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2016年第三十期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7421 更新时间:2016-09-26

【字体:缩小放大

知青文学(30)
 

                                                   2016.9.24星期六(30)

                    柴春泽日记(19)

 

   收听录音后,盟直机关团委在红旗剧场召开青年团员大会,汤永东、沈中浩和我到会汇报下乡接受再教育的体会。

晚上,赤峰市乌兰牧骑演出文艺节目。

看完文艺节目,平矿中学毕业后下乡到赤峰市五家公社五家大队六队的一位知识青年(可教育子女)主动找到我,他谈了他的情况:父亲是现行反革命分子,母亲是矿务局干部,毕业后坚决下乡了,出席了赤峰市知青讲用会,并讲用发言,又出席这次盟知青讲用会。他心情很激动,现在矿上招收新职工,让他填表。他对我说:现在正选择道路,征求我意见。我首先表示,他主动找我谈话是对我的信任,我也是很受教育。我说,坚决支持你坚定不移地扎根农村干革命。我们约定今后经常通信,交流经验,互相帮助。我通过这事感到毛主席“可教育子女”政策是多么英明。

                            

1973年11月16日

今天上午盟知青代表会举行闭幕式:

1.通过致全盟人民的信;

2.盟委副书记白俊卿做总结报告;

3.军代表、盟委书记赵坚讲话。

    中午盟委领导接见知青代表。崔明山政委等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参加的知青代表汤永东(天津)、马英(沈阳)、韩菊英、王东升(北京)、王银刚(上海)、沈宗浩、杨凤云、贾菊。会议期间,《昭乌达报》发表了关于我的报道,昭乌达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这篇报道。

    盟知青会7号简报印发我与父亲的通信,父亲捎来口信,嘱咐我:“真心在农村干,就不要怕吃苦,担任了社队负责工作就要为群众服务,不要翘尾巴。”近日,赞扬声四起,同在青干班的李连贺说,这些天小喇叭天天在播,邻居问我,长的啥样,都想看看你。

    宣传我是对我的鼓励、鞭策,是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条路线的需要,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做的并不是十全十美,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差得很远,仍需努力!我把报纸刊登的材料和发言材料按日期顺序剪下贴在日记本中,目的只有一个,对照自己、检查自己、鞭策自己,作为继续革命的动力和万里长征的新起点。

                          

1973年11月17日

    盟知青会结束了,回校继续参加学习。今天收到父亲的来信。

春泽:

来信3次均收到,关于你提出的志愿,我没有别的想法,希望你要很好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书,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迷失方向。看来你进步很快,但在此情况下更要虚心,严防骄傲。时时要做小学生,更多地向年龄大的和贫下中农请教,永做人民的老黄牛。

      我在30日到朝阳开了一次会,7号回矿的。12号还要到建平县煤矿开会,大约在月末回来。10号省设计院来几名工程师确定打井一事。在11日决定下来的,所以那天没有回赤峰。              

    看了爸爸的信真高兴,有爸爸支特,我扎根农村的愿望可以顺利实现了。                                                             

                          

1973年11月25日

    在盟“五七”干校校部接到盟委通知:全体知青干部于11月19日至12月初,参加盟委扩大会议和盟革委会扩大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十大路线,联系实际整风。今天,到盟里参加盟委扩大会议的翁牛特旗委书记曹荣环同志、副书记刘志远同志由盟革委会一所徒步5华里到我家里进行家访,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我一定要以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实际行动来回答党组织的关怀。

收到爸爸11月23日的来信。

春泽:

来信收到,关于你提出你今后的志愿与远大理想即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永远当人民的勤务员的志愿,我不但高兴,我也同意你那样做。

旧社会起五更爬半夜到年终仍是糠菜半年粮,因此你爷爷、奶奶还有你大姑均是因没钱治病死去的。后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起来闹革命,我参加了革命,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鬼子,推翻了三座大山。

过上了好日子,当然在幸福生活中就想再方便些。我想20多年来咱家总是住人家的房子,每月房租七八元钱,但找房还很困难,这是你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请示县委批准给解决个地方盖房子,因此借集体的和个人1 000余元,现在还欠外债400余元。我想尽快还给人家,但全家的收入只好依靠我的工资维持生活,除买吃买穿就剩不多了,我觉得要两三年还上,因此,我想你下乡已满2年了,国家有规定下乡满2年可以招工,我又在煤矿工作,煤矿老职工子女又有优先照顾解决工作的政策,打算招录你到矿上当工人,挣钱好还账。咱们借钱不能不还。后来,你又来信提出你的意见,那我没别的想法啦,家庭的事情由我来安排,希望你安心工作。同时希望你:

1.更好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要认真地学好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永保社会主义江山不变颜色;

