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钱海青文集

专题栏目

红卫知青四十年(2)
作者/来源:钱海青 点击数:5017 更新时间:2015-10-19

【字体:缩小放大


  在封底加上两段文字,我选了其中一段是我的,其中一段是朱晓晔的,也算是对她的一点补偿吧。《红卫知青四十年-----上山下乡回忆录》在7月25日就全部印完,并发到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个知青手中。

  队伍在院子里面停了下来,我给在驻地的所有人都发了我们统一的服装,包括从大板跟随而来的右旗的李卫国、斯琴孟和,还有红卫村支书邵旭峰、村主任柳瑞江,这时全院子的人都是统一服装。我叫

  “助理”德利和宝玉把标语从车上拿下来,这时大家都忙起来,一部分下厨做饭,一部分人铺床,一部分人去摆放桌子,我和“助理”布和、晓勋、德利等人一起挂标语。标语很难挂,因为有横有竖,八、九条标语不但要钉在墙上,也必须固定下来,防止大风吹掉,于是韩德利找了一些木棍,把木棍放在标语一头,再把木头固定在墙上,竖的标语更难挂,一端要钉在房顶部,高高地,这样杜文学就爬到了屋子的顶上。另一端要钉在地下,固定牢,院子里“红卫知青”的旗帜在飘扬,“热烈庆祝红卫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热烈欢迎在呼包沈的红卫知青返回红卫青年点”“红卫知青永远热爱红卫”“上山下乡无尚光荣”等标语布满小院,院子里面人群沸腾,确实有一个像过节一样的气氛。

  午饭开始了,这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来只准备两桌,但现在看来两桌放不下了,我们来了20人,原在这里的7人,再加上大板跟来的李卫国、斯琴孟和以及村支书、村主任共31人了,两桌肯定坐不下,怎么办?陈世平问我,我原先也不了解情况,只好说,再摆一小桌,让我们知青去几人,疏散一下,既然我们在一起活动,大家都克服一点、互相照顾一下,大家还是顾全大局的,高崇怀、唐宗英、杜文学等几人还有几个女同学就到另一小桌去了,这就表现了同学的大局观念和高风亮节。

  这次活动大家都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相互谦让,尤其是杜文学,每次吃饭都是最后一位上桌,吃完饭就收拾碗筷、桌椅,晚上睡觉人多床少,他主动就到汽车上住,一连住了三天,确实让我很感动。同学们就是这样相互谦让、相互尊重、相互照顾,为其他人服务,给其他人便利。

  午饭在热闹的气氛中进行,被招待的客人主要是右旗的村支书邵艳峰和主任柳瑞江。

  下午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几个人到镇政府会议室去布置会场,于是我就和晓勋、德利、布和、志良等人到镇政府去,王生也去了,他 跟他们熟悉,联系一些事宜方便。李卫国和斯琴主任也去了。

  索布日嘎镇党委政府对我们红卫青年点的这次活动是十分重视的,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7月20日我和宝成、布和、志良、晓勋一起到毕吐来,一起商量27日纪念庆典的具体事宜,和先期到达的陈世平、徐敏、朱晓晔等人坐在驻地的“会客厅”里,头顶上面是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下面是李宝成拿着我起草的活动方案逐条在念,然后我们大家发表意见。很正规,就像在审议什么重要文件一样。

