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第三十八期
作者/来源:《知青文学》编辑部 点击数:2423 更新时间:2016-11-23

【字体:缩小放大

                                                              2016.11.19星期六(38)

   柴春泽日记

   作者:柴春泽

 1974年2月19日

   原计划星期三就回赤峰,因北京市知识青年办公室要召开北京市部分中学应届毕业生大会,需要我发言,故推迟回赤峰时间,并由中央广播事业局招待所搬到北京市革委会第一招待所。这里的条件怎么比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招待所还好?

    今天上午,同电视台邹友开、丁力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张仲可,盟知青办刘勤去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

    中午,中国青年出版社林君雄同志来住所谈写文章,谈如何通过学习理论树立起远大理想,同旧传统观念决裂。

    北京市知青办小宋等来住处谈星期四为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做下乡报告一事。全市有12 000名毕业生。

    国务院知青办于施前同志到住处看望,并希望在农村做出新贡献。

                           

1974年2月20日

    今天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委在北大附中召开应届毕业生家长座谈会,50多人参加。主持人介绍我并要求我讲下乡经历。

家长们发言:

1.“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高中毕业生,面临去向选择;

2.原来想让自己女儿近点或留城,现在受到启发,早日到最艰苦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防修反修的大事;

3.我们旧社会受三座大山压迫,毛主席带领我们解放了,不能搞倒退;

4.家里孩子问我,18岁时干什么,我们很受震动,没跟上前进的队伍;

5.坚决支持自己的子女上山下乡干革命,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

    会后,主持人告诉我:大家对你报告反映很好,你注意下乡后学理论。这些家长有的是在中央机关工作的。

                        

1974年2月21日

    经中央新闻单位介绍,国务院知青办同意,利用来京录制节目时间,两次与首都中学应届毕业生会面。

本月20日,在北大附中与50名应届毕业生家长座谈。昨天收到一枚报告会入场门票:

定于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四)下午二时,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请柴春泽同志给应届高中毕业生作报告,请按时出席。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革委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北京市教育局

                               (主席台就座)

    报告会如期召开。

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委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办公室、市教育局,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北京市部分应届毕业生2 700人大会,我在会上汇报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体会,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大教育。会场的秩序一直很好,这说明首都战友的思想路线觉悟是很高的。

会后,很多战友涌上主席台要我签字,这是会议主持者没想到的,拥挤得历害,主席台里的市领导同志也解不了围。我看到首都战友这种革命的急切心情是多么感动啊!后来市教育局的领导硬是把我拽进了一间休息室,但仍有几十名毕业生挤入,市教育局组织他们排成一行,我与他们一一握手。随后,来了一辆车,我从侧门挤进车内,才算解了围。周围的人说:“近一段时间从报上、电视上、广播里了解到你下乡及来北京的情况。因而,许多人急于想请你签字。”

看到2月19日《北京日报》刊登的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京一百二十三中应届毕业生姜文俊、刘德辉、刘文贵等53位战友给共青团北京市委的信和团市委的复信,还有编者按。北京市教育局的同志告诉我,这些毕业生的代表也听了我的报告,他们已下定决心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艰苦的地方去。

                           

1974年2月25日

本月22日在北京上车经承德,于23日回到赤峰。盟知青办告诉我暂不能回玉田皋:

1.盟宣传站搞《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展览》,需补拍片子;

2.25日上午,受空军326部队邀请,去做报告并参加座谈会。下午1357部队邀请去做报告。

在盟知青办,见到两张与我有关的报纸。

1974年1月26日《辽宁日报》第二版刊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辽宁省委员会关于向柴春泽同志学习的通知》。

1974年2月10日《辽宁日报》第一版以《要同旧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选》为通栏标题,然后以第一版半个版,第三版整个版,第四版半个版的篇幅刊登我1971年12月至1973年12月的日记书信选,还有魏桂贤、吕桂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王冬梅联名致全省青年的一封信,题目是《做同旧观念彻底决裂的坚强战士》。

    盟知青办通知,今晚,正式向盟委副书记白俊卿同志和盟委常委色旺同志等汇报去北京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要求不直接回公社,要到旗里汇报去北京完成任务的情况。

                         

1974年2月27日

昨天,由赤峰到乌丹,向旗委汇报去北京情况。

由于我要求尽快回玉田皋,故当晚召开批孔座谈会。会议由旗委主持,分管领导白音、盟知青办范伟、旗文教局朱佳庚、旗知青办主任王博忠、旗团委侯文芳、旗拖修厂王桂珍、学生相国民、盟报驻旗记者站艾春信等参加。

昨天,从乌丹回红山,在车站巧遇辽宁省京剧团同志从玉田皋去盟里找我,故又同回玉田皋。晚上,在大队部与辽宁省京剧团和东北工学院同志座谈。

今天上午,回到玉田皋大队。下午,召开玉田皋大队党支部扩大会议。公社党委书记黄珍同志参加会议,对玉田皋大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主要研究内容:

