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2016第二十一期
作者/来源:〈知青文学〉编辑部 点击数:2273 更新时间:2016-07-23

【字体:缩小放大

                                            2016.7.23星期六(21)

   我所知道的《柴春泽日记》 

              高  颖

1973年4月21日夜

上午修厕所,下午到公社参加旗里召开的片会。翁牛特旗知青办公室袁荫堂同志来玉田皋主特召开红山公社、玉田皋公社、乌兰敖都公社负责人参加的片会,内容是传达辽宁省会议精神:

1.国家科委、劳动局《关于动员、安置1973年城镇应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的意见》;

2.国家科委劳动局《上山下乡简报》第三期;

3.去年全国动员安置上山下乡67万人,前年动员安置270万,今年将动员80万人上山下乡。

4.继续动员上山下乡,更要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工作。

在玉田皋开会,要推广知识青年建大点经验。旗里8月份召开知识青年讲用会。盟里在旗里会议后、10月1日前召开讲用会。

建立大队青年点的优越性:

1.有利于对知识青年进行教育管理;

2.有利于知识青年的学习;

3.有利于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中发挥作用;

4.有利于知识青年的生活;

5.有利于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

                             

1973年4月23日夜

夜不能入睡,公社书记关于知识青年工作的话暖人心。

清早,我正叠坝堰,接到通知,到公社参加会议。公社党委黄书记、王书记主持开会,研究如何搞好大队建点问题。参加人:旗知识青年办公室袁荫堂,公社张文彬、张有、徐宝春,大队李鸿江、薛建清、周有。

王义书记讲:把有关同志找来,是要研究建设玉田皋大队青年点的途径,要搞四集中创业,确定生产门路、生产出路、生产基地问题。

公社党委书记黄珍讲:建大点,这是个方向问题,各地都在搞,别的地方能办到,我们也要办到,过去咱们抓了一下,头2年由于经验还不足,在劳动、学习、吃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青年不安心,转点,还存在一些说法,赤峰和乌丹青年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党的工作,不能忽视。在学校,党花费了好多经费培养这些人,他们是将来的接班人。我们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认识这个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想法。前些日子开了个党委扩大会议,一些干部有不正确的认识。不能依你个人的意见如何而定,要有一个正确看法,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各大队要抓。怎么样才算真正重视呢?这就看你们的效果如何,下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玉田皋大队也不要再搞什么集中、分散吧!都要集中嘛!种树是长远之计,还要搞当年收益,例如甜菜、笤帚苗、打瓜等,要闹一块合适的地,坏地不行。下乡青年有规定,要有菜地,还是好地,不能是荒地,同等待遇嘛!周有同志是玉田皋大队的老人了,老土改干部,希望以后一心一意地做这项工作,把这帮人当做我们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也一定能管好。

玉田皋大队副主任李鸿江讲:从玉田皋大队来看,对下乡知识青年管理得不好,关键在大队党支部革委会重视不够。建大点,头年就嚷嚷,大队党支部、革委会思想闹不通,考虑吃粮、烧柴、住房等困难。春泽同志一再要求建大点,大队一直未吐口,后来世荣同志去威海参观回来,原来定的“三集中一分散”,现在根据黄书记讲话来看,不行,还要大干,同意上级领导提法,大干。

上午的会真是鼓舞人心。我在发言中表示,党的关怀和重视暖人心,建知青大点工作要同大队大变快变结合起来,兼顾长远和当前利益。

                           

1973年5月8日夜

根据公社要求,玉田皋大队青年点变成四集中、独立生产核算的单位。具体做法是,现青年点与原大队林场合并。调配土地及种植计划:

1.原大队林场,其中护林带10亩,杏树4亩,果树16亩,育苗10亩,玉米、高粱、谷子各一亩;

2.一队房后130亩,其中笤帚苗70亩,高粱60亩;

3.公社门前20亩,黍子;

4.梁上开打瓜地160亩;

5.南河套35亩,黑豆;

6.梁上林地40亩。

总计439亩。

这和单独成立一个生产队一样。与生产队不同的就是要吃住在一起。

进点带班人(再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分工。周有:政治、生活;张久明:生产、劳动;杨玉和:“打头的”(劳动领工)。

劳动出勤时间:

    上午5点30出工,中午11点收工,下午2点30出工,晚上6点收工。

                         

1973年5月16日夜

    今天刮大风,滚滚黄沙天昏地暗。借用风休,全点集中学习讨论《反对自由主义》、《纪念白求恩》。战友们积极发言如下。

    刘慧贤:通过学习检查对照自己。当前生产中种实验田问题,质量比较差,我责任心不够强,距离白求恩差得很远,有内因、外因,主要还在内因。

    王钟:建了大点,事多。当前应增强组织观念,加强纪律,每人都要有自知之明。

    邱玉田:建大点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例如学习、生活等。但这些条件的利用还不够,应改进。

