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第七十六期
作者/来源:知青文学网 点击数:8293 更新时间:2017-06-17

【字体:缩小放大

知青文学(76)

 

          2016.6.17星期六(76)

    柴春泽日记

    作者:柴春泽(天津)

1974年10月18日

    玉田皋公社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玉田皋战区竣工大会于中午11点半在工地召开,千余名参战人员参加大会。至此:历时14天的大会战胜利结束。

    竣工大会上,公社党委书记黄珍同志做了总结报告,副书记王义同志宣布了大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翁牛特旗委常委、旗革委会副主任白音同志在会上传达中央文件并讲话。今天的天气很冷,全体指战员坐在地上,纪律很好,精神饱满。

    玉田皋大队大会战自10月5日至10月18日计14天时间,主要成果:除掉旧的不合格林带4条,总长5 700米;除掉成幼树木17 500余米;平掉旧渠4条,土方量20 000余方;迁坟104座;将全大队5 200亩耕地按主带方位角64.15度,副带154.15度规划成四位一体和三位一体的方田、林网带,共计16个正方、10个斜方;新开支渠6条,总长9 300米,土方量10 300方;新开斗渠6条,总长5 944米,土方量10 385方;新开排碱渠一条,长2 100米,土方量5 106方;营造防护林主带6条,长6 494米,宽10米,占地5行;营造防护林副带6条,长9 380米,宽8米,占地4行。

    玉田皋大队规划略图出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变化,在全面介绍了方田林网的同时,在马架子一、二队地块内列上水稻试验田250亩。

                         

1974年10月19日

    今天,召开大小队干部会议,研究批林批孔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问题。公社党委书记黄珍、旗委工作队同志参加。各生产队建立3大组:政工组、生产组、后勤组。开展学习小靳庄活动,办好政治夜校。玉田皋大队选派220名精干劳动力分赴孤山子下府,分两个战区,参加这两个大队的大会战。剩余的劳动力担负起造林带、搞秸秆还田、修建田间闸门的工程。

    近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时间紧迫,要在半月时间内完成两个大队10 000多亩方田林网建设,这一任务是很艰巨的!明天和后天,我要分别去两个战区大会战工地。

                       

1974年10月31日

今天,新华社实习记者李新彦、盟团委郭明伦同志来玉田皋采访。两方面内容: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二是学习小靳庄活动情况。他们对如何坚持学习更感兴趣。

近期工作情况:本月21日,冒雪到孤山子战区,晚住孤山子五队。

本月23日,盟委知识青年工作检查团来玉田皋召开知识青年座谈会,有金政委、庞文生、李春光、王若夫等来玉田皋参加座谈会。当晚,召开青年队二线人员会,分别同韩慧英、姜玉荣、刘刚、韩凤兰谈话,主要话题是如何建设好青年队。

    本月24日下午,同赵清志和农机局老单同志去北山测定造林地点,晚上举办学习小靳庄学习班。

   今天下午,分别去一、二、四、五队检查闸门工地的防寒——生炉子、保暖——情况。(待续)

 

下乡知青在昭盟

 

燃烧的坎坷岁月

作者:康尔平

 

无怨无悔

 

我不能忘记,在青年点,在创业队,在生产队,是农民季大爷和像季大爷一样的人们为我们这些城市青年补上了这一人生必修课,使我们体验了农村,接触了农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民,是社会的根基。

我不能忘记,在我处境艰难的时候,那里的裴妈妈让他的儿子把我找到家中,像待亲生儿女一样为我擦眼泪、给我做饭;刚过大年初五,当我只身一人回到生产队时,很多社员甚至互相争红了脸地拽我去家中吃那顿虽不丰盛但却热气腾腾的饭菜,真的是鱼水情深。

我不能忘记,在我成长的身后,有我知青战友们的支持与鼓励,使我时时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更有像张书记、吴主任这样既是领导又如长兄的人,是他们发现了我,培养了我,支持了我,保护了我。

我不能忘记,1977年招工时,全县大约有十几名当时在公社和大队“挑重担”的知青,大多被安排在了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有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办、人事局、劳动局、知青办等,这是组织上母亲般的呵护与出以公心的担当。

这些年来,每每看到、听到几百上千的优秀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去农村担任村官,用一颗红心、满腔热血、多彩年华改变着那里的贫穷落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起当年下乡和下队时的情形,一缕浓浓的知青情结、农民情结总会在瞬间溢满心田。

客观地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已被时代的车轮远远抛在身后,并永久地定格在那里,成为了历史。今天,作为曾经的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中之一员,我所能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就是以理性的思维去正视那段历史,以真实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回望那段历史。我愿意把那些经历与感受化成散发着淡淡泥土芬芳的文字,奉献给曾经和我共同走过那段坎坷历程、亦或有着相同、相近经历和感受的知青战友以及关心我、爱护我的朋友们;倘若人们能从中汲取点滴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养分与力量,我则无比欣慰!(待续)

 

 辽河在咆哮

 

  ——记知青版画、雕塑家诗人吴佳箴和他的作品

 

作者:姚福生(广州)

   

    一向温良的辽河咆哮了!一向担当的辽河油田工人咆哮了!一向谦恭的吴佳箴面对咆哮的辽河和辽河油田工人咆哮了!他挥舞刻刀把咆哮的辽河油田工人战胜咆哮的辽河的那一瞬间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那是1986年,辽河油田刚刚在盘锦的荒草甸子上崛起,百年不遇的洪水试图将诞生不久的辽河油田吞没,石油工人当仁不让地以其群体的咆哮制服辽河的咆哮!他们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上班下班,昼夜兼程地从咆哮的洪水中抢回设备!那一幕幕令人震憾的场面如同千万面战鼓抨击着吴佳箴的胸口,吴佳箴的脑海里日夜翻腾着咆哮的辽河,那一幅幅真实的画面,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那以咆哮制服咆哮的激情全部浓缩在他所创作的版画《咆哮的辽河》里。版画作为《盘锦抗洪作品选》的封面走出辽河油田,在辽宁乃至全国美术界和老百姓的心目中掀起一个人不小的波澜。

