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特色专题

专题栏目

本站协办《丰州文史》第三期 中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10767 更新时间:2011-11-01

【字体:缩小放大

鲍光武
王敏涛
孙学银
翟永慧
贾国华
张鹤冉
于国林
高江
张仲仁
纪姝月
吴迪
宁志凡
黄景林
周  福
王  凯
于国林
毕从义
郭振声
张仲仁
于国林
土河
侯蕴民
张仲仁
CONTENTS
编委:(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国林王国元宁志凡
刘世忠刘增军刘凤阁
刘景芳刘润波刘晓林
冯向功那木太毕从义
孙万林朱治文陈玉民
李俊义李明彩吴晓峰
侯蕴民张军张飞天
张仲仁杨紫晨邵涌河
周福范郁森赵国彬
栾守武柴春泽郭振声
黄景林傅永明鲍光武
薛晶玉
主  编:张仲仁
责任编辑:毕从义周福
版式设计:冯颖
校  对:范郁林
摄  影:都仍

    虞美人?贺
《玉龙文化丛书》面世
    鲍喜章
    两河握手苍原角,凤舞龙长啸。英雄策马
紫蒙东,铁甲飞侠,日月揽怀中。
    遗音古韵今犹在,天地容颜改。人文历史
总关情,一任谋篇,落笔写风流。
读《玉龙文化丛书》有感
    李凤阳
    凤舞龙吟
青史悠悠朔万年,先民繁衍启疆元。
玉龙陶凤发祥地,古代文明璀璨篇。
    木叶春秋
永州昌盛造宫楼,白马青牛喜结俦。
木叶山前朝圣处,兴衰辽史印春秋。
    两河涛声
土河潢水育生灵,草茂羊肥黎庶丰。
碧水滔滔流雅韵,古今血脉气相称。
沁园舂?贺《玉龙文化丛书》
    出版(外一首)
    齐喜章
    五卷宏文,出世横空,璀璨玉龙。讲兴衰
更替,重描历史;艰辛坎坷,不朽图腾。返璞归
真,风光再现,演绎传奇日月星。惊回首,望草
原腹地,落雁飞鸿。
?04.
    聆听远古钟声,载动荡山河路几程。青牛
白马,良缘并蒂;契丹辽祖,大业昌隆。蒙汉一
家,丰碑永驻,继往开来享太平。先民梦,已欣
然得慰,禀告天公。
读《玉龙文化丛书》
    凤舞龙吟
历代风云势,且听龙凤吟。
图腾寻轨迹,一脉血缘亲。
    木叶春秋
木叶春秋赋,屏风演绎真。
剧中朝圣者,几代拓荒人。
    两河涛声
文明聚两河,衍变涛声醉。
更替看兴衰,风云频际会。
    永恒的记忆
鼓角争鸣史,篇篇即永恒。
今生得此鉴,坦荡励人行。
    民间故事与传谠
故事劝人方,传奇饮醉浆。
沉思千载誉,大理伴春光。
    六州歌头
读《玉龙文化丛书》有感
    王若涛
    长篇浩卷,史事说乌丹。翁牛特,西辽域,
八千年,玉龙蟠。先祖开天地,上窑址,山顶
洞,民族聚,古摇篮。一万年间,沐沦河流布,
陶罐斑斑。兴隆洼文化,探古溯新源。凤翥中
天,舞蹁跹。
    跨轩辕梦,铄刀剑,腾河谷,赭红山。夏家
店,青铜鼎,钺连天,亘中原。更有山岩画,鸟
纹迹,面面观。多少代,存世宝,对空前。西渡

永州潢水,飞兵马,箭落雄关。契丹横天朔,归
雁大辽边。千古江山。    :永恒的记忆》
渔家傲  贺《玉龙文化丛书》
    出版发行(外一首)
    麻永昌
    史上边陲腾紫气,先民演绎人间戏。陶凤
玉龙原发地。神州誉、匈奴蒙古大辽迹。
    历代英雄名永记,人文古迹详描叙。通化
族宗难变域。如椽笔,大写中华出锦句。
一剪梅?贺《玉龙文化丛书》
    出版发行
    浩瀚草原生紫烟。塞外桃源,龙凤家园。
明珠闪烁北疆边。古谓金滩,今作金湾。
    巨著豪文话变迁。记怀人寰,传颂人间。
神州文史六千年。文化繁衍,唱响乌丹。
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
    徐宝林
潢水涂河流不停,风云千载伴涛声。
雄文五卷丰州史,天下皆知有玉龙。
读《玉龙文化丛书》感赋(外一首)
    李秀云
中华文学发新枝,
龙吟久远融今古,
灿灿文光辉圣地,
精书五卷斐声振,
注:特旗指翁旗。
丰州雅士自成基。
凤舞伦常献特旗①。
堂堂正气耀天圻。
万代千秋动咏题。
悠然碧树笼烟云,
为民日月悬肝胆,
壮志未酬他夜梦,
墓茔一片花如锦,
精书几读感独钟,
遗物雄文珍似宝,
悲歌响水民哀叹,
秉笔传承为启后,
泪水涟涟先烈坟。
忧国北疆爱恨深。
忠诚系念故园心。
化作心香献与君。
烈士情怀劲若松。
丰功伟绩耸如峰。
大漠忠魂国有名。
高擎酹酒祭英灵。
贺《玉龙文化丛书》盅版
    赵衍祥
玉龙腾起震宇疆,
三鼎牵情思大漠,
民间多有传奇谱,
几度丰州花吐艳,
锦凤陶烧史更长。
两河赐露润家邦。
神域焉无缚虎郎?
今推秀卷又凝香。
读《玉龙文化丛书》
    巴国强
玉龙梓里翁旗骄,
大漠风光源亘古,
称雄辽国寻鸿迹,
抗日先驱流碧血,
驼铃震响回音荡,
穿越时空撰域志,
五卷精书激浪涛。
北疆烽火溯前朝。
享誉大汗遗羽旄。
丞民做主战凶曹。
故事编排逸趣高。
丹心照鉴史赓昭。
    咿
?05?

牧歌瞀等峋绿色羁野
——走进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海临峰
    一处试点示范中心,可以放射出多少光
芒?一个牧场集草场、饲草与牲畜集约化生产
模式之路,可以书写多少辉煌?初秋时节,《丰
州文史》编辑部组织一次采风活动,使我们再
次走进示范牧场。
    始建于1979年的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至
今已走过32年峥嵘岁月。期间,历经隶属于
国家农业部、自治区畜牧总局、赤峰市人民政
府,直到1991年,全权移交给翁牛特旗人民
政府。翻开示范牧场的绿色档案,记录着它肩
负试点示范使命走过的闪光足迹。
    30多年以来,示范牧场在发展畜牧业这
一主导产业上,正确理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草原生态
补偿机制,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节水灌溉、规
模养殖、现代化种植业、粮食转化、水利建设,
在实现草原永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
    在牧场境内漫步浏览,处处都令人赏心
悦目,这里简直就是绿色簇拥的世界。绿茸茸
的草甸,地毯似的一片连着一片铺垫在大地
上。凉爽的风儿吹过来,路边杨柳摇曳,似乎
向我们远道而来的一行人点头示意。忽而有
几条乳白色沙丘扑人你的视野,使万顷碧野
平添些许韵致。难怪,示范牧场党委书记秦柏
?06.
林不无骄傲地说:“这里最无污染,足最宜居
的地方。”看过之后,你才会明白书记之说并
非虚言。这里的老百姓,更是居住在纯自然界
生态之中。在牧场154平方公里范围内,幸福
河构成了蓝天碧水线。在她两岸含芳吐绿的
草原上,荡漾着清波翠浪一直流人地平线切
割的视野之外。这里的绿色之所以保存完好,
而且不断地拓展覆盖裸露的沙丘,得益于牧
场领导及广大牧民的环保意识。在我的胸臆
中示范牧场是一幅和谐安详的生态图面。崇
尚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无不透射出现代牧民
科学生活的一种远见和成熟。
    示范牧场不大,全场只辖3个行政嘎查、
14个独贵龙、356户、1356口人。总土地面积
23万亩。小场自有小场的故事和风采,也白
有引以为自豪的景点与亮点。这里有好水好
奶好空气,这是奶茶最能出味道的天然条
件。在牧民家里做客,心爽气顺地喝一碗热
奶茶,让人们对示范牧场的记忆有了相依相
偎的酥香。
    (一)
    示范牧场有两条相互依存联系的叙述主
线。一条是“推进肉牛、有机特色、林果三个主
导产业”,折射出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
会愿景的时代脉搏的跳动。另一条是“以现代