  其他事情都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安排妥了,审议中有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27日活动的会场问题,宝成的意见是,就在基地进行,在房屋外面硬化地面上摆桌子,但我和志良、陈世平提出不同意见,主要是一是地方小,我们的人员多,参加会议的有60多人,还邀请旗领导、乡镇领导、村民代表等人;二是没法挂背景墙布,我制作一幅背景墙布有三四五米高、五六米长,在驻地屋子外边没有挂的地方;三是怕下雨,草原天气无常经常下雨,一下雨麻烦了,会开不成了,人们无处躲雨。于是就提出可否到镇政府借会议室一用,大家都不知道镇政府是否有会议室,但猜想这么大的政府,咋也会有会议室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吃饭问题,小陈提出,在驻地吃饭存在困难,一是人多,60多人,没桌椅碗筷。二是没地方,屋内放不下,必须在院子里搭帐篷。三是做饭的锅灶不够。四是做饭人手缺。她提出到镇饭店包桌的办法,在饭店订几桌,我们自己拿羊肉,带熟食和酒,这样费用也不高,小陈提出订桌的费用由她出。我也同意小陈的意见,主要考虑27日上午大家都参加活动,由谁来做这60多人的饭,大家很辛苦,年龄大也干不动了。宝成坚持在驻地吃饭,怕给当地政府添麻烦,怕在群众中影响不好,看宝成一再坚持,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意见,但心里都不坦实,不知这顿很重要的饭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怎么吃。担心一旦有些闪失,会给这次活动砸了锅。

  为了落实在镇政府借会议室的意见,我想20日下午到镇里见一见镇里的书记镇长。镇里的书记镇长我都不熟悉,但我们在这里活动好几天,又借用他们的林业站,给他们添了许多麻烦,理应拜访。于是我给旗委郭书记打个电话,让他帮助我引荐一下镇书记镇长,我去登门拜访他们。郭书记在外地考察,他说“我跟镇里杨书记沟通一下,然后让他联系你。”我说:“谢谢!”,放下电话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接起电话,另一方说是镇里的杨书记,他说现在他不在镇里,在旗里接待上访事宜,暂时回不到镇上,镇长在,已告诉他跟我联系了。我表示感谢。和杨书记刚通完电话以后,手机又响了,是镇长打过来的,说听说我在毕吐,很想见我,我说我过去拜访,并有事情求你帮助,他说:“你过来不方便,我去毕吐见你。”我说:“理应我主动上门,这是礼节。”镇长说:“你不必客气,在毕吐等我,我一会儿就到。”这样镇长就与司机开车到了毕吐林业站。

  镇长姓李,40岁左右,在基层工作时间很长,非常有经验。他来到驻地,我和宝成、志良几个人接待他,李镇长说话很爽快,也十分热情。我们对他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也十分谦虚地说:“红卫知青”是索布日嘎镇的骄傲和光荣,能够在这里搞“上山下乡四十年庆祝活动”他们也很荣幸,应该大力支持。随后李镇长又参观了厨房、宿舍,也看了展览,他对我们活动的准备大加称赞,对我们的展览也饶有兴趣,也翻阅了一下我们写的《红卫知青四十年——上山下乡回忆录》一书,很高兴。对我们提出借用会议室搞活动,他立即答应,说镇里有两个会议室可供选择,用哪一个都可以,我再次表示感谢。我说为了表示感谢,你今天晚餐就在这里用吧,也是宴请你,表示一下心意。他说,刚才接到杨书记电话时已经安排了,在镇食堂里招待我们一行,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全部都去,还问了我们有几个人。

  这时天下起了雨,先还是蒙蒙细雨,李镇长开玩笑说:“索布日嘎镇近来有些旱,是你们来了给带来了雨,好雨。”没想到雨越下越大,随即成了瓢泼大雨,后来变成了暴风骤雨,一阵大风刮来,天昏地暗,天在霎那间黑了下来,雨下的越来越大起来,雨花溅起来就像冒烟一样,对面见不到人,这样的大雨是很少见到的。李镇长说等雨停以后再走吧,我们几人又在屋里唠嗑,说起纪念日当天吃饭的事,李镇长说镇政府在食堂里宴请,宝成坚持说不行,后来李镇长说,你们宴请也可以,但到镇食堂宴请,锅碗瓢盆、桌椅餐具都不必另行准备,但宝成仍在坚持,我说:“李镇长就在这里吧,也是红卫知青的心意。”李镇长见我们坚持,但对能否搞好持有怀疑的态度。后来我又提出借帐篷的事,最初因为宿舍不够,我找市林业局的领导,让帮助借一下帐篷,市林业局领导就找到李镇长,李镇长说帐篷太小,答应帮助借民居解决住宿问题,现在住宿问题解决了,吃饭时缺一个帐篷,李镇长说,镇里有一个蒙古包帐篷,到时可以借来一用。