    吴佳箴激情锐增,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以石油工人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在辽宁乃至全国美术界届掀起一股以产业工人为题材的版画热。盘锦油田成立美协后,吴佳箴出任第一任副主席、盘锦市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画院一级画师、辽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沈阳建筑大学美术副教授、菩遥山理石场一级雕塑师。

    而吴佳箴至今也不能忘怀发现他的人。

    那时,吴佳箴刚刚从农村被抽调回辽河油田当了一名油田钻井工人,开始了“天不怕,地不怕,头戴铝盔走天涯!”的王铁人式的钻井生活。然而再苦再累他也不给自己留一丝闲暇,他一边啃着已经冻成冰块的馒头,一边临摹前苏联茹科夫的画册,十遍百遍,千遍不厌。

    “画的不错嘛,小伙子!”说话的声音来自身后,吴佳箴并未理睬。“我送你去专业院校学习美术,你愿意吗?”

    吴佳箴回过神来,但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慢慢地扭过头来,只见一位陌生的长者正对着自己微笑。

    “我是来你们钻井队蹲点的油田机关干部……”

    吴佳箴依然半信半疑。心想“我和你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天上掉馅饼了是咋的?”

    “你如果愿意,下了班就去我办公室找我。”

    吴佳箴“嚯”地一下站起身来,当即鞠了一躬,憨憨乎乎地说:“我愿意!”

    直到今天,提及此事,吴佳箴依旧后悔,当时为什么连一句“谢谢”都没说!

    辽宁知青俱乐部成立之初,领导在酒桌上一句戏言:“谁能给辽宁知青俱乐部写首歌?”

    吴佳箴不假思索地:“我能!”

    一句承若如铁捻钉!吴佳箴并未学习过音乐,他日夜琢磨,几乎翻烂了他所有能够找到的音乐资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也好,说天道酬勤也罢,吴佳箴竟如期交卷,经过试唱、演唱竟然获得一致赞誉,而后接连创作出12首反应知青题材的歌曲。

    用吴佳箴的话说,他是知青加油田工人的产物。对雕塑艺术稍有留意,你就不会忘记头戴铝盔凝目远眺的雕塑《钻井工人》和广阔天地里笛声和鸟鸣的《知青岁月》等作品一直深刻在人们的脑海里。

    吴佳箴早已功成名就。如今年逾古稀,亦或坐享其成,亦或颐养天年都在情理之中。然而,没有人对他抱有期待,他反而给自己加码,雄心勃勃地准备创作一部讴歌知青以其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与命运抗争,最终战胜苦难的合唱歌曲,且已经完 成初稿:

    唢呐空旷而殷实的乐曲由高空飘然而至,锣鼓由弱渐强,继而振聋发聩,高胡骤起,二胡和低胡和鸣,如歌如泣。

    男女四声部哼唱背景下,女声轻起,男声渐入:心中啊,有一条河,日夜唱着思念的歌……

    钢琴琶音奏鸣,小提琴协奏背景下,朗诵:

    记住知青,就记住了共和国艰难困苦的岁月,记住知青,就记住了共和国不甘落后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程。知青,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无愧于共和国不屈的脊梁……

    那气势滂沱的歌声、乐声和辽河的以及天下所有知青的和鸣,在吴佳箴的胸膛里升腾……

 

 

 

    离群的孤雁

 

   作者:幸运(河北)

 

“回来!”陈效富像没听见似的,径直朝外屋走去。

我随后下炕追上去。没等到门口,就听见屋里炸锅似的吵上了。我拽住陈效富:“你干啥呀?回来就吵!也不怕让人笑话?”

婆婆指着我的鼻子,气不打一处来地:“你别装好人了,你装了枪就让效富放!”

“妈,你听见我和他说了吗?”

陈效富说:“这一下午,场院里三一伙两一群地滴咕,我一过去,人家就不说了。我就纳了闷了,往常他们有啥事都好冲我说,这回都背着我。一个哥们告诉我‘说你家呢!’,我回来问秀舫,秀舫不说,我才过来问你们,我这刚一问这就捅马蜂窝了。还赖秀舫,到底是咋回事啊?”

婆婆不吱声了。我拽着陈效富,说:“看你们是老人,老人总该行的正,做的端,起码管住自己的嘴吧?本来我是不想说的,左溜我没说也赖我说了,我总是谦让,总是受欺负,还有啥可瞞的呢?走,回屋去,我和你说!”我说这些话是给那俩个老人听的。我把陈效富拽回屋,关上门,上了炕,我看着陈效富老半天,他在等着我开口。我就想,说不说呢?不说他闷得慌,豁出去了,说!不说,还以为我做错了呢!我就把今天上午所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的和陈效富说了一遍,我说话的声音也不小,也不怕他们听见,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半点添油加醋,俩老人也没吱声。

“唉!”陈效富叹了口气“俩老人一点都不懂事,也不懂得讲情面。他们其实是在强词夺理!”

我又把婆婆找不着钱包赖小春偷了,后来找着了又不告诉人家,是我告诉人家的,婆婆为这至今耿耿于怀的事跟陈效富说了一遍。

“哎!你给评评理,我做的对不对?爸妈因为这事对我不满不说,还和我处处找别扭。我要是做错了也行,于人于己都没错呀?你说呢?”

陈效富连想都没想,说:“秀舫,你做的对,你要不告诉人家,不给人家平反,小春还能活吗?”

“就是。咱走了,可不能把闲话留下一大堆,让人家指着脊梁骨唠叨个没完没了的!”