种植业立场,高效养殖业富场,生态林果业强
场,特色种养业兴场”,反映出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
    牧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深入开展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旗委和政府统一部署,
调整思路,统一认识,以推进现代农牧业和沙
产业开发为主攻方向,以沙地增值、沙漠增
绿、产业增大、牧民增收为T作目标,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赴打
赢实现小康社会和新牧区建设两场“攻坚
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真正
走出一条示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牧场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飞播牧草、围
栏封育、牲畜改良、引洪淤灌、测土配方、沙产
业开发和穿沙公路的修通等T程项目,为全
场现代化农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有力地推
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全场耕地面
积2.3万亩,人T草场2万亩,人T用材林1.8
万亩,沙地果树面积1700亩。大小畜存栏3.2
万头只,其中:牛存栏8000头,羊2.4万只。
2010年全场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2元。
2006年,额热茫哈嘎查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
为“全区100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嘎查
村”之一。2010年,该嘎查牧民人均纯收入高
达8766无,位居全旗第一。
    从2010年以来,示范牧场结合场情,确
立了以重点发展现代农牧业经济,继续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牧区建设道路上重点推
进了“一二三四”T程。
    一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在实践中探
索科学发展之路。首先在额热茫哈嘎查进行
新牧区建设的尝试和实践。将有机水稻、肉牛
和生态林果业确定为该嘎查的主导产业。以
“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有机种植4000
亩。推动新能源开发,再造新优势,新建草原
“六结合”沼气池50处。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的要求,新建拥有现代农牧业适用技术图书
3000余册、科教光盘500多套的阅览室一处,
为牧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这是变“资源”为
“优势”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装在
心上,就像翅膀长在身上。要搞好现代农牧
业,没有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在破解利用
原有型资源转型集约化生产难题上,示范牧
场依托原有资源以延伸大畜改良、育肥牛产
业链为重点,投资6万元,具备了年出栏育肥
牛1500头以上的生产经营能力。实施“康居
T程”,投资60万元,完成了民房改造80间。
投资300万元,完成通往额热茫哈嘎查17.5
公里砂石公路的土方和砂方T程,极大地改
善了交通条件。做到了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
为目昀,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真正体
现了以人为本,解决好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
发展的大问题。牧民的腰包鼓起来,近两年内
额热茫哈嘎查新购进家庭小汽车就达40多
辆。
    二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农
业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局面。在打通制约
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交通的同时,积极筹划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落实农业综合开
发项目5000亩,修建防渗渠6000延长米,地
埋管道3000延长米,新打配套机电井10眼,
栽植农田防护林400亩,修通田间作业路1.2
?07?
(未完)

******************************************************

口菊舀褡

老典型  新启示

——走进示范牧场

    孟晓

    翁牛特旗示范牧场是国家农林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确定的“现代化草原建设”的示

范单位,可以说这是一个驰名中外的“集草场、饲草与牲畜集约化生产”的典型。如今,老典型有

了新发展,给人以许多新的启示。

    启示之一:以人为本,生态建设立场。示范牧场总土地面积23万亩,沙地面积19万亩,占全

场总土地面积的830A。如何封沙固沙向沙地要经济效益?这是摆在牧场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

部面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场部领导深入基层,问政于民。他们俯

身于风吹日晒的田间地头,跋涉于人迹罕至的沙窝子里,走访农牧民群众,决定将沙地林果业同

肉牛养殖、有机特色种植业一样作为牧场的三大支柱产业,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

路子。2010年,完成沙地整理500亩,栽培果树200亩,樟子松200亩,杨树100亩;2011年,又在

额热茫哈嘎查平整沙地1500亩,栽培果树53000株,并全部实施了膜下滴灌。与此同时,加大牧

场生态建设力度,封沙育林1.5万亩,架设围栏2万延长米,补植补播灌木林3000亩,使全牧场

生态建设大为改观。

    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氏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示范牧场坚持以人为

本,以沙地增值、沙漠增绿、产业增大、牧民增收为工作出发点,出实招,办实事,赢得了民心,生

态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沙产业也逐渐做强做大。

    启示之二:善于学习,科技强场。示范牧场班子重视提升人的素质,将培训党员干部、农牧民

群众作为一项工程来抓,而且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他们在场部建立了素质教育培训中心、文化

活动中心,在3个嘎查分别建立了培训点、草原书屋,并配齐各类科技图书、光盘、桌椅及现代化

多功能电教设备,加强对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政策理论、生产技能、市场营销等综合素质培训。

在示范牧场,学理论、学法律、学科技应用知识,已蔚然成风。走进牧场文化活动中心、草原书屋,

这里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味和书卷气。农闲季节或雨雪天,更是座无虚席。可以想见,因诗书在腹、

志向在胸,视,可通万里;思,会接千载;气,不言自华;品,日见其高。学习使党员干部能高起点思

考问题,农牧民群众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引进竹柳栽植、膜下滴灌等新品种、新技术,技术人员培

训后农牧民纷纷响应,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细致,科技含金量与日俱增。

    启示之三:干群同心,实干兴场。示范牧场共辖3个行政嘎查,356户,1356曰人。牧场虽小,

但这里的工作无论是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还是肉牛改良、特色种植业、沙地产业开发和精神文

明建设,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工作可圈可点。究其原因是牧场领导班子不尚空谈,贵在实干。“意

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群众是检验干部的一杆标尺。2011年春季实施1500亩果树膜下滴

灌工程,从整地、开沟到栽植果树,牧场班子成员和农牧民群众200多人40多天不下山,干部和

群众活儿干在一起,汗水流在一起,知心话儿说在一起。干部真心为民,实干惠民,群众看在眼

里,记在心上,自然领导登高一呼,云集者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干群同心,其力断金。

    走进示范牧场,稻谷铺金,丰收在望,景色宜人。今天,在旗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在

历届牧场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示范牧场这个老典型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充

满青春活力,正大踏步前行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幸福大道上。

·01·

顶问:刘凤翥  郑福田  黄凌云

    朱绍贤毛树涵  杨国森

    吉日木图  高哓力  王钟

    鲍喜章任爱君予  舒

    刘军凤范光武刘玉琴

主办:丰州龙凤文化研究中心

办办:柴春泽国际联盟网站

病辑:《丰州文史》编辑部

『0名题字:黄凌云

洪系电话:13848663453

    0476-6381681

    1 3734852908

电子邮箱:fengzhouwenshi2011@163.com

『0号:内新准字第15-256/c号

丑版日期:2011年1 0月20日

I口刷:赤峰市中正制作印务有限公司

·02·

201 1(总第9期)

卷首语

01老典型新启示

特载

孟  晓

04虞美人·贺《玉龙文化丛书》面世    鲍喜章

04读《玉龙文化丛书》有感    李凤阳

04沁园春·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外一首)    齐喜章

04六州歌头·读《玉龙文化丛书》有感    E若涛

05渔家傲·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外一首)麻永昌

05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    徐宝林

05读《玉龙文化丛书》感赋(外一首)    李秀云

05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    赵衍祥

05读《玉龙文化丛书》    巴国强

38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发行    郭振声

11让记忆成为永恒    刘增军张仲仁

创业者

06牧歌悠悠的田野    海临峰

文史天地

13石棚山探秘    杨福瑞

文化视点

19龙凤文化添新曲塞外文坛又弋歌    孙万林

50高江诗词作品荣获“孔子奖”