  雨渐小些,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李镇长说我们走吧,他先上了车,志良、布和上了我的车,宝成开的那车也启动了,但车开到门口时,我没见文学的车上来,我问志良,志良说只有我们五个人了,那几个女同学和小杜因为下雨就不去镇里了,在驻地自己做饭,于是我们5人就出发走了。

  宝成车在前,我在中间,镇长的车在后,但到了胡同口一看,可坏了,马路上的水位已经很高,水翻着浪花滚滚而下,顺着马路急湍的流动,宝成的车是越野的,见此情景,也不知深浅,停在了路边,我的车是轿车,更是不敢贸然,唯有镇长坐的越野车,他能够知道路况,但是他的车被堵在了胡同里面,没办法邹晓勋把宝成的车小心翼翼地向路中间开了一段,站在了大水的中央,我又向后退一点,把车 向边上靠一靠,给镇长车让出路来,镇长的车到了路边试探地走着,在前面开路,我紧随着镇长的车缓慢行驶,低速档大油门,唯恐在水中熄火。好大的水,滚滚而来,沿着路急湍地流,到前面约50米的地方,把墙冲出一个大口子,水顺流进入了河套里,前面的路就好走多了,跟随着镇长的车一路到了镇政府,短短五公里就有三处路面过水,当地的牧民、养路工人已经在田间和路上进行抢险了。

  顶着大雨把车开到镇政府,已经是晚七时了,下车后李镇长见只有我们5个人,问那几个人呢,答说,因为雨大她(他)们不来了,在驻地吃了,李镇长也无奈地笑了笑。

  李镇长在镇政府食堂招待我们,很丰盛,陪吃饭的人很少,李镇长因为身体原因也不喝酒,招待起我们来很费力气,他也很着急,不断打电话招呼人来陪我们,一会儿副镇长,一会儿纪检书记,一会儿派出所长,但几乎所有的人进屋敬了酒就都又走了,原来刚刚的大雨给镇里的几个村嘎查造成了灾害,有的庄稼地被冲,有的公路被冲毁,镇里的干部都在忙着救灾,所以人很少。大家都在救灾一线,而我们不但帮不了救灾,还在这里耽误时间,牵扯镇里领导的精力,真是不应该。所以我们几个也赶紧结束这场宴请,自己开车回到了毕吐驻地。

  回来时,雨停了,路上几乎没有水,但冲毁的路面上淤了很多的泥,很难行车。路过水厂时见他们的院墙被冲出一个二、三米宽的大口子,可见水是很大的。多亏墙外的小桥没被水冲断,否则我们就进不去院子了。

  第二天,我和志良、布和回赤峰去,听镇里人说新开坝那一带路上水毁的比较多,宝成说从幸福之路方向走,这一段路比较平坦,不走大山,可能路要稍好一些,宝成一再叮嘱路上小心。我们三人就由索布日嘎改路到幸福之路,然后再到大板这个路线行驶,一路上有许多被水冲过的痕迹,但是公路还比较畅通,一路顺利,只是多走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后来听宝成说,从索布日嘎直接去大板的路有四五处冲毁,特别是新开坝那一带,积淤泥三四米厚,养路工人维修清理了 三四天时间才开通。我们过来时,还能看到淤泥的痕迹。

  索布日嘎镇政府会议室是在四楼,宽敞而明亮,可以容纳一百人左右。20日晚上李镇长领着我和宝成、志良、布和和晓勋看了二个会议室,另外一个更大,我们在那里开会有些空旷,于是我们就选择了小一点的,但这个场所也够我们用的了。

