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第四十二期
作者/来源:《知青文学》编辑部 点击数:2452 更新时间:2016-12-18

【字体:缩小放大

                                     2016.12.17星期六(42)

        柴春泽日记

       

    作者:柴春泽 (天津)

 

 1974年3月8日

    3月1日以来,我接受了下列一些新闻单位的采访。

    1.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要拍新闻简报)

    2.沈阳电视台

    3.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少年》编辑罗郁文同志

    4.沈阳军区(受《解放军画报》的委托采访)

    拍摄的场景有:

    ——玉田皋公社劳动、家访;

    ——与前来玉田皋的辽宁省京剧团、东北工学院师生座谈;

    ——到母校,在赤峰六中作报告;

    ——3月6日,在赤峰市团委、妇联、教育局、知青办联合召开的全市有线广播大会上作报告;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7326部队(空军)座谈;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522部队座谈;

    ——与昭盟宣传站举行“柴春泽展览”的全体工作人员座谈。

近几天主要任务是完成中央新影、沈阳电视台的拍片任务。4日上午去盟电台录音(影片用);下午,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少年》罗郁文同志来访,沈阳军区王树合与摄影科同志来访,均在盟一所会议室接待。晚上,盟革委会一所党支部召开全所服务人员会议,安排我讲话。5日在母校(赤峰六中)拍片。6日下午,赤峰市团委、妇联、工会、教育局、知青办联合召开全市有线广播大会,由我讲下乡体会。有线广播大会之会前去513部队座谈。这是向亲人解放军学习的好机会。今天下午,沈阳军区同志受《解放军报》委托到家里摄影。今晚,与盟宣传站搞知青展览的同志座谈。

到空军部队座谈有感。飞机飞行的辩证运动,使我意识到翅尾巴是不行的:尾巴向下,飞机向上;尾巴上翘,飞机往下来。人是有尾巴的,我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尾巴,是不是翘起来了,还好,感觉没有翘。永远不能翘尾巴,这也是父亲常要求我的。

 

1974年3月12日

应天津市红桥区邀请,于本月10日同昭盟13名盟、旗、县知青办负责人和3名知青代表参加“天津市红桥区知识青年家长代表会议”。

昨天上午,会议隆重开幕,与会者1 000余人,区委领导到会讲话。下午参观天津动力机厂。

今天上午,安排我在大会上发言,接着便是与天津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中午和天津市下乡知青代表合影。下午,接到通知,天津电视台、电台要联合采访,需准备直播讲话。晚上与会代表观看红桥区杂技团演出。

这几天好紧张。

 

1974年3月14日

昨天上午,中共红桥区委召开有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区直机关干部1 000多人参加的大会,安排我做大会发言。下午,参加红桥区知识青年家长代表会闭幕式。晚上,红桥区委举行宴会。

今天上午,红桥区团委、红代会召开座谈会,参加天津市红桥区家长代表会的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县的16名知识青年代表和团委、红代会常委参加。《天津日报》等报记者拍摄新闻照片。参观三条石展览馆。下午,天津市红桥区团委在红桥区体育场召开有青少年、红卫兵、团干部6 000人参加的大会,安排我大会发言。新华社天津分社,邀与红桥区赴黑龙江、吉林省上山下乡知青小分队成员合影。今晚,天津电视台安排我直播讲话。

近日,我由红桥区利群旅馆搬到天津市革委会第四招待所401室。

 

1974年3月15日

今天上午,在天津电台录音并吃午饭。下午,天津市团委、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天津市知识青年工作办公室、天津市红代会在天津体育馆召开有团员、红卫兵、知识青年、机关干部参加的500人大会,安排我大会发言。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侯隽同志出席大会并讲话。我请侯隽为我签字,她在我日记本上写道:

无论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也永远对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坚信不移!永远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与同志共勉。

战友:侯隽

1974.3.15(待续)

 

玉田皋琐记

 

作者:王忠(内蒙古)

 