50毕从义长篇小说《小城的秘密》面世

走进示范牧场

1 0示范牧场纪行并赠秦书记(外一首)    F国林

10咏示范牧场(四首)    刘润波

27草原深处的明珠    赵国彬

25沙海绿洲——示范牧场    朱治文

48示范牧场纪行(外二首)    张仲仁

永远的丰碑

28心灵的圣地    吴晓峰

党旗飘飘

53火红的季节    陈玉民

43百姓真是甜    高永丰

弘扬龙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47献给母亲的玫瑰花(组诗)

39书为阶梯人增智

诗教进校园

49传承千年诗词古韵尽显先进文化风采

51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魂

52诗词歌赋的力量

33赴乌丹二中教诗有怀

33鹧鸪天·诗词进乌丹三中校园(外一首)

33诗教进校园(新声韵)

52天净沙·思

52乌丹二中赞

往事回眸

40终生的牵挂

流金岁月

54父亲的“五七”道路生涯

35学生会·老照片

沧桑纪事

44我妻刚毅

心香一瓣

34挽冯瑞武兄长

34悼冯瑞武兄长

34悼诗友冯瑞武

34悼冯瑞武诗友

丰州文苑

34冯瑞武诗词遗作七首

38诗八首

61蘸着露珠儿的放牧点儿

43七律三首

64诗词十首

鲍光武

王敏涛

孙学银

翟永慧

贾国华

张鹤冉

于国林

高江

张仲仁

纪姝月

吴迪

宁志凡

黄景林

周  福

王  凯

于国林

毕从义

郭振声

张仲仁

于国林

土河

侯蕴民

张仲仁

CONTENTS

编委:(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国林王国元宁志凡

刘世忠刘增军刘凤阁

刘景芳刘润波刘晓林

冯向功那木太毕从义

孙万林朱治文陈玉民

李俊义李明彩吴晓峰

侯蕴民张军张飞天

张仲r杨紫晨邵涌河

周福范郁森赵国彬

栾守武柴春泽郭振声

黄景林傅永明鲍光武

薛晶玉

主  编:张仲r

责任编辑:毕从义周福

版式设计:冯颖

校  对:范郁林

摄  影:都仍

·03·

 

    虞美人·贺

《玉龙文化丛书》面世

    鲍喜章

    两河握手苍原角,凤舞龙长啸。英雄策马

紫蒙东,铁甲飞侠,日月揽怀中。

    遗音古韵今犹在,天地容颜改。人文历史

总关情,一任谋篇,落笔写风流。

读《玉龙文化丛书》有感

    李凤阳

    凤舞龙吟

青史悠悠朔万年,先民繁衍启疆元。

玉龙陶凤发祥地,古代文明璀璨篇。

    木叶春秋

永州昌盛造宫楼,白马青牛喜结俦。

木叶山前朝圣处,兴衰辽史印春秋。

    两河涛声

土河潢水育生灵,草茂羊肥黎庶丰。

碧水滔滔流雅韵,古今血脉气相称。

沁园舂·贺《玉龙文化丛书》

    出版(外一首)

    齐喜章

    五卷宏文,出世横空,璀璨玉龙。讲兴衰

更替,重描历史;艰辛坎坷,不朽图腾。返璞归

真,风光再现,演绎传奇日月星。惊回首,望草

原腹地,落雁飞鸿。

·04.

    聆听远古钟声,载动荡山河路几程。青牛

白马,良缘并蒂;契丹辽祖,大业昌隆。蒙汉一

家,丰碑永驻,继往开来享太平。先民梦,已欣

然得慰,禀告天公。

读《玉龙文化丛书》

    凤舞龙吟

历代风云势,且听龙凤吟。

图腾寻轨迹,一脉血缘亲。

    木叶春秋

木叶春秋赋,屏风演绎真。

剧中朝圣者,几代拓荒人。

    两河涛声

文明聚两河,衍变涛声醉。

更替看兴衰,风云频际会。

    永恒的记忆

鼓角争鸣史,篇篇即永恒。

今生得此鉴,坦荡励人行。

    民间故事与传谠

故事劝人方,传奇饮醉浆。

沉思千载誉,大理伴春光。

    六州歌头

读《玉龙文化丛书》有感

    王若涛

    长篇浩卷,史事说乌丹。翁牛特,西辽域,

八千年,玉龙蟠。先祖开天地,上窑址,山顶

洞,民族聚,古摇篮。一万年间,沐沦河流布,

陶罐斑斑。兴隆洼文化,探古溯新源。凤翥中

天,舞蹁跹。

    跨轩辕梦,铄刀剑,腾河谷,赭红山。夏家

店,青铜鼎,钺连天,亘中原。更有山岩画,鸟

纹迹,面面观。多少代,存世宝,对空前。西渡

 

永州潢水,飞兵马,箭落雄关。契丹横天朔,归

雁大辽边。千古江山。    :永恒的记忆》

渔家傲·贺《玉龙文化丛书》

    出版发行(外一首)

    麻永昌

    史上边陲腾紫气,先民演绎人间戏。陶凤

玉龙原发地。神州誉、匈奴蒙古大辽迹。

    历代英雄名永记,人文古迹详描叙。通化

族宗难变域。如椽笔,大写中华出锦句。

一剪梅·贺《玉龙文化丛书》

    出版发行

    浩瀚草原生紫烟。塞外桃源,龙凤家园。

明珠闪烁北疆边。古谓金滩,今作金湾。

    巨著豪文话变迁。记怀人寰,传颂人间。

神州文史六千年。文化繁衍,唱响乌丹。

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

    徐宝林

潢水涂河流不停,风云千载伴涛声。

雄文五卷丰州史,天下皆知有玉龙。

读《玉龙文化丛书》感赋(外一首)

    李秀云

中华文学发新枝,

龙吟久远融今古,

灿灿文光辉圣地,

精书五卷斐声振,

注:特旗指翁旗。

丰州雅士自成基。

凤舞伦常献特旗①。

堂堂正气耀天圻。

万代千秋动咏题。

悠然碧树笼烟云,

为民日月悬肝胆,

壮志未酬他夜梦,

墓茔一片花如锦,

精书几读感独钟,

遗物雄文珍似宝,

悲歌响水民哀叹,

秉笔传承为启后,

泪水涟涟先烈坟。

忧国北疆爱恨深。

忠诚系念故园心。

化作心香献与君。

烈士情怀劲若松。

丰功伟绩耸如峰。

大漠忠魂国有名。

高擎酹酒祭英灵。

贺《玉龙文化丛书》盅版

    赵衍祥

玉龙腾起震宇疆,

三鼎牵情思大漠,

民间多有传奇谱,

几度丰州花吐艳,

锦凤陶烧史更长。

两河赐露润家邦。

神域焉无缚虎郎?

今推秀卷又凝香。

读《玉龙文化丛书》

    巴国强

玉龙梓里翁旗骄,

大漠风光源亘古,

称雄辽国寻鸿迹,

抗日先驱流碧血,

驼铃震响回音荡,

穿越时空撰域志,

五卷精书激浪涛。

北疆烽火溯前朝。

享誉大汗遗羽旄。

丞民做主战凶曹。

故事编排逸趣高。

丹心照鉴史赓昭。

    咿

·05·

 

牧歌瞀等峋绿色羁野

——走进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海临峰

    一处试点示范中心,可以放射出多少光

芒?一个牧场集草场、饲草与牲畜集约化生产

模式之路,可以书写多少辉煌?初秋时节,《丰

州文史》编辑部组织一次采风活动,使我们再

次走进示范牧场。

    始建于1979年的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至

今已走过32年峥嵘岁月。期间,历经隶属于

国家农业部、自治区畜牧总局、赤峰市人民政

府,直到1991年,全权移交给翁牛特旗人民

政府。翻开示范牧场的绿色档案,记录着它肩

负试点示范使命走过的闪光足迹。

    30多年以来,示范牧场在发展畜牧业这

一主导产业上,正确理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草原生态

补偿机制,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节水灌溉、规

模养殖、现代化种植业、粮食转化、水利建设,

在实现草原永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

    在牧场境内漫步浏览,处处都令人赏心

悦目,这里简直就是绿色簇拥的世界。绿茸茸

的草甸,地毯似的一片连着一片铺垫在大地

上。凉爽的风儿吹过来,路边杨柳摇曳,似乎

向我们远道而来的一行人点头示意。忽而有

几条乳白色沙丘扑人你的视野,使万顷碧野

平添些许韵致。难怪,示范牧场党委书记秦柏

·06.