没等我说完,陈效富就把我抱在怀里,抱歉似的:“这俩老人……唉!让我说啥好呢?你把他们整来的,我也不埋怨你,你是一片孝心,咱俩就共同面对就是了。往后,尽量不和他们吵吵……”

“行吧,我听你的。”

此后,遇有陈效富和婆婆掰扯,公公不当和事佬反倒不怕事大的时候,我就劝,劝不了,我就躲出去。可是婆婆还是在背地里和青年说我是败家子,好好的衣服、裤子都给剪了也不给她,心真毒!青年们把话转给我,我一听就哈哈大笑:“这老人家也太逗了,我那件带小红点的黄布衫都穿糟了,我拆了给亮做了两件小毛衫,我在月子里头,孩子没有尿垫子,我一着急就把我头年秋后新买的那条红秋裤给剪了六块垫子,又剪一条衬裤,因为祄子不够用啊。我不剪我自已衣服,我上哪弄去?我没怪她,她倒怪上我了!”

那你还把他们接来?”

“那是爸妈,这是两回事!”

“你还两回事呢?这老太太逮着我就问‘你说秀舫这人咋样?’我说‘挺好的,要不我们怎么都爱往她家跑呢’?大娘用鼻子一哼‘心可毒了!她不穿的衣服认可剪了也不给我穿!’我问‘秀舫的衣服裤子你能穿吗?’‘咋不能?在里头穿呗,实在不行她还有个大姑姐呢,我可以给我姑娘啊!’我一听就觉得这老太太没良心,你把她弄来,她还背后还不说你好,你这是何苦呢?”

闹地震那会儿,我去了奶奶家。我真的是挺高兴,挺开心,挺喜乐的,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儿时的欢乐天堂。爷爷奶奶都疼我,姑姑叔叔们也都爱我,弟弟妹妹们也都喜欢我,大伙听说我回来了就都来看我,弄的我怪不好意思的。

“什么礼物也没带来,要不是地震哪能回来呀?真的是半夜逃命跑回来的。”我接连道歉。

“能逃出来就好,不用你给带什么东西,能看到你,我们能和你在一起说话,我们就依足了!”

“这回咱们可有机会说话了。”

又有人问我:“你孩子他爸咋没和你一起来呢?”

“家里有老人,他爸妈刚接来才两个多月。闹地震,不太平,光把俩老人扔家哪行?他让我和孩子出来,他得照顾他父母,要不哪能不来呢?”

“哟!还是个孝子呢!这人错不了,等地震消挺了,让他来接你回去,也让我们大伙看看,五姐找个啥样的对象。”

我这辈的姐妹大排行姐八个,我是老五,老屯的弟弟妹妹,都管我叫五姐。

我奶奶说:“赶紧写封平安信,省得让人家惦记。后天是集,好让他们给你带着邮走,告诉孩子他爸,过完年,把老人安排好,让他也上这来呆些日子,让大伙看看,等你走时也不用这边的人送你了。”

到奶奶家就是腊月二十八了。东北都有个风俗习惯,结了婚的姑娘不许在娘家过年,说是‘看到了娘家三十晚上的灯,日子过的空’。明知道这是谬论,我也得入乡随俗啊!如果在爸家,我上谁家呆一宿不行?年三十大多人家都守夜,不睡觉,我可以去六十二栋和我们对窗户的赵娘家,也可以去王淑媛家,王淑媛家一号,俺家二号,六十栋的张娘家也行啊,我也不图吃,我就愿意大伙在一块说话开心,过三、过五盘锦没事了,离盘锦近边的,说回我就回去了。这可倒好,象个逃荒的跑吉林去了!

奶奶问我婶:“让秀舫在哪过年呐?”

婶痛快地说:“在家过呗,还能上人家过去?”(待续)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作者:王维俊(辽宁)

 

      我在农村见到了弟弟

 

我弟弟在家排行老二,下乡的时候比我早两天。是1968年9月26日走的。

走的时候哭得够呛,把我妈、我奶和两个妹妹哭得像个泪人。我弟弟小时候就爱哭,虽然长得个子比我高,但没我有刚,比我眼泪窝子浅,有点什么事,或是在外面挨了欺负就是掉眼泪,袖头总有鼻涕抹来抹去的痕迹。总的说就是有些“孬”,胆小,腼腆怕事,还爱惹事,挨熊的时候都要我上阵,替他“平事儿”。

我弟弟篮球打得不错,在龙凤有一支挺有名的业余篮球队,就是他和队友们组成。他在学校是校队的,后来回城又成了矿队的一员,投篮很准,投进一个球一定会低头用手把嘴捂一下,不敢抬头看人,好像做了什么错事,挺怪的。

他下乡的地点是锦州义县刘龙沟公社红石砬子大队,全班分到四个小队,他在第四小队。我下乡是在锦州锦县班吉塔公社羊草沟大队第二小队。虽然在锦州的两个县,却是近邻,相距也就四十多里,但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

1968年11月21日月,天气很冷了。我们在西沟石坝的工地上干一些零活。这时候同学来喊我,说:“你弟弟来了,快回去吧”!这个消息把我惊的一乍一乍地。“他怎么来了”?当我回到到我居住地老乡家,看到两个大个子已经等在屋里了。一个是我的弟弟维刚,一个是他的同学富荣国。

“哥”,一声略带哭腔的喊,把我从疑问中惊醒。他怎么来了,就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确实是弟弟——维刚。他穿着棉大衣,带着狗皮帽子,脚上的胶皮靰鞡都是雪,棉裤腿儿湿了半截。还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那时候都有的“军挎”,两个大个子往屋里一站,小屋里立刻就满了。

弟弟眼泪流下来了,这是我们下乡后第一次见到家里的人,好半天我们哥俩没什么话说,觉得嗓子眼里有什么东西梗着。我仔细地看看小我一岁,比我高半头的弟弟,模样没什么变化,就是瘦了。