4.“朋党”之祸 
    

    插队一年多以后,大队把几个小队的知青点合并在一起,分给几十亩土地,成立了知青队。贫下中农带班人领着知青们盖了一栋土房,共有11间,很气派。人多住在一起,性格秉性相投的自然走得近些,劳动、吃饭、聊天、扯淡都愿意往一起凑。自然也有与我要好的几个兄弟常常在一起,在生活、劳动等方面都亲兄弟般互相关照。记得快到中秋的时候,天下大雨,知青们放假,哥几个就到一村民家喝酒,酒酣时,有位兄弟提议:我们何不结为兄弟,像《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一样。当时我在这青年队里也有个小职位,算是有点政治头脑吧,醉意中就给制止了。大雨过后,我被派到旗里去参加“三干会”,返程时我遇车祸,在旗里住院15天。当我回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兄弟悄悄告诉我,“我们把那个事办了。”我问:“什么事办了?”
    他说:“虽然你不在场,但我们5人已结拜为异姓兄弟,按年龄你是老四……”
    我问:“别人知道吗?”他说:“没和别人说!”但语气不是太肯定。我说:“这事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一定会有麻烦。”
    这5人有4个是知青,一个是大队派来做饭的当地青年,他是老大。老二会做木匠活,还会修鞋。老三虎背熊腰力气大。我是老四。老五是旗里中学毕业,从别的青年点转来的,知青队里他个头最高,一米八还多点。
    没几天,公社领导就分别找我们5个人谈话。他们4人都是“知青办”的人谈,惟有我是公社书记亲自谈,因为我是“干部”。老书记语重心长,开门见山指出我的错误。其中有个论点是“柴春泽的先进事迹是同旧传统观念决裂,而你作为他的战友,却做出和他截然相反的事来,你这不是往他的脸上抹黑吗!”也许是这个原因,我当即认错。确实,尽管柴春泽没有和我们结拜,但他同样是我们的好朋友,只不过他公务太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弟兄们在一起。其他4位兄弟也分别招供。
    公社领导采取了“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办法处理此事。组织了几次“路线分析会”,知青战友们都准备了发言稿,发言时个个义愤填膺,铿锵有力,帮助我们提高认识,改正错误。好长时间5个人都觉得抬不起头来,咋说也不是个光彩的事啊。最担心的是领导上把此事记入我们的个人档案,这个“污点”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后来证明他们没有这样做,在我入党时也没有受到影响。

5.“党兄老二”英年早逝

  

   “党兄老二”姓边,名全友。他心灵手巧,会木匠活儿,会修鞋,不少农活儿都是他先学会的。此兄家庭出身不好,因此总有些自卑,但进取之心从不比别人差。另外此兄心善、面善、诚信,同龄人在一起时有“大哥”之风度。“朋党”之祸以后,曾任知青队科学种田实验小组副组长。因为表现好,1974年招工到翁牛特旗海日苏邮电所工作。以后又经努力,调回赤峰市邮电局工作。1980年后创办了赤峰市蕙荣有限公司,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共青团赤峰市委和电视台举办的老知青与当代青年对话会,得到赤峰市党政领导好评。不幸的是2005年初发现他患有肝癌,已是晚期。

2005年7月初,有同学给我打来电话说:“边兄病危,这几天念叨着说想你。”我当时特别难过,怎么突然间就成了晚期,心里还不太相信,真的不愿面对这么残酷的现实啊。我当即在电话上说:“最迟两天,我一定去看望边兄!”

我下飞机时有4位同学来接我,出机场直奔医院。边兄见到我很高兴。我骗他说我是出差路过赤峰,顺便来看你。他见我眼里含着泪水,竟安慰我说:“兄弟帮我弄本气功的书来,我练练气功,等我好了,开车拉你们去玉田皋,看看当年我们栽的树,看看当年那些老少爷们儿。”其实他早知道自己不行了。他的家人告诉我说,几天以前他已确定了自己的墓地。

他劝我不要因为他误了公事。我在赤峰只待了两天。说实话,看当时的情况,我认为一个月内应该没问题。遗憾的是我离开一周以后,他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后悔没能在赤峰多待几天,没能送他。

