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第三十九期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2284 更新时间:2016-11-27

【字体:缩小放大

                                                    2016.11.26星期六(39)

            柴春泽日记

   

   1974年2月19日

    原计划星期三就回赤峰,因北京市知识青年办公室要召开北京市部分中学应届毕业生大会,需要我发言,故推迟回赤峰时间,并由中央广播事业局招待所搬到北京市革委会第一招待所。这里的条件怎么比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招待所还好?

    今天上午,同电视台邹友开、丁力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张仲可,盟知青办刘勤去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

    中午,中国青年出版社林君雄同志来住所谈写文章,谈如何通过学习理论树立起远大理想,同旧传统观念决裂。

    北京市知青办小宋等来住处谈星期四为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做下乡报告一事。全市有12 000名毕业生。

    国务院知青办于施前同志到住处看望,并希望在农村做出新贡献。

                           

1974年2月20日

    今天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委在北大附中召开应届毕业生家长座谈会,50多人参加。主持人介绍我并要求我讲下乡经历。

家长们发言:

1.“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高中毕业生,面临去向选择;

2.原来想让自己女儿近点或留城,现在受到启发,早日到最艰苦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防修反修的大事;

3.我们旧社会受三座大山压迫,毛主席带领我们解放了,不能搞倒退;

4.家里孩子问我,18岁时干什么,我们很受震动,没跟上前进的队伍;

5.坚决支持自己的子女上山下乡干革命,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

    会后,主持人告诉我:大家对你报告反映很好,你注意下乡后学理论。这些家长有的是在中央机关工作的。

                        

1974年2月21日

    经中央新闻单位介绍,国务院知青办同意,利用来京录制节目时间,两次与首都中学应届毕业生会面。

本月20日,在北大附中与50名应届毕业生家长座谈。昨天收到一枚报告会入场门票:

定于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四)下午二时,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请柴春泽同志给应届高中毕业生作报告,请按时出席。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革委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北京市教育局

                               (主席台就座)

    报告会如期召开。

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委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办公室、市教育局,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北京市部分应届毕业生2 700人大会,我在会上汇报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体会,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大教育。会场的秩序一直很好,这说明首都战友的思想路线觉悟是很高的。

会后,很多战友涌上主席台要我签字,这是会议主持者没想到的,拥挤得历害,主席台里的市领导同志也解不了围。我看到首都战友这种革命的急切心情是多么感动啊!后来市教育局的领导硬是把我拽进了一间休息室,但仍有几十名毕业生挤入,市教育局组织他们排成一行,我与他们一一握手。随后,来了一辆车,我从侧门挤进车内,才算解了围。周围的人说:“近一段时间从报上、电视上、广播里了解到你下乡及来北京的情况。因而,许多人急于想请你签字。”

看到2月19日《北京日报》刊登的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京一百二十三中应届毕业生姜文俊、刘德辉、刘文贵等53位战友给共青团北京市委的信和团市委的复信,还有编者按。北京市教育局的同志告诉我,这些毕业生的代表也听了我的报告,他们已下定决心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艰苦的地方去。

                           

1974年2月25日

本月22日在北京上车经承德,于23日回到赤峰。盟知青办告诉我暂不能回玉田皋:

1.盟宣传站搞《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展览》,需补拍片子;

2.25日上午,受空军326部队邀请,去做报告并参加座谈会。下午1357部队邀请去做报告。

在盟知青办,见到两张与我有关的报纸。

1974年1月26日《辽宁日报》第二版刊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辽宁省委员会关于向柴春泽同志学习的通知》。

1974年2月10日《辽宁日报》第一版以《要同旧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选》为通栏标题,然后以第一版半个版,第三版整个版,第四版半个版的篇幅刊登我1971年12月至1973年12月的日记书信选,还有魏桂贤、吕桂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王冬梅联名致全省青年的一封信,题目是《做同旧观念彻底决裂的坚强战士》。

    盟知青办通知,今晚,正式向盟委副书记白俊卿同志和盟委常委色旺同志等汇报去北京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要求不直接回公社,要到旗里汇报去北京完成任务的情况。