1.批林批孔是头等大事,要联系农村实际(阴阳仙、反标等);

2.抓重点田建设,给水让路,凡是较平的地块无论大小一律建成方田,主要劳动力集中到河套地,大搞平整土地;

3.着手解决插花地块,进行土地调整;

4.不利建方田的坟一律起走,同旧传统观念决裂。

                           

1974年2月28日

上午,在三队参加平整土地和打地埂劳动。下午,回大队参加关于土地调整总结会议。

要坚持社队干部参加劳动,还要开会研究工作,听取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还要接待各地来访问的同志。大队办公桌上,青年队会议室,存放了很多各地来信。时间啊!时间,为啥这样紧?从来没有感到时间这样不够用。“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要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无论怎样忙,也不能放松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要适当地安排时间,要自己支配时间,不能让时间支配自己。每天坚持,看一段话也好。

 

1974年3月1日

早饭后,去蹲点的三队继续参加打地埂劳动。

劳动中间,接公社通知,立即赶到公社。公社党委书记黄珍早已在公社等我,他对我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沈阳电视台同志来了,要拍片子。因此,上午召开了座谈会。下午,他们去选择拍片地点。

我继续去三队参加平地、打地埂劳动,必须硬着头皮坚持参加劳动。社、队干部每年劳动天数为100、200、300天,即公社干部100天,大队干部200天,小队干部300天。

在劳动中了解到,这里的“阴阳仙”又有活动,说×××家孩子有病是把魂丢了。这些人通过写符等欺骗手法挣大钱,他们的家人和亲属也不参加队里的劳动。还有的社员去看“热闹”。一定要击退封建迷信活动对我们的进攻。

晚间,召开三队全体社员大会,讲批孔和生产问题。

                          

1974年3月3日

昨天,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沈阳电视台同志在玉田皋拍片,公社组织了几个场景:

1. 召开批林批孔大会;

2. 与牟景祥、陈月侠、边全有一起参加起猪圈劳动;

3. 走访贫下中农,地点在田凤瑞家,对象是张树峰;

4. 记日记,学习。

今天上午,拍知识青年学习场景,因青年队无电,不能拍,故选择公社会议室。

上午10点半,与东北工学院来玉田皋的革命师生座谈。

下午3点,同中央新影和沈阳电视台同志乘车由玉田皋到赤峰,计划拍回母校(赤峰六中)的场景。

                       

1974年3月8日

    3月1日以来,我接受了下列一些新闻单位的采访。

    1.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要拍新闻简报)

    2.沈阳电视台

    3.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少年》编辑罗郁文同志

    4.沈阳军区(受《解放军画报》的委托采访)

    拍摄的场景有:

    ——玉田皋公社劳动、家访;

    ——与前来玉田皋的辽宁省京剧团、东北工学院师生座谈;

    ——到母校,在赤峰六中作报告;

    ——3月6日,在赤峰市团委、妇联、教育局、知青办联合召开的全市有线广播大会上作报告;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7326部队(空军)座谈;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522部队座谈;

    ——与昭盟宣传站举行“柴春泽展览”的全体工作人员座谈。(待续)

下乡知青在昭盟

 

玉田皋知青生活琐记

 

王钟

 

  王钟,1954年6月生,内蒙古科右前旗人,中共党员。1971年于赤峰六中毕业后,下乡到昭盟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1976年返城,先后在赤峰市新华书店、内蒙古新华书店、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内蒙古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任职。著有《古今书话》、《三国商话》、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净界》、《月偏时》等。

1、 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这个词儿,在1970年前后使用频率极高,不仅见于报章,也流行于市井。城镇里几乎家家都有孩子或在兵团、或在农场、或插队农村务农,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少则一个,多者三四,这些人就叫知识青年。我当时就是从赤峰插队到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今易名为乌敦套海镇)的知识青年。青年当之无愧,那年17岁;但知识却低得可怜,小学中学加起来共读了9年书,上中学时又有不少的时间去学工、学农、学军,真正读书的时间充其量也就是8年。我手里至今还珍藏着1971年学校发给我的9年一贯制高中毕业证书。说是知识青年真是有些勉强。不过,这词儿不能简单地通过字面儿来理解,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

敢想敢干是青年人的特点,青年人永远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但具体到某一个青年人,却不能统而言之,拔萃者若晨星,寥寥无几。

我们一起插队的知青柴春泽,其形体不彪悍,相貌亦非文静,却信仰坚定,胸有大志,勤奋好学,执着刻苦,为实现人类之崇高理想,敢想敢干,敢做敢为。虽然道路坎坷,多有失败,但痴心不改,无怨无悔,直到今天。就当年玉田皋打破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耕作传统 --改旱田为水田,乃至今天有了品牌稻米,这个知识青年功不可没。