我获悉边兄病逝的噩耗是2005年7月15日(星期五)凌晨。

我写了一篇短小的祭文,电邮给同学。出殡那天,柴春泽兄代我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宣读了此文。

文曰:公元2005年7月15日(星期五),惊闻边全友兄不幸病逝,悲痛万分,晨曦微露,写此短文,遥祭好友。

边兄全友,生于红山,长于赤峰,属小龙。

追溯当年,家境贫寒。上有两姐下有三妹,兄弟五个,排为长男。慈母严父,高堂教诲有生之年牢记心间。不受嗟来之食,不饮盗泉。父早逝,童子之肩挑重担。公元一九七一年岁末,携一卷铺盖,一只修鞋箱,赴玉田皋插队。铺盖为己用,鞋箱却是为好友同窗、为村民父老。小小年纪,红心热血,赢得赞誉一片。炎炎夏日,猎猎寒风,面朝黄土背朝天,锄地扶犁,铡草送粪,洒尽一身汗水,浇灌万顷良田。匠心独到,虽不及鲁班再世,斧锯锛凿样样皆通,箱橱桌椅会造,卯榫犁身亦不畏技艺高难。时隔三十余年,村民乡党赞美之辞不断。
  有幸被招工,仍是乡村一隅。海日苏乡邮路上,留下数不尽的脚印。政府温暖,亲友家书,千封万件,投递百姓手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好男儿必有芳心青睐,“三中全会”后,娶刘姓村姑为妻,归故里,夫勤妻贤。逢盛世,宏图再展。经商下海,站在时代最前沿。商而不奸,善心如旧。人如其名,身边交往之人,全是朋友。正可谓:结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
  有口皆碑:平生清清白白,堂堂正正,遵规守纪,是为忠;尊听父母教诲,不负长者之望,是为孝;立身处世,讲求分寸,密不容丝,宽能跑马,是为节;善恶分明,仗义疏财,是为义;尊老爱幼,交友不嫌贫富,不惧高官,不畏强权,能苦能乐,能吃糠咽菜,能西装革履,是为礼;克己奉公,是为廉;有所不为,乃知耻之士。炎黄子孙,美德者,岂可不讲忠、孝、礼、义、廉、耻乎!
    呜呼!好友为何早去?问苍天,苍天有语:吾有所不公。问大地,大地有音:阎罗失笔错判。苍天大地同曰:亲友节哀顺变,好人虽死犹生!一路走好!边兄之音容将与日月同在,好友之笑貌将与天地共存!(待续)

                                       

                             高尔山上雪淞昂

                    

                    作者:长弓(辽宁)     

 

 

 

今日群游高尔山,

 

冰雪雾淞乐趣添。

 

重又回到孩提时,

 

满园童趣笑满园!

 

注:高尔山位于辽宁抚顺,建于清代,高尔塔至今巍然屹立。


未能参加赏雪者着急了,道:

 

怎把我们扔一边

 

作者:金色海洋(辽宁)

 

你们踏雪玩的欢,却把我们扔一边。

 

都是一个群里友,为啥不让我们参?

 

耄耋赛童年

 

作者:竹卿(辽宁)

 

寒冬赏冰雪,趣乐悦心田。

 

耄耋赛童年,夕阳舞翩迁。

 

 

     (百字说说)

     

    撮  罗  窨

   

  图文作者:肖向红

     

  这是北方古人的居舍,赫哲人称为“撮罗窨”,鄂伦

 

春人称为“斜仁柱”,蛮荒时的女真人多数居地窨子,较高级

 

的称为“纳葛里”。此撮罗窨是根据原型复制的。

 

 

由辽宁赴昭盟插队

 

知青和赤峰市政府捐投资兴

 

建的希望学校建成投用

 

  作者:吴雅菊(辽宁)

    2016年11月28日,由辽宁赴昭盟插队知青捐赠给第二故乡——辽宁知青赤峰希望学校在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举行落成挂牌仪式。13名知青代表和800多名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温暖时刻。

   

 

 

1974年至1976年,辽宁省万余名知青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插队落户,与当地农牧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纪念下乡插队40周年之际,为回报第二故乡的哺育之恩,当年的知青倡议发起捐资助学活动,募集善款4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当地政府专款合资建成辽宁知青赤峰希望学校。