                         

1974年2月27日

昨天,由赤峰到乌丹,向旗委汇报去北京情况。

由于我要求尽快回玉田皋,故当晚召开批孔座谈会。会议由旗委主持,分管领导白音、盟知青办范伟、旗文教局朱佳庚、旗知青办主任王博忠、旗团委侯文芳、旗拖修厂王桂珍、学生相国民、盟报驻旗记者站艾春信等参加。

昨天,从乌丹回红山,在车站巧遇辽宁省京剧团同志从玉田皋去盟里找我,故又同回玉田皋。晚上,在大队部与辽宁省京剧团和东北工学院同志座谈。

今天上午,回到玉田皋大队。下午,召开玉田皋大队党支部扩大会议。公社党委书记黄珍同志参加会议,对玉田皋大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主要研究内容:

1.批林批孔是头等大事,要联系农村实际(阴阳仙、反标等);

2.抓重点田建设,给水让路,凡是较平的地块无论大小一律建成方田,主要劳动力集中到河套地,大搞平整土地;

3.着手解决插花地块,进行土地调整;

4.不利建方田的坟一律起走,同旧传统观念决裂。

                           

1974年2月28日

上午,在三队参加平整土地和打地埂劳动。下午,回大队参加关于土地调整总结会议。

要坚持社队干部参加劳动,还要开会研究工作,听取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还要接待各地来访问的同志。大队办公桌上,青年队会议室,存放了很多各地来信。时间啊!时间,为啥这样紧?从来没有感到时间这样不够用。“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要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无论怎样忙,也不能放松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要适当地安排时间,要自己支配时间,不能让时间支配自己。每天坚持,看一段话也好。

 

1974年3月1日

早饭后,去蹲点的三队继续参加打地埂劳动。

劳动中间,接公社通知,立即赶到公社。公社党委书记黄珍早已在公社等我,他对我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沈阳电视台同志来了,要拍片子。因此,上午召开了座谈会。下午,他们去选择拍片地点。

我继续去三队参加平地、打地埂劳动,必须硬着头皮坚持参加劳动。社、队干部每年劳动天数为100、200、300天,即公社干部100天,大队干部200天,小队干部300天。

在劳动中了解到,这里的“阴阳仙”又有活动,说×××家孩子有病是把魂丢了。这些人通过写符等欺骗手法挣大钱,他们的家人和亲属也不参加队里的劳动。还有的社员去看“热闹”。一定要击退封建迷信活动对我们的进攻。

晚间,召开三队全体社员大会,讲批孔和生产问题。

                          

1974年3月3日

昨天,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沈阳电视台同志在玉田皋拍片,公社组织了几个场景:

1. 召开批林批孔大会;

2. 与牟景祥、陈月侠、边全有一起参加起猪圈劳动;

3. 走访贫下中农,地点在田凤瑞家,对象是张树峰;

4. 记日记,学习。

今天上午,拍知识青年学习场景,因青年队无电,不能拍,故选择公社会议室。

上午10点半,与东北工学院来玉田皋的革命师生座谈。

下午3点,同中央新影和沈阳电视台同志乘车由玉田皋到赤峰,计划拍回母校(赤峰六中)的场景。(待续)

我扎根在可爱的赤峰

王钰

   (王钰,辽宁海城市人,1948年7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曾任民办教师、公社农业技术员。1973年9月入辽宁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1975年5月入党,同年10月毕业到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巴彦琥硕公社山头大队务农。1977年11月调入巴林右旗农牧组工作,1979年8月调到 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2008年退休。先后任助理农艺师、副研究员、研究员。曾获国家、自治区,赤峰市科技进步奖、赤峰市政府记功奖、赤峰市扶贫先进个人等奖项。)