2、我和“知青明星”柴春泽

    1971年12月底前,也就是我们一起插队到玉田皋之前,我和柴春泽就读于赤峰市第六中学。

我们曾同桌过一段时间。当时学校的学生组织是“红卫兵”,学校的年级、班级都以军队建制称谓,年级称连,班级称排。那时候柴春泽就任赤峰市“红代会”副主任(学生兼职),我在学校的九连二排任副排长。因同窗学友,又是同桌,故接触密切,相互了解,还挺“莫逆”,插队时便自愿结伴报名到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我们被分配到玉田皋大队第五生产队。

起初,因为他踏实肯干,表现突出,受到贫下中农的称赞,也引起上级重视。有位报社的记者采访时,无意间发现了他给他父亲的一封信,是拒绝劝他回城里当工人的一封信。这位记者凭借敏锐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视角,便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素材,写了文章,连同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在报纸上发表了。先是《昭乌达报》,而后《辽宁日报》、《人民日报》……一时间成为知青典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大“明星”。若在当年知青名人中排个座次,仅在邢燕子、张铁生、吴献忠之下。他亦不负众望,干的很好,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副书记,旗、盟知青办的副主任等(知青身份兼职)。后来为名声所累,一切活动由不得自己,到处讲用、做报告、个人日记被出版、接受采访、出国……他是青年们学习的榜样,当然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后来也被组织上委以大队民兵营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委员、翁牛特旗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副校长等职,当然也是知青身份兼职。我们很多人都学习他,发自内心地喊出“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口号,并付之行动,不去当工人,不去上大学……

  风云变幻,粉碎“四人帮”后他就成了反面人物,被办“学习班”,直至成了“反革命”。为此我也沾了光儿。因为我接受过他送给我的、张铁生穿过的一件红色背心;因为我在闲暇时为他整理过全国各地青年写给他的成千上万封信件;因为我在他外出时主持大队的工作;还因为我们是好朋友……但我终不及他,学不到他的真本领,虽然我也被办了 “学习班”,但后来不了了之,未受牢狱之苦。

  父老乡亲是什么态度?在他被人押到玉田皋接受批判的时候,一些人示意或悄悄地告诉公社食堂的厨师,一定要给小柴做最好的稻米饭,要不是他,不是这些知识青年们,我们现在根本吃不上大米。厨师不仅做了大米饭,还悄悄地炖了一碗猪肉,把肉埋在碗底,小心翼翼地端到这个“反革命分子”的面前。朴实的村民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大队书记,在书写玉田皋种植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讲求实事求是,大约是1979年,组织上给他平反了,恢复了党籍。

3.棒打鸳鸯

我们一起插队的一个女知青,长得很漂亮,高个,大眼睛,长两颗挺可爱的虎牙,红脸蛋。不仅长得好看,还会唱歌。毕业前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我们全年级演大合唱,唱的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几首歌,就是她领唱。她嗓子洪亮,底气十足,给全校师生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就是这样一位漂亮、开朗的姑娘,下乡插队不久,厄运降临。

性格开朗的人最容易与人交往。她很快就和村里的同龄男女,还有年长的叔叔大爷、大娘婶子们混熟了,而且村里人都很喜欢她。记得是冬季,我们知青宿舍的炕灶不好烧,一点火就倒烟,把人呛得受不了。所以男女两个宿舍都不烧炕。队长对我们十分关心,说这些孩子不烧炕会生病的,就重新给我们改造炕灶。改造期间,我们分别到村民家里去住。她住的那家村民出身不太好,而且曾因给人算命、看风水挨过批判。他家有个男孩儿,和这女知青同岁,可谓妙龄男女。那个会算命的男孩家长说他们俩的“八字”最宜婚配。他们真就偷偷地相恋,竟在一起住了两次,后被外人发现。

这种事在当时必须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对待。所以组织上不能不管!采取了男女分别调查、询问,弄清情况上报,然后作处理。

在调查期间,组织上是不许他们接触的。但这对儿男女还偷着联系。那时候没有手机,打不了电话,只能见面交流。被人发现就罪加一等。后来,生产队有个30来岁的光棍汉,自愿为他们传书送简。但这家伙另有所图,送了两次信儿后,就提出条件,要和女知青“睡”一回。女知青无非是早恋,是丘比特之箭中的,哪能随便和人“睡”!便又节外生枝,这事儿后来也被组织上查得清清楚楚。

事情结果是:女知青调到外县的一个知青点(不知是组织上的决定还是她自己的决定),那个光棍汉以“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罪名被判有期徒刑(记不太清了,不是3年就是2年),那男孩及家长受到批判,列为贫下中农及组织上的重点“监视”对象。这对儿有情人就这样被打散了。

   30年后,知青战友聚会,我从很远的外地回来,这位女知青也来参加了,进门时我没认出来,听别人叫她名字时,我才知道是她。这时候的她已是满头白发,额上布满了皱纹,脸还是红红的,但不是以前那种红润,是太阳暴晒后的那种红!穿一件类似保安人员穿的制服,两颗漂亮的虎牙已经没有了,脑后扎个圆鬏鬏,已明显地驼背了。但她很开心、很开朗、很快乐、很潇洒。吃饭时很健谈,饭后唱歌跳舞。唱歌时她抢着唱,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么真诚、那么动情、那么好听!我偷偷地擦去泪水。