    杨淑芳:通过学习,找到生产劳动中的差距,要按主席教导,学习农活时不能马马虎虎,决心以后努力。

    刘英: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收获很大,感到自己有很大差距,组织性应加强,例如起床、出发等。

    杨玉和:我是做饭的,对照毛主席著作也有不够的地方,要努力改正。

    柴春泽:和大家一样,通过学习收获很大,我的责任也更大,今天发言普遍做自我批评,其实,我应第一个做自我批评,作为团支部书记,对大家生活关心不够,帮助不够,有时急躁,希望大家随时提出批评。

    开会中间,一阵狂风将窗纸吹碎,只好拿来两个锅盖顶住,继续开会。这次学习同时举行了团支部会,确定组织委员王钟,宣传委员陈月侠。收新团员填表、杨淑芳、季沙红、刘英、王丹群、张文华。当晚又召开非团员会议。

                           

1973年5月23日夜

战友们批评了本次“过节”太浪费。

4月18日,建大点,现已一月有余,战友们热情很高,集体吃饭、集体出工劳动、集体学习。

今天,根据青年点民兵排女班的要求,召开座谈会,班长说一定要我参加,听取她们的批评意见。本来今晚要做两个非团员思想工作(因入团未批准闹情绪),由于民兵排女班一致要求,去听取“批评意见”,只好改为明日做这工作。

会议刚开始,女班长领大家念毛主席语录“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还有“备战备荒为人民”。我就猜到女班是对过节时进点的贫下中农带班人请大队干部们来青年点吃饭、喝酒有意见。这事我是个折中主义者,大点刚建,“带班人”提出请大队领导来吃饭,我不好阻拦。女班班长的批评十分尖锐:建大点后各方面情况都很好,就是这次过节搞得太浪费,又是买肉,又是买酒,光酒就花了二十多元钱。目前青年点还是困难的,我们就不同意大吃大喝,要细水长流。有4个战友联合发言,这个节是旧的节日,要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决裂。有的批评说:“听说是为了搞搞关系,这样搞是资产阶级关系学。我们现在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决不能铺张浪费,不同意大吃大喝,进点的贫下中农提出的也不对。”

多么好的战友,她们是为整个青年点着想,同她们比我有差距,怕得罪领导,不敢顶住,更怕知青与本地关系搞不好。

玉田皋大队青年点名单:刘慧贤、王钟、陈月侠、高峰、牟景祥、赵凤萍、边全有、贾英华(近期从乌兰敖都转来)、杨桂芬、刘英、韩慧英(近期从红山转来)。

                            

1973年6月1日夜

昨天接大队通知,今天代表大队团总支参加玉田皋小学召开的“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并讲话。

近一个月来够苦的,前两天大队副主任李鸿江同志还说:“你这打扮好啊!不像城里的学生了——挽裤腿,脸晒黑了,肩膀晒黑了,双手有茧子。”原来农村干部认为这样是好,其实我已顾不得自己每天怎样打扮。挽裤腿,是为省事,下水、下田方便,省得再换;手上有茧子,是因为开始打泡,后来不打泡了。今天去小学开会,也就是这打扮。

在小学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代表大队团总支向庆祝大会表示祝贺;团总支工作做得不够,对小学关心差,表示歉意。

2.评价小学工作。

3.批修整风是当前头等大事,同学们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来。提出几点希望。

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为革命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做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③胸怀祖国,放眼全世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待续)

    

      回忆与思考

       毛德宝著

   我回到点里,一些党员和骨干同学总是在默默的陪着我,都不再说什么,看得出来,他们心里也很沉重。我心很乱,真的不是滋味,强颜笑脸,装出无所谓的样子。我不能把心中的烦恼和苦楚传导给同学们,而影响“军心”,我无论如何都要起到主心骨的作用。

在我办班被审查的过程中,青年点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乱,更没有人去写大字报或揭发我,搞“窝里斗”,前进青年点保持了完整性、稳定性,这使我很欣慰。但也有个别下派小队的同学思想有了变化,可能被急速发展的情况吓着了,心不在工作上,开始放任自己,讲吃、讲玩、讲穿戴,在考虑自己的退路,而这又是我一直非常信任和重用的同学。对此,我说过:我不倒,你们怕什么?如果错了,有我顶着,不能软骨头,做人做事要讲究,不能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但大的形势变了,人的思想就象水库泄洪一样,是拦不住的,我很无奈,也很伤心。

点里七六届知青刘全宝同学见我说:“毛德宝,我们到克旗街里,看见有给你写大字报的,‘毛德宝何许人也!’叫我给它撕了”。我心里想,这真是哥们,但嘴上却说:“你不要再这样了,影响不好,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是我叫你干的呢”。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的工作是举步维艰。

我抓工作一如既往。该开的会开会,该布置的工作布置,该下小队时下小队,该表扬批评就表扬批评,不管人们怎么看,我还是我,只要组织不撤换我,在大队书记的位置上我就要履行好职责,我不能自己打倒自己,不能叫人家瞧不起。但在群众中,特别是大小队干部中,他们看出来我和旅大知青真是“飞鸽牌”了,因为国家已经开始恢复高考制度,前一个时期抽工,青年点已经走了三批同学,回旅大市和到赤峰市工作了,我的工作力度也由此受到了影响。