   我原籍辽宁省海城市,1968年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期间,做过民办教师,公社农业站的技术员,曾在海城师范、熊岳农校学习过。1973年9月通过考试,依据“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上级复审”的精神,升入辽宁农学院学习。在填报志愿时,我只填了农学和植保两个专业,被认为是务农思想较坚定的人。1975年,在党组织的动员下,报名大学毕业当农民得到批准。1975年4月,由学校安排,我到巴林右旗巴彦和硕公社山头大队进行生产实习。此前党组织照顾,让我在十几个典型中选择任职,准备毕业后落户,我均谢绝了,而选择的是相对偏僻、矛盾突出、社会关系复杂的山头村。经过一个多月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下一步插队落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上大学深感机会来之不易,平时抓紧时间刻苦读书,3年的寒署假也都用来学习和社会调查,加上我原来就是高中毕业生,之后又到农校学习过,而且做过农业技术员,有这样经历的人很少。在校期间我被评为铁岭地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当年全国上大学的学生只有15.3万人,比现在读研究生的人少多了。1976年10月10日,我们毕业了,我和另外7名到昭盟的同学   前村由山前、山后、达坝三个自然村组成,距旗政府大板镇近80华里,距公社40华里,邮递员半个月二十天才能去一次。在知识青年下乡前,有的老头老太太连汽车都没见过,确实是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1971年1月整党期间,我们大队党支部改选,有15名党员参加选举,我两次均得了14票(我没投自己的票),于是我进了大队领导班子。

   山头村的三个自然村呈三角形,各相距3—4华里,其中山头前条件最好。山前山后两个自然村仅相隔一个小山包,小气候差别都很大,相差半个月节气。山头前水浇地面积大,旱涝保收,而达坝则是个小山村,水浇地少。当时党组织照顾我,把我的户口落到了山头前,我进了支部,开会商量三个人各包一个自然村。副书记家就在山头前,书记家在达坝,而达坝已经三年减产减收,存在问题多,而我又是单身。当时会上定包哪个队就挣哪个对的工分,我在支委会上自告奋勇要求到条件差的达坝包队。谁都知道那是多少年的贫困队了,很难一下子就能翻身。1977年巴林右旗遭遇旱灾,牲畜成群成群饿死,庄稼大片大片旱死,。那一年上级要求种苞米,说是高产作物,种别的作物上级下来人拔苗翻种。当地老百姓有吃小米的习惯,但是老百姓说了不算,必须听上级的。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是摆脱贫苦的根本出路。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个只有31户的小村子,有一个四类分子,地主富农成分以及家庭有问题的户不少。当时每家都缺粮,最严重的到不了春节就断顿了。为了我自己能生存,也为了减轻农户的负担,在社员会上专门就吃饭的问题我提了自己的看法。“我是党员,家不在这只能吃派饭,如果按上级的要求只能到没问题的那几家派,一来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二来也不便了解情况。有的家成分不好,可谁又能选择家庭选择父母呢?我的意见是除了四类分子这户外,其余家家派。这样一个月一家派一次问题也不大”。我们都是社员,都是好乡亲,会上没有反对的,虽然家家困难,但对我都很热情。有的对我说,多少年来派饭从来不往这样的家庭派,你的胆真大,也不怕我们把你药着。那一年尽管大旱,可是由于老百姓人人出谋划策,别的队庄稼旱死了,可我们队的直到老秋还是青枝绿叶。我每天都留心着谁家还有多少粮,还能吃几天,谁家困难的断顿了。我在社员大会上讲,“大家的粮都不多了,借都没处借,一听是达坝的谁敢借给你呀?地里的苞米能吃了,不能挺着饿死呀,但是现在吃损失太大了谁家没粮我知道,你就到地里掰苞米,别掰太多了,够一天吃的就行,下雨阴天多掰点,出事算我的”。即使是这样,全队只有老王家到地里去掰过,其他人家一直坚持到秋收。社员们对我讲;那一年是地里庄稼丢的最少的一年。1976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3、5万斤,工分值5角 ;1977年,粮食总产量18、5万斤,工分值1元 。生产队还还清了多年的外债,第一次有了4000元的公共积累,这在当时是奇闻。分口粮之前,好多社员跟我讲,往年定量本来就低,含水量还大,干部们专门把标准筐装的满满的过秤计数,余下的根本装不到这个程度,社员们吃亏太多了。城里人吃的是去了皮的商品粮,农村人活计重,油水少,吃的多,还不够秤,这怎么能行?1977年分粮装标准筐时,我在场主持让装八九分筐,过秤记数不能低于这个标准。我是学农的,含水量大体能估量出来,我挑了两个标准穗,当场对社员讲,风干之后去水分,其实我把含水量早已扣除计称的。虽然不能搞瞒产私分,但是社员劳动一年了,这点口粮绝对要让它够秤。