2.虚心地在老前辈领导下进行工作,在旗委和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在广大贫下中农再教育下,严格要求自己,严防骄傲自满,时时以小学生的姿态出现,当然在原则上一定要坚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3.以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即“三要三不要”为基本原则,做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上一旦有看法一定在会上提出或找领导提出,千万防止随便乱说,一方面深刻检查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分析是否符合党的利益,均要正确对待。

还要说一点,在生活上要简朴,在工作上要稳重,搞好团结。

    这是爸爸11月9日来信的十几天后又一封来信,爸爸理解我,支持我,更坚定了我在农村广阔天地奋斗一辈子的决心。

                                                                               1973年12月10日

向盟“五七”干校请假,回乌丹参加旗知青代表会。

今天上午,举行开幕式。旗委副书记郭光明同志致开幕词。旗委副书记包玉山同志做学习十大文件辅导报告。

这是翁旗知青工作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旗委全力组织。

大会后分组讨论。发言人:车晓春、王振涛、宋亚萍、王钟、郭玉玲、乔玉平、段晓波、陈月侠、张晓光、白絮文、赵国祥。

公社干部发言中提出“真欢迎与假欢迎,真扎根与假扎根问题”。贫下中农、社队干部代表表示要真欢迎知识青年,做好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知识青年代表发言表示,知识青年要解决真扎根问题。我发言:扎根农村的目的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会议通知:12月13日上午,旗委副书记刘志远同志做全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报告。

                                                 

1973年12月17日

12月13日,《昭乌达报》刊出了盟委的通知,其中提到“以柴春泽同志为榜样”。

本月16日,中共翁牛特旗委员会、翁牛特旗革命委员会下发《关于学习柴春泽同志先进事迹的决定》。近来我被电台、报纸的一片赞扬声包围了。我还是我,人们现在怎么这样看待我了呢?我给父亲的信是几个月前写的,报上一发引来这么大的反响。头脑要冷静,记住父亲的嘱咐,成绩的账要记在党和人民身上,自己要戒骄戒躁。“五七”干校学习还未结束,已坐不下来了,每天都有人来找我去谈、去开会,搞得全盟都知道了。

 

1973年12月21日

    昨天的《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为题:刊发了我父亲柴文的文章。父亲在文章中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不应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应当把他们看作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希望。并且对孩子不能只疼在生活上,而应疼在根本上。这才是对孩子最根本的爱。我今后坚决支持春泽扎根农村干革命,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

 

1973年12月22日

近来无法坐下认真学习,时而记者找,时而用车送我回青年点座谈、拍照。走在大街上有人喊“那是……”,真感到不自在。

12月20日,《辽宁日报》头版通栏标题是《小将的挑战》,全文刊出我与父亲的通信。

《辽宁日报》另加编者按:

今天本报发表了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同志今年9月2日给他父亲的一封信。

《辽宁日报》还刊发评论员文章《一篇生动的路线教育教材》。其中谈到:

读了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路线斗争教育课,提出了一个值得再三深思的问题,这就是革命前辈和年轻一代都应当深刻认识自己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

昨天,共青团昭乌达盟委、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发出《关于贯彻盟委通知精神,开展向柴春泽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这样一来,不仅是全盟,全省都知道这件事啦,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坚定扎根农村干出点样子来,否则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待续)

    下乡知青在昭盟

     第二章    人物春秋

     人生的分号

     ——赤峰知青柴春泽自述下乡插队的前前后后

   2012年4月9日中午,赤峰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同事们(赤峰电大)为我举行了退休午餐会。退休了,自然要静下心来,回顾自己走过的大半人生路程:

我在少年时代,曾当过少先队大队长;青年时代下乡插队,参与领导了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大面积改种水田;毛泽东主席、邓小平副总理对我参与起草的《出席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青年给党中央的信》进行过批示;收到周恩来总理署名的参加国庆宴会请柬;做为知青代表参加中国访日青年代表团进行旨在促进《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访问;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因受牵联被隔离关押3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安部门做出平反决定,党组织为我恢复党籍.....

回顾走过的人生路程: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个耐   人寻味的大大小小的人生分号。

  我于1952年出生在干部家庭。父亲柴文1944年参加八路军昌怀武工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武工队连长,解放后在热河省委党校毕业后调赤峰县工业总支工作,公私合营时作为公方代表到赤峰县永和营子煤矿接管煤矿。从小,我们全家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我从小学到中学,转学达10几次。