  我们几人在忙碌着布置会场,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在墙上挂上我们制作的背景墙布,背景墙布是在装潢公司专门制作的,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选用了二十多幅“红卫知青”各个时期的照片为衬托,中间一行大字为“红卫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庆典”。会场的正中竖着“红卫知青”的大旗,背景和旗帜将会场的正面布置的庄严、大气、严肃活泼。会场两边是挂着标语口号,分别是:热烈庆祝红卫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上山下乡无尚光荣;红卫知青精神万岁;红卫知青向红卫人民致敬;红卫知青再聚红卫。每一个座位上都摆着桌牌,分别是二十七位红卫知青,十余位当地村民代表,还有旗、镇、村领导。使人们一进入会议室就体会到这是一次严肃、认真、正式、高规格的纪念庆典。

  会场还缺几张桌子和椅子,需要到其他会议室去找,这时王生发挥了作用。“我去找人”他说,随后下楼去找人,最后在另外一间会议室中找到几张桌子,邹晓勋、韩德利、布和他们去把椅子桌子抬了过来,这时候一切都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是等到明天的庆典活动正式开始。

  晚餐开始了,按照设计的日程,这一顿晚餐是我们这次活动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红卫知青”这个大家庭的团圆饭,只有我们二十七个“红卫知青”参加。下午还杀了羊,大家就像过年一样,团团圆圆、欢欢乐乐、开怀畅饮、诉说衷肠,许多人离开三十八年后第一次见面,有说不尽的话,唠不完的嗑,原来在一起吹牛、扯淡、抬杠的人今天也都收敛了,有的只是诉说、倾听和畅饮。诉说的有马红岩、栾凤霞、陈世平、李宝成、陶平、朱晓晔、任慧卿、李桂云、宋秀云、周宝玉、王生。倾听的有李彩琴、徐敏、杜文学、杨清华、郭艳华,唐宗英、高崇怀。畅饮的是宋志良、王祥玉、邹晓勋、王丽梅、布和、韩德利和我,闫绍琴也时不时地拿起酒杯跟大家碰一碰酒。看来大家还是说的多、喝的少。

  王丽梅真是高兴了。她离开这个集体已经三十八年了,从来就没有与“红卫知青”的任何一个人见过面,筹备这次活动时,大家千方百计地在找她,但几经寻找都没有音信,大家也很失望,已经将她列入失联名单。7月21日,我和志良、布和从索布日嘎——幸福之路——大板,回到赤峰时,已经晚6时了,我说不要回家吃饭了,我请你们俩吃涮羊肉,宋志良看来挺高兴,我说那就再找几个人吧,于是宋志良就在车上打起电话来。我在开车,也不知道志良都打给谁了,我开玩笑说不要找太多的人,费钱。宋志良笑了,他说就找到三个人,任慧卿、郭艳华和王祥玉,于是我和志良回到我家把车放在库里,又拿上酒,这时任慧卿开车过来接上我和志良、布和,半路上接上小郭,我们一起到小肥羊吃涮羊肉。

  我们到时王祥玉还没到,因为他还在上班呢,刚刚点好菜祥玉来了,于是我们六人就吃起饭来,小任开车不喝酒,小郭喝两杯就不再喝了,我们四人将近两瓶不一会就喝光了,大家都不多,但已尽兴了,很高兴。酒酣时,祥玉说到25日给你们一个惊喜,因为我们在喝酒时议论了26日回白塔子的活动。大家热情很高,特别是能集中这么多人,感到是一个奇迹,特别兴奋。现在除了身体状况不允许的李振国、陈海涛二人外,失联的王丽梅、王伟平,没有确定的下来的有付乃生、张爱平、王晓东等人,能够参加活动的有26~27人,这是一个历史记录。王祥玉说的惊喜,无非是又找到失联的人了,失联的只有2个人,那么就是王伟平了,王伟平是原肉联厂的子女,与祥玉属于同一系统,有可能有联系,“不是”祥玉肯定的说,那会是谁呢?这时我们想起一个马姓的社会青年,女的,回族,她在我们青年点去的晚半年,是从建设兵团转去的,这个人走的也早,后来到哪里了?谁也没提起过,杳无音讯,“是不是马××”大家说,祥玉神秘地说:“不是,到25日神秘人物就会出现了。”这时的神秘人物已经不再神秘了,失联名单只有王丽梅了,那肯定是王丽梅了。但王丽梅在沈阳,就是在沈阳的陶平、马红岩都没有找到她,祥玉怎么会找的到呢?不可能,祥玉又在卖关子。反正不管如何,我们多盼望王丽梅出现呀!