   这一年我在生产队劳动288天为全队之最,眼瞅着钱就要到手了。看着其他两位支委拉家带口,心没少费,累没少受,我在支委会上提出,春天定的我们三个支委都挣的包队的工分,其实增产也不是一个人的作用,减产也未必少费力了。我建议为了不增加社员的负担,也为了今后工作更好地开展,我们三个人都挣各个队的工分,三个队三一三十一,这样我们三个人的收入是一样的。虽然我少得了一些,可另外两个人却多得了不少。我由于家不在当地,又是吃派饭,最终我在一队挣143、2元,二队56元,三队42元,工分粮75斤。按大队规定,我吃派饭每顿交1角钱,6两粮票。一年之中,我没欠过一家一户哪怕是一顿饭钱。去掉当年开销以及借款,我劳动一年,净剩3、6元,粮食全部捐给生产队了。

   1977年11月22日,根据国务院50号文件精神,社来社去的大学毕业生重新分配工作,我被安排到巴林右旗农牧组工作。当时,巴林右旗挣国家工资的人共1500多人,而农牧组管辖的就有800多人。能在农牧组工作是一个让人十分羡慕的事情。在农牧组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到多个公社下乡蹲点;下乡带知识青年;文件收发;落实政策调研;群众来信来访接待;人事工作;材料收集整理等等。我常想,这不是老天给我创造的极为难得的磨练机会吗?我用三个月的业余时间整理了堆满三间房子的文件、材料、传单,该上交的上交,该装订的装订,该销毁的销毁。从1945年到1978年的资料全部整理完毕,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我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自己就是拼命工作。整理完的资料,不管谁用,只要说出内容伸手就能拿来。巴林右旗的15个公社的大部分村屯我都去过,有的大队的每家每户的情况我了如指掌。

   1978年7月,在旗委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我和一名蒙古族女青年走到了一起。她是孤儿,3岁没妈,4岁没爹,20岁入党,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我们结婚没请一个亲友,没收一分彩礼,照旧上班。我们相信一点,生活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1979年7月20日,我到了新单位昭乌达盟农研所报到,给我安排的工作是看树杈,就是临时工把防风林树整形攒下来的树杈堆在一起,怕丢了让我看着。这项工作之后,又让我帮助登记办公用品,就是填写桌椅板凳之类,之后又和农民工一起盖家属房。本来从巴林右旗调出时,党组织就工作问题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想到农研一是归口,二来安排我家老人方便一些,没想到会是一波三折。但是我没有灰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到资料室查阅各类资料,重要的就摘抄。时间长了,图书管理员对我也比较宽容了。几个月时间的查阅,对这个单位的科研工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待续)

 南京知青的脚步赴西欧浪漫之旅

 荷兰马德罗丹小人国(节选)

 作者:张楷


   举世闻名的“马德罗丹小人国”(Madurodam)位于海牙市,靠近知名的席凡宁根沙滩海岸(Scheveningen),与阿姆斯特丹与美丽的花田区也距离不远。马德罗丹小人国就像是整个荷兰浓缩成的一个城市,在这里您可以一次将荷兰尽收眼底。阿克马的乳酪市集、海牙和平宫、乌特勒支的圆顶大教堂、阿姆斯特丹水坝广场旁的皇宫、国立博物馆、运河沿岸的古老建筑,还有三角洲大堤防等,所有荷兰著名的观光景点都以25:1的比例,模仿实体建造并陈列在美丽的庭园中。