我母亲张瑞兰,比父亲小12岁,解放初期曾在河北省滦平县做共青团工作,后因病退职。父亲工作忙,我们弟兄姐妹5个,母亲为我们操了不少心。

    1969年6月我转入赤峰第六中学,不久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辽宁省工军宣队进驻昭盟,当时的六中无团组织,红卫兵取代了团组织。学生们长期不能安心学习,我当时渴望学习文化知识,刚入学时曾利用暑假在教室看书学习。开学后,我就和同班同学到那些长期不到校上课的同学家去,请他们回校,搞好“复课闹革命”。有的班级把上课老师给气走了,我们除了学校安排的课外,还自己组织学生上课,或到办公室请老师来讲课,学校对我们班反映很好。由于我为“复课闹革命”做了一些工作,班主任就让我当了代理排长(当时学校是按排、连设置),排就是班,不久重新整顿红卫兵组织,我先后担任了连、营和校红卫兵团长。

    1970年5月,昭乌达盟赤峰市(县级市)红代会成立,我作为赤峰六中的代表,被选调到市红代会任副主任。当时的红代会除组织全市红卫兵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外,有一项任务就是协助公检法机关和军管会维持市内交通秩序。市红代会从各校抽调排以上红卫兵干部300人组成“战备执勤连”,由我兼任连长。因为这项工作,我们经常协助公安、交通部门维持秩序,全市红卫兵都认识我了。1971年中学毕业时,盟市动员毕业生上山下乡,大家都说“市红代会柴春泽下乡,我们就下乡,他不下我们也不下”。就这样,盟市领导找我谈,动员我带头下乡。

其实,我当时想去当兵。1970年底征兵时,我向武装部领导提出申请。武装部部长康占才兼任市革委会主任,他说:“骨干不能都走”,只批了一个第一副主任阮德明参军,阮德明后来当了沈阳军区军务部团职干部。

   第二年,我在全市红卫兵注视下只有带头下乡这条路了。我是赤峰县干部子女,按规定可以到离家较近的赤峰县下乡,可我所在的学校定点却是翁牛特旗,我只能顾全大局于1971年带头下乡到离家较远、风沙大的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插队。

下乡不久赶上传达学习中央26号文件,也就是毛主席给福建知青家长李庆霖的回信,各级领导开始更加重视知青工作,动员知青学习邢燕子、侯隽、朱克家在农村“扎根成长”。在昭盟,一些下乡知青说柴春泽扎根我们就扎根,盟、旗领导又动员我说,你不但要带头下乡,还要带头扎根。

    1973年下半年,辽宁省开展向抚顺知青吴献忠学习的活动,动员知青扎根农村。这年的8月末,昭盟团委召开全盟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全盟知青学习吴献忠,盟团委、知青办通知我作为知青代表到会发言。我在会上表了决心,提出“扎根农村奋斗60年”。回到知青点后,收到父亲给我来的一封信,信封上还盖着印章,显然信中有秘密。点内的知青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就连与我关系十分密切的朋友王钟也对我有了怀疑,我想也许他们知道了信中的内容。打开一看,是父亲决定让我服从他和煤炭局的意见,准备招工回城。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可能同意父亲意见离开农村回城的,如果回城,知青们会怎么看我?于是,我写信拒绝了父亲让我回城的意见。有不少观点都是在盟里开会发言时讲过的。1973年9月2日的一个雨休天,我一口气写完了这封信,为使知青点同学相信我扎根农村决心是真的,又主持召开全点知青大会,在会上公布了和父亲的通信。知青们都惊呆了,女知青刘英说:“柴春泽是不是疯了?”会上我说这封信我不发,请团支部书记刘立新同志去邮局发。会后刘立新就照办了。不久,辽宁省知青办派人来昭盟调查知青工作,从筹备全盟知青会的同志那里了解到我的情况,省知青办的人说:“柴春泽是不是昭盟的吴献忠啊!”

   1973年 11月,旗盟都召开了知青代表会议,会议安排我在大会发言时,建议我讲一下和父亲通信的事。我那时就有记日记的习惯,给别人的信都抄在日记本上。在会上发言时,我就全文念了父亲的来信和我的回信,反响很大。当时,上海、北京等地知青慰问团成员也参加了大会,一些代表要求印发我和父亲的通信。《辽宁日报》驻昭盟记者站记者写了内参,新华社记者也写了内参,辽宁省委领导就知道了。但这些情况我并不清楚。《昭乌达报》很快发了《中共昭乌达盟委通知》,通知号召学习我给父亲的回信。《辽宁日报》头版以《小将的挑战》为通栏标题,刊发了我和父亲的通信。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对我给父亲的复信做了全面报道。紧接着,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都来采访,本地区和辽宁省各地,还有外省—些知青和应届毕业生,陆续来玉田皋青年点参观。为搞好接待,公社向盟旗打报告,建立了公社接待站,内设招待所。我除在本地做报告外,还应邀到北京、天津等地做报告。北京团市委、知青办,天津工青妇组织和知青办都先后召开大型报告会,请我去讲。1975年春,我做为知青代表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组织的中国访日青年代表团,赴日本进行旨在促进中日友好条约缔接的访问;1975年秋,做为全国12名知青代表之一我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并与邢燕子大姐等知青代表联名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信,决心扎根农村学大寨。