  原翁牛特旗委书记.赤峰市人大主任斯日古楞前往迎接辽宁知青代表。

 

 

 

 

赤峰市松山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曲培智致辞。

  800多名师生见证了这一温800多名师生见证了这一馨时刻。

  知青代表争相与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及赤峰松山区委副书记合影留念;

  真挚的情感浇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肥沃的土地里,定然会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沈阳、抚顺等女知青代表合影留念;

  沈抚同城、知青同盟,盟友情深、携手同行;

  吴雅菊.金佩华代表4852名抚顺赴昭盟插队知靑见证了这个为第二故乡培育参天大树千秋伟业的温馨时刻;

  沈阳知青代表王和平、何凤海、杨晶在校门前合影;

  师生和知青代表在新建的学校餐厅共进就餐;

  希望学校的厨师们为学生烹调可口的午餐;

  回味过往时光 再现少年风彩,知青代表何明洲接受记者采访;大连知青王冬梅鼓励学生们勤奋学习、努力成材!

 

 

  等我长大了就把农民当

   

    ——我的知青岁月

 

  作者:杨金会(辽宁)

 

   这时,住在大队会计家的四个女同学说话了:“昨天晚上我们一宿没睡,连衣服都没敢脱,坐了一宿。”

   我赶紧问:“为什么?”

   她们说:“我们住的屋子根本没有门,只有一个用秫秸串的帘子挂在门上,秫秸之间的缝儿还挺大,从外往里看,什么都看得见,刘会计家除了他妈以外都是男人,而且刘会计四十多岁没结婚,他弟弟也是个未婚大龄青年,在门外出出入入的,有时还往里瞅,我们谁敢睡觉啊!”

   我心头一紧,连忙请民兵队长向王主任汇报,虽然大队认为刘会计家贫农出身,很可靠,但女生宿舍没有门是万万不可以的,我的意见要不赶紧安门,要不另换人家,最后这四名女同学另换了一家,才算安定下来。

六天的集中学习开始了,无非是学习毛主席指示、语录、《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社论等,让大家讨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防修反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重大意义。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永不改变颜色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知识青年只有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接受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才能使我们用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江山永不变色。民兵队长每天讲的满嘴吐白沫,大家听得一头雾水,等到第四天头上,大家实在坐不住了,民兵队长才宣布学习结束。

   一些有头脑、聪明的同学,开始研究分队的问题了,有的开始搞调查,三个生产队哪个队分值高?哪个队条件好?哪个队车好马壮?哪个队副业搞的好?并且得出结果后,先发制人。首先宣布我到哪个哪个队,碍于同学之间的面子,谁也不好说什么啦!其实,不想吃亏是人的本能,把好的留给自己,把不好的让给别人,也无可厚非,原本事物本身就存在着差别嘛!可是那时的我们又怎样理解舍与得的关系呢?怎样理解吃亏是福的儒家哲学思想呢?有几个同学找到我,希望与大队协商公平处理分队的问题,甚至有的同学提出了抓阄,我想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大老远的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本来我们村的分值就是全公社最低的,各队之间顶多也就是两三分钱的差距,为了分队弄得同学不睦,不值得,我首先表了态:“毛主席不是说过嘛,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到分值最低的队去。”王敏等一些当过班干部的同学,还有几个平时老实巴交的同学也跟着表了态,最后有七个男女同学到了最穷的,分值为五分的二队,其他同学如愿以偿分到了分值相对高一些的一队、三队,分队问题波澜不惊的过去了,然而,吃,这个第一需要,最为敏感,也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穿越爱的丛林

 

                  作者:幸运(河北)

   

  请你不要埋怨我,虽然我俩没能如你我所愿比翼齐飞,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从心底里遙祝你全家安康!祝你和你老伴白头皆老!幸福百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闲我老赵说话罗索。我昨天说我命硬,克男人,可能有的人会说我迷信,不对,这不是迷信,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实例。

   咱还从一九七二年的正月说起。我帮我姐夫做完扑克牌以后,我也没马上回青年点,因为我打怵回青年点,怕L同学找我麻烦,我就在家挨过一天是一天,邻居高大娘找我给她织毛衣,我觉得这是个在家多呆几天的理由。

   “你不回农村好好表现,你啥时能抽回来?”我爸天天叨叨我。

   那时我娘已经病逝了,只有我爸带我们,我说:贫下中农的子女不走没了,是轮不到地主、富农子女的,表现再好也没用!

