉。  全县知青代表大会,开得很顺利,会议期间,正值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给会议增加了重要的内容。全体与会代表群情激奋,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哥哥作为知青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哥俩同时参加县里的代表大会,代表中并不多见,我们哥俩很高兴,并抽时间到锦县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就是当时流行的每人手拿一本毛主席语录,放在心口前,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好像还有团徵,照片上写着“哥俩一对忠”那种照片。现在看来很好笑,但是却真实地反应了那个年代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  会议一般是上午大会“讲用”,下午以公社为单位分组讨论。知青的“讲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叫白梅的抚顺女知青,成了农村一个养猪厂的厂长,一个大姑娘,给猪配种,接生,饲养小猪,说是向传统观念宣战,过去女人不让干的事或干不了的事,我们女知青偏要干,而且干得很好,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争了光。她的讲用受到与会的县革委会的领导、军代表的高度赞扬,说是要发扬和推广这种“反潮流精神”,一时间,白梅就成了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和宣传部门宣传的典型。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晓光公社晓光大队革委会主任刘玉如,当时他还兼县革委会副主任,还是锦州市的革委会常委,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整天披个军大衣,座在主席台上很威严,其他领导成员对他都很恭敬。原来他就是毛主席在1955年7月31日看了《一个被人讥笑的穷合作社》的报导后,写批示“刘玉如领导的这个合作社,同河北的王国藩合作社相似,都是因为穷,被人看不起,经过刻苦奋斗,终于战胜了困难的。各省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应当广为传播,鼓励大家。”中提到的刘玉如。那个年代,得到毛主席写文章肯定的人,那还了得?他也几乎成了当时锦县的“神”。他所在原来的余积公社也改成了晓光公社,晓光大队也成了锦县最耀眼的典型。可悲的是,写《一个被人讥笑的穷合作社》的作者,一个才思泉涌的县委机关干部,由于一句话,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据说是某一天在办公室指挥别人挂毛主席像,在往墙上钉钉时,他指挥钉钉的人往东躲、往西躲,于是犯了大忌。原来当地有个风俗,人死后入殓盖棺钉钉时,钉到东边,执事人要喊着逝者往西躲,钉到西边,执事人要喊着逝者往东躲。于是便被说成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爱人孩子都受到了牵连,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被他写文章宣传的人,则成了红遍全国农业战线的英雄。(待续)           穿越爱的丛林     作者:幸运(河北)   这工夫做饭的同学来了,我和陈效富仅有的三天洞房花烛夜就此成为我俩一生中最为美好也有些苦涩的记忆,一对鸳鸯分别住在青年点的男宿舍和女宿舍,在青年点食堂吃饭,参加生产队劳动,一个月挣270个工分,想再到一起,难了!  写到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我腿的伤痛已经痊愈,又能骑自行车满哪疯去了,如同年青了三十岁,就连上桥爬大慢坡也不觉得气喘,替我高兴吧!  说话就到八月底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该割稻子了,我发现我的麻烦来了,这个月没来例假,盼一天 又一天,盼了一个月,还没盼来。  陈效富倒及其平静:“你来病了吧?”  我不知道他所说的“来病”到底当啥讲,跟他去医院一查果真怀孕了。  陈效富乐得合不拢嘴,抓住我的手就不肯放松,生怕我磕了碰了。而我却不打算这么早要孩子:“孩子,过两年再要……”  话一出口,立刻遭至反对:“不行,有就要,等这个孩子会走了,再要一个,一个羊也赶,两个羊也放,一块弄俩孩子,一块利手!”  陈效富一再恳求把孩子生下来,我何尝不想啊?“你看咱俩身无分文,居无片瓦,孩子生下来住哪?” “住露天地!” “你也不怕孩子冻着?” “我抱着他!”  我故意吓唬他:“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他立刻警告妇科大夫:“没有我的话,你可不许给弄下去哟!”  大夫连连承诺:“哪能呢?还有比孩子更金贵的吗?”  陈效富在回来的路上叮嘱了一道,我见他至少具备了当爸爸的信心和勇气也就答应了:“面包会有的!”我俩相互慰藉,眼里噙满泪水。 “趁割稻子前,回趟抚顺,看看爸,也免得他老人家惦记。”我俩拿了十个苹果,五斤葡萄,两条大红毛鲤鱼。爸一见到我俩就乐了,姐和姐夫都喊来,一家子吃着喝着,共同分享我俩的喜悦。  回青年点一星期后就开始割稻子了,别人不愿意割被刮风刮倒的,我来割,一天割一亩,挣30分,一天挣七元五角,全归我。稻子割了,梱好,在幢起来,运进场院,脱谷,黑白地干哪,也得一个多月才能把稻子分给各户做口粮和交公粮,待到妥当了,也该过阳历年了。放假过完正月十五回来,开始挖沟,挖上水线,下水线,育苗,栽稻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青年点放假,食堂也停火了,陈效富问:“秀舫,咱俩上哪啊?”“上你家呗!”“我父母不说理,你不怕他们呐?”“怕啥?上次你找他们要钱,他们火了,这回咱们给他们点钱,再带一百斤大米,我就不相信他们不乐?”   陈效富临走时叮嘱他妈又叮嘱我:“别让秀舫总在家窝着,多让她出去活动,对临产有好处。”陈效富在家时,总领我去的林二妽常来我家,有时也约我去她家玩,我望着陈效富他妈,他妈说:“去吧!跟你林二妽玩去吧!”  林二婶慈眉善目的很招人喜欢,到了她家,我才看见她家炕上坐了三、四个妇女,都在做鞋,有纳鞋底的,有做鞋帮的、还有上鞋的,还有轧缝纫机活的。林二妽家住四间房,东屋一间单间,空着呢,第二间是厨房,西头两间通着的连二炕,冬天阳光照到炕上,显得很暖和,人家都干活,就我是个闲人,怪不好意思的。“我也和你们学做鞋呗。”  