  王丽梅真的找到了,神通广大的祥玉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联系上了王丽梅的子女,给王丽梅的子女留下电话。王丽梅当打通了王祥玉的电话时,激动万分,没想到三十八年前的同学还在找她。后来她在微信中坦露了自己的心声:“接到四十年庆典的消息时,我恨不能立刻长翅膀飞到你们身边和你们相聚,叙说近四十年想念你们的心情。”王丽梅听祥玉说“红卫知青四十年纪念活动”的简单介绍后特别高兴,表示24日晚乘火车,25日早到赤峰与“红卫知青”汇合。听说找到了王丽梅,大家都很高兴,三十八年了,王丽梅一点消息都没有,不知现在怎么样了?身体怎么样?家庭怎么样?生活怎么样?模样怎么样?模样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有年轻时的漂亮的基础还在,只是多些皱纹和花发而已。

  25日早晨7:10时,从沈阳到赤峰的火车,正点到站,前一天祥玉通知了几个人去接站,去了七个人,他们是:王祥玉、任慧卿、郭艳华、闫绍琴、宋秀云、周宝玉、唐宗英。早早地到了火车站等着。在等待中大家都没说什么,但心里面都在揣估着见到王丽梅的情景,三十八年重新见面应该是什么场面呀!应该是惊叫、拥抱、寒暄、没完没了的诉说。然而,二十分钟过去了,下车的旅客已经走光了,还是没见着王丽梅,“怎么,不会没来吧?”有人问。“不会呀!昨天还通电话,已经上车了。”王祥玉说,“那么我们七个人始终在盯着出站口,不能走出去吧!。这么多的人都没看着她,不可能走出来的。”又有人说,王祥玉拿出电话拨了过去,电话通了,祥玉说:“王丽梅,你在哪里?”王丽梅说:“我已经出车站二十分钟了,在广场上找你们,你们在哪里?”“不会吧!我们七个人都在出站口呢?”祥玉说。“好吧!你就在广场上等,大致在什么地方。”祥玉赶紧说,王丽梅把她的大致方位告诉了祥玉,祥玉就领着大伙向那个方向找去了。

  经过祥玉手机导航在广场才找到王丽梅,难怪大家没找到王丽梅,不是王丽梅有什么大的变化,而是因为王丽梅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三十八年前的王丽梅,梳着短短的头发,穿户外运动的衣服,足登户外运动鞋,五分的裤子,再加上她蹦蹦跳跳的走路风格,在匆匆忙忙下车的人群中,像一个户外运动的小姑娘,所以大家都没有去注意这个“年轻人”。大家见面分外高兴,这时才尖叫呀、拥抱呀、握手呀、对视呀,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说了一阵子的话,大家在车站出站口留念。