“你怎么找到我这里了,挺能耐呀?”我有意冲淡忧郁的气氛,虽然我也有眼泪要流出来,但我是哥哥呀。我不想让爱哭的弟弟,控制不住眼泪,故意把话说得轻松一些。“快上炕,暖乎暖乎,我去添点柴火。”

“你们那里怎么样?还能吃饱不?几个人一个点儿?离我这里有多远?”我一边忙活一边问,不允许弟弟有哭的机会。记得小的时候他一哭起来就没完,越哭越挨打,弄得我净跟着陪跪。

“离这里有四十多里地,我们俩天没亮就出发,好不容易找到这。快给整点儿吃的吧,饿的前心贴后背了!”弟弟说,话音里还带着哭腔。他从小没出过门儿,冷丁出门在外,又是偏僻的农村,十八岁的他难免会感到孤单和害怕。

“好,你们等着,我去小卖店给你们买点儿吃的,先垫吧垫吧”。

小卖店没什么好吃的,只有硬得像石头似的饼干,一块钱买二斤,再买两个水果罐头,就算是不错的午餐了。他们两个看来是真饿了,不大功夫,二斤饼干两个罐头就造没了。

“我们小队是刘龙沟四队,那个地方叫红石砬子。是义县的东南边,你这里是锦县的西北边,两个县正好挨着。我们下乡后一打听,离你们这里还不远,现在没什么活,我俩就仔细打听好了路线,就找来了。还算好走,没有山道,都是羊肠小道。”真没想到弟弟还能走这么远的路来看我,这回该轮到我流泪了。

弟弟是初二的学生,实际也就是念完了初一,然后就“文化大革命”了。在“文革”中,和我一样,因家庭出身不好,而憋气,脾气又倔,索性和家里提出“划清界限”。下乡前和家里闹得挺不愉快,下乡后也不给家里写信,也不要家里给寄的钱,就差没登报声明不是老王家的孩子了。为这事爹妈也很生气,很伤心。都说:“这个二倔子什么也不懂!”生气归生气,伤心归伤心。但还是挂念他,不知道这个“倔儿子”会怎么样,每月照样给他寄五元钱的生活费。

“哥,我入团了,你要想入团也得和家里划清界限。我和大队说了,我和家里划清界限了,不花富农家的钱。”我没话说,我知道他的倔脾气是有名的。再说我和家庭划什么界限。我的血管里流的就是老王家的血,划得清吗?团爱入不入,我就是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共同语言。

“入团好,在那好好干,别老犯倔,争取早日回城。现在我爹也下放到‘五七干校’了,在新宾北四平,不大离儿写封信问候一下,听着没?”他哼哈答应,我知道,他是不会写信的,都划清界限了,还写什么信!这个弟弟呀!

弟弟在我这住了两宿,回去了。之后我去了好几次,有时候徒步走,有时候借辆自行车去。每次都尽可能地给他带点儿好吃的,也到他们同学的几个点儿去看看,毕竟我都认识,同学们都跟我说弟弟的一些故事。都觉得他挺“左”的,有些做法不可思议,过年都不回家。我只能心里叹息,没什么好办法,何况我也在许多困惑中呢!

我们好在离得不远,但心里老像隔着什么,比几十里路还远,真怪!

弟弟比我晚一年回城。1972年11月份,矿里点召。在谁回来的问题上,弟弟高风亮节,提出让我先回来,说:“我哥比我大,还是让他回去吧。”就这样我先回了城,下了矿井。我挣钱了,每月给弟弟寄十元钱,那时候一个月就开70多元。

1973年他回城了,也分配在龙凤矿开拓区,他们队叫“五四青年掘进队”。他肯卖力气,干活很好,不久就当了班长。后来又到了矿救护队,当上了一名中队长,矿里给分了两居室的房子,还给安装了电话,比我们都强。

但就有一点不好,争强好胜,犯犟。 你要一个孩儿,我就要两个孩儿,因此超生被罚了十多年,日子过得老是紧巴巴的。退休后又去打工,在开原的一个叫放牛沟的小煤矿当副矿长,生活无律,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烟酒无控终于把身体造完了。

1998年6月16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幸亏弥留之际还记得我的手机号,单位通知了我。我带车赶去,见了最后一面,将遗体拉回,瞒着父母给他操办了丧事。但还是让父母知道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伤痛之极,不忍再说。那一年他才四十八岁,扔下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走了。

我的弟弟,让我怎么来评价你呢?没有评价,有的只是怀念,尽管那时候你办的事让人不理解,但我理解了,爹妈,弟弟、妹妹原谅了你,就在那个年代,谁没办过错事、傻事呢?(待续)

 

 

 

     我的五味人生

 

    作者:唐明达(辽宁)

 

此时,紧张的空气,催人的气流,惊得地里的牛群四处奔逃。二十多分钟后,大队部出现在眼前。张宝成声嘶力竭地开始喊:“杀人啦!救命啊!”

我一步步地逼了上来,他拼命地撞开大队走廊的门,直奔大队主任的屋,一头扎了进去。

此时大队的主任、副主任们和挂钩单位的带队干部有十几个人,正在热气腾腾地吃着早饭呢。

办公桌上一大盆猪肉炖粉条子,满眼翻肥的肉片,让屋里充满了打鼻子的香味。其中最大的官是苇场来大队蹲点的郭主任,夹着肉片,吃得正香。

张宝成跑进屋,几乎是扑倒在他的面前,眼里充满了恐惧和哀求,已经哑了嗓子:“郭主任救我!”