林不无骄傲地说:“这里最无污染,足最宜居

的地方。”看过之后,你才会明白书记之说并

非虚言。这里的老百姓,更是居住在纯自然界

生态之中。在牧场154平方公里范围内,幸福

河构成了蓝天碧水线。在她两岸含芳吐绿的

草原上,荡漾着清波翠浪一直流人地平线切

割的视野之外。这里的绿色之所以保存完好,

而且不断地拓展覆盖裸露的沙丘,得益于牧

场领导及广大牧民的环保意识。在我的胸臆

中示范牧场是一幅和谐安详的生态图面。崇

尚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无不透射出现代牧民

科学生活的一种远见和成熟。

    示范牧场不大,全场只辖3个行政嘎查、

14个独贵龙、356户、1356口人。总土地面积

23万亩。小场自有小场的故事和风采,也白

有引以为自豪的景点与亮点。这里有好水好

奶好空气,这是奶茶最能出味道的天然条

件。在牧民家里做客,心爽气顺地喝一碗热

奶茶,让人们对示范牧场的记忆有了相依相

偎的酥香。

    (一)

    示范牧场有两条相互依存联系的叙述主

线。一条是“推进肉牛、有机特色、林果三个主

导产业”,折射出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

会愿景的时代脉搏的跳动。另一条是“以现代

 

种植业立场,高效养殖业富场,生态林果业强

场,特色种养业兴场”,反映出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

    牧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深入开展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旗委和政府统一部署,

调整思路,统一认识,以推进现代农牧业和沙

产业开发为主攻方向,以沙地增值、沙漠增

绿、产业增大、牧民增收为T作目标,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赴打

赢实现小康社会和新牧区建设两场“攻坚

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真正

走出一条示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牧场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飞播牧草、围

栏封育、牲畜改良、引洪淤灌、测土配方、沙产

业开发和穿沙公路的修通等T程项目,为全

场现代化农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有力地推

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全场耕地面

积2.3万亩,人T草场2万亩,人T用材林1.8

万亩,沙地果树面积1700亩。大小畜存栏3.2

万头只,其中:牛存栏8000头,羊2.4万只。

2010年全场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2元。

2006年,额热茫哈嘎查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

为“全区100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嘎查

村”之一。2010年,该嘎查牧民人均纯收入高

达8766无,位居全旗第一。

    从2010年以来,示范牧场结合场情,确

立了以重点发展现代农牧业经济,继续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牧区建设道路上重点推

进了“一二三四”T程。

    一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在实践中探

索科学发展之路。首先在额热茫哈嘎查进行

新牧区建设的尝试和实践。将有机水稻、肉牛

和生态林果业确定为该嘎查的主导产业。以

“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有机种植4000

亩。推动新能源开发,再造新优势,新建草原

“六结合”沼气池50处。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的要求,新建拥有现代农牧业适用技术图书

3000余册、科教光盘500多套的阅览室一处,

为牧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这是变“资源”为

“优势”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装在

心上,就像翅膀长在身上。要搞好现代农牧

业,没有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在破解利用

原有型资源转型集约化生产难题上,示范牧

场依托原有资源以延伸大畜改良、育肥牛产

业链为重点,投资6万元,具备了年出栏育肥

牛1500头以上的生产经营能力。实施“康居

T程”,投资60万元,完成了民房改造80间。

投资300万元,完成通往额热茫哈嘎查17.5

公里砂石公路的土方和砂方T程,极大地改

善了交通条件。做到了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

为目昀,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真正体

现了以人为本,解决好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

发展的大问题。牧民的腰包鼓起来,近两年内

额热茫哈嘎查新购进家庭小汽车就达40多

辆。

    二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农

业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局面。在打通制约

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交通的同时,积极筹划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落实农业综合开

发项目5000亩,修建防渗渠6000延长米,地

埋管道3000延长米,新打配套机电井10眼,

栽植农田防护林400亩,修通田间作业路1.2

·07·

 

万延长米,使5000亩农田达到了“田成方、林

成网、水成系、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

标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抗旱防灾能力,有效地

扩大了节水灌溉面积,为东部牧区起到了试

点示范作用,也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到

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依托地处东部

牧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及“试点示范中心”的有

利条件,倾力打造成人流、牧流、资金流、信息

流等多方面的区域性中心,抢占区域经济、科

技、特色饮食、娱乐旅游、通讯和医疗等多个

领域的制高点。几年来,总投资400多万元,

落实了商业服务区开发项目,新建高标准临

街商业用房1800平方米,开辟一处占地面积

8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了城镇化服务功能,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

了便利条件和交流的平台。

    三是“敢于创新,奋勇拼搏”,有力推进肉

牛、有机特色、林果三个主导产业。2010年年

初以来,示范牧场在养殖业上,坚持走精、专、

科学养殖的路子。使三个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开拓市场,在经济舞台上展现了“试点示范中

心”的新形象。

    示范牧场近两年间致力于建立完善牛群

改良创新体系,共建固定改良站6处,家庭改

良站25处,培训改良技术员60多人。全面推

行无种公牛地区建设,劣魇母牛一律淘汰,种

公牛全部去势,不留一头“流浪汉”。从而保证

了基础母牛组群冷配率达到了100%。牧场出

面为养殖户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和养殖

贷款,购进优质基础母牛6000头。截止2011

年6月末普查统计,全场现有优质基础母牛

存栏已超过9000头。示范牧场高度重视设施

畜牧业建设,共建标准化棚圈1.2万平方米、

青贮窖2600平方米,购置饲料机械125台

(套)。为了解决养殖资金不足和借贷难的问

·08.

题,在3个嘎查依法成立了信用互助协会,前

后共争取到养殖贷款1000多万元。以项目支

持与群众白筹相结合的方式,着手实施了“畜

群更新优化T程”。在重点抓好牛群改良的同

时也没有放松羊群改良T作。二年内双管齐

下,共淘汰劣质母牛1000多头、母羊5000多

只。投入资金12万元,购进乌珠穆沁优质种

公羊102只。争取资金50万元换牛T程项目

资金,购进西门塔尔优质基础母牛250头。

    示范牧场依托气候优势发展特色种植

业。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有机与特

色农业蓬勃发展。2011年,种植粮食作物2.3

万亩。其中:水稻1.2万亩、青贮玉米3500亩、

饲料玉米1800亩、葵花4700亩、大豆1000

亩。新建高标准示范口5000亩。实施玉米膜

下滴灌项目1600亩。我们曾到滴灌项目田间

参观,呼吸着那里五谷灌浆的香馨空气,令人

激动不已。膜下滴灌的玉米成熟早,成色好。

新一届场领导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知识。201 1

年伊始,组织场、嘎查、独贵龙三级干部和种

养大户100多人参加了赤峰市第九届农牧业

科技博览会。通过参观学习,科技知识就像一

颗颗生命的种子悄悄植入每个人的心田,只

待春风化雨带着雷声走过来,它就会生根发

芽爬满心壁,筑起花园式的梦想家园。从市博

会回来后,很多干部感慨地说:“思路决定出

路,建设我们的家乡只有靠科技知识,走科学

发展之路,才能搞好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万延长米,使5000亩农田达到了“田成方、林