那天晚上我一夜失眠,想的是人生曲折,想的是什么叫快乐……(待续)

浅议研究知青社会性养老的基本思路

东方居士(四川)摘自上海知青网

 

  养老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自我认知概念,如老有所养。同时也是家庭繁衍后代的主要目的,如养儿防老。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当世界各国的社会人口学研究组织发现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影响关系,并定义“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标志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或地区。”时,养老便成为社会问题进入社会管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

  知青,作为社会人群的组成部分,养老问题和解决途径都与非知青人群有质的区别,这就需要知青自身主动发起研究,而后争取影响政策出台。故此,将个人“浅议研究知青社会性养老的基本思路”分述于下,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一、认清知青与一般人群的社会性区别

  (一)、人的社会性。就泛泛而论,我国公民即为一般社会人群。但习惯思维和用语定势又可以认为:既然有一般,就肯定有个别、有特指、有特殊等例外。不错,这些例外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特殊人才等,他们就常常被人们视为非一般社会人群。但不管一般与非一般,最基本的特征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有最基本的主动学习和求知、劳动驾驭和创造生活、努力缔结友谊、通过爱与被爱来达到组建家庭、繁育后代、促进人类发展与文明进化等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社会属性。就这一点,已经为我们正确认识“知青”的社会性奠定了基础。

  (二)、知青的社会性。记得我在《知青是什么》(宜宾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2015年印发《宜宾知青.续集第298~300页》)中说过:“知青,总体上是被我们共和国年轻时,在特殊困境下,用权宜之计主动安置去农村和边疆参与建设的一大个群体,他们是用火红的革命热情、纯粹的建设新农村愿望、宝贵的青春年华甚至鲜活的生命,去经历、参与和见证共和国由闭守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先进、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蛮荒走向文明、由凋蔽走向繁荣和由弱小走向强大的,了不起的一个大群体。……”。由此可见,我们所有在《个人简历》或《人事档案》中有“知青”的人,都是为响应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关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之号召,而“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都是一次完全为了社会走出困境和建设与发展需要,而社会化的参与及奉献出宝贵青春年华的人。再有,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就如此的事实和理论依据面前,有谁还会继续把“知青”仅仅看成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一段生活经历?一个群体的一种共同阅历?不,大家都应该把“知青”看成是特殊社会时期的特殊社会产物,没有那时的社会特殊需要就没有“知青”的产生。因此,你的那段“知青”经历是社会需要的经历,是属于社会性的经历,也是后来社会的管理者——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记工龄的方式确认了的“知青”社会属性、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就这一点,已经为我们研究知青社会性养老打开了一些相关思路。

  二、认清知青养老面临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养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养老,是抛开家庭单元的养老义务与责任之后,由社会力量来承担或帮助的养老,即社会养老。知青作为社会产物,养老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就具有与其社会性相关的独特性。比如农民的社会职业属性是务农,养老则依靠土地收益或失地后的“社保”这种社会力量来实现;工人的社会职业属性是务工,养老则依靠相关企业的收益或缴“社保基金”后领取养老金这种社会力量来实现;公务员的社会职业属性是社会管理,养老则依靠社会管理收益或缴“社保基金”后领取养老金这种社会力量来实现;还有居民、商人、科技、文化、艺术、军队等等社会人群,其养老来源之基本原理与前大同小异。而知青就很值得研究。

  (二)、知青养老。当时的知青是一个年龄相差近一代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文化相差可以是文盲与科学家,而后来的社会地位相差是绝对高层与最底层。到现在,养老问题最严重的也就集中在社会最底层,其中尤其是无土地收益、无单位收益、无职业收益、无赡养收益之“四无”人员和吃低保、贫困失独、贫困失能、贫困空巢、贫困残疾、贫困慢性重病等人员。这在全国知青中不是少数,而且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同时,这也是我们有志于研究知青社会养老问题者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焦点,帮助争取解决好了这些人的社会养老问题,就是帮助党和政府基本解决好了知青的社会遗留问题。

  (三)、知青养老问题种类。据社会现状,以一般规律和常识分析,知青养老问题的种类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主要两种:

  1、基本生物生存问题。这种知青中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是维持生命存在于生物基本新陈代谢水准的生存状况,是最低级的生存状态,一般只满足于最基本的食品、衣物、住所、安全、劳动和爱与被爱等需求,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活得很不像人”。

  2、基本社会生存问题。这种知青中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是稍高于生物生存状况的生存方式。是在满足生物生存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最基本的供家养口需要,最底层社交活动需要,最一般的抗击天灾人祸与疾病能力需要。