1977年这一年,又是一个大旱年。

9月25日,大队召开学大寨会议。公社党委宋书记于前一天来了,在听取了大队工作汇报后,对有些问题提出了批评,当时我很压抑,憋屈的很,会后在和宋书记谈工作时,我掉了眼泪,我希望组织上能给我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天的大会,参加对象是全大队党员、各生产队班子成员,近70余人,宋书记参加了会议。时隔40年了,我仍记得在大会上讲话时,我的心情非常不好,但还是做了精心准备,我自己认为讲的还是比较好的。

我报告的题目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抓纲治队,为在两三年内全面达到大寨社6条标准而努力奋斗》。具体讲了三个方面问题(没有改动,这是当年写在笔记本上的报告提纲)。

一是,关于大队工作初见成效问题。

在农业上,虽然遇到了特大干旱和雹灾,但全大队仍获得了好收成,社员收入仍保持在一个比较乐观的水平,口粮仍然不减,对国家还是能够继续做出我们的贡献。

在牧业上,今年是个大丰收年,总增30%,纯增8%,牛马羊总数达8100头(只);生猪存栏数达1376头,年末,有望实现全大队人均1头猪。

在副业上,如运输业、种植业、养殖业,也都全面好于去年。

在财务上,各项开支得到了适当压缩,比去年同期减少(略)。

在整地上,狠抓了秋扣地和涝耙地工作。现已扣地近8000亩,白茬地明年没有了;涝耙地好于去年同期;积肥工作效果突出;压青地达3000多亩,这都为明年粮食增产创造了条件,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主义面貌上,集体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壮大:大队更换了交换台,各生产队通了电话;盖了新的高中校舍18间;办公室、礼堂8间;牛马羊猪圈棚238间;接羔室11间;粮仓25间。

二是,关于前进大队抓纲治队,三年大见成效问题。(略)

1、宣传“十一”大路线,贯彻“十一”大精神,落实“十一”任务。(略)

2、开展“三大讲”工作。(略)

3、精兵简政,减少非生产人员,加大一线劳动力投入。(略)

4、大队专业队和全大队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意见。

今冬明春会战分两歨走:第一步在上大冻前,以生产队为单位,突击修渠,要把重点田和明年能上水的春汇地的渠修好。第二步,上大冻之后,根据两年两大步的规划,今冬明春坚决拿下1100亩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田的土地平整工作; 78年冬、79年春,要再建成1100亩,达到每人1亩,亩产要达到500斤。全大队要分三个战场,具体实施办法——(略)。

明年大队专业队要打井,到80年,要打8~10眼管井。

5、发展农林牧副业的指导思想和实现目标。

在农业上,要坚持少种多收和多种多收相结合。

在少种多收上, 78年和79年两年要迈出两大步。

78年要在重点田上下功夫。全大队千斤田要达到117亩、“长江田”402亩、“黄河田”702亩、“纲要田”728亩、一般田7988亩。

79年要在草田轮作上下功夫,向压青地要粮食。明年春天种完地后,要在压青地上种1800亩草牧畜,三复天扣了,等于1亩地上了70~80斤化肥。今年全大队压青3000亩,明年要达到3800亩。

在多种多收上,明年种地1万亩,平均亩产300斤,粮食总产量要达300万斤;79年平均亩产350斤,总产量要达350万斤;80年平均亩产400斤,总产量要达400万斤。

对上述工作,要统一规划,做到地块落实,指标落实,责任落实。(略)

在林业上,明年春、秋,要决战决胜的拿下大队四旁绿化和大地林网化。今年全大队林业面积已达7000亩,明年要达到8000亩,79年要达到9000亩,80年要达到万亩林。造林要本着先造防护林,后造经济林的原则,未来10~15年要出成果,见成效,我们要向山上要银行。

在牧业上,要坚持优质、高产、稳产的发展思路,在今年牧业大丰收的基础上,逐年递增。明年牛马羊要达到8800头(只);79年要达到9260头(只);80年要达到万头畜。现在要立即做好明年的接羔准备,接羔室要全部实现火墙化。

养猪在有望实现人均一头猪目标的基础上,明年要达到平均每人超1头,79年存栏数达到每人平均1头猪。

在副业上,要在优先农业基础上,逐年增加运输业的投入。明年全大队要增加5万元的收入,其中大队综合场2万元,生产队3万元。要在保证大麻、烟自给前提下,可适当搞些商品买卖。要切实办好大队鹿场和大小队两级猪场。明年养鹿达10只;79年达15只;80年达20只。

6、加强劳动和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略)

7、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逐步改变农村面貌,提高社员生活水平。

到1980年,要实现的目标是:人均夺吨粮,人均给国家贡献千斤粮,人均储备粮食400斤,人均年收入120元。

要继续办好青年点窑场。明年集体房子要有100间上瓦,到80年,要有60~70%的集体办公室、会议室、仓库房铺上瓦。

三是,关于三年大见成效的保障问题。(略)