张二姐接茬道:“这有啥好学的,照鞋样子开底子,剪齐了就行,用白布条包上,等都干了再往一起沾,好学着呢!”“那你教我?”“那还说啥!”“我看你和王淑媛长的挺象姐俩,看后身影象一个人?你认识淑媛不?”“何止认识啊,我们是妯娌!她是我亲大伯嫂子!”“哎呀!太好了!”我和张二姐又近了一层。  张二姐问我:“你给谁做鞋?”“我先学着给咱家效富做,学会做了,再给两个老人做。那我还没有做鞋的东西呢!”  张二姐说:“那还不好办,你买布得去苇子裕,待会我陪你去苇子峪买。”  说干就干,我就回到家问婆婆:“妈家里有破布吗?我想和她们学做鞋,我先给效富做,再给你们做。”  婆婆绷着的脸总算有了些笑模样:“我和你爸不用你给做鞋,你愿意做,就给效富做吧!”说着话,婆婆就先打浆糊,找破布,一会就撕了一大堆,边撕婆婆边说“这些破布早就想扔了,总忘,没扔,还有用了!”  说话间婆婆就把大面板搬到炕沿上,我们娘俩就开始忙火,抹了一层又一层,抹了六层,这块打好了,搬外面晒去,春天风大干的也快,有两三天就干透了,我和婆婆又抹了一块。婆婆说:“够用了!”我又抹了一小块四层的。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我把我当时的记忆挑主要的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我的心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虽然苦得不能再苦,写着写着,眼泪就不自觉地“哗哗”地流出来,那也是幸福的泪,让我半生有所回忆。  场院的活全都忙完了,队长说:“没活了,完事了,你们先休息几天,收拾收拾你们各人的卫生,然后你们等着分红,给你们开资,送你们回家!”  青年们欢呼雀跃,一年总算盼到头了!男生女生都忙开了,烧水,洗衣服,洗褥单子,忙了两天,收拾停当,队长来了,他到各屋看看,然后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瞅瞅你们!一铺炕上,就住个俩仨的,也不闲冷?挤一挤,不也暖和?拼屋子,一铺炕上住五个!”其实一铺炕上能住六、七个人呢,队长也是往长远想,到夏天省得热。“自已找对家,谁愿意和谁一炕就和谁一炕,赶紧搬!”  我正好住的是外屋北炕,我们这炕上就我和兰芬俩住,我们俩中间有个空,正好放下一个行李,我的右边搬来俩人,这样一归拢,两间屋子里也显得人多了,也有点热乎气了。青年点是十间红砖房,男生五间,女生五间,十间房子有两个外屋地(厨房兼过道),锅灶,焼水,烧炕都搭在南面,北炕都有个炕洞子,可直接烧炕,大家收工回来都从场院捎回一梱稻草,放在外屋地,轮到谁烧炕,谁就用稻草把炕烧得热乎乎的,歇班的也要去场院拿回稻草来。西头腾出四间房子,给已婚的张森两间,这回腾出四间,我和效富分的是原来的外屋地,住东屋,里面还有一间,我们把原来的门口堵上,在 另一面扒了个门。但还没收拾好,等从家里回来再说吧。  加工厂开始给青年们磨粘大米面。不用我说,陈效富就用两个旅行兜装了两兜子大米,四小口袋粘大米和粘大米面。说:“都装好了,到家,一家一样一袋,多省事,大米给老丈人60斤,给姐40斤。行不?”“你办事我放心!”   吃完饭出来,我就不知不觉地往小铺走,想给陈效富买几个面包,他明天早上起来就走,食堂又不开饭,拿一百多斤的东西,饿着肚子怎行!  小铺卖货的刘大哥是66年下乡的鞍山青年,见我来了招呼道:“来了,稍等一下。”“不急。”  等把先来的顾客答对走了,刘大哥说:“妹子,你买啥?”“刘大哥,面包多少钱一个?”“三两粮票,三毛钱。”“来十个。”“你买一箱呗,买一箱划算,一箱八斤粮票八块钱,三十个,省一斤粮票一元钱。”  我抱着面包箱子回宿舍,同学们看到都跑过来接我:“陈效富这小子跑哪去了?让嫂子抱这么重的东西!”  一进屋,见陈效富在炕上坐着呢,那同学就把箱子一放,说:“给你,你家的。往后知道疼嫂子啊!”  陈效富说:“妒忌是不是?”又问我“你干啥去了?”“给你买面包去了。”“给我买面包?”“是呀。你明天早上走,食堂不开饭,你饿着肚子走哇?有面包吃,总比饿肚子强吧?”  我又把买一箱面包划算的方法告诉大家,不大一会,每个人都抱一箱子面包回来。  陈效富说:“我刚才在大队支了二百元钱,给你一百带着,想吃啥就买啥。”  第二天一大早,我把面包箱子搬到陈效富的宿舍,对陈效富和他的两个要好同学说:“吃吧,不用客气。”  别的同学看见面包都过来抢,陈效富半开玩笑地:“操!也不问问价钱?”  他同学说:“问啥,嫂子都这样了!”比划肚子鼓起来的样子“你还没请客呢,等小侄子满月一起请啊?”逗的大伙全都笑了。(待续)               我的父亲          作者:王振国(江苏)   割谷子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新手的割法是当割出打两三捆的距离后,就向左后转弯。割左边的两条垅。左边的割完了,再向左后转弯,割右边的两条垅。这就是绕着圈割,也叫打着旋割。成手割法是,开出趟子后,采用单垅或双垅并列割法,割一刀,迈一步,迈一步,割一刀。比较前一种方法,提高速度。  老把式则采取“下搭镰,横跨垅,齐头并进法”,即镰刀使用下搭镰法(割矮棵庄稼有上搭镰与下搭镰之说)。其要领是:左腿向前跨出一大步,呈弓形,身体前倾,深弯腰,左手尽量前伸,反手搂住一排谷子,右手镰刀贴着谷子根部,用力一刀(只一刀,不能拉锯),刷的一下,约一米左右长的一排谷子全部割下来。左手将搂到怀里的谷子顺势抓住秆棵的尾端拎起,穗头朝下,用手一抖,穗头齐整。右手镰刀搭住谷穗头,顺势往绕子上一放,一大把整整齐齐的谷子就躺在了铺子上。  横跨垅:就是割两边垅的谷子时,左右横跨着垅收割,而不是绕着圈子割。齐头并进:就是开出的趟子不能距离其他垅太远。前后交错,相互衔接,同时收割,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整套动作干净利索,潇洒自如。大祖父们的功夫就在这里。父亲跟我说,想当年(父亲9岁)我跟这你爷爷下地,看着他割谷子,他一人在前面开趟子,抱上两条垅,一边割一边打绕子,后边的人得骑上小毛驴才能赶得上。这话乍一听有点悬,可我从父亲的眼神上看出,爷爷当年的身手一定很厉害的。  “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割地最难、最讲究技巧的就是割高粱。高粱杆棵两米左右高,因此割起来技术要求非常高。一趟子六垅八垅十垅不等。要视人数、垅数多少而定。(待续)  长相思(二首)
  作者:曹锐冲(天津)  百念愁,万事愁, 寂寞孤独欲望忧,仰天长叹求。 思白头,泪流惆, 悔恨男儿不虑悠,苦干博自由。 2002.2.11修定于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八日  长相思(送玲妹) 母子情,说不清, 他地煎熬各自兴。离别泪水冲。 意浓浓,忆浓浓, 不晓何时听你声。盼家相望拥。 二〇一四年五月三日  
  