  当然,对于高于基本社会生存需要的诸如“挣回那段经历补偿”、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促进奔小康等养老需求,虽说不是本文涉及的研究重点,但能够在政府解决范围内解决,也不是坏事。

  三、认清知青养老问题可以争取解决的途径

  (一)、紧扣主题争取。主题就是知青是社会产物,由社会给知青造成“基本生物生存问题”和“基本社会生存问题”,应该由政府来关注,并根据轻重缓急情况逐步认真解决。

  (二)、抓住政策机遇争取。政府关于解决社会化老龄问题的所有政策,是面向全社会老年公民及其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因此,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可以以一个地方为单元,组建知青养老组织和企业,借助这些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助、用地优先、免税费、优先信贷和招商引资等支持,尽力解决上述两类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

  (三)、自发性互助性争取。这种方式又回到前面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观点和思路上了。也就是我们各地的知青活动组织可以走“时间和资本置换”之路,举众人之力,把上述两类人和一些社会资源组织起来、整合起来,对内开展“自给自足”的社会养老,对外开展创市场收益来支持、巩固和扩大“自给自足”的社会养老。

  四、做好战略性的争取解决工作

  (一)、摸清情况。我们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的一切指望和依靠,唯政府所是。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组织要解决一类社会问题,从引起关注、到组织调查研究、到提出解决办法、到正式文件出台、到具体贯彻落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一项系统工程。而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这项工程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起基础工程就是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负面影响性和社会危害性。因此,我们要先做数据调查摸清情况,要本着对急需解决社会性养老问题的知青负责,用严谨的办事作风,发动各地知青活动组织,把本地存在以上两种生存问题的知青查找出来,把各人的典型困难摆出了,把分类统计做出来,形成非常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数据材料后进入程序。

  (二)、严格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一个公民(社会人)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有的最基本自觉性和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各地知青活动组织在牵头做争取政府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的一切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原则,要至始至终做到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和有组织有纪律地耐心争取。反对和抵制一切影响社会稳定与不利于争取解决问题、反而激起矛盾和阻力的做法,更要防止被一些力量利用而偏离主题和误入歧途,给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打遵纪守法的争取持久战。社会产生知青,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开始到七十年代末结束,前前后后用了二十余年;知青要求解决其社会归属问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全国兴起“返城大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在全国兴起“下岗大潮”、再到本世纪的2011年全国建立“社会保险”,前前后后用了三十多年;近年,全国知青发起争取解决社会性养老问题,也不过才五、六年时间。而从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看是足有成效的,至少政府知道了这件事情,更知道解决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许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因此,我们各地的知青活动组织在争取这条路上,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行为要求,要戒骄戒躁,要全心全意为争取解决知青社会性养老问题而努力服务。

  (四)、用成功引导政策。我国无论是社会管理政策、民生问题政策、还是法律法规,几乎都是一个事实先行而政策及法律法规滞后的规律。因此,各地知青活动组织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抓住政策机遇争取”和“自发性互助性争取”这两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养老活动,把这两项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做出特别成效了、做出特大影响力了,研究政策者就被吸引来了,出台解决问题就有成功经验借鉴了,知青们实现社会性养老的愿望就有突破口了。

 

 回忆录.等我长大了就把农民当

  ——我的知青岁月

 父母在要远行(2)

 作者:杨金会(辽宁)

 

   车过沈阳之后,知青们从别离的情绪中渐渐走了出来,安静了许多,我也陷入了沉思……

   心里装着满满的对家的依恋和不舍,列车却载着我们离生我养我的城市越来越远,这座城市已经不属于我们,今后我们的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我将永远不再属于这座城市,但是父母在这里,家在这里,所以它永远是自己的牵挂。啊,抚顺,此时你能抚平熨顺一颗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心吗?

   抚顺原名抚顺城,抚顺城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为防范东北女真族袭扰,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修筑的辽东十八城之一。名为“抚顺城”,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一九三七年抚顺县划一部分区域置市,故得名抚顺市。抚顺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因盛产优质煤炭而被誉为“煤都”,同时它又是石油冶炼的重要基地,辽宁省七大炼油厂抚顺就占三家,它又是钢铁、铝、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等重要生产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阵容中,居于重要位置。辽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伙房水库,著名的日本战犯管理所,平顶山惨案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及雷锋墓,全国最大的西露天煤矿,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修建的陵墓“元帅林”等都在这里。抚顺还是满族的发祥地,新宾的永陵埋葬着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先人,是满族爱新觉罗家族的祖陵。赫图阿拉城保卫战之萨尔浒大战奠定了清王朝的历史地位。

   我的父亲,一个山东莱芜农村的普通农民,因不甘心贫苦的农村生活,为了自己几个儿子的将来,五十年代末同他的堂弟一起,勇敢的踏着前人的足迹,举家勇闯关东,投奔已在抚顺石油一厂工作的姐夫、姐姐一家(我的姑姑、姑父),最后,成了一名最艰苦、最挨累、最不安全的煤矿工人,六十年代初把我母亲和我们哥三个接到了抚顺。