同志们,我们要在今年的大灾面前挺直腰板,不能叫旱灾吓倒,不能叫雹灾打蔫了。要知道自然灾害不是以我们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来决定的,但做好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是可以决定的。当前摆在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面前最重要的是,振作精神,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排除干扰,上下一股劲,左右一盘棋,大干一冬春,今年损失明年找,苦干两三年,种好万亩地,护好万亩林,养好万头畜,人均夺吨粮,人均贡献千斤粮,以优异的成绩向上级党委汇报,向华主席汇报。

对我代表大队党支部的讲话,宋书记是满意的。认为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用数字说话,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他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大队党支部对今年工作的总结和后两三年工作的设想。我至今记得那天会后,李主任高兴的对我说:“德宝,你讲的好,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宋书记都听到了,真是为咱们大队提神打气啊”。

抽工回城

最早提出插队是在60年代初困难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现在这条路走不通,要逐步减少下乡,以至做到不下乡,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可以做到的,你们的责任是讲明这种可能性。知青安置去向,主要着眼于城市。

——胡耀邦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开始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进行了政策性调整,恢复了高考制度,面向知青的抽工招生和参军接踵而来,上面不再提倡和要求留在农村或扎根农村,做为知青都必须要接受国家的选择,开始了逐步通过抽工形式返回城市就业。

虽然青年点集体扎根,但当初就预见发生变化是绝对的,40个人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并且,从我个人看,集体扎根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因此,“放人”这个口子实际上早就开了。

吴作胜同学因父亲病故,家里老母无人照顾,经与上级组织沟通,他于1976年5月18日返回旅大,青年点还为他召开了欢送会。

耿玉进同学在1975年招兵中,旗委考虑前进青年点集体扎根需要,没有批准,但在第二年春招兵中,大队和青年点满足了他的愿望,并和旗有关部门联系,送他去参军。

青年点还有3名同学因家庭和个人身体原因,先后办理了回城,或在招工中给予了优先照顾。

青年点大批招工共计六批:

1976年年底和1977年年初,先后三批,分别是大连起重机厂、平庄矿务局、大连海港;

1977年12月底大连染料厂;

1978年4月大连造船厂 ;

1978年7月大连建工局(基础公司)。

还有6名同学在1977、1978年,通过当年高考离开了农村。

这个时期,我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一方面,国家正常的抽工招生是无可非议的,不能再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提出或要求同学们扎根了,这既不可能,更不现实;另一方面,对那些仍然立志扎根农村的同学,也表示坚决的支持,热烈的欢迎。

1977年1月4日,15名被抽工的同学要走了,大队党支部和青年点党小组召开了欢送会。

散会后,我把党员同学留下来开了个会,座谈对以后抽工招生的想法。有的党员坚定表示,要继续扎根农村,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的党员提出,要听从组织召唤,党叫干啥就干啥。

这一天,我思绪万千,心情很不平静。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可以说两年多来的战斗生活,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两年多是多么不易和终生难忘的啊!两年来,我们团结战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起家,那是多么艰苦啊!但我们有贫下中农,有带队师傅,有到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雄心壮志,这点困难算什么!(待续)

    下乡知青在昭盟 

          何明洲   

   为了熟悉草原,我认真地学蒙语,适应牧民的生活习俗。渐渐地,我能听懂日常蒙古族用语,并能说不少的蒙族话,在牧区独立生活没有问题。以蒙族为主的乌兰牧骑队员们还给我起了个蒙古族名字呼日查(意为聪敏)。我对蒙族生活完全适应了,霍生巴搭(炒米)、乌力沫(奶制品)百吃不厌,苏台切(奶茶)百喝不够。下乡时别人坐在马车上沿土路绕山转,我独自一人背着收音机,手握罗盘,照着自己手绘的地图登山越岭。阿旗的草原、沙丘、沼泽、湖泊、高山和村庄,在3年多的乌兰牧骑生涯中,我到过80%左右。我们的马车倾覆过,住过帐蓬,睡过马车。我们身着单薄的演出服在露天里为穿着皮袄的战士和牧民表演,我们参加过救火和大会战劳动,我们在大沙坨里遇到过狂风,我们经常需要用自带的发电机照明……总而言之,乌兰牧骑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一村,新鲜多变,跌宕起伏,具有挑战性。我不仅走遍了阿旗的山山水水,还去过巴林草原,去过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过足了草原瘾。