   马德罗丹小人国内的复制品是动态化的。最新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模型更能吸引您的注意力,移动的飞机、送餐服务、候机楼与机场大厅搭机的旅客、小巧的国立博物馆、史基浦购物商场,以及先进的人行电动走道,令您惊叹模型微妙的景致。此外,您还可以欣赏到风车随风徐徐转动、游艇随着河岸的地形上上下下、勇敢的救火员正紧急地扑灭港口边的火灾,还有火车正随着全世界最长的铁轨模型的方向蜿蜒穿梭。


   到海牙旅游,最好玩的要属参观闻名遐迩的缩微城市—马德罗丹。在这里约7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展示按1/25的比例缩小制作的荷兰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型。所谓建筑其实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教堂、城堡和宫殿,还有运河、桥梁、港口、机场,甚至高速公路、铁路、公园、市区电车、风车、足球场等等,都和实物一模一样。

  “马德罗丹”是一个充满动感和生机的城市,在这里走一圈如同走遍荷兰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只用了1个多小时,但好像经历了近千年荷兰历史。除了惟妙惟肖的静态建筑,这里就像一个真正在运转的城市:风车在缓缓转动,船只在运河中穿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上的喷气式飞机正准备起飞;鹿特丹港口的万吨巨轮正在卸货;高速公路上奔驶着各种汽车;教堂前,一对对的新婚夫妇和宾客随着音乐在缓缓移动;体育场正在进行紧张的比赛……全长4.5公里的铁路上,现代化的火车沿着世界上最大的迷你铁路系统横贯全城。值得一提的是,小人国里那些树木都是活的,通过多次修剪,“小人国”的园艺师们把通常会高达15米的树木保持在60厘米的高度。

 

 

   回忆录.等我长大了就把农民当

   ——我的知青岁月

   父母在要远行(3)

   作者:杨金会(辽宁)

   

   所有同学都和我一样,木然地望着炕桌上摆满的汤汤水水十几个菜,眼睛里竟噙满泪水,竟没有一点儿想吃的欲望,急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来来来,同学们吃饭了……”大队革委会主任王永和热情地招呼我们吃饭。妇女主任也忙前忙后,但大家依然无动于衷。王主任俨然如一位长辈一般,语重心长地:“孩子们,你们是听毛主席的话来我们这里插队落户的,你们就是毛主席的客人,半个月前就接到通知,说你们就要来了,我们全村的贫下中农,像盼过节一样,盼着你们的到来,我们这儿条件不太好,今天特意买了三只鸭子,杀了,给你们做了这些菜,这是我们的最大能力了,这黍米(高粱米)干饭是我们当地待客才能吃上的饭,希望你们能多吃点……”

   听了王主任极富情感的话,我们心里都得以些许安慰,但见大家依然没有动筷的意思,我是班长,我不能不站出来说几句话,我代表大家感谢大队领导和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大家的心情开始由阴转晴,我带头上炕,拿起了筷子,这时才感到饥肠辘辘,大家和我一样,先是小口尝了尝,而后就自顾填饱肚子了。见此情景,我心里宽松许多,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我把所有同学扫视一遍,忽然发现角落里坐着一位女同学,满脸不悦,低头不语,筷子依旧摆在桌上。

   “病了?”我问身边的同学。

   同学和我低语:“她是回民。”

   我的心“咯噔”一下,心想:“可不是咋的,我怎么给忘了呢?”