  这时各级领导都更加关心我了,都说“这下你可真的走不了,只能在农村长期扎下去,可不能成为‘昙花一现”式的人物啊!”怎样才能不成为‘昙花一现”式的人物呢?只能紧跟党,电台报刊是党的吼舌、代表党中央的声音,只要是党报党刊,我总是约稿不拒、写稿不过夜,因此也发表了一些极“左”文章。

在农村下乡的日子里,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问心无愧。王田皋乡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东南部,老哈河北岸,红山水库下游。全乡人口7000左右,土地面积25万亩,其中半流动沙丘和风蚀沙地就达17万亩。耕地全部为旱田,以种植玉米为主,平均亩产不足百斤。我下乡的玉田皋大队当时有6200余亩地,总产56万斤,亩产平均不到91斤,

  1972年秋季的一天,我顶着漫天风沙跑到公社,提出要见公社领导。我当时只是知青点负责  人,公社领导从旗里开会回来听说我找他,以为知青点出了什么问题,派公安助理向我了解情况。我说不是有什么“案件”,我想找公社领导提建议:这里风沙太大,应大搞植树造林;这里土地不平、渠林不整,应重新规划……公安助理关心的是治安,一听没有案件松了一口气,回去告诉领导说没什么大事,柴春泽想提建议。公社领导当时最担心的也是怕知青点出事,知道没啥事也就放心了。至于重新规划农田,显然还未列入日程。再者,我一个普通知青提这么大的建议,也很难引起重视。

    1973年6月24日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我找到新调到玉田皋公社担任党委书记的黄珍,向他汇报了重新规划玉田皋渠、林路,平整土地并试种水田的想法,得到黄珍和旗、盟、省领导的支持。黄珍是个实干家,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到公社不久,就深入大队实地考察,还特地深入到各知青点调查。当地群众说:“新来的书记有两下子,踢蹬开了。”他多次鼓励我学点政治经济学,安心农村工作。1974年下半年,我们曾多次研究怎样改变玉田皋。他多次对我说:“你可是知青典型,全国都看着呢!要朝思暮想,这个地方怎能变?”这年9月,上级号召组织大会战,我当时已担任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玉田皋大队支部书记,黄珍主持的党委会上决定:从王田皋实际出发,集中力量,重新规划玉田皋的渠、林、路。党委会上还通过了试种水稻的建议,决定在玉田皋大队的一队划出一块地搞实验,群众不同意也要把工作做通。结果会议定了250亩,最后落实下来只有50亩。

10月5日至28日,利用14天时间集中全大队和下府、孤山子等兄弟大队的部分人员搞大会战。从玉田皋大队入手,除掉旧的不合格的林带4条,总长5700米;平掉旧渠4条,土方量2万余方;迁坟104个。全大队5200亩耕地按主带方位角64.15度、副带154.15度规划,建成四位—体和三位一体的16个正方,10个斜方林网地。新开支渠6条,总长9300米;新开斗渠6条,总长5944米;排碱渠1条,2100米,总计土方量为67365万方。新营造防护林主带6条,长6494米,宽lO米;副带6条,长9380米,宽8米。重新规划为大面积改种水田创造了条件,继1975年试种水稻50亩成功后,1976年种植1700亩、1977年7000亩后增至3万亩,从而拉动翁牛特旗东部20多万亩水田开发。

   说起玉田皋面貌的改变,当年下乡插队的知青、五七战士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先后有上海、沈阳、抚顺、锦州和赤峰、乌丹等地180多名知青到玉田皋公社插队。为便于对知青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知青作用,1973年由分散各生产队插队改为建立单独核算的 ‘知青队”,从各生产队选派本地人进知青队,又选派知青到各生产队担任副队长。1975年末1976年初还办起“知青共大”由玉田皋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钟担任常务副校长。知青们和社队干部、群众一起大干苦干,玉田皋由平均亩产不足百斤提高到亩产千余斤。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我曾整理过一个讲话稿,主要内容是中国和苏联有“七个不同”,因此中国不会像苏联在列宁、斯大林逝世后变成修正主义国家。在铁岭农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批准张铁生等25人大学毕业后当农民。安排我大会发言时,我讲了中国和苏联的“七个不同”。铁岭知青办听说我到了铁岭,就派人找我,分别去康平、法库、开原等县为知青讲中国和苏联的“七个不同”。在开原县,我接到省知青办电话通知,要我立即赶到省里。

    1976年10月16日,省知青办主任和军代表向我和随行的王栋传达了中央粉碎“四人帮”打招呼会议精神,同时传达了省委意见,要求我作为知青典型,做好广大知青转弯子工作。听到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我非常震惊,但我是共产党员,党的纪律必须遵守,我当即表示拥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同时表示回去做好知青们的工作。