   我的母亲生了我们哥四个,我排行老二,上边有大哥杨金伦,下面有弟弟杨金钟、杨金明,老大、老二、老三我们都相差两岁,老弟弟与我们年龄差距大了一些。

   六八年抚顺八万知青大军分两批插队至锦州地区的锦县、义县、北镇、黑山,首批是初二至高中的学生,老初一是第二批。大哥是第一批知青,于六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先于我插队至锦县大中公社枣园子大队。大哥品学兼优,小学、中学一直是大队和班干部,独立性强,性格倔强,爱憎分明,有主见,从小就协助父母操持家务,对几个弟弟也很有哥哥的样子。所以哥哥的下乡,对父母的打击是很大的,下乡通知下来后,我不只一次看到母亲偷偷的掉眼泪,哥哥出发的那天,父亲当时在矿务局医院当工宣队员,早早便去参加重要会议,说是要我到火车站送哥哥。我随哥哥去火车站,我们刚刚离开家门,我就听到母亲在家撕心裂肺般的嚎啕大哭,母亲的哭声,是呐喊,是无助,是牵挂,是对儿子远走他乡的百般不舍,哥哥那年十九岁。

哥哥乘坐的列车开走后,我从车站径直走到矿务局医院,只见父亲急匆匆地从医院大门出来,见到了我就说:“这个会议很重要,不许请假,你哥走了吗?”

   我说:“火车已经开了。”

   只见父亲愣了一下,叮嘱我:“快回家吧,坐电车加小心。”说完,便走到了医院墙外的大字报专栏后面,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一幕,我看得真真切切,记得真真切切,父亲抽动哭泣的背影所释放出来的是父爱!父亲的形象顿时在我心中高大起来,我对“父爱如山”有了新的感受。

   专列不紧不慢的向西跑着,进入锦州辖区之后,陆续在一些车站停靠,有知青到了目的地,如黑山县的大虎山,北镇县的沟帮子,都有外校同学下车。我们的目的地是锦县石山车站,石山站之前的一站是羊圈子站,这是锦县管辖的地区,我们学校第一批知青,包括我哥就在附近的大中公社插队。专列在此站停留了一个小时,老知青们都来到了车站迎接我们。从家里拿来的苹果、邻居们送的蛋糕,我拿出来送给哥哥,哥哥说什么也不要,最后只拿了几个苹果,新老知青同学们都特别高兴,好像有很多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我也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哥哥,真是喜出望外,哥哥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然后,指着西北方向一个小山包和山下的一个村庄对我说:“这就是我下乡的大队,叫枣园子,离火车站才二里地,想回家可方便了!”哥哥虽然这么说,可是从下乡到参军,整整有好几年的时间一直都没有过回家,直到有一年,父亲得了重病住院手术,才请假回了趟家。我顺着哥手指的方向望去,北面是一个红色土壤的小山,栽满了果树,后来据说这红色土壤是稀土矿,很值钱呢。西面是一条斜坡形的丘陵,也栽满了果树,在斜坡和小山组成的山坳里,树木掩映着一户户民房,炊烟眇眇,风景如画。此时,放眼望去,越过斜坡丘陵,远处一排突兀的山峰犹如一个个巨大的奇石盆景映入眼帘,我不禁好奇地问哥哥:“这山是哪里?”

   哥哥说:“那就是石山,从侧面看有十三个山头呢,当地老乡说,早年的《花果山》电影就是在这里取的景。”

   哦?我对石山产生了兴趣。

   专列下一站就是石山了,我们学校的知青就要在这里下车。冬天白天短,五点钟专列停靠在了石山车站,太阳就要落山了,只见车站的站台上,都是当地学生们组成的欢迎队伍,孩子们身背装有毛主席语录的小红布兜,一手拿着毛主席语录,一手舞动着红绸条,跳着忠字舞,唱着“巴扎嘿”,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

   下车后,见到“石山”站牌,猛然想起我曾与石山的一面之缘!那是大串联的初期,我有幸成为抚顺市首批市三好学生集体串联队员,赴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后,队伍就散了,胆子大的都自己走南闯北串联去了,我那时年龄小、胆子也小,听带队老师的话就回到了抚顺,以后再也没出去过。在坐火车回抚顺的路上,车上已不是去时那么有秩序,车上大都是来东北串联的红卫兵,座椅下,行李架上,走廊过道,卫生间都挤满了人,上厕所都去不了,车内空气质量极差,到了车站都是从窗户跳入跳出,有时在乘降所停车,人们渴的没办法就跳出车,或趴或蹲在铁路两侧的稻田、水沟边上喝起了里面的水……

   不知什么时候,火车在一个车站停了下来,突然有个同学说:“后山站!后山站!”我也循声看了一眼,那是一个隶书“石”字,被同学误读为“后”了,我说那不是“后”,是“石”。那个同学甚至要和我打赌,火车基本不报站,一个劲的播放革命歌曲,也根本见不到列车员的影子,反正我知道我赢了,有没人给我证实并不重要。