每当工作结束、夜深人静时,我就独自拿件乐器,投入莽莽草原的怀抱,闭上眼睛,奏起《草原之夜》的乐曲,尽情享受着实实在在的草原梦。每当休息时间,我就捧起带来或买到的书籍,大量地阅读、做笔记,只可惜怎么也没读懂带到草原的由重庆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尽管这3年多,我只是没有“官”职的普通员工,除父母之外,再也没有人写信给我,时不时地还听到一些刺耳之语,但是我很满足,也很努力。努力什么?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就是努力读书。读书为我储备了知识,充实了头脑,也为当时不曾敢想的参加恢复后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四人帮”肆虐时,我曾因“传播反革命政治谣言”,而且“态度极其不老实”被隔离审查过;我曾因与好友赌气,他一时失手打破了我的头而被领导抓住不放,在全体团员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双双要被处以“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个往日的校团委副书记,一个风光无限的赴昭盟创业知青,在1976年10月之前,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四人帮”被打倒了!在传达党中央文件的那天晚上,会后举行游行时无人出来领喊口号,我一步冲在前面,振臂大声呼喊。不久,我的“政治问题”不存在了,组织处分也被取消了,我获得了解放!

1977年春节之前,我和队长特木尔(后任阿旗人大主任)到最北部的白音宝力格公社去辅导基层文艺骨干,住在一户蒙古族家里。我不仅作辅导,还为当地人拍照片、理发、送图书,自然受到欢迎,半个多月的交往使彼此建立起友谊。临走的前一天下午4点,主人招待我俩喝酒。喝呀喝呀,60度的散白干每人已各下肚了一瓶(500毫升还多)。这时候,男主人用蒙语对着我说了一串话。我听明白了大概的意思,但是我故作不懂,只是频频举杯:“喔、喔(喝、喝)”,队长只管坐在一旁笑。每人又各喝下近一瓶酒,男主人和队长都已醉倒,时间也到了要出发的凌晨4点。让男主人睡吧,把队长抬上车,我离开了那个牧村,再也没回去过。第二天,队长酒醒了,我从他那证实了男主人的意思:你留在草原吧,我妹妹和我女儿(两人只相差几岁)你可以任选一位。2004年8月,特木尔主任参加了沈阳市知青下乡昭盟30周年纪念大会,我们再次谈起这件事时,他笑着说:那有多好,可是你不干嘛!

七七赴考闯五关

1977年10月21日早6时许,天空还是一片漆黑,我一边用烧开的奶茶冲炒米,一边打开随身带着的半导体收音机听新闻。忽然,从喇叭里传出一个宏亮而激昂的声音:全国的工人、农民、复员军人、知识青年、干部,只要不超过25周岁,都可以报名参加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我立刻起身走出蒙古包。

听完恢复高考的新闻,我什么也吃不下去了,脑海里掀起了巨浪,再也没有心思做其他任何事情,一心想着如何尽快报名参加考试。然而,如果我去找单位一把手请假回家复习,那不仅不会被准假,反而是自投罗网。我与他之间有过好几次矛盾冲突,彼此关系不怎么好。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说还需要再走20天,才能结束今年的下乡巡演回到旗里。考试安排在12月的头三天,复习时间满打满算只有41天!回不到旗里我根本无法报名和复习。

怎样才能摆脱困境与羁绊呢?焦急之中我忽生计策:天冷已下雪,我提议带领几人回单位给大家尽快取回棉装和皮大衣。当我们坐上长途汽车时,天上开始飘落雪花。约300里的路程,车辆走走停停,雪却越下越大。我庆幸自己的计谋获得成功,再晚一天,这场大雪就会阻断交通。

报上了名,千方百计找到了复习资料,我又买了一口袋炒米和一盆咸菜,这就是我的食物,还有一捆蜡烛以防备停电。复习开始后就不再分白天与黑夜,只要醒了就是看书、做题,困了就和衣靠在被垛上打个盹,饿了用开水冲一缸子炒米,拌上点黄油,就着咸菜疙瘩吃。亏得平日里我一直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格外强壮,日夜苦拼没有使我累倒,反而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陆路交通恢复了,为了把数理化复习中不会的部分进行突击补习,我请假回沈阳求教。回到家中放下物品后,我径直跑到住在前趟房的老校长李效先老师家中去求教,他是解放前重庆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大学生。“文革”中因出身地主家庭,又是校长,首当其冲地被扣上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长时间“靠边站”。但我没觉得这位为人和蔼、处事公道的老者有什么“反动”之处。这一回恢复高考,李老师成了“香饽饽”,找他求教的人成群结队。听说我从草原赶回来有求于他时,李老师特别偏重对我的辅导,经常单独为我讲解到深夜。至今回想起来,我深深感谢这位历经磨难仍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知识分子,他那温和而慈祥的长者形象永远铭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在沈阳只待了几天就往回赶路了,因为距离考试的日子已所剩无几。

12月1日一大早,我背上书包步行前往位于镇北山坡上的天山镇中学,地上的积雪结成了厚厚的硬块,雪花飘落,天气十分寒冷。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放在书包里的两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有可能被冻凝。我当即把它们掏出来放入棉袄的内上兜中。

每个教室为一个小考场,有两名监考老师,考生每人一个课桌,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大家按考号找到座位后发现所带的钢笔被冻凝了,于是纷纷挤到屋中间的火炉旁烤钢笔。我把备用的两支笔借给了前后座。

