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综合资讯
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二 (转人民网中日论坛)
作者/来源:转人民网中日论坛 点击数:2232 更新时间:1970-01-01

【字体:缩小放大

                                       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二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柴春泽随团访日也许是个小插曲.不过,通过这次访日,可以从若干侧面
了解七十年代中期日本各阶层社会状况.当年,中国青年代表团访日同日本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接
触和交流,到过东京.大阪.京都.奈良.新泻.高知.静岗.山梨等地.从正个行程看,浏览了日本的主要
文化景区,受到日本上层人士的接见,同民间组织也进行了友好交流.应当看到,当时,中日两国已经实
现邦交正常化两年多,中日友好成为主流.但是,也有少数反华势力和亲台分子不时捣乱,如在奈良青少
年活动中心曾遭到围攻骚扰,被迫改变议程.其实,这些小丑只不过螳臂挡车,已无发抵挡日中友好的历
史潮流。
     回过头来看七十年代日中关系,笔者认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之处:一是外交上坚持把反霸条
款写进中日友好条约,带有明显冷战思维,这是由当时之国内外环境所致。当时日本奉行“等距离外交”
也不无道理..二是我方团员在意识形态领域输出革命思想,在经济发展领域否认日本的先进技术,甚至不
敢正面回答诸如地下商业街怎么样?彩色照片一次成型好不好?一类问题,而是以避而不答或喊日中友好万
岁来搪塞记者,这是民族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十年后邓小平访日肯定了日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这
坚持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没有损害我国形象.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任务就是发展
生产力.实践证明小平的观点是正确的.三是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可以在交流中看出明显差异.
     我国是公有制社会,日本是私有制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便形成了不同的
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青年理解不了日本以我为中心,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享乐为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日本青
年也理解不了中国青年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世界观.他们认为自己在老爸开的工厂
里打工挣工钱是正常的,而对于金训华为抢救集体财产献出生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不仅是中日青年的观念
差异而是中国与西方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短时间是消除不了的.也许邓小平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提出"一国两制
"思想,你搞你的资本主义,我搞我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