成网、水成系、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

标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抗旱防灾能力,有效地

扩大了节水灌溉面积,为东部牧区起到了试

点示范作用,也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到

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依托地处东部

牧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及“试点示范中心”的有

利条件,倾力打造成人流、牧流、资金流、信息

流等多方面的区域性中心,抢占区域经济、科

技、特色饮食、娱乐旅游、通讯和医疗等多个

领域的制高点。几年来,总投资400多万元,

落实了商业服务区开发项目,新建高标准临

街商业用房1800平方米,开辟一处占地面积

8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了城镇化服务功能,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

了便利条件和交流的平台。

    三是“敢于创新,奋勇拼搏”,有力推进肉

牛、有机特色、林果三个主导产业。2010年年

初以来,示范牧场在养殖业上,坚持走精、专、

科学养殖的路子。使三个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开拓市场,在经济舞台上展现了“试点示范中

心”的新形象。

    示范牧场近两年间致力于建立完善牛群

改良创新体系,共建固定改良站6处,家庭改

良站25处,培训改良技术员60多人。全面推

行无种公牛地区建设,劣魇母牛一律淘汰,种

公牛全部去势,不留一头“流浪汉”。从而保证

了基础母牛组群冷配率达到了100%。牧场出

面为养殖户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和养殖

贷款,购进优质基础母牛6000头。截止2011

年6月末普查统计,全场现有优质基础母牛

存栏已超过9000头。示范牧场高度重视设施

畜牧业建设,共建标准化棚圈1.2万平方米、

青贮窖2600平方米,购置饲料机械125台

(套)。为了解决养殖资金不足和借贷难的问

·08.

题,在3个嘎查依法成立了信用互助协会,前

后共争取到养殖贷款1000多万元。以项目支

持与群众白筹相结合的方式,着手实施了“畜

群更新优化T程”。在重点抓好牛群改良的同

时也没有放松羊群改良T作。二年内双管齐

下,共淘汰劣质母牛1000多头、母羊5000多

只。投入资金12万元,购进乌珠穆沁优质种

公羊102只。争取资金50万元换牛T程项目

资金,购进西门塔尔优质基础母牛250头。

    示范牧场依托气候优势发展特色种植

业。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有机与特

色农业蓬勃发展。2011年,种植粮食作物2.3

万亩。其中:水稻1.2万亩、青贮玉米3500亩、

饲料玉米1800亩、葵花4700亩、大豆1000

亩。新建高标准示范口5000亩。实施玉米膜

下滴灌项目1600亩。我们曾到滴灌项目田间

参观,呼吸着那里五谷灌浆的香馨空气,令人

激动不已。膜下滴灌的玉米成熟早,成色好。

新一届场领导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知识。201 1

年伊始,组织场、嘎查、独贵龙三级干部和种

养大户100多人参加了赤峰市第九届农牧业

科技博览会。通过参观学习,科技知识就像一

颗颗生命的种子悄悄植入每个人的心田,只

待春风化雨带着雷声走过来,它就会生根发

芽爬满心壁,筑起花园式的梦想家园。从市博

会回来后,很多干部感慨地说:“思路决定出

路,建设我们的家乡只有靠科技知识,走科学

发展之路,才能搞好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百佳孝星”额尔敦白音等多个先进典型人

物。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党支部”。这是

示范牧场开展“党建富民”和“创先争优”T作

的一个缩影。他们普遍受到全场牧民群众和

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学习的榜样。

    (三)

    采访期间,示范牧场领导班子满怀豪情

地向我们讲述了示范牧场的发展愿景。

    “十二五”期间,示范牧场紧紧围绕新牧

区建设这个主线,抢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三个机遇,启动“千万斤粮食增

产建设、万头肉牛育肥、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

溉、万亩沙地林果膜下滴灌”四大T程,全力

推进现代化农牧业快速发展。为此,牧场提出

了“六个重点,六个突破”的发展方略:

    以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在调整

和优化农牧业结构上谋划突破。重点强化专

业村和养殖小区建设,在设施农业向园区化

发展上搞突破;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重

点,在加强农牧业基础和装备能力上谋划突

破。重点加强农机装备能力建设,推广资源节

约型机械化生产方式,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和作业水平上搞突破;以增强农牧业发展活

力为重点,在创新发展模式上谋划突破;以转

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在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

上谋划突破;以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为

重点,在抓好农牧业防灾减灾上谋划奕破;以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在增强农牧业

与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上谋划突破。

    示范牧场曾走过不平凡的里程,拥有辉

煌的过去。示范牧场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已经制定了全场长远的发展规

划。在牧场领导班子和全场各族人民群众的

共同努力下,一个牧歌悠悠、生机勃勃、人民

安居乐业、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牧区正在

翁牛特旗东部崛起。

·10.

咏示范牧场(四首)

    刘润波

管理经营计策贤,亦农亦牧开新天。

养牛兴业壮根本,特色种植富草原。

封育围栏环保好,固沙结网碧天蓝。

黄龙肆虐今安在?一片青纱改『日颜。

一片青纱改IH颜,为官一任谱新篇。

载植竹柳化盐碱,发展果林锁漠烟。

草碳资源稀世宝,有机稻米珍馐餐。

牧民管理社区化,示范新村有大观。

示范新村有大观,小康牧场万民欢。

米鱼肉蛋家家富,林果菜蔬户户鲜。

沼火熊熊煮美味,气灯闪闪度华年。

整洁宽敞农庄院,牛奶飘香乐满园。

牛奶飘香乐满园,人人夸赞清明官。

建桥修路呕心血,引项招商献胆肝。

平易近人春浩浩,礼贤下士意拳拳。

为民四载山河改,万苦干辛绘晓天。

示范牧场纪行并赠秦书记(外一首)

    于国林

黄沙着绿换新妆,金粟丰盈已飘香。

拓展小康殷实路,青天撑起是脊梁。

咏示范牧场沙地林果业

溪水穿沙温稻花,风吹香起燕飞斜。

且看昔日沙丘上,绿意葱茏收果瓜。

 

让记忆成为永恒

——《永恒的记忆》序

    刘增军张仲仁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翁牛特

旗《玉龙文化丛书》第四卷《永恒的

记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

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结集出版,

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翁牛特旗是饮誉海内外的“玉

龙之乡”。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厚重,人民勤劳质朴,富有光荣的革

命斗争传统,是先烈们英勇奋斗、鲜

血浸润的一片红色土地。无数革命

前辈、志士r人、革命烈士、草原儿女,为了这

片土地的解放,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流血牺

牲,奋勇拼搏,用智慧、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

曲曲感天动地的革命之歌、奋斗之歌、奉献之

歌。

    《永恒的记忆》首先是一部忠于历史的著

述。它用翔实的史料、生动真实的笔触再现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在翁牛特

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反抗日寇侵略,抗击

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进攻,领导翁旗劳

苦大众开展土地革命、剿匪反霸、清算复仇斗

争的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翻开《永恒的记

忆》,王逸伦、武云、吴烈、何廷一、危拱之、吴

彪、孔飞、夏新明、王中军、黄道充、凌远、王

寒、邓英、张正德、王向明、赵执良、王宁、巴彦

尔楞、王耘、张冠军、赵祝华、安中献、魏明、陈

明、闫芳林、康俊英、赵学祖、贾忠、达木林扎

市、梁顺来、孙毅、王志连、张志彬……一个个

闪光的名字彪炳史册。

    乌丹警备区的成立及其斗争经历,在翁

牛特旗解放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占有重要的

历史地位。《永恒的记忆》一书中十分详尽地

记述了乌丹警备区成立的过程、斗争经历及

其领导机构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翁牛特旗

解放初期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

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无产阶级国际

主义壮歌,无疑已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这段用

血与火、忠贞和坚强写成的历史在《永恒的记

忆》中也得到生动再现。志愿军战士崔凤琢为

国舍命,志愿军二等功臣、老英雄孙连元在朝

 

鲜战场的亲身经历,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潸

然泪下。《永恒的记忆》选录了2篇反映革命

先烈后代生活、T作、学习的文章。几十年来

他们追寻父辈的战斗足迹,时时以革命的名

义回想过去,面对现实与未来,身处逆境,革

命信仰毫不动摇;居于高位,拒腐蚀永不沾。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永恒的记忆》是一部政治思想内容丰富

的教科书。革命先辈、烈士、英模人物顾全大

局、公而忘私的高风亮节,面对敌人威武不

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热爱人民群

众,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优良品德,

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引领方向路

线的旗帜,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对广大干部

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

革命传统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

源泉。

    《永恒的记忆》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

以史为鉴,昭示后人。对于不学无术、沽名钓

誉、贪图享乐、革命意志衰退、假公济私、公仆

意识淡薄或玩弄权术、文过饰非、嫉贤妒能、

见利忘义的人来说,对照这面镜子他们应该

为之汗颜,歧路知返;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

学生对照这面镜子,应该严肃认真地思考:怎

样去生活、学习、T作,才对得起流血牺牲的

革命先烈?才能使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长

治久安、永不变色?