   10月17日,我参加了昭乌达盟委召开的县处级传达中央打招呼会议。会议中,盟知青办召集全盟的知青典型召开座谈会,由我做知青转弯子的工作。我起草了给盟委并转辽宁省委的决心书,内容是“拥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署名有柴春泽、王冬梅、王银刚、汤永东、张洁、姜宝泰、王东升、梁晓宾、毛德宝、朱义国、曲广荣、朴春香等。

12月4日,中共翁牛特旗委派人向我宣布,开始给我办学习班。吃住在翁牛特旗经济林场,宣布了几条纪律:不允许和外界联系来往;不准告诉外界办班地点;如果有知青对给我办班不理解,我必须站在党的立场上做好知青工作。就这样我开始了与外界隔离的生活,每天写交待材料说清楚。我的确有些蒙了,同样一句话从别人口里说出都算不了什么,对我来说就得说清楚;同样一件事别人参加了是受骗上当,而我就成了“主谋”。1977年四五月间,我被拉回玉田皋乡批斗。

   代表公社党委发言的恰恰是我后来的爱人刘立新。我们当时的恋爱关系还没有公开,但在一些人中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1974年底,我收到父亲一封信,内容是动员我不要在农村找对象,他已决定在城里为我找对象……我理解父亲一直关心着身在乡下的儿子,可我这时已身不由己。在城里找对象,无疑意味着为回城做准备,那样全国知青都会骂我,因为我已说过“扎根农村,争取奋斗60年”。这时,回族女知青刘立新已向党组织表示决心扎根农村。一个少数民族知青,在生活不方便的情况下表示扎根农村,我很赞成。立新在知青点的表现也很出色。一次,我找不到放牛的,她就自告奋勇,当了十几天“牛倌”,得了急性阑尾炎,在乡镇医院做手术时,硬是在无麻醉药的情况下完成了手术。大队开会研究消灭农田虫害,刚散会她便和一女青年带着农药去灭虫……她在农村安家很难找到尊重她生活习惯的汉族,我应当以实际行动帮助她。因此,我决定选择刘立新,一则证明我的确真心扎根农村,二则与少数民族结合也是与旧观念决裂。我还建议她把原名刘惠贤改为刘立新。这次公社批斗会上看到立新代表党委发言,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她没被牵连到不许工作的程度。因为,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有问题的人是不会出面做大会发言的。

    1978年4月29日下午,我正在翁牛特旗经济林场工地劳动,监督我的人到工地找到我:“柴春泽,有外调。”这是常事,开始我每天关在屋子里写检查,后来被告知可以和林场的工人一起劳动。我很高兴,认为自己的问题可能很快会解决,盼着回玉田皋。这次走到林场大门口,看管我的人说“把铁锨先放在门口吧”,我丝毫没有感觉,进到院里见一辆大卡车停在那里,周围站满了林场的工人。从这些朝夕相处的工人脸上,我感到似乎要发生什么事。刚迈进我住的那间屋,一左一右站上来两个便衣,对面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张纸。专案组的人说:“柴春泽,听着下面宣布对你的处理。”站在我对面的人念起逮捕证……我像是在做梦,不是说只要说清楚就可以解脱吗?不是说党能正确对待犯错误的青年吗?“给他铐上!”一个人上来给我戴上手铐。“这是你的行李吗?带上。“我被人架到大卡车上,心想,在电影上看到的监狱不是稻草铺地吗,怎么还带行李?到了翁旗看守所,一个人坐在那里审问我:“叫什么名?”我突然想起,这不是几个月前我到一个公社做报告,旗里派出的负责安全保卫的那个同志吗?他怎么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只好回答:“柴春泽。”“犯什么罪?”“……”我真不知自己犯什么罪。他也不再问了,吩咐我把裤带解下,鞋带解下。原来监号内怕自杀,我一一照办。“咣”的一声,我被推进一个监号。一个长条土炕上端坐着8个秃脑袋,脸像白纸。我一眼看到贴在墙上的“看守所人犯守则”:“不许说话,不许喧哗……”我仍像是在做梦。“喂!什么犯呀?”一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犯人问我。我不敢说话。“没事,小声说,没关系。”他们见我不说话,互相小声说,“他这样是什么犯呢?黄上衣,蓝裤子,是不是转业军人?”“是不是个强奸犯?”我听了大声说:“什么强奸犯!”站岗的战士听到了,来到铁窗前大声说:“柴春泽,不许说话!”犯人们一听“柴春泽”,立即小声议论开来,“哎呀!我跟柴春泽一起蹲大狱来了。咱们这小小刑事案,三年五年,没大事,他那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静静的夜里,月光穿过铁窗斜射在土炕上……一天,我被押送到喀喇沁旗批斗。到会场时,武警一人揪着一只耳朵,场内一个女青年见后吓得大声喊“妈呀……”我只觉得昏沉沉的,像是在做梦。(待续)