后面的我,只十几秒的功夫就冲进了屋。

屋里吃喝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这些平时鱼肉青年,作威作福的主任们的嘴脸。他们不仅吃青年、喝青年,巧取青年连队的利益,还学会了收受青年们的钱财。自行车、挂钟、手表、烟酒,只要给了他们,就会投桃报李,让你如意地拿到招工表。

可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低收入、多子女的百姓家庭,送礼的钱要靠家庭几年,甚至十几年勒肚皮的积攒啊!致使许多先送礼后回城的青年屈辱摇头,大吐苦水。

大多数的青年儿更是送不起礼,只得像羔羊一样地屈从他们,认宰认割。

眼前这位来大队蹲点的郭主任,更是心黑手重。铁青的脸,眯缝着眼,无人不惧他三分,平时我都不敢看他一眼。

这会儿,我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唯有恶念让我想杀一个够本,杀俩赚一个,若是全宰了,轰动盘锦,给那些黑了心的老农带青干部一个震慑,一个警示!

郭主任哪里知道我的心理,看着哆嗦不止的张宝成,朝我大声喝道:“你要干什么?敢对贫下中农动刀!”

听了这话,更让我火冒三丈,二话没说,拿刀直接扎向了他。

郭主任见状大惊失色,“啊”地一声,向后仰去,急道:“你冷静点,冷静点儿!有甚么事不能解决吗?”

听出这是讨饶的话,但是已经晚了。此时的我,已是箭在弦上。

再看那十几个人都挤到了炕里,张宝成这会儿腿都站不起来了,畏缩在灶坑旁。

我看出了这帮鸟人,只是工于心计,打斗全不是对手,心中窃喜,大事已成!

兴起之间,我一个箭步冲到了炕上,挥刀正要结果了官最大的郭主任。

郭主任黑黑的脸,已吓得死人一样的惨白,直逼而来的刀刃寒光让他闭上了眼睛......。

突然,有人从背后一下子抱住了我的腰,喊着我的名字,说:“唐明达!看一眼我是谁,再杀不晚啊!”

我回头一看这人,此人急出了眼泪......。

这是让我心动的人,一连老连长王喜林。

我和他的缘分,源于一次我到一连看望我的同学。那天是八月节,正赶上一连杀猪,餐时按规定每人一碗肉,我的同学只得拨出半碗肉给我。应该说,一年到头连油星都见不着的青年,给别人拨半碗肉,要比割自己身上的肉还疼啊。

我坚持要走,同学强留。

王喜林连长循声走了过来,见状豪爽地说:“告诉 伙房打我的那份,来到我这就是客,不能走!”

他的话,让我的眼睛发湿,心里发烫,鼻子发酸。这一刻,我认定了他是个好人,是我要报答的人。

王喜林的出现,让我顿时收住了手脚,生怕伤了他。

他顺势把我抱住,拥着我出了屋,像亲哥哥一样,万分着急地对我说:“你小子才二十多岁就豁出命来啦,你还没摸过女人,没见过女人啥样呢!”他指了指屋里说:“你和老头子对命,划不来啊!”

我无奈地对大哥说:“这帮人不给我活路啊!”

王喜林嗔怪地接过我的话:“啥活路,不就是招工回城吗,想开点,有我呢!。”

说话间他已经把我拽出了走廊,站在了门口,又非常认真地说:“你要是不相信大哥说的话,你现在进去,我不拦你。要是相信大哥的话,你赶紧走!”

在这位重情重义的大哥面前,我还能说什么呢?情谊和理智让我收起了刀,侠士般地走了。(待续)

 

 

 

      我的父亲

 

      作者:王振国

 

天合龙(现大兴跃进分场),是朝阳一个大商人的商号。以后,便成了这里的地名。当时,这里只有八九户人家。如:韩广财家(韩国文的父亲);朱德良家(朱风明的父亲)等。韩广才、朱德良二人也是建国后大兴最早的中共党员。这些户,都给当地财主高青一耪青。其儿子高小枝是国军军官,高家也是有背景的,作为甲长当仁不让。

大段、腰段、小段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符号,很有名望。曾经是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圈下的地盘,民国失败,汤大人逃之夭夭,其管家王贵隐居在南太平河(现大兴兴隆大队)直到老死。由于大段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天然成了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三角地带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成了日本人和汉奸的天下。

这里有最大的财主孙会(儿子:孙志秀、孙志玉。志兴)持有良田上千亩,有朝阳来的财主杨曦久(回民),有花都什的胡子头李国安(其父李邦青),有第一任保长李初林(因为胆小怕事,当了不到一年,就被王景堂呛翻了)。腰段、小段还有几个土包财主如:倪宝合、李彩臣等。

这些人都是有来头,有背景,持有良田多则上千亩,少则几百亩的头面人物。他们控制着整个“三段”的土地,影响着大段时局的走向。因此“三段”的甲长自然也就出自这些人当中。

然而,大段的甲长却却不是大财主孙会,而是李初林。这是王景堂、王保长特意设计的,他要还李初林一个人情。从而缓解一下紧张的矛盾。

各自然营子确定了甲长之后,在由甲长指定1—2名排长,为甲长所指使。大段由李初林、李甲长指定的排长是一个叫杨永生的,后被人称为杨二狗子。此人原为穷人,自打当上了排长,溜须拍马,好吃懒做,偷奸使坏,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缺德事,积怨民愤甚多。

为了更好地统治、驯服中国人,达到“大东亚共荣”之目的,日本侵略者在大段建立了一个“配济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用品都由配济所配给。对外谎称和善共荣、救济穷人。其实质是日本侵略者为了长期统治东北的一个假招牌。

配济所

1938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扩大战争的需要,颁布

米谷管理法》,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推行的一项新经济政策。把从农村强征来的粮食分类管理,稻子、小麦、大豆定为甲类粮,高粱、玉米、谷子等杂粮定为乙类粮,实行粮食配给制。日本人吃甲类粮,中国人只准吃乙类粮。