   高娘让我给她织毛衣,我和高娘说:“高娘,你拿毛线上俺家去和我爸说去,我爸答应了我就给你织,我没说的。”

   高娘说:“行。”就抱着毛线上俺家。“大个子求你点事!”我爸个高,高娘就管我爸叫赵大个子。

   我爸见高娘抱着毛线心里明白了八九,故意问:“求我干啥?我又不会织!”

   高娘问:“秀舫啥时侯回农村?”

   我连忙说:“这几天就走!”

   我爸说:“那就织吧!织完了再走。”

   有了理由,又是爸爸答应的,我不回农村就成了“官”的了。于是,我心安理得地开始织起毛衣来。毛衣前后胸织完了,又织了一个袖了,就差一个袖了,王淑媛风风火火的来了,她一见我就笑了。

   “来的正好!”我说。

   “你正在家!”没用我问,她话匣子就打开了,滔滔不绝地“啥时回来的?”

   “头年。”

   “啥时回去?”

   “再过四五天吧,顶多一星期,织完毛衣就走,要不织这件毛衣早就走了,让这件毛衣给耽搁十多天!”

   “谢天谢地,幸亏你织毛衣,我有事而来……”

   “啥事,说吧!”

   她神秘兮兮地问:“我问你个人,你还记得不?”

   “谁呀?值得你这么大惊小怪的!”

   “效富,陈效富!”

   “陈效富?噢!我想起来了,名字还记得,因为他给我写过一封信,但是没见过面,不知道长啥样!”

   “他为啥给你写封信?”

   这得从去年说起,去年我娘病危,给我来电报,我回家,在道口上车后,到了沟帮子站,上来四五十个知青,都是从我坐的这个窗口往上递东西,递完后,这帮人上来,差不多都在这节车箱里,有的有坐位,有的没坐位,就坐在自已的大旅行兜上。他们一上来这就热闹了,坐在我身边的有男生,也有女生。

   “去哪?”女生问。

   “沈阳。”

   “到沈阳就到家了吗?”

   到沈阳还要倒车去抚顺。”

   那你是抚顺的知青?”

   “是啊!”

   同是知青,这感情就拉近了。

   “姓啥?叫啥?”她无所顾忌地问。

   我也沒多想,就一五一十地把家底连同青年点地址都告诉了她。等我从抚顺回青年点也就五、六天的功夫,突然收到了一封从盘锦寄来的信。

  “当时我吓一跳,谁会给我来信?”

   我麻溜躲进厕所匆匆地先看了落款:陈效富?不认识!莫非是火车上那帮知青?还是一点印象也没有。我赶紧看内容,一篇信纸写了多半篇,意思就是要和我交个朋友,还让我争求家长的意见!和他交朋友?女孩结交男、女朋友很正常,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那可就不是一般的朋友了!何况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我咋能和你交朋友?我赶紧给他回信,要不,怕他再来第二封,这封信是我自已接到的,要是被同学收到那可不得了!我们点的同学就这点不好,互相拆信,看完了再把信封口粘上还给人家,信里面要说点啥?日后就成了掛在他们嘴上的话把儿了。我回信直接了当地告诉他,咱俩互不相识,更不了解,不能做朋友!再说了,我要去内蒙古我舅舅家,东西都已经邮走了,今天就在羊圈子车站上火车,正好给你邮这封信,你收到信后请别再回信,回信我也走了,收不到了,祝你保重!

   “就这样,我算谢绝他了!”