  王丽梅真是高兴了,自从到赤峰以后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今晚是“红卫知青”四十周年第一次大团圆,第一次晚餐,男同学们都在畅饮,女同学中徐敏端起酒杯,陈世平端起酒杯,闫绍琴端起酒杯,朱晓晔、栾凤霞、郭艳华、李桂云,还有宋秀云都端起酒杯,王丽梅受到感动了。王丽梅在后来的微信中写道:“见面后,确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及感激之情,只有用酒把自己灌醉了,我爱你们。”王丽梅端着酒杯来到了另一个桌子,这个桌子坐着除马红岩、李兆芳外都是男同学,像宋志良、布和、王祥玉、邹晓勋、韩德利、王生、周宝玉和我都在这个桌,物以类聚,这个桌上全是酒魁。王丽梅高兴了,也略有一些酒意,端着小半杯酒,用半个舌头说话的沈阳腔说:“大哥,我很感谢各位大哥,你们还能够想到小妹,我敬大家一杯酒。”宋志良说:“好,先敬祥玉大哥”,王丽梅随手给祥玉倒上酒,和他碰一下杯,就一口喝了下去,我们大家很吃惊,那一小杯也得有一两多酒,女士能够一口喝下去的人不多。“真的是女汉子”王生悄悄说了当下流行的新词。原以为王丽梅喝完一杯就算了呢,或者再与大家共同喝一杯就行了,陈世平就是这样的,徐敏、朱晓晔、栾凤霞她们都是这样的,但是王丽梅说,我和各位大哥每个人喝一杯。随后就挨着个给各位碰酒,一圈下来,得喝七、八两白酒,加上先喝的酒,现在估计她也喝了有接近一斤白酒了。喝酒人常说,喝酒三怕,一怕吃药片(装),二怕红脸蛋(凶),三怕梳小辫(猛),我想今天遇见了一个猛的,真是女汉子。(我也学会了新词)

  王丽梅喝多了,也喝醉了,但我感到她是被感染、被激动的,她是带有一片感情的,三十八年了她才激动一次,值!王丽梅喝了酒在一边不停地说,她说什么,我也记不清楚了,但我只记得她讲的是思念和感谢,正如她后来在微信所说的:“在青年点时和你们在一起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是你们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相聚后,让我更加想念你们。我爱你们红卫青年点的哥哥、姐姐们,我会时刻想你们的”。

  晚餐前杀了一只羊。这次活动买了四、五只羊,其中两只是陈世平、李宝成提前来买的,很胖。另外一只是王生送来的,他买了一只羊送到驻地,供大家食用,以尽他老地户之谊。还有二只是红卫村给送来的,做为“红卫知青”搞庆祝活动,他们也感到很欣慰。这些知青还能够想到红卫,说明有感情。书记邵艳峰村主任柳瑞江都是四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四十年前刚刚出生,他们的父母我们都很熟悉,现在他们主政红卫村。一听说我们搞活动,他们就主动找我们,想宴请我们全体知青的叔叔们,但为了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们推辞了,于是他们就给我们送来了羊,表示慰问。

  晚宴进行篝火晚会,在院子中央早早地准备了许多树枝、木头,堆放在一起,准备开篝火晚会。下午杀羊时,韩德利就筹备着烤羊肉串,选了一些嫩的羊肉留下来,切成一条一条的,放在盆里用调料煨上,把早已准备好的烤箱、木炭、架子、盘子全都准备好,为了搞篝 火晚会韩德利准备了好长时间,也备了一些蚕蛹、鱼、蔬菜等,准备烧烤。宋志良还恋在酒桌旁,边喝酒边看着这一切。羊肉串烤好了,邹晓勋、唐宗英、高崇怀、周宝玉等上前拿过来,递到桌子上,大家吃了都说好,肉好!烤的技术也好!只是刚吃完手把肉,也吃不下这些肉了。

  陈世平拎来半桶柴油,这是早就准备好的,浇在了木柴堆里,杜文学早早地准备了火种,点燃一块就投入火中,这时霎时间火光冲天,烧红了院子,在熊熊燃烧的火光中,“红卫知青”大旗在风中飘扬,悬挂着的标语也在风的吹动下在唰唰地抖动,院子里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男女,在欢呼、在尖叫、在高喊,响彻了毕吐的山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有人在喊,有人在叫,有人在欢呼,有人在高跳。这个景象在我脑海里面定格,形成了难以抹掉的画卷,