    《水恒的记忆》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

歌,是敬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

革命100周年的一个生日花篮。在那战火纷

飞的年代,敌强我弱,环境异常残酷,革命先

辈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面对生与死的严峻

考验,先烈们面不改色,正气浩然;在发动群

众、剿匪反霸、拥军支前如火如茶的斗争中,

虞振祥、王文、张宽、王力、吴德宗、张宏春、孙

·12.

德、邢怀、李勇、寇秀荣……英勇奋斗,前仆后

继,他们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翁牛特旗的骄

傲与自豪。

    《永恒的记忆》同时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

文学读物。它融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文笔

流畅,语言生动,情节描写细腻感人,人物性

格鲜明突出。翻开《永恒的记忆》,邓英的智勇

双全、陈明的聪敏机智、闫芳林的大义凛然、

张宏春父子的视死如归……恶霸地主的阴险

毒辣、土匪头子的凶狠残暴,一个个人物形象

生动鲜活,呼之欲出。

    《永恒的记忆》共收集了31篇文章,以传

主生年、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在搜集、

整理、结集H版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些烈士的

亲友、知情的老干部、健在的《永恒的记忆》一

书中的传主及他们的后代为本书编辑出版做

了大量T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永恒的记忆》收录的人物涉及到乌丹二

十二地委、二十=专署、二十二军分区、卓盟

纵队、出关北上开辟新区的革命前辈以及我

旗干部群众的各个层面,他们有的是叱咤风

云的共和国将军,有的是功勋卓著的职业革

命家,有的是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建立

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出关北上的

老干部,有的是彪炳千秋的革命先烈,有的是

解放初期农会、妇联组织的带头人……循着

他们战斗、生活、T作的足迹,可以重温解放

初期翁牛特旗那段硝烟弥漫的革命斗争史,

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尽管革命先辈、烈

士、英模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有的已走进历

史的深处,但他们的名字和业绩将成为翁牛

特旗各族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永恒的记忆。

 

磊枞,画童,霍秘

-4500年前的艺术宝库

杨福瑞

    石棚山墓地出土的随葬器物非常丰富。

葬品大体包括生产T具、生活用品、装饰品等

三大类。尤其在生活用品的陶器和装饰品上,

表现了4500年前石棚山人高超的艺术创造

力和生活艺术化的文化内涵。

    在石棚山墓葬群中,出土的陶器最为丰

富,与石器及其它器物相比,陶器占有突出的

地位,并形成了小河沿文化陶器鲜明的独特

性。石棚山墓葬出土陶器共计200余件,复原

190余件。除少量器物经过慢轮修整外,大部

分均为手制的泥条盘筑而成。它是一种高级

形态的手制陶器方法:先把陶泥搓成泥条,尔

后作螺旋式转动,层层盘筑,这种手T制陶方

法是集中了模制和捏造T艺之长而发展起来

的制陶T艺。石棚山陶器器型复杂多变,以

罐、钵、盆、盂、豆、壶、杯、勺等为基本器类。还

有异型陶器等非实用艺术陶器。

    陶罐从形态上说大体可分为筒形罐和鼓

腹罐两种,又以筒形罐为最多。石棚山墓葬群

出土50余件。筒形罐其形制如筒形,以深直

腹、口内敛、无沿为特点。常有对称的双鏊耳

或环耳,构成了小河沿文化陶器显著特点之

一(图一)。筒形罐是4500年前后石棚山居民

最常用的日用陶器,从墓葬随葬数量看,每户

(二)

居民都具备数量可观的筒形罐月于烹煮、盛

储等。带有对称双环耳的鼓腹罐既秀气又端

庄,在陶罐族中一花独秀,它诠释了石棚山制

陶艺人的匠心独运。

    拿‘

    蓼

    亨

    图一  石棚山墓葬群筒形罐,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图二  大南沟墓葬群鼓腹罐,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盆,在石棚山陶器中是相当普遍的。共出

土20余件。石棚山陶盆款式多变,形态各异,

·13·

 

有浅腹盆、折腹盆、鼓腹环耳侈口盆、耸肩环

耳侈口盆、折腹錾耳侈口盆、折腹环耳盂式

盆、兽形单柄侈口彩陶盆、异形柄侈口盆等多

种变化。看了不断变化的陶盆款式,仿佛使人

进入了4500年前的陶艺博物馆(图三)。

兽形单柄侈口彩陶盆    异形柄侈口盆

    图三  石棚山出土各式陶盆,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石棚山墓地钵形器有彩陶钵和灰陶钵之

·14.

别,彩陶钵形制又有深腹彩陶钵、浅腹彩陶

钵、深腹敛口彩陶钵等变化,灰陶钵是人们日

常饮食器,彩陶钵主要是用来招待客人或者

作为T艺观赏(图四)。

零一

    深腹彩陶钵    浅腹彩陶钵

    一萝

  浅腹双环耳灰陶钵    深腹敛口彩陶钵

    图四  石棚山款式各异的陶钵,图片来源于《大

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尊,在小河沿文化中见有报告的10件。

虽然数量少,但却是小河沿文化的典型器类。

石棚山墓地就占4件。其形制特点是长颈、颈

口外侈、腹部较浅且直收,颈部与腹肩部之界

限不十分明显,大多有双耳在颈部与腹肩部

之间。气派端庄的尊形器,不仅继承了前人制

陶艺术,同时结合了筒形罐和壶的形制特征,

创造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图五)。

    图五  石棚山墓地陶尊,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    r一    。

    盆    i擎盈■●r    幻    一    ,  侈  ●,一!电-r

    娃    ~    ~    一    一  一

    戋鹰一一

    一鼓  一撒g

f寸    一

 

    陶壶,在石棚山墓地陶器中别具特色,主

要表现在器型的变化上。石棚山墓地出土各

种形制的壶13件,石棚山以长颈、长腹壶最

具代表性(图六)。其形制特点长颈,颈从根部

起外敞呈喇叭状,扁圆。长颈、长腹壶在小河

沿文化分布区还没有相同的发现。除普通的

高领、鼓肩、网腹双环耳壶之外,还有鹗形壶、

双口双耳连体壶、单柄壶、环体异形壶等。比

起石棚山的陶盆,石棚山的陶壶款式更富于

变化,形制各异的陶壶展示了石棚山先人崇

    陶豆,小河沿文化陶器中是最具特点的

一个器类。豆在红山文化晚期开始出现。小河

沿文化陶器中豆类器却非常普遍。石棚山出

土的陶豆多达45件。石棚山的陶豆吸收了

钵、盆、盘等器类的特征,款式变化多,形成了

复合式器具。如:钵式盆豆、盆式盘豆、折盆式

盘豆等。石棚山人把小河沿文化表现得个性

鲜明、特征突出(图七)。

同学留节了

双环耳长颈侈口壶    四耳双口壶

双环耳长颈壶    单柄壶

    环体异型壶    刻划纹壶

    图六  石棚山各式陶壶,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折盆式盘豆    足部镂空钵式豆