      

    春华秋实八载  铸就知青风采

   ——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暨中原文化之旅庆典活动纪实

  

    报道:阳光张勤德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二零一六年九月十七日,刚刚送走喜庆中秋佳节的知青家园联谊会数百名知青朋友们,喜气洋洋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在位于郑州长江东路爱馨养老集团的银龄剧场内,隆重举行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暨中原文化之旅庆典活动。

    来到银铃剧场,场门上方“全国知青一家亲”巨幅横标暖人心扉;步入灯火辉煌的剧场内,“庆祝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祝知青朋友们健康、快乐、幸福”高悬的红色横幅醒目感人;会场舞台背景墙上“热烈庆祝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的鲜红彩投和悬挂场内四周鲜艳的“知青家园联谊会”、“全国知青家园网”、“知青家园杂志社”和“知青家园艺术团”彩旗,则更显得庄重喜庆,令人感到分外温暖和亲切。

    上午九时许,以“团结、友谊、康乐、自信”为主题的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暨中原文化之旅庆典活动,在知青家园艺术团热烈欢快的开场舞《欢聚一堂》中拉开帷幕。“聚一份欢聚一份吉祥,聚一份花好月圆的好时光……”知青姐妹们在优美欢快的乐声中翩翩起舞,优雅曼妙的舞步给大家带来了视角美的享受,引得全场掌声阵阵!

    伴随着欢快的舞步和掌声,当主持人宣布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暨中原文化之旅庆典活动现在开始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活动开始,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受邀参加今天活动的嘉宾朋友,他们是:爱馨养老集团董事长豆雨霞女士;全国知青典范薛喜梅女士;香港知青联合会副秘书长夏国基先生;知青家园联谊会上海常务副会长黄宏伟先生;知青家园联谊会四川分会副会长颜学章先生;知青家园联谊会商丘分会会长朱培正先生;河南知青联谊会会长刘建生先生……天下知青一家亲,知青情结友谊长存,全场知青朋友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光临!

    接下来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岁月如歌,辉煌八年》庆祝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宣传片。“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宣传片以朴实的语言伴随岁月实物照片,真实地向人们讲述了知青家园联谊会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的八年艰苦路程和取得的辉煌成绩。片中感人情景让亲身经历过的知青朋友们触景生情感慨无比!回望当年令人心潮澎湃,聆听亲人祝福倍感温暖亲切!岁月无情人有情,八年沧桑,八年辉煌,温馨知青家园联谊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恭祝明天更美好!

    在一片欢呼声中,知青家园联谊会创始人、知青家园联谊会会长、知青家园杂志社社长、知青家园艺术团团长贺华注先生登台致辞。贺华注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知青家园联谊会,向光临活动现场的嘉宾和全体知青朋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欢迎;向为组办这次盛会付出心血的筹委会各位成员和爱馨养老集团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知青家园联谊会与共和国同命运,为社会奉献正能量。”贺华注先生在回顾了知青家园联谊会八年成长取得辉煌成果以后说到:“知青家园联谊会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同风雨,共欢乐。我提议,让我们用更丰富的知青文化成果,十周年让我们在郑州再次欢聚一堂!”贺华注先生的热情提议和充满激情的讲话,激起了全场阵阵热烈掌声!

    团结共进,知青家园联谊会八年壮大成长离不开全国知青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全国各地知青纷纷成立分会,今天他们的代表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河南商丘……在欢快的乐声中,知青家园联谊会会长贺华注先生为首批成立的各地分会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

    天下知青是一家,此次知青家园联谊会成立八周年暨中原文化之旅庆典活动收到了来自中国知青网、香港知青联合会、柴春泽国际知青村联盟、北京知青网、河南知青联谊会、中原知青网、河南商丘知青联谊会、莫桑比克河南知青郝胜利……等知青群体和个人发来的贺电贺信。他们在热情洋溢的贺词中对知青家园联谊会八周年庆典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并对这次盛会送上最真情地问候!祝愿知青家园联谊会八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活动现场,香港知青联合会副秘书长夏国基先生将二零一三年香港骏富杯全国知青文艺大赛全套演出视频光盘和香港知青联刚出版的特刊杂志以及两千元现金捐赠给知青家园联谊会;河南知青联谊会赠送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匾额,上海知青联谊会专程送来的精雕艺术品“乘风破浪”,北京知青家园联谊会、四川知青家园联谊会以及河南商丘知青家园联谊会捐赠的精美书画作品……也都登台展现,受到知青朋友们的热情盛赞。