   别无选择,遵重民族习惯是必须的!我壮着胆子,有生以来第一次跟陌生人说小话:“这位同学是回民,给她炒俩鸡蛋,行吗?。”

   “别别别!”女同学说“我带了些吃的,同时还有炊具和餐具,我是不吃你们大锅里炒的菜的。”

   听到这里,我只好给她要了两个生鸡蛋,让她自己做了吃。

   趁我们吃饭的功夫,那个长的很帅气的革委会刘副主任,已经带人把每个人的行李分别送到了我们住的老乡家,吃完饭后,大小队领导分别送我们到各自的住处。女同学大部分住在了吃饭的这家对面屋,另有四个同学安排到了大队会计家的一间东房,我和另四名男同学住到了一户在公社兽医站工作的老兽医家,他们只有老俩口,无儿无女,我们住进了他家的西屋,老两口十分热情,早已为我们烧了炕,备好了热水,让我们洗脚,为了不打扰两位老人,我们抓紧铺行李睡觉,我睡在炕梢,睡炕头的同学吹灭了煤油灯。

我躺在炕上,怪怪的煤油味熏的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想着家里的父母、弟弟、想着离我不过三十里外的哥哥,心里五味杂陈,不免悲从中来。想到我们来的这个地方,贫穷落后,甚至连电都没有,难道我们上小学时唱的一首歌:“我有一个理想,一个美好的理想,等我长大了,要把农民当,要把农民当……”真的变成了现实?我们今生就扎根在这里?越想越睡不着,这时感觉嗓子有点发干,不禁咳了几声,坐起来准备下地去喝点水,我这一咳不要紧,身边的其他四位同学也都咳了起来,大家和我一样谁都没有睡着。

   我下了炕,点上煤油灯,说:“既然谁都没睡,我们就说说话吧!”

   话音没落,有个同学就哭了起来,说:“怎么办?我爸去云南支援三线建设,家里就剩妈和弟弟妹妹,妈身体不好,我下乡了,谁管妈?”说着,又哭了起来,哭也能传染,所有同学都哭了起来,各自诉说着自己家里的难处。我是班长,又是我们这帮同学中唯一的共青团员,虽然眼泪就在眼圈打转,可我还是把它憋了回去,像个兄长一样开导大家:“上山下乡,全国一个令,也不光我们自己,天塌大家顶,你们看咱班的李某某女同学,一年前就退学结婚了,还生了小孩儿,这次不是抱着孩子下来了吗?还有邢锋同学,哥哥在浑河大桥施工中,坠河身亡,她顶班一年多了,不也让退职下来了吗?我在胜利矿文艺宣传队是骨干,驻队军代表曾试图想办法,把我们几个骨干留下来,报告打到了市革委会,得到的答复是:毛主席的指示一句顶一万句,除非有重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否则根本不可能!”我看他们都在认真的听,接着说:“我们才十七八岁,今后日子还长着呢,毛主席让我们到农村先锻炼锻炼,只要努力,说不定真会大有作为呢!”

   同学们也相互劝慰,大家的情绪好了许多,逐一钻进被窝,眼皮刚刚开始打架。

   “杨金会!杨金会!”忽听窗外有两个女同学急切地轮番喊着我的名字。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分解)

 

 

   穿越爱的丛林

   欲爱不能为哪般(3)

   作者:幸运(河北)

   学校找了几个大男生从北面偷着上到山上,把王世全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王世全见势不妙,只好缚手就擒,像被押送俘虏一样前呼后拥地来到学校教导处。

   不等王校长问话,王世全就把手里的弹弓放在桌上,坦诚l地说:“玻璃是我打坏的,要惩要罚冲我一个人就行了……”

   王校长“噗”地笑出声来。“好哇!你倒是敢作敢当!”指着其他孩子“你们可以走了!”转问王世全“你是哪个学校的?”

   王世全如实答道:“我以前就在这个学校念书,后来不上了……”

   “谁能给你证明呢?”

   王世全想,把赵秀舫递出来,该不会说我的坏话,随即道:“我和赵秀舫一班。”未等说完,王世全就后悔了,他想,要是连累赵秀舫该如何是好?

   不大一会儿功夫我就被叫到教导处问话。

   “你不想知道王校长问了我什么吗?”我问

   “反正你没说我的坏话,那个王校长一开始就说让我赔十块玻璃,你一来就没再提陪玻璃的事!”

   “当时,教导处打发人来喊我,我还真被吓了一跳!我没犯啥错呀?喊我干啥?原来是你惹的祸!”