    图七  大南沟墓地陶豆,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在石棚山陶器群中,最耀眼的是彩陶。彩

陶在石棚山墓地出土多达27件,多见于泥质

红陶器土,以红底黑彩为主,也有橘黄地绘红

彩等。红底黑彩色泽明快,桔地红彩色调柔

和,粗犷疏朗的平行线间对应的三角形纹样,

结构严整的云雷间动物纹图案,绘出了4500

年前先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图案可分为两大

类:第一类绘于钵、豆、碗、罐、盆的上部,为平

行线间以相对半重环纹(鳞纹)或相对的平行

线间以三角形,组成宽带纹饰,并在口沿内侧

饰垂三角形纹、斜平行短线条文,内外彩常成

·15·

 

组对称。这一类彩陶图案为单元重复,构图洁

略,线条粗犷,结构疏朗,为最多见的一种。第

二类为几何形图案,是由直线组成斜平行线

和折线“回”字纹,有的近似雷纹作风,或间以

动物形象符(图八)。

乃  一一

『◆

‘一二一

L三二

    图八  石棚山墓地彩陶,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石棚山墓地陶器纹饰中出现的新因素有

朱绘、镂孔等。朱绘在石棚山墓葬发现5例,

一般绘于灰陶或黑陶钵、盆、壶外壁的下部,

有的通体涂朱。镂孔在大南沟发现9例,均在

陶豆的足(柄)中间部位镂出三角形孔,每器

3-4个,布局对称。考古学家认为朱绘、镂空

具有中原文化的因素,说明小河沿文化不仅

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小河沿文化又是

开放的,它也在不断吸收外面的文化因素。形

成了多元文化并蓄的特点(图九)。

一7譬

~孓

    图九  朱绘陶和镂孔陶豆,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16.

    装饰品,是石棚山随葬品中的亮点之一。

共有47座墓出土了各种质料的装饰品,占墓

葬总数的57%。质料可分为石、蚌、骨、玉、玛

瑙等,而以石、蚌类饰品最多。出土饰品总数

量多达120余件。其中璧、环、镯达44件。璧、

环、镯类多为白色大理石质,体大、平薄,通体

磨光,制怍非常规整,有的表面甚为光泽(图

十)。石璧用于祭神祈福,石环、石镯用于人身

装饰。琢磨得像玉一样精美,说明大南沟人不

仅对神笃敬有加,同样十分关注人类自身的

精神世界。除璧、环、镯以外,石饰品还有石

璜、石球、石管、石珠、石坠等。在石棚山14号

墓、56号墓还分别发现了绿松石珠和玉管各

一件。

    图十  石棚山出土的石璧、石环、石镯。图片来源

于《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蚌饰在石棚山随葬的饰品中同样大放异

彩,在22座墓中出土各种款式蚌饰47件(小

蚌珠未计在内)。种类有环、珠、牌、坠、发卡和

天然蚌壳等(图十一)。从石棚山墓葬群出土

丰富的各类饰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是受到

全社会尊重的。

 

    图十一石棚山出土的各类蚌饰,图片来源于

《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石棚山丰富的葬品无疑就是一座原始艺

术宝库。陶器形制优美各异,在注重实用的同

时更注重造型艺术,尤其表现在陶器T艺上,

大南沟陶器的每一种器类都有不同的款式,

而一种器类又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其它器类的

形制特点,如石棚山的豆类器既有盘式的,又

有钵式的,同时还多有盆式的和碗式的。不仅

有浅腹和深腹之分,还有网腹和折腹之别,变

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石棚山出土的每一件

陶器都凝结着当时陶T们创作的灵性。在石

棚山67号墓出土的鸟形壶,泥质红陶,表面

磨光。短尾斜背,尾部上面有7个小孔洞,原

来可能是插置羽毛所用。其仰首张口,似昂首

鸣唱,又似张嘴待哺,头顶和下颏处分别绘有

三叉黑彩,在三叉中间又分别以黑彩点上两

点儿,点缀精妙,真有面龙点睛之功,无论从

前方平视或者从上方俯视,都有一双炯炯有

神的眼睛凝视着你,脖颈的最上部绘一圈黑

彩带正好把头顶和下颏的三叉彩绘连接成一

个整体,整个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小雏

鸟是昂首鸣唱,还是张嘴待哺?无论制陶者赋

予了它哪一种寓意,都给人一种活力蓬勃、催

人奋进的震撼,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图十二)。

石棚山34号墓的双颈连俸壶,有对称的双颈

和两两相对的双环耳,双颈修长,腹部鼓网,

极符合对称美学原理,显得既稳重又秀美(见

图六)。而出白76号墓的一件双颈环体壶,双

颈外侧与腹部在一个平面上,双颈的口沿部

呈里高外低,双颈通向环体处形成了互不相

通的三个空间,造型极为别致,T艺制作相当

复杂。因此考古学家称其为“环体异形壶”(图

十三)。两件双颈连体壶,形制各异,从而看出

我们的先人在艺术创造中追求变化并极富想

象力。制陶艺人以壶的形式,体现他们独特的

艺术构思和奇思妙想。他们把艺术融人了日

常生活。石棚山陶器纹饰如前所述,极为丰富

且富于变化。彩陶以直线为主,数道平行直线

分别与三角形、半圆形、菱形相结合,构成了

丰富多彩的几何纹图案,给人一种线条疏朗

流畅,简洁大方,布局自然得体的视觉效果,

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豆柄镂孑L装饰,使本来

秀美的造型锦上添花,更加轻盈剔透。

乌形壶

·17·

 

    图十二  大南沟墓葬鸟形壶,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图十三大南沟出土环体异型壶,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基地发掘报告》

    在石棚山这座艺术宝库中,尤其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女性的装饰。石棚山所有的女性

墓葬几乎都随葬有不同质料的饰品。如27号

墓死者是位中年女性,颈部有两件钻孔的螺

蛳壳,胸前有3件制作规整的蚌环,头后还有

一件刻画有三个同心网图案的长条形蚌制发

夹,左肢戴臂环,右肢也有一件长方形臂饰。

石棚山出土的每件饰品都是经过精T制作

的,反映了石棚山人对女性外在美的关注。女

性有了饰品,生活就更加多姿多彩(图十四)。

·18.

  匡霉垂    》

  一蔫$会薰

  露雪8囝@  ?

  f@@@)《≤参

  函面面圆面面』』.。

    长条形蚌牌饰(1-3、6),其它蚌饰(4、5、7-

14)

    图十四  石棚山出土女性饰品,图片来源于《大

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石棚山的艺术不仅表现在生活实用器

上,他们还创造了大量的纯艺术作品。在石棚

山67号墓中还发现了一件陶埙,此陶埙为泥

质红陶,网球体,直柄中空,球体正中有一孔,

柄端有对称的双孔,球体以口为中心绘三条

放射状彩带。这件陶埙不仅具有吹奏的功能,

还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件陶埙在石棚出

墓葬中出现,说明了石棚山先民对音乐的热

衷和研究,音乐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

容(图十五)。

    石棚山出土的陶埙

    图十五  石棚山出土的陶埙,图片来源于《大南

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富于变化的陶器造型,多姿多彩的陶器

纹饰,制作精美的女性饰品,无不反映着石棚

山的先民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沉积着先民

高超的艺术成就。石棚山不仅给我们留下了

丰富的可信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把我们带进

了远古时代的艺术世界。石棚山再现了小河

沿文化的历史风貌,反射了4500年前后的艺

术辉煌。(未完待续)

◎凸

◇9◎舫

 