第一科考的是政治,总体感觉是全都能答上来,但是未必尽善尽美。我手中的笔一直在写,脑子也在飞快地转,尽可能地答全,直到最后几分钟,仍然在东补几句,西加一段。我抱定了一点:只要观点没错,多写一句是一句,说不定哪一句就触到了答题点。我对自己还算满意,复习时在政治科上没付出多少精力,但是试题答得还可以。

下午考的是物理和化学的综合卷。审完题后感觉要正确解答比较吃力,许多题目似曾相识,答起来又似是而非,只好凭感觉能答多少答多少。印象最深的是一道计算土豆比重的应用题,分值比较高。看完此题后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我想起物理老师曾说过的解题秘诀:把各个已知条件的单位进行量纲,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列出解题公式,得出正确答案。我正是依此办法最终得到了题解。

第一天的考战打下来,我对答卷的质量作了一个判断:不算好,也不太赖,属正常发挥,基本满意。第二天上午考数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没到场。试卷一到手,我依答卷程序审读了全部试题后感觉不妙,不少题目所涉概念与内容,不用说学过,连见都没见过,所以答得很不理想。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考场响起了交卷的哨声。我走出教室时心情十分沮丧。本来以为在复习中对数学投入的时间最多,下的气力最大,自我感觉效果也最好。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数学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凭这个成绩恐怕难以考上大学。过了好一阵子,我才从懊恼中清醒过来:数学考试已经结束,无论其成绩是好是坏,结果已无法改变。再自悔自责、怨天尤人,全都于事无补,现在需要的是忘掉已经发生过的一切,全身心投入下一科的语文考试。(待续)

 

 

         寻梦

     作者:温玉峰

   套马打印子

每当清明过后,春风吹绿了草原,生产队就组织套马打印子。小马都需要打印子,马倌骑着马用套马杆把小马套住后,上来几个人把它掀翻在地,用烧红的烙铁在它的臀部一烫,留下烙印,就知道是哪个生产队的马了。干这种活,套马是马倌的事,他们骑着“杆子马”,即经过驯练的速度很快、爆发力强的马。给马打印子好象是牧区一个盛大的节日,大家从四面八方赶过来,马倌穿着香牛皮皮靴,换上新马鞍,手持各种各样的套马杆,人们喜气洋洋。马群被赶过来,万马奔腾,鬃毛猎猎,极为壮观。有的小马奔跑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会突然急转弯,这就需要高手,有时換几个马倌才能套住它。马倌的经验、杆子马的速度、应对突然急转弯的能力、套马杆的厧量是关键。哪个马倌套住最难套的马,大家都欢呼起来,他也感觉到很自豪。



打草

每到秋天牧区都要打草,以备冬季下雪补充饲草。打草用的工具是钐镰,柄很长,上面安装一个长而又弯的钐刀,地上如果有石头还得留心把刀打坏,遇到石头就得扔到不长草的地方。牧民打草钐刀贴着地皮,钐茬很低,就像剃光头一样,简直是一种艺术,知识青年初学打草,钐茬高低不齐,别人说像狗啃似的。打下的草自然晾干,收集起来用车拉回去堆成垛。



出场接羔

1969年4月,乍暖还寒,尤其是知青点,冰雪依然覆盖着茫茫草原。张凤英、王丽群一组去二队羊倌桑布家吃住,不大的蒙古包原本就住着三代九口,再加上他们俩,挤得满满登登。每天上午太阳刚露头,他们俩就背着背篓沿着羊群走过的路,搜寻新下的羊羔。一走就是半天,中午或晚上还得返回蒙古包自己做饭。羊群不停的走,他们俩也得跟着不停的寻找,不停地捡。如果不及时捡羔,一是怕天冷把羊羔冻死,二是怕狼把羊羔吃掉。这一天下来,少说也得走二、三十里。住在牧民家里,用水困难,每天都得赶着牛车去很远的河边拉水,拉回来的水还舍不得用,能供上做饭就不错了,根本就不能奢望搞个人卫生。没用多长时间,身上就生了虱子。他们俩只能到向阳、背风的地方去捉虱子。虽然生活苦点,但看到活蹦乱跳的小羊羔一天天长大,就觉得受多少苦都是值得的。到现在还让我们惊叹的是不管多少新生的羊羔,牧民总能一眼认出来,找到它的妈妈来给它喂奶!



难忘的牧民小伙伴

1968年8月14日11个知青到了查干额日格小队。队里安排住在大队部的三间一明两暗的土房里。男生住西屋,女生住东屋,中间是做饭的堂屋。刚一安顿下来就有好几个牧民孩子跑来看热闹。过些日子就混熟了,虽然语言不通,但连说带比划也能懂个大概。这几个女孩子里要数西格吉玛最漂亮,唇红齿白,大眼睛长睫毛,十八九岁就名花有主了。莲花姑娘是她们里边最爱笑爱闹的一个,记得有一次她拿个土豆放在下巴下面,用手指指朱桂荣(下巴有点长),又吐舌又缩脖,大家憋不住偷偷笑起来,把朱桂荣闹了个大红脸。她们年纪不大,但针线活好生了得,无论缝制民族长袍,还是做烟荷包、布靴子,绣上去的花颜色鲜艳、栩栩如生,缝上去的针脚细密平整,完全能和机器做的相媲美,她们才真的是心灵手巧呢!