1939年,日本侵略者成立了伪满洲国生活必需品配给会社。在全东北实行商品配给制,同年,翁牛特旗右翼旗成立了“协和会”。随后,各地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大段成立了‘配济所”,由日本人贾腾(开鲁来的)担任所长,从白音套海招来一个叫国音的做管事的。(此人读过书,文化很高)由孟二(河北双合兴一带人,他是朝鲜人金日华在大段开的水稻公司的管家)的老儿子担任贾腾的翻译。(大段人称他为“小博译”此人精通日语、朝鲜语)他们打着“中日协和友善”的幌子,实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组织。

配给范围: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都由伪满政府按标准配给。“配给制”的实行,不仅使整个东北经济流通渠道完全殖民化和法西斯专制化,更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配给对象:共分为七大类。即军需、准军需、官需、特需、准特需、重要民需,民需。普通百姓排在最后一类。而在民需中又分为日本人、朝鲜人、满人、蒙古人、华人五个等级。日伪层层剥皮、搜刮,轮到轮到中国普通百姓头上,可供使用的物资少的可怜。更为刻薄的是日伪颁布“禁令”,规定所有中国百姓均不准吃大米。如果在中国百姓家里发现一粒大米,则要以“经济犯”论处。

配给物品的种类:从粮食到棉花,布、盐、火柴、火油、针线等。配给办法,是由排长走家串户,核查人口数量,然后报甲长,甲长再报给保长。保长按照人口数量到配济所审批后,直接领取物品。由再保长分发给甲长、排长,最后由排长发到户。当时,最常用的物品配给量是:布,每户每年约一仗;棉花每户每年约四两;盐,每人每月约半斤;火油,每人每月 约半斤。。。。。在整个物品配给发放过程中,除了日本人的敲诈、勒索、搜刮以外从,就是保长利用职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从中贪污,然后,高价倒卖,从中牟利,中饱私囊。当然,甲长、排长依次也会得到一些实惠和好处。

配给制,没有改变人民的生活状况,反而加剧了的困苦程度。孩子们照样光着腚,不少大人披着麻袋片,有的穿着老羊皮筒子,冬天毛朝里,夏天毛朝外。屋里没有炕席,没有被和,长期吃糠秕,大便硬结,拉不出屎。造成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严重下降,疾病死亡率急剧上升,人民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继续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家的两个寡妇(三祖母和祖母),带着庆字辈的哥六个,分别在大段。腰段、小段给王峰,李邦青,李初林耪青过活。由于战乱,天灾等各种原因,耪青户少则一二年,多则二三年,就要换一个地方或一家东家,这种选择是由不得耪青户的。当然,个别时候也有因财主、东家盘剥、欺压的太狠,耪青户们逃脱避难的现象的发生。(待续)

 

 

 