麟委

文化添新曲塞外文振又飞歌

。    0暑、’i。

    j’    一曲读《玉龙文化从书》有感

孙万林

    塞外文坛添胜景,千娇百媚万花开。

    悄然陋室急开卷,便有春风扑面来。

    弥漫着草原的香气,散发着花草的芬芳,

浸透着作者的汗水,饱含着编者的艰辛,《玉

龙文化丛书》问世了。

    新书刚出厂时,翁牛特旗文体局就派人给

我送来一套。心存感激之情,顺口就有了上面

这几句诗歌。得到五册《玉龙文化丛书》(以下

简称《丛书》),如获至宝,一月之内,品读两遍,

感受颇丰。我深知,仅凭我这点浅薄的历史知

识和文化水平,是万万不敢写书评的。这里仅

谈谈读书的感受和收获,以求教于方家。

    一、《玉龙文化丛书》是具有深厚历史文

化底蕴的大作

    《丛书》凡五卷,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是刘

增军、张仲r两位老师主编的大型文化丛书。

编著者们将最具代表性的翁牛特旗历史文

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进行高度概括,用通俗

生动朴实的语言诠释、介绍翁牛特旗各个历

史时期的文化,记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

援朝时期血与火的斗争历史和美丽动人的传

说、故事,集中而全面地展现了翁牛特旗悠久

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绚丽多

彩的民俗风情。书之所载,时间跨度之长,涉

及地域之广,文字图片之多,史料相识度之

商,在翁牛特旗文化史上是罕见的。全书史料

翔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图文并

茂、品位高雅、文字精炼、装帧朴实,乡土气息

浓厚,地方特色突出,具有很强的政治思想

性、艺术欣赏性、知识趣味性,堪称是具有深

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作,是献给翁牛特旗人

民的一份厚礼。

    《丛书》问世,为塞外大漠中心地带增加

了一片宽阔的绿洲,完成了翁牛特旗文化史

上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文化T程。

这套丛书,可以带领读者走进翁牛特的历史,

领略翁牛特的过去,所载史料对于研究翁牛

特的历史和人文弥足珍贵。

我赞成中共翁牛特旗旗委书记杨远新、翁牛

特旗人民政府旗长汪国森两位领导的评价:

“《玉龙文化丛书》,是我旗有史以来出版的有

关翁牛特旗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第一部通

俗普及读物。”此书面世,无愧于先人,可惠

  及后世。为贺大作问世,献上小诗一首。

    塞外翁牛特,箫笛又共鸣。

    躬耕桑梓地,豪气贯长虹。

    记史多着墨,胸怀祖与宗。

    宣扬真善美,教化万年功。

·19.

  凤

  龙

 

    细品书五册,能知诸世情。

    说及乡里事,是个地方通。

    凤起丰州地,龙飞塞外城。

    仓颉如有意,索字到前厅。

    二、《凤舞龙吟》是翁旗万年历史的多彩

画卷

    《丛书》卷之一《凤舞龙吟》,是杨福瑞、孙

永刚两位老师编著的历史卷,是一部融知识

性、科学性、普及性、资料性、地域性为一体的

文史专著。通览此卷,至少有以下几点很值得

我们学习借鉴。

    其一,史料采择翔实可靠。书中所载史料

大体分为四部分,其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考古

报告,这是著作的主要依据;地方史志资料,

这是著作的主要补充资料;民族学、人类学资

料,这是著作的佐证资料;实地考察资料,这

是著作的印证资料。为获得准确的资料,作者

爬山越岭,实地考察,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劳

动。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十分可贵。

    其二,体例结构科学严谨。本书以先后出

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为时空顺序,叙述了翁

牛特旗境内,白10000年前的上窑人开始,到

距今3000年前后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为止,上

下7000多年的历史过程。本书以考古学文化

类型为连接点,广征博引,融会贯通,脉络清

晰,按着时间顺序,依次安排章节,环环相扣,

自然平和,系统地展示了翁牛特旗史前文化

的整体面貌。一卷在手,翁旗历史了然在胸。

    其三,唯物史观贯穿始络。通篇运用唯物

主义历史观探究历史、认识历史、保存历史。

作者们翻阅古籍,抽丝剥茧,踏遍荒漠,寻根

溯源,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四,语言通俗简洁流畅。通读大作,如

同用一面清晰的透视镜,给7000多年的历史

做了一次透视。我们在镜头里可以清晰地看

到小河西文化先民如何磨石制陶,兴隆洼文

·20.

化先民如何盖房种地,赵宝沟文化先民如何

烧制陶凤,红山文化先民如何制作玉龙,夏家

店先民如何创作了方国文明。通读大作,如同

进入了时空隧道,使我们听到老祖宗们正在

“哼吁嗨呀”地喊着响亮的劳动号子声。通读

大作,眼前展开了一幅巨幅彩卷,我国古代各

种文化类型尽在画图之中。通读大作,我们知

道了人类自己的过去。

    说到这,我想用几句诗歌表达我对此书

编者和作者的敬佩之意。

    大漠扬尘雾霭中,万年历史也朦胧。

    悠悠岁月乾坤转,没尽松涛竞鬼雄。

    塞外儒生挥巨笔,寒斋古籍对青灯。

    穷究历史经寒暑,扫却烟尘见碧空。

    三、《木叶春秋》是揭示契丹千年历史的

成功力作

    《丛书》卷之二《木叶春秋》,是任爱君和

李月新两位老师的著作。记述的是翁牛特旗

境内的契丹文化,探索了辽代历史文化发展

的轨迹,追溯了契丹人在现今翁牛特旗地域

的历史活动,寻觅了契丹帝国的厉史,钩稽索

隐,发微探幽,揭示了契丹人“千年面卷”的主

要内容。作者把辽代的遗存和读史、考史紧密

地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探寻了

契丹先民留下的足迹,使契丹民族的形象跃

然纸上,在人们的视野里变得更加清晰。

    十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

各部,建立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政

权——辽帝国。辽代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

个重要阶段。它历经九帝共二百一十余年,雄

踞朔漠,控弦百万,铁骑所至,无不俯首称臣。

幅员万里,臣服西夏、吐蕃、高丽、回鹘、室韦

等部。太宗耶律德光率师南取云燕;圣宗耶律

隆绪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随之我国历史

上第二个南北朝形成。辽、宋和好,中原先进

文化大量涌人辽朝,和辽朝文化融合,使一直

 

处于游牧生活的契丹族飞速进入封建社会。

健全典章,修礼制乐,发展经济,通达西域,国

力很快强大起来。契丹这个名字远播西方。至

今,土耳其、俄罗斯语中仍把中国称之为“契

丹”(kuma矗)。这样强大的辽朝,却在我国历史

中一直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之中。《木叶春

秋》一书拾遗补缺,不但填补了缺憾,也为后

人研究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现今翁牛特境内,是契丹人生活的腹心

地带,是契丹部落及其民族共同体发展壮大

的历史摇篮,是当时契丹辽朝的政治、军事、

文化重心所在。因此,这里保留了大量与契丹

政权直接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传承着辽文化

的基本精神特质与具体事象,诠释着契丹文化

的意义。研究历史文化,尤其是研究辽文化,翁

牛特旗有着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无论是文化

资源、史料资源、人才资源,还是文物佐证方

面,都很优越。翁旗党委、政府和文化等相关部

门的领导,从实际出发,组织编写了这些独具

翁牛特旗特色的专著,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丰

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对于发展经济,

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在改革开放

的今天,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应该大作

特作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特别是辽文化这篇

大文章。这对我们大有裨益。

    读《木叶春秋》耐,我凑成几行歪诗,冠名

“咏辽”,记录在此:

    斗转星移日月流,传说三主溯源由。

    追风七骑飞潢水,逐日白驹配青牛。

    慕容挥动青锋剑,宇文丢了霸主头。

    契丹遥辇家族望,乌马山奚子弟稠。

    妙笔钩沉赤娘子,丹青彩绘萧氏尤。

    黑军远遁契丹灭,红日经天九代休。

    纵论阴山载日月,横说木叶记春秋。

    有灵奇首今何在?巡视神州