   我们要把家安在那里的大队叫三家子,归谢屯公社管辖,大队派了几辆大马车来接我们,带队的是大队革委会刘副主任,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年轻人,他一边指挥随他来的农民往车上搬行李,一边拿着花名册点我们的名字,把我们集合到一起,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分到三家子大队的一共二十人(十男十女),我们班另一半分到了离我们不远的另一个叫前才的大队。三家子离车站十二里地,是谢屯公社最偏僻、最穷,而且没有电的村子。另一个叫前才的村子也是公社有名的穷队,后来得知,之前有关部门安排各班的班主任,到我们下乡的公社为本班学生选村子,同来的老师们,都极力为自己班的学生选择离火车站近的、离公社所在地近的、分值高的比较富裕的村子,我们的班主任是教政治的,思想非常进步,据说在公社给老师开会时,我们的班主任首先发言,表示你们大家先挑,把最困难、最艰苦的村给我们班留下,结果整个公社最穷而且没电的两个村子留给了我们班,听说老师的表态受到了公社领导的高度赞扬。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六辆大马车连人带行李,沿着乡村公路向南而去,一行人马扬起了一路尘烟,离三家子还有五里地的时候,车队下了公路,由枣坨子大队斜插进了一条只能走一辆马车的小土道,两条深浅不一的车辙沟向前延伸,马车颠簸得很厉害,甚至有个女同学感到头晕恶心,叫嚷着要吐,好在时间不长,已经到了村口,整个村庄一片漆黑,唯有村头星星点点的亮光闪烁。刘副主任告诉我们:“大队革委会领导班子,贫下中农代表正在村头迎接你们。”车很快到了村头,果然村头的道边两侧,站着大队领导和贫下中农代表,他们也大都斜挎红布语录兜,手举毛主席语录,有几个人手拿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受到如此庄重的欢迎,我似乎感到肩上有了重量。  

   我们下车后跟大队领导前往集合地。

   当时,大队还没有建起知青集体居住的青年点,我们来到一个拥有六间房的老乡家,中间是厨房,老乡住东三间,把西两间腾给部分女知青住,大队还在这个老乡家安排了“丰盛的晚宴”。老乡家的座钟“当当”地响了九下,已是晚上九点钟了,大家一路劳顿,加上下火车后坐马车一路暴土扬尘地颠簸了一路,每个人都灰头土脸,饥肠辘辘。我看见,所有同学都和我一样,木然地望着炕桌上摆满的汤汤水水十几个菜,眼睛里竟噙满泪水,竟没有一点儿想吃的欲望,急得我不知如何是好……(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期分解)

(作者:杨金会)

  穿越爱的丛林

   2欲爱不能为哪般(1)

   作者:幸运(辽宁)

  人到暮年好回忆一些往事,特别是我写了那篇《心中,永远闪亮的灯笼》之后,多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就像扎了根似的挥之不去。坦言,那是我一生中最为苦涩但也最为美好的回忆。每当此刻,我不由得在心里呼唤:“王世权你在哪里?”今生今世我们没能在一起,但是那曾经的记忆已经铭刻在心里!这些年来,我每次回抚顺老家都期盼着能够见到你。我得知侯文华曾和你弟弟住过邻居,去年回东北时,专程去了趟张庄,希望借看望候文华的机会打听到你的消息,闲谈中提到了你,文华说你弟弟王世俊的确在她家咐近住,我俩急三火四地去了几次都无获而归。临走时,我一再叮嘱文华,一定要帮我找到世俊,找到世俊就不愁找到他哥,哪怕要个联系方式,问问情况也行啊。  

   回来的路上,我和王世权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那是一九七二年正月,刚过完年,我姐夫用医院里拍x的废片子洗净后再画上扑克图案做扑克,那年头,扑克牌似乎成了外国人的专利,市面上买不到,人们又缺乏娱乐活动,闲下来打打扑克就成了所有人的渴望。那时,我姐夫在沈阳低压开关厂上班,每天由抚顺南站乘火车通勤,抚顺到沈阳这段路程全是慢车,如果能够打扑克来消磨一个半点的车程该有多好!什么事也难不住我姐夫,他心灵手巧,做啥像啥,他找人在医院弄来废片子,用火碱洗干净,又切成和扑克牌一样大小,用手工画上红桃、黑桃、草花、方片和数码,姐夫忙忙不过来就把我喊过去,那时我已经下乡,刚过完年,还没回青年点,到了姐夫家,姐姐也在家,我问姐姐为啥不帮姐夫画,姐姐说她没那闲功夫。姐夫给我十三张他已画好的红桃,又把红铅油拿过来,让我帮涂色,我刚画好四、五张牌,我姐夫他二哥的孩子来了,悄声对我说:“二姨你家来个人找你。”我问:“男的女的?”

“男的,是个大小子!”