知青文学(78)综合资讯  加入时间:2017-7-1 12:31:49     点击:129    2017.7.1星期六(78)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名家书画展 诸多知青书画名家献技 作者:余建(比利时) 在天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指导下,天津香港商会、香港华夏工商协会、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机构将于2017年6月30日—7月2日在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恒隆商业广场联合主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名家书画展》,将展出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天津、比利时、美国、德国、印尼、法国、新加坡、阿根廷、印度、加拿大、巴西、缅甸、坦桑尼亚、意大利、瑞士、英国、斐济、文莱、新西兰、韩国等国家与地区的华人华侨书画名家的作品150幅,作品展现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祖国大好河山,香港回归后繁荣稳定及天津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景,展示对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和由衷期盼。在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遵循"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制度获得成功,举世公认,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被誉为知青肩膀的香港书画家郑佩霞被应邀为展会致开幕词并有作品参展。届时还将举办名家笔会交流活动。   香 港 回 归 袓 国 二 十 周年有感   作者:郑佩霞(香港)                                                                                                            香港,这颗祖国南方耀眼的明珠,是七百万香港人在獅子山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从一个被外界认为是臭港的漁港、圤港,建设成为袓国南方一座俱有先进的經贸、旅遊、文化、艺术城市,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之珠。追溯历史,这个島屿始於石器時代。早在秦朝已納入中国版图,虽然当时只是一個小漁村,但处於亞洲中心位置,水路连接陆路,交通运输十分方便。1841年大英帝囯在此建立殖民地,经营鸦片,命名香港。百年滄桑,香港人民也受尽毒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继而改革开放,香港人的勤劳、醒觉,使香港从漁业、圤业、开发为製造业,旅遊业,创新科技、文化艺术也迅速发展。中英联合声明、更奠定了一国兩制的基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各界人民,兴高釆烈,迊接香港回归祖国,成为香港特別行政區。实現一国兩制、港人治港。在祖国母亲的关怀下成长、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下兴旺!二十年來,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一带一路更给香港带来無限生机。天津与香港有着相同的重要地位、天津是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香港是南方最大的金融市場。天津有颇大的[天津港?天津南港]与香港有同一经済命脈。二十年來、在科技、经贸、文化、艺术的交流从未间断:香港多年组成文化教育交流团在天津完成论壇,使广大师生更深入瞭解祖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艺术、社会、经済。提高香港青年对祖国的认知。在经贸上:中华厂商联合会在天津举办多屆[世界侨商博览会],交流两地时尚产品。文化艺术的交流更为频密:天津的香港电影节,播放多出香港片;天津的电视剧,在香港已深入家庭,深受欢迎。书画艺术,在中央外交部,天津政协、天津侨办的关怀下,每年组织世界各地、港澳台书画家集合天津、进行交流、互相晖映。承传了中华优秀文化,弘揚了书画艺术。我有幸应邀多屆交流、学习天津与世界书画名家的豪情挥洒,彩墨耕耘。紫荊吐艳滿香江、月季花香飘津城。两地人民友谊長青。2017年是光辉灿烂的一年,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二十周年;无惧风雨的广大香港人、继承中囯人文美徳,(中国人的文化美徳)保持东方文化风釆,吸收世界各地经验,在一带一路上,继续发扬狮子山下的勤撲精神,在一国兩制的大道上,勇往直前!今天,乘[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国际书画名家展]及书画集面世之际!祝天津人民幸福、祖国繁荣昌盛、世界稳定和平。  知青家园联谊会庆七一文艺汇演在郑州隆重举行   作者:贺华注(河南)    由知青家园联谊会、河南爱馨养老集团主办的“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文艺汇演”于2017年6月29日在郑州银铃剧场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省的两百多位知青会友在这里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热烈庆祝党的九十六华诞。来自北京、上海、香港、辽宁、河北、四川等省区的知青组织纷纷发来了祝贺。 剧场内悬挂着鲜艳的《知青家园联谊会》会旗和《知青家园艺术团》团旗。舞台中央的大型电子屏幕上国旗、党徽、华表图案分外醒目,“喜迎党的十九大,展示知青新风采,庆祝建党96周年文艺汇演”的大字鼓舞人心。上午9点,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主持人宣布“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文艺汇演“正式开始。首先,共产党员、知青家园联谊会会长、知青家园艺术团团长贺华注登台致辞。他代表知青家园联谊会向全国的党员会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他歌颂了党带领各族人民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称赞广大知青爱党爱国,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和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历数本会成立近九年来坚持开展关爱孤寡老人、贫困山区儿童及盲童、特困老知青、抗战老兵等公益活动取得的成绩,最后,他激动地说:让我们紧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知青人的力量!贺华注的讲话,得到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河南爱馨养老集团党支部的何委员也在会上发了言。他说自己亲眼目睹知青们的正能量活动,深深被知青们的精神所感动,要向老知青们学习,进一步搞好爱心养老公益事业。紧接着,庆祝文艺汇演在情深意重的《祝福祖国》的开场舞蹈中拉开了序幕。由知青家园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共筑中国梦》、《爱我中华》,场面宏大,展现了对党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由张峻典演唱的《我用歌声拥抱祖国》、宋英姿演唱的《我们的中国梦》激情澎湃、抒发了爱党爱国的豪迈情怀。由张承等表演的群口快板《美丽家乡在河南》、爱馨养老公寓的舞蹈《大美郑州》,以欢快热烈的情绪赞美了自己家乡的美好和祝福。合唱《映山红》、《军民团结一家亲》等红歌一下子把观众的思绪带进了革命战争的激情岁月。精彩的节目依次展现,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最后,全场起立,台上和台下共同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使文艺汇演 达到了高潮! 演出结束后,活动组委会全体成员和嘉宾登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的记者还在会场内分别对知青家园联谊会会长贺华注进行了采访和录像。在此,我会对河南爱馨养老集团、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合作方的大力支持,对组委会各位成员的辛勤努力以及与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建促实践,明珠更璀璨 ——记辽宁丹东知青研究会把党组织建在知青点的事 作者:姚福生     以于秉恒会长为首的辽宁丹东知青研究会自2016年7月成立伊始就把党组织建在研究会和知青点,带领全体知青秉承“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辈子”的团队精神,勇于创新,埋头苦干,把知青研究会建成功能齐全的知青之家。     辽宁丹东知青研究会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知青工作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目前已建立知青点121个。在此基础上,成立知青党支部,挂靠当地政府党委,实现党的统一领导。把失联多年的知青“口袋”党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已为58名党员办理了组织调转手续。    知青研究会实行两级领导,即分会领导知青点,知青点领导广大知青。