  经常想起它,我想也会影响在场的许多人。比如李兆芳在微信中回忆说:“从青年点回来后,我一直都沉浸在那几天在青年点里和大家在一起的美好的回忆中,我不愿意走出来的,更不愿意被琐碎的家务活打扰,只是常常的坐在那里发呆,去想念那片草原,那座白塔,那红卫青年点的兄弟姐妹们,还有那红卫村里的村民们,我被这些美好一直萦绕着,让我有一种说不清的幸福感 。 这次再回青年点,真让我倍感难忘,曾经三十几年前我们大家在一起生活的场景不时的在我眼前浮现,让我想起了那时我们曾经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知青点那个大家庭里同吃同住,那时候青年点就是我们每位知青共同的家,现在想想我很庆幸在那个家里呆了近三年,那近三年的生活也让我得到了很多,我们在那里也做过很多的美梦,我们美梦着离开那里。那段知青生活应该算是我们这一生中最为难以忘记的一段里程吧!。今天我再重新到那里、再重新认识它时,它却成为我心灵的圣地,因为那里是我曾经美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流连忘返……”

  王丽梅也说:“此次相聚后,让我更加想念你们,所以我现在就加强锻炼身体,期待红卫青年点四十五周年及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再次相聚。”我想其他同学没理由不回忆如此强烈的记忆。

  篝火晚会的联欢活动开展了,杜文学、周宝玉、邹晓勋等把屋内的灯,拉到了门外,顿时院子明亮起来,在篝火的辉映下,马红岩在灯下开始主持起晚会。 马红岩是很有激情的人,提前几天就告诉大家准备节目,都要进行表演。一时间“广场”上热闹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马红岩激情十足的诗朗诵《知青是最可爱的一代》,她是有备而来;王祥玉引吭高歌,声音嘹亮而冗远;唐宗英歌曲带有年轻人的气息;李宝成、朱晓晔的双簧小品把周宝玉那两步走式学的惟妙惟肖, 引起大家哄堂大笑。篝火晚会达到了高潮,小任上场了。只见任慧卿身穿紧身衣,一身皋服,足登糕底靴,肩披天女散花巾,以婀娜多姿的舞姿,惊醒了在场的所有人。 小任四十年来跳舞不停,练功不断,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曾经在全市职工舞蹈大会上拿过大赛大奖。尤其是她的蛇腰扭动肥臀,抖动香肩是特色,赢得无数眼球,今天看小任是拿出真功夫了。小任的舞蹈刚落幕,舞曲响起来。布和、徐敏、周宝玉、宋秀云、杨清华、王祥玉、闫绍琴、唐宗英、陈世平、栾凤霞、郭艳华、马红岩、王生都舞姿翩翩。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马红岩硬邀请我跳,没办法刚上场就踩脚,实在不可救要。马红岩还在“台上”朗诵时,朱晓晔把她的Iphone递给我,“我们两人朗诵你写的这首诗吧!”她说。“什么诗?”我很惊愕,我看了一下她的Iphone的屏幕,看不清,摘了眼镜看,原来是我给“知青四十年展览”写的前言,有一点诗的韵味。 于是我和朱晓晔就来一段“男女声诗朗诵”。朗诵完我才发现,朱晓晔把我写她那一段给删掉了,我又重新上台,拿过Iphone,找出了原稿,再朗诵了一遍。我感觉诗朗诵的形式很好,很过瘾。

  篝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小了,一晚上烧了许多木头和树枝。还有几棵较粗的木头,陈世平说别再烧了,今晚烧不完没办法灭火,留在外边不安全,于是大家就不再烧了。志良原来还在一旁喝酒,他也是既不会唱,也不会跳,只得自己在那里喝。过一会儿,觉得喝的没意思,就搬一把椅子坐在篝火旁看着大家在表演,在欢乐,在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