   “怪不得呢!陈效富让我上你家来,跟你要你舅舅内蒙的地址呢!他说他要去内蒙看你去,你要是没结婚,他就把你领回来,你要结婚了,看看你过的好不好,不好他也给你领回来,他还要娶你,知道你到底咋样,他就死心了。这不,我马上就回抚顺来了,我到家都没顾上和我妈说话,先上你这来了!”

   “他怎么想起来让你来要地址的呢?他怎么知道你认识我?”

   “他父母是沈阳的下放户,下放到包家屯公社、水泉大队第四小队,和我婆婆家一个队,陈效富先认识了我的对象,而后又认识了我。”

   “那咋提起这事儿了呢?”

   “我问陈效富有对象没有?他说他没有,我不信,就凭他溜光水滑的小伙子还能没对象?陈效富说,他看上了一个没抓住,跑了,除她以外就再也不想找别的女的了,一提对象就伤心!哟!这个女的就这么好呀,让你不想要别的女的了?她是那的?陈效富说,就是你们抚顺的!抚顺那么大上哪找去呀?有具体范围吗?他说:露天区刘山街的!刘山街的?刘山街长得挺漂亮的,我差不多我都认识,知道她叫啥名吗?”

    从本期起,刊载王

 

振国所著《我的父

 

亲》。作品主人公王

 

庆福从土改时起就担

 

任农村基层领导干

 

部,然而当知青来到

 

农村时,他却毅然决

 

然地把自己亲手缔造

 

的“印把子”交给了

 

知青,而自己甘愿做

 

副手培养知青成长为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

 

导干部。王庆福为党

 

的事业呕心沥血而唯

 

独没有自己的可贵精神值得称颂。


    我的父亲

 

作者:王振国(江苏)

   

  2014年清明节,我从南京回老家为父母扫墓,这一次又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结。我决定要写下去,无论怎样?我都要把《我的父亲》写完,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回到南京,我把想法说给我非常尊敬的范玉森老师,得到了他的首肯,并给予了我最热情、最真挚的鼓励。他说:“一定要用心去写”。有了范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的信心更足了。

   中国有古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记录下父亲的这段历史,就让后代做个借鉴吧!若干年后,待我们一旦挂在墙上,撒在江河之时,就没有了任何遗憾。

   父亲的历史不是孤立的,通过对父亲的追忆,也延伸到了那些在特定历史阶段同父亲一起走过的乡亲、领导和同事,从某些侧面反映了大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大兴农场)的历史,风土人情。对于感兴趣的人士了解大兴,感知大兴,或许有一些参考和借鉴吧!

     闯关东

   很早以前,我的老家山东曾是富庶之地,历史上许多名人如战国时的苏秦, 汉武帝时的司马迁,皆赞叹齐地之富。可是,到了东汉以后,每况愈下,山东逐渐衰落。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泛滥,天气持续干旱。山东更是天灾频繁,兵连祸结,战争连年不已,兵匪、旱灾、蝗灾、风灾、雹灾常常是轮番发作,酿成了极严重的饥荒。我的祖父们同千千万万的饥民一样,处在了贫困潦倒之中。

   毁灭性的旱灾使山东老家农业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接连的饥饿使得家中蓄藏一空,把王氏家族推向了死亡的边缘,饥饿难当,度日如年。家家户户都尽其所能,使出各种各样的活命招法,维持着,煎熬着。

 

 

    开始还有糠秕吃,糠秕吃没了就挖野菜吃。没到俩月,地里的野菜也没了,人 们都饿疯了,逮啥吃啥。开始刮榆树皮吃,把榆树皮刮下来后,去掉外皮(老皮), 把内层白色的部分晒干,捣碎,与花生皮一起上磨碾成面,做成饼子吃。榆树皮剥光了,就吃树叶子、韭菜根、地瓜秧子、杂草根。这些平时给牲畜吃的东西,都成了饥民充饥之物。

   吃完地上的,就吃天上的。大雁屎成了香饽饽。有人说大雁吃的是粮食、草籽,粪里还有没被消化的粮食或草籽。饥不择食,饿疯了的人们又到野地里寻找雁屎吃,开始觉得恶心,无法下咽,可不吃又不行,不吃的结果就是饿死。