       梨花泪 
 作者:马红岩(为一个好朋友而作)

四十沧海,
越渡长年,
凌风澹荡嘶风烈,
星斗夜色寒;
数不尽的梨花梦,
泪断魂牵。
一滴相思沁情歌,
梦里泪涟涟……
一缕泪丝浸胸骨,
夜幕长叹!
寄一封家书寻红顏,
音信渺无落尘埃……

四十乡梦,
透过心窗;
道不尽的心中事,
裹思绝想。
剪不断思乡絮,
断不开思乡郎;
心摇神驰,
心系他乡。

那年春日徒故乡,
红颜远走隐身藏;
梦已去,
情断肠,
寻来一场空荡荡,
抑且–––茫茫;
沉积心底多情苦,
又填进无数悲伤……

多少痴情泪,
无言对寒窗;
多少痴情苦,
无处对弄堂。
漫步梨花中园处,
忆当年联想;
貂蝉蝶花怒放,
绽笑容姿似海棠,
俏佳悦色,
绝代芬芳……

谢幕已去,
以变秋黄。
一缕凄美泪水出,
洒浅在梨花上;
四十纯情,
满心空荡。
道不尽惆怅,
泪水倾盆淌;
几缕红尘甩不去,
冷月凄怆。
岁月沧桑何扫去?
痛知凋零好凄凉,
掩蔽梨花泪,
乃是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