   王世全说:“不管咋说,我还真找对人了,你走了,王校长就让我走了。”王世全聊着聊着就把话转入正题,但依然不动声色地问“秀舫,我来找你商量点事。”

   “可以呀!啥事?说吧!”

   “我抽回来了!”

   “好哇!啥时候抽回来的?干啥?”

   “去年抽回来的,在抚顺塑料厂上班,每月47元……”他见我没言语,又接着说“我按排好之后,就来找你了,来过几次,你家都没人,快半年了……”他望着我,似乎想从我的眼睛里探出点什么,见我只是平静地微笑着,又说“秀舫,我想调转工作。”

   “挺好的,往哪调哇?”

   “我想调到胜利矿,下井,下井挣的多……”

   我一听就急了,问:“为啥呀?”

   “塑料厂掙的太少了,养不起盲流(没有城市户口的人)……”

   “你不会从农村带对象回来了吧?”

   “那哪能呢,我想找个下乡的盲流。”

   我急了,反问道:“你傻呀?你都抽回城了,在塑料厂找个可心的……”

   “喝西北风啊?”

   “慢慢熬呗,起码俩人都有户口,都有工作,总比找个盲流强!”不等王世全还口,我紧接着说“找对象的根本目的是过日子,不要挑长相,要挑人品,长的一般顺眼就行,去哪你放心,别让别人惦记着,找人品好的,作风好的,知情达礼的,能孝顺老人,团结哥们、妯娌,能真心实意的爱你、疼你就行!”

   他不吱声了,默默地看我老半天,忽地站起来,说:“秀舫,那我走了?”说着,走了两步,又停下来,回身问我“找你要样东西你不会不给吧?”

   “啥东西?”我问。

   “你的像片,你把相片给我来一张呗!”

   我看着他的眼神,那么自然坦诚由衷,我没有理由说不行,也尽量爽快地答应道:“你等着,我这就给你找!”

   “我不要小的,给我张大点的呗!”

  “要多大的?”

   他一努嘴,冲我家箱盖上摆着我三张单人像片说:“那样的就行。”

   “你自已拿吧,你要哪张,你就拿那张!”

   他把我的照片捧在眼前,看了这张看那张,足足看了两分钟,末了,还是拿了一张小的,放在钱包里。

   我俩默默无语地走到街上。王世全突然问我:“啥时回青年点?”

   “过完正月十五就回去。”

   “那我有空还会来……”

   “最近十天别来,我帮我姐夫做扑克呢,十天以后能做完。”

   “那行吧……”

   从此,王世全那勉强的笑容,连同他并不情愿的那句“那行吧”就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直到今天从未谋面,也从未离开……(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分解)

   

 

   你向我走来
   作者:马红岩  

  你向我走来
  带着春天的雨,
  轻轻地滋润我的心里。

  你向我走来
  带着夏天的雷,
  让我朝着彩虹方向走去……

  你向我走来
  举起你手中那盏爱的明灯,
  照亮了你的同时,也照亮了我。

  你向我走来
  你手捧着一颗爱心,
  温暖了你,更温暖了我的身躯……

  你的这颗爱心,
  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
  在我的心中绽放;
  你的这颗爱心就像雨露春水
  浇灌我的整个身体;
  你的这颗爱心就像一缕阳光,
  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
  你的魅力就像磁力,
  你让我创造出奇迹,
  吸引着我离不开了你…… 

  你向我走来
  你就像天空上的明月
  带着一缕清风
  伴我入眠,伴我入梦
  你的爱,主宰我心中的梦想,
  我——就是你手里的风筝,
  你的爱心就是你手中的那条线,
  牵着我,放飞我心中的理想 ,
  让我坚定地朝着理想走下去……

  你向我走来,
  带着你的爱心
  把我心中的沙漠变成了绿洲,
  你向我走来,
  带着你的爱心
  把我心中的枯木变得枝繁叶茂;
  你的爱让我学会了付出,
  学会了奉献,
  让我内心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你——向我走来,
  你就是一首激昂的诗歌,
  轻轻地弹动着我心中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