   饥荒肆虐,把人逼到了绝境。要生存,要把生命延续下去,只有两种选择,其一,逼上梁山,扯旗造反。这对于老实巴交的种田人来说,没有这个胆量。他们宁愿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也不愿做土匪,当胡 子。其二,绝大多数山东农民都具有浓重的种地为上的思维定势,他们把淳朴的农家生活看作是无与伦比的享受,把种地视为最高尚、最正经的谋生方法。千行百行,种地才是本行。因此,对于在土里刨食而又被抛出土地的祖辈们,举目四望,只有闯入关东,讨口饭吃才是唯一可行的生路。

   何谓闯关东?关东泛指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部的统称,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

   为什么到关东谋生,要称之为闯呢?这是我以前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十几岁的时候,就常听父亲说起祖上闯关东的事儿,那时只是觉得好奇,听听而已,并没上心,也不懂得其中的原由,后来学到历史,才略知一二。

   据史料记载,清朝入关后,朝廷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因此颁布禁关令。为了阻止汉民外迁,划分游牧区和农业区,清朝修筑了千余里的满洲城——柳条边。以此为界,长期对东北实行封锁政策。

   尽管有封禁的规定,但遇到不可抵御的灾害,关内的百姓往往冒着被惩罚的危险,强闯出关。一方面,由于柳条边长逾千里,常驻官兵人数有限,难以阻拦。另一方面,为减少关内灾民的压力,清政府不止一次变通规定,对灾民闯关采取默许态度,但在多数情况下,出关是被禁止的,非法的。因此,只能闯。

   闯关东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迁往关外,前途未卜,风险很大。关东气候 寒冷,人烟稀少,大多数地方还是无人区。加上没有设立行政机构,得不到保护和救援,盗匪横行,所以随时会有危险,甚至客死异乡。但是,对山东的农民来说, 早已无地可耕,加上天灾人祸频繁,官府、地主压榨,穷人,流民,只能以闯关东为唯一生路。

山东人讲究“安土重迁”,这一特点在我的祖辈们身上尤其明显,他们世代生 活在孔孟之乡,遵循的是“父母在不远行”,“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古训。然而,面 对灾荒、饥饿、战争、匪患,祖辈们已经顾及不了什么古训了。惯于在土里刨食的 他们,只有先闯出去,到东北求条生路。先活下来,再谋生活。

   爷爷这辈儿哥四个,他最小。那时候曾祖父曾祖母都已过世,有父从父,无 父从兄。眼瞅着亲戚邻居一拨接一拨地都逃了,大祖父发话了:兄弟们,走吧!再不走只有等死了。横竖都是死,我们也跟着闯吧!兴许能找条活路。

  我不想倒下

 

作者:马红岩(辽宁)


我––––不想倒下,

因为我爱生活,

我的生活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我––––不想倒下,

因为我生活中的这朵鲜花

每天都在绽放;

她绽放着美丽,绽放着我心中的理想。


我––––不想倒下,

因为我热爱生命,

我的生命就是

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一首精美的诗歌,

她清新流畅,意蕴悠长……


我––––不想倒下,

因为我热爱生命,

我的生命里,

每天都在谱写着

优美的乐曲和华章;

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

华章––––展现生活、热情奔放……


我––––不想倒下,

因为我的生命在不停地奔忙,

她像流淌的江河,奔腾不息,一泻千里;

她像汹涌澎湃的大海

滚滚向前,一浪高过一浪……


我––––不想倒下,

我的生命如花,姹紫嫣红;

我的生活如歌,美妙绝唱;

我的生命如酒,芳香清醇;

我的生活如诗,意境深远,

绚丽辉煌……


啊!我––––不想倒下,

我望着蓝天,望着世界,

蓝天、世界大舞台天天

为我表演精彩的风光……


啊,我––––不想倒下,

我的美丽生命就像大树一样,

高耸入云,蓬勃生机;

啊,我––––不想倒下,

我的生命就像美丽的雄鹰,

搏风击雨,在苍天之魂中翱翔。

啊,我不想倒下,

就是我真的倒下那一刻,

我也要面对苍天清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