到冬天不忙的时候,她们就追着女知青学唱革命歌曲,学跳忠字舞。教的不遗余力,倾尽所有,学的诚心诚意,有模有样。



文化生活

当年也有奢侈的时候,喝着烧开的牛奶,吃着五角钱一斤从牧民家淘换来的鸡蛋——绝对的散养绿色无污染,只是当时并不知道多珍贵。尚文斌吹笛子,英林拉二胡,张凤英吹口琴,王克磊雄浑厚重的男高音演唱《长征》、《草原之夜》、《望北斗》、《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一人唱,数人和,没有指挥,没有主持,随兴所至,三两个小时也是转眼即逝,只是躺到炕上之后彻夜难眠,一是兴奋,一是想家。



送粮

当时我弟弟和呼和巴特尔与牧民一起在离生产队100多里的古伦奔达坝出场放牧,队长派我去给他们送粮食。这个地方我去过一次,记得过了古伦奔达坝防火站拐三道弯就到了他们的营地。可是那天我赶的牛车走得慢,天黑了,我感到才拐两道弯,前面就没有路了,牛车进了一个沼泽地。我很害怕,如果要遇到狼就惨了。但是自己劝自己要镇静,仔细辨认方向。突然听到前面有狗叫的声音,我赶车向这个方向走。不一会儿就看到有人打着手电接我来了。原来我弟弟知道我要给他送粮,天黑了他打着手电来接我。实际上我记错了路,我认为拐了两道弯实际是拐了三道弯,那天确实吓够呛。



送马遇险

大约是1969年的夏天,队长拉西吉格木德把我和扫道木拉布哈叫过去,他很生气的说:“加加呼这个老板子特别捣蛋,不用他了,马车也不用了,换成牛车套”。让我们把马车的四匹马送到坝后的牧场去。我骑着大辕马,牵着一匹马。

这个大辕马个子高,蹄子大,骑上以后非常老实,非常稳。但是骑马时得特别注意,这匹马会回头咬人,后蹄子还能向前踢人,中间只有近一尺宽的安全距离。我们下午从生产队出发,第二天中午到了罕山林场在那里吃顿饭。林场的人出来送我们,我光顾和送行的人说话,一不小心被那个大辕马踢了一下,我的小腿都青了。(待续)

    我的天长地久

  作者:淡然(新疆)

 时光在不停的走

 你的笑容总浮现眼眸

 时间永远定格在

 那个分手的雨后

 床上的鸳鸯枕头

 还留着你的温柔

 你那不舍的眼神

 总撩动我的心头

 

 回来吧回来吧

我深深爱着的人

我要给你百倍的疼爱

安慰你心头的愁

 

回来吧回来吧

我深深爱着的人

我要用千般的呵护

抚平你心中的伤口

 

无声的往下流

你走后我才知

什么是一日如三秋

才知道这世界只有你

 

是我的天长地久

回来吧回来吧

我深深爱着的人

我要给你百倍的疼爱

 

安慰你心头的愁

回来吧回来吧

我深深爱着的人

我要用千般的呵护

 

抚平你心中的伤口

从此你是我的天长地久

回来吧回来吧

我深深爱着的人

 

我要用千般的呵护

抚平你心中的伤口

从此你是我的天长地久

你是我的天长地久

 

 穿越时空我想在那见到你
作者:马红岩 

今夜,天空下着蒙蒙细雨,
雨帘怎能遮住我的心,
我在雨夜静静地思念着你,
想着你的影像在我心里。
我想告诉你:
我正在穿越时空,去见你,
希望幻觉在我眼前马上变成现实。

天空忽然剥开雨雾,
我坐在窗前透过窗户
看到了东方出现一轮明月,
有一位穿着唐朝衣服的你在凉亭里,
你仰望着明月,挥笔墨毫
在书写着《黄鹤楼》诗句。
啊,我穿越到了唐朝时代,
在那里见到了你。

你读懂了我,我也读懂了你,
我们在唐朝时代互相见了面。
你走进我的心灵深处,
我看懂你心里的一切。
你走近了我的身边,
我走进了你的心里,
我们相互默默守护着彼此对方,
一起吟咏喜爱的诗句……

当晨曦染红了大地,我想起了你,
当月色穿透云层,你想起了我;
当泥路上扬起来沙尘时,我看到了你,
当嫣红晚霞徐徐降落,你看到了我;
当海浪拍打沙滩涛声,我听到了你;
当走进大自然的幽林中,你听到了我。
啊!原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一起,
时时刻刻都深藏在对方的心里!