  我不假思索地:“你去告诉他,就说没找着二姨,让他走吧!”

   孩子走了,不大会儿功夫一会就跑回来,说:二姨他不走!”

   “你咋说的?”

   “我就说,没找着二姨。”

   “你没告诉他这话是你二姨让你说的吧?”

   “是你让我说的啊……”

   “他还说啥了?”

   “他让我告诉你,他姓王……”

   我一听,果真是王世权,便对姐夫说:“姐夫我得回去,他有恩于咱家,又扎灯笼,又帮咱爸买烟,从来没端过咱家的饭碗,咱不能卸磨杀驴呀?”

   于是,我赶紧回到家。王世权一看到我就笑了,他看见孩子跟在我身后,就说:“这个小孩谁家的,真好玩。”

   我说:“我姐夫二哥家的。”

   王世全“呵呵”地笑着,说:“谢谢你!”说着,掏出钱来给孩子“去自已买糖吃去!”

   孩子望着我的眼色,不肯接。我说:“拿着吧!”

   孩子:“谢谢叔叔!”孩子拿着钱走了了。

    进屋后,我问:“今天咋有空?”

   王世全说:“我来过好几次你都不在,今天来之前,我就在心里想,如果和秀舫有缘就应该见面,来了一看铁将军把门,心里早凉了半截,幸亏这个小孩说了实话,要不然……”

   “要不然又能咋样……”

   我不依不饶地追问着,絮叨着,王世全眼睛在看墙上的照片,我知道他耳朵没闲着。

   “这是我们班同学的像片,班干部和一起老师照的。”我故意岔开话题。  

   他却随着我的话题开始回忆他没退学前的事儿,指着照片上的吴振香,说:“这个大巴个子,就爱给同学告状,你还记不记得她还咬我过我一口呢?”

   说到这儿,我俩不约而同地笑起来。我强忍住笑,明知故问道:“她为啥咬你呀?”

   “还不是因为我咬你手了,于老师就让你咬我来解气,你不咬,她说,你不咬,我替你咬,谁曾想,她真的就咬了,你知道她咬得我有多疼吗?这家伙可真敢下狠口!”

   “我咋不记得,你当时就疼得骂她一句,还踼了她一脚!”

   “那你为啥不咬我呢?”

   “你愿意让我咬呀?”

   他点了点头。我说:“你看你的手蝽(方言:被冻裂口的皮肤又结了痂)的,净是口子,我不咬,你都疼!”

   “你咋不问问,我为啥咬你呢?”不等我回答,他就接着说:“因为我上着上着课就跑了,你们一大帮同学追我,你喊我,站住!我就站住了,到跟前他们就拽我,拽的拽,推的推,眼看要把我拽回学校了,我急了,高喊道,谁拽我,我咬谁!”谁也不敢拽了,只有你一个人站出来,不容分说就拽住我的胳膊,我不能食言,所以咬了你。但是你始终没松手,一直把我拽到教室……”

   “你恨我吗?”我问。

   “不恨。”

   王世全又问我:你恨我吗?”

   “我也是不恨,有啥可恨的,都是同学。”

   王世全又说,他十五岁那年和一帮小伙伴在胜

利矿小学的后山上往下射弹弓,偏偏把教导处的玻离给打破了,学校找了几个大个子男生从北面山坡上猫着腰追上来,伙伴们欢呼着,你打得真准!谁曾想,这一群大男孩早已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冬天的月儿

    作者:马红岩(辽宁)

 

  冬天的月儿温柔地挂在天上,

  她翘着微妙的嘴

  朝我温馨地微笑;

  我瞧着月儿,看着她

  用自己独有的方式

  张开嘴轻轻唱起她心中的歌谣。

 

  月儿仿佛对身边星儿

  说着她心中的梦想。

  我看懂了月儿,

  也听懂了她的歌谣;

  我看懂了月儿,

  也读懂了她的梦想。

  原来––––

  月儿的歌谣,月儿的梦想

和我一个样……

 

她的歌谣如奔腾不息的流水,

她的歌谣如清晨朝阳的火苗;

她的梦想如五彩缤纷的世界,

她的梦想如天空的阳光灿烂辉煌。

 

我站在月光下,

看着月儿飘逸爬上了树梢上,

望着她放出皎洁的光芒,

她在给大地镀上了一层层银色海洋。

 

我站在月光下,

看着月儿像快乐的姑娘,

一会儿跟星星捉迷藏,

一会儿像调皮的娃娃,

躲进白云里跟星星说悄悄话。

星星对月儿和我

眨起美丽的双眼,

就像俏丽的娃娃们

那双大眼睛闪烁着光芒……

 

月儿,你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

把浮云染上了绚丽的彩霞;

月儿,你身着白色的衣纱,

给世界披上了华丽的衣裳。

你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

你露出那美丽的脸,透过云层,

留给世界是一片温和吉祥;

你的无私、你的纯洁,你的奉献,

让我的心随着你一起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