    紧接着,特邀嘉宾全国知青的典范薛喜梅女士、爱馨养老集团董事长豆雨霞女士、香港知青联副秘书长夏国基先生、上海知青联常务副会长黄宏伟先生、四川知青联副会长颜学章先生;商丘知青联会长朱培正先生……先后登台做了精彩的致辞发言。他们用热情的语言恭祝知青家园联谊会八周年暨中原文化之旅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雄伟是山的梦,宽阔是海的梦,蔚蓝是天的梦,幸福是百姓梦,鲜花是春天的梦,翱翔是雄鹰的梦,远航是帆的梦……”舞蹈《共筑中国梦》,知青家园艺术团的姐妹们在热情奔放的旋律中,以优美的舞姿拉开了庆典联欢的演出序幕。

    知青歌手张竣典的独唱《祖国之恋》甚是精彩,百灵鸟般的美妙歌声响彻天空,赢得观众贺声连连。

    现代舞SR SR 堪称新颖,一群年过半百的知青兄弟姐妹们身着靓丽舞服,用那优美欢快、婀娜多姿的舞蹈,给大家带来视角美的享受。

    那富有浓郁江南特色的舞蹈《再唱浏阳河》一出场就博得众人喝彩,优雅曼妙的舞步给人们带来欢心的笑语。

    女声合唱《清晨我们踏上小路》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台上悠扬甜美的歌声令台下听众静的鸦雀无声。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再次感悟长征的艰辛曲折,再次聆听十送红军的情感!”在即将到来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众多老知青演绎的大型舞蹈《长征》和《十送红军》在激荡的音符中,一步步向观众走来。看那一个个坚毅的眼神,一次次有力的舞动,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大家用歌声表达对友谊的热爱,对老朋友的怀念。

    精彩的文艺演出意犹未尽,欢聚的午宴开始了。在推杯问盏、互致问候中,大家恭祝知青家园联谊会明天更美好!期待十周年郑州再相聚!

 

 

 

  恭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王家店公社四家

              青年点知青聚会

                 作者:李桂英

   

    伴着宜人的秋风,满怀喜悦的心情,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王家店公社四家大队,共同庆祝知青来此插队40年。虽然我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生活领域,但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正是她将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四十年前,我们响应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离别校园到王家店乡插队落户,在广阔的天地里,我们和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同生活,共劳动,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的劳动果实。使我们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从此我们从一名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大熔炉,接受这从稚嫩到成熟的人生历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我们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回想起知青的那段经历,无限感慨,特殊的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也在特殊的时代接受了锻炼和考验。艰苦的劳动荡涤了我们的心灵,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农民的关怀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的情爱,是这片沃土让我们成为战友,建立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情谊。

今天我们再次聚在一起,共同回顾知青岁月,畅想几十年走过的人生道路,诚然,我们并没有为自己留下炫目的物质财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我们的一切!我们是知青,我们骄傲,我们荣耀,知青万岁,友谊地久天长!

    

    阔别四十载, 故乡情依旧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王家店乡 四家青年点知青回乡记实

     作者:李秀芳

    “毛主席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

2016年8月29日,这熟悉且激奋人心的歌声,从大巴车里传出,再次响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王家店乡四家大队的上空,车上, 28位从各地赶来的知青们,忘记了年纪,仿佛又回到四十年前,意气风发,群情激昂地唱起四十年前的歌,叙诉四十年前的事,带着四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激情,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家。

离家多载白发归,乡村已换旧时颜。我们感叹家乡的路,没有了凹凸不平,没有了尘土飞扬,光滑整洁的水泥路面,宽阔畅通;我们感叹家乡的桥,没有了雨天发大水,旱天烂石滩,一座壮观的英金河大桥贯通了南北两岸;没有了低矮破旧的土房,取而代之的是红砖大瓦,窗明几亮的整洁农庄;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的乡间路,丰富多彩的宣传墙,文明、礼仪、孝道,团结、互助、诚信友善······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感到陌生而亲切。

一群四十年前的老村干部、老教师早早地等候在大队部院里。“欢迎回家”,时任大队书记陈志金一句话让我们心潮汹涌,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的家呀!

四家啊! 四十年来让我们魂牵梦绕,让我们把汗水、青春、初恋都留在了这里!我们回来了!

   热情的问候过后,我们亟不可待地涌上大队部后的“知青点”,两栋房屋还在!尽管已经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遥望远方,期盼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团圆。泪水已经夺眶而出,情不自禁,“我们回来了!”谢谢了,四十年的等待!谢谢了,四十年的期盼!您终于等来了您的儿女们!也让您的儿女们圆了对这个曾经苦涩却充满快乐的家的念想。这里是我的宿舍,这里是会议室,这里是厨房。似乎每一个人都回到了少年,尽情的在这个破旧的房子里任意地回顾曾经的风华岁月。 