 

         蒲公英

  作者:肖向红(黑龙江)

 

  生长时,

  不嫌土地贫瘠,纤细而挺立,

  成熟时,绝不张扬,美冠但待你赞誉

  迎着朝阳映彩霞,

  风儿来了、雨淅淅,

  吹飞伞状的种子,

 

  那风狂的大雨张开大嘴,

  总想把我吞下,

  我不怕、我意志坚强,

  任凭风吹雨打散落种子,

  从不肯将头低下,

  誓将生命献给大地的繁华。

 

  那优美的身姿如峭壁一样挺拔碧绿,

  虽然有人把我全身挖走、当食物、当药物,

  也不能将我的灵魂打垮,

  如果能让更多人恢复健康,

  那岂不正合我意!

  我想祈求,把根留下,来年再开花,

  不过也没啥,因为我的种子已遍天涯

  待到来年我依然开花,

  开得满山遍野,

  再大的无情我也不怕,

  我就是婆婆丁,

  骄傲的蒲公英。

 2016年6月30日

 

     心中,永远闪亮的灯笼

       作者:幸运(河北)

   年过花甲,我最不想看到的依然是灯笼,而眼下却偏偏不分时日地到处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一看见灯笼我就想起我的同学王世全费劲巴力地给我家扎灯笼,而我连一顿饭都没管人家,时时想来,时时愧疚,我明明知道时光不会逆转,但还是多次试图把时针拨回去!时过境迁,我连王世全住在哪里都不知晓,同学劝我把愧疚写进故事里或许会好受些。

   小时候,逢年过节看见别人家挂灯笼羡慕得心里痒痒的,我一个女孩家不会扎,弟弟又急头掰脸地嚷着要灯笼,恰在此时,我的同学王世全来我家,没等我说啥,他却先开口问:“喜欢灯笼吗?”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接着说:“我会扎,是那种会自己转的……”

   我和弟弟喜出望外,可是扎灯笼的秫秸去哪里淘换呢?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弟弟满怀希望地出发了,爬上一个大坡,又下个大坡,老远就看见有个生产队,走近一看,果不其然,房后一垛一垛的垛满了秫秸。

   我们俩进屋,对屋里三、四个人问:“大叔,你们的秫桔卖吗?”

   “你买多少?”

   “两捆。”

   “不卖!”

   “为啥?”

   “一两角钱,没法下账!”

   我俩磨叽了老半天,人家就是不理不睬。我俩一步三回头地走出院子,那个大叔跟到大门口,快走到大坡顶上了,才发现那个大叔回屋了,我和弟弟大步流星地返回去,挑直溜的一人抱一捆撒腿就走,走了两步,我又反转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两角钱,掂量来掂量去还是夹在秫秸一眼就可以看见的地方。走到坡上我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大叔站在院门口,披着一件棉袄,嘴上叼着旱烟袋,眯缝着眼睛,正望着我俩笑呢!

   第二天一早,王世全就来到我家,先是忙三火四地把秫秸截成长短不一的备料,而后又用竹签把它们扎成六面形状,接连半个月,只要看见我家做晚饭,他把备料拾掇拾掇,抬屁股就走,妈妈望着王世全的背影,拧了一下我的胳膊,我知道她是想留人家吃饭,我鼓起勇气,可还是没有说出口。

   灯笼扎成了,有两尺多高,六个面,上下两层,中间凹进去,很有立体感,就像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

   “吃饭了!”我对一直围着灯笼看的弟弟说“看、看,看个没完没了,能当饭吃是咋的?”其实,我也很得意,那毕竟是我的同学给扎的,我就故意那样说给爸妈听,爸妈脸上也露出惬意的微笑。

   天刚蒙蒙黑,弟弟就着急忙慌第把点燃的蜡烛戳在灯笼里,王世全用竹竿把灯笼高高挑起,又固定在大门框上,我们全家人仰头望着,灯笼里变换着映出一幅幅画面,一会儿是挥舞着金箍棒的孙悟空,一会儿又是骑着白龙马的唐僧,扛着八齿钉耙的猪八戒和挑着担子的沙僧跟在后面,师徒四人前呼后拥就像演电影一样。弟弟笑了,眼里噙满激动的泪花。

   故事写完了,说来有些奇怪,好像王世全真能看见,不管咋的,反正我是把包袱卸下来了!更令我奇怪的是,我再看见灯笼,不再内疚而是怀念,怀念我俩曾经经历的那个两小无猜如水晶般透明的孩提时代……

 

   养生佳话

   夏季最适宜祛湿养颜活血的是姜枣茶,枣要撕开,不宜刀切,枣会将切口闭合,有效成分很难被水分解,茶要根据自己体质需求,如养胃最好是普洱或红茶,减肥降脂最好是绿茶如铁观音等,如肺气不足可加罗汉果适量,姜要选全姜,带皮洗净切末即可,水不宜滚开,晾至80度为宜。如果胃不舒服则小口喝,润解食物帮助消化,若肠蠕动减慢,大便秘结,则可适当大口喝,让水迅速通过胃部直达肠道。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