不断完善职能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使知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党员带头,全员动手,丹东知青研究会相继成立了新闻发布中心、分会办公室、财务审查部、世界语学习班、知青杂志社等部门,积极拓展工作领域。组建了知青艺术团、舞蹈模特队、女子萨克斯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知青文化活动。    抓制度建设,走制度化管理途径,一直是丹东知青研究会追求的目标和管理重点。他们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初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党组织工作指导意见》、《网络管理暂行办法》、《知青困难补助标准》等十几款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增强广大知青遵章守则的制度观念,提高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自觉性。    自今,丹东知青研究会结合党的建设,适时地创作并开展80多场知青文化活动,丰富了知青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凝聚力。先后开展了700人行走丹东徒步节,600人白石砬子观赏枫叶美景,飞往三亚感受南国风光,畅游温泉小镇书写人生快乐,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创时事论坛,毛主席诗词朗读活动,知青点迎新年歌声不断,首届知青春节盛会。    丹东知青研究会注重开展扎实有效的产业创建工程。创建了丹东知青实业有限公司,并在全国抢先注册了知青商标,使知青名字成为无形资产。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既内涵发展又扩大外延。装修知青大酒店、知青供销社,并积极拓展知青产业规模,形成知青产业网络与连锁。扩大外延,去年建立了与医院、银行、洗浴中心、药店、养老等部门的行业合作关系,为广大知青谋福利。   丹东知青研究会积极开展爱心活动,出台了《知青困难补助标准》,成立了刘双爱心团队。组织广大知青向鸡冠山贫困山区捐助衣物3000多件。在点长的带领下,集体去看望患病住院的知青朋友,让知青和知青家属感知家的温暖。    今年,丹东知青研究会发起了爱心捐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历经两个月,奔波几万里,节假日不休息,踏冰雪,冒严寒,走访丹东偏远山区,向贫困家庭宣讲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意义。将丹东86名贫困家庭送到沈阳爱心学校读书。    进一步规范知青户外旅游工作。明确责任,本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知青户外活动。今年4月22日组织500多名知青开展徒步活动。    目前,以知青微博馆、知青颐养中心为核心的知青文化园已初具规模,正在征集知青用过的老物件和各地知青养老及文化场所风格、地址及联络方式等,一个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于一身,共享知青文化研究成果,养老养生的经济实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知青生活带来实惠,为鸭绿江增添一道靓丽的风彩。   辽宁抚顺赴昭插队知青《盟友情深》群举行纪念“七一”联欢活动 作者:李家宽     吴雅菊(辽宁)             辽宁省抚顺市赴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知青“盟友情深群”于党的生日前夕,聚集在位于抚顺市郊的马金休闲山庄,举办庆七一联欢活动。   近百位赴昭知青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叙党恩,话情深,携手共度夕阳红。著名主持人知青   杜玉平   用他那高亢的男高音声情并茂地主持了整场活动。年过花甲的知青们时而引亢高歌,时而翩翩起舞,尽显不忘初心《盟友情深》谊臻久长的知青风采。赴昭盟知青带头人薛晶玉致开幕辞;  知青宋东辉、衣功福等致辞;赴昭盟友知青联谊会秘书长李明彩致贺词;盟友情深群主、活动倡导者组织者吴雅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即将步入红宝石婚的八对知青夫妻手挽手,笑逐颜开地闪亮登场;知青慈善大使金佩华和杜玉平即兴起舞,用优美的舞蹈语汇,颂扬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和知青无私无畏无悔的真情实意;摄影师门建新和辛力克用他们的镜头记下来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喉,以及知青不老的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举行庆七一汇演 作者:孙凤(内蒙古)  本站赤峰讯:为庆祝建党96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2017年6月28日,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在赤峰金梦达体育舞蹈活动中心举行庆七一汇演。际知青村网站联盟总裁柴春泽,副总裁刘祥先后讲话。网站联盟所属文艺团队开心艺术团、樱花艺术团、姐妹情艺术团、俏夕阳团、香格里拉流金岁月艺术团、钓鱼台艺术团、阿里巴巴辣妈演联盟、宏美艺术团、海霞艺术团等选派精彩节目演出。    阿里巴巴辣妈演艺联盟在张惠智率团在香港参加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演出获金奖后载誉归来立即参加了本次汇演受到大家好评。   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文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钱兴华、胡玉良、陈国华、孙凤庭、李宝祥、崔丽荣、胡景茹、赵景艳、李俊山、高娃、唐小伟参加本次汇演组织工作。    网站联盟志愿者于海涛、马玉庆、王建中等协助工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专题报道香港知青联秘书长夏国基先生“七十比十七”猜想作者:姚福生夏国基先生作为香港知青联的代表应邀出席知青人家于2017年4月29日在大连召开的全球首届知青人峰会。我有幸与夏先生相识。夏先生满脸喜庆,声若洪钟,我真不敢相信他已经年满七十。而夏先生却以“七十比十七”。猜想,夏先生之所以“七十比十七”,与他对漫画艺术的追求有关。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漫画是制造笑的工厂,而夏先生是这座工厂的巨匠之一。夏先生七十岁时给自己画了一张相。透过夏先生借助一顶帽子的神来之笔,把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活脱脱演变成稚气十足的青年!尤其是那双凝眉笑目,分明在说沧桑不可抗拒,心态可赋予,显然,夏先生在与时间赛跑。我感佩香港知青联主席韩阳光能够一声号令就把鲁沪宁浙赣等多地知青聚集香港一同庆祝香港知青联十岁华诞,同时也不能不对夏先生几乎没有排练预演时间就把近百个文艺团体、三千五百多位多位演职员、十几场演出导演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演者淋漓,观者尽兴。《香港商报》、《印尼国际日报》等均以整版篇幅予以报道。夏先生洞察天下可笑之事,但绝不无原则地“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拿起漫画这个十八般武器,旗帜鲜明地与其斗争,令人在“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同时感悟到夏先生性格开朗,为人豁达,爱憎分明。夏先生在维护香港繁荣,反对港独的游行活动中所创作的系列漫画被香港市民和媒体誉为“十八般驱邪神器”。2016年10月26日上午,大批香港市民齐聚立法会外,抗议梁颂恒、游蕙祯播独辱国,要求将梁游逐出立法会。一时间,道具标语齐齐上阵,高手豪侠尽显身手,一展市民爱国爱港、誓驱梁游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决心。得知夏先生和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已经交往三十五年的老朋友。七十比十七似乎又多了一个论据。或许,夏先生以及像夏先生一样的知青,把自己的幸福和命运与家人、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呼吸,共命运,共荣共存,才是不计古稀堪比十七的根本原因。  中国梦,人民之梦作者:马红岩 中国梦,人民之梦,她在深谋远虑,她在规划着中国蓝色的图像!中国梦,华夏儿女之梦,她在高瞻远瞩––––去掌舵,她在脚踏实地––––去远航!中国梦,文化历史的传承,她民心所向,载着中国人的心一起奔向幸福和安康……五千年,中华民族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要国盛民强”。人民––––拿起笔,人民––––拿起刀枪,赶走帝国主义一次次侵略!赶走霸权主义一次次列强!把红彤彤的中国––––耸立在世界东方上!六十八年来,中华儿女––––怀揣激情、怀抱梦想,把中国复兴、中国强大,作为一生的追求、作为一生奋斗方向!梦想,是中华儿女每个人的愿望,梦想,是中华儿女每个人的信仰,她––––激励人们的魂魄!她––––激发人们生命的正能量!她––––让中华儿女,插上金色的翅膀飞向祖国蓝天,在宇宙空间奋力翱翔……她––––让中华儿女摆脱平庸和低俗,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精彩的康庄大道!她让人民用心灵去高歌,歌出自己的梦想,她让人民用手中的笔去书写,书出中国美好的乐章!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团结一致,汇成一个伟大的愿望:“中国再次雄起,屹立于世界上。”这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