1972年赤峰县王家店公社四家大队建立了四家青年点,当年4月进驻了十名赤峰市的高中毕业生,12月又有赤峰三中十五名毕业生来到这里。以后又陆续来了几个沈阳五七战士的子女和几个以前应该下乡的初中毕业生;75年下乡知青和父母的单位直接联系,赤峰市造纸厂的高中毕业子女来了十几个,76年又进了十几个。期间有陆续招工回城的,四家青年点人数最多时达到40多人,当时的大队书记叫宋瑞。宋瑞书记没有把我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涉世不深的愣头青们作为包袱,而是把我们当做亲人,倍加关心和爱护。75年先后盖起来两栋砖瓦结构的知青集体宿舍,这在当时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从选址到质量都可以称为时尚的豪宅。四家青年点的知青们也没有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在大队和赤峰县知青办的支持下,成为赤峰县、昭乌达盟以及辽宁省的先进青年点。

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城市,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我们战天斗地的新生活,细嫩的双手磨出了血泡,啃着咸菜,喝着凉水,捧着苞米面,正是那一身土,一身汗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造就了我们的坚强。随着我们的成长,加之大队及上级部门的厚爱,四家青年点先后5名知青走向公社、大队的领导岗位,有8名在小学校任教师,2名大队供销社售货员,5名到生产队任队长、会计,还有3名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我们坐在大队部,和当年的老乡一起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昔日情景,历历在目。感谢第二故乡忠厚善良的父老乡亲,手把手的教会我们种地收割、打墙盖房;感谢这片炙热温情的皇天后土,晒黑了我们的面膛、练硬了我们的肩膀,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任何困难都敢于迎面去闯。感谢你们还为我们保留着青年点住房,圆了我们这些白发知青的相思和念想。在村里安排的酒席上,大家喝着家乡的酒,品着家乡的菜,诉说着相思的情,如同在自家的炕头上!

那其乐融融的的情话永存,那无私坦荡的襟怀永存,那仍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知青情结永存!

 

 

  山东盛泉养老——中国养老标准化建设典范

     作者:山东老谭子

     9月12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为了配合此次盛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录制了《标准中国》专题,盛泉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典型案例被采编进入《标准中国》节目,9月1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盛泉老年公寓和盛泉石岛幸福公寓标准化专题。

    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养老做出进一步要求。养老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健康中国的重大命题。当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式的养老机构也悄然兴起。但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因服务质量差,而被人诟病。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盛泉养老却在众多养老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养老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用标准化的服务方式,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口碑。

盛泉集团有限公司自2007年投身养老事业以来,不断扩大养老规模,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国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企业。依据《山东省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管理办法》,将服务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推进有力。成立了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建设任务;

二是科学搭建服务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服务标准体系共计332项,涵盖了业务运行、服务规范、安全和能源管理、监督考核各个领域。在服务保障方面,梳理制定了组织管理标准、人员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供应商管理标准及信息管理标准等;在服务提供方面,围绕咨询服务、起居服务、餐饮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护理服务、药事服务、医技服务、康复服务、安宁服务等重点服务环节,制定完善各项服务标准。标准渗透于养老的每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且运行良好,符合服务实际需要;

三是稳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满意度测评达到100%,参与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与服务规范》等4项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先后获得“山东省十佳养老服务机构”“山东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山东省服务名牌”等荣誉称号。

8月20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标准化试点专家组来到盛泉,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服务现场、审阅相关资料等,专家组认为,盛泉养老标准化试点建立了一套符合服务运作规律的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较好地满足了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完成了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任务,一致同意通过考核评估。

   

此次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标准中国》采取全封闭采访的方法,盛泉员工不能介入,采访程序非常严谨。分别对有关领导、服务人员、护理人员、入住老人等不同层次人员进行采访,能够顺利播出,表明盛泉养老服务标准得到了入住老人的认可,得到了权威媒体的肯定,这是对盛泉养老多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的最好验证,也对盛泉养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服务标准化帮助我们企业规范了内部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但我们感觉政府制定的养老服务标准,最大作用在于为破解当前养老服务机构性短缺的问题,提出了以标准化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盛泉养老相关负责人说道。

多年来,盛泉养老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口碑,盛泉养老将乘势借力,步子再加大,力度再加强,措施再完善,标准再细致,倾力打造健康、长寿、快乐的中国盛泉幸福家园。

  

    多情的清秋
    作者:马红岩 

    清秋思秋月,
    秋月恋情郎;
    两厢情缠绵,
    相爱持久长。

    清秋似玉树,
    秋月似秋香。
    秋月袅娜倾城恋,
    眷恋清秋舞春光。

    花作媒,
    叶伴郎,
    满园秋色宜人香,

    绿茵是床,
    万紫千红是新房;
    荷塘是花轿,
    翠柳是伴娘;
    秋风声声喊轿起,
    抬着秋月进洞房。

    秋叶  伴舞,
    秋蝉  伴唱,
    百花齐放为她莺歌燕舞,
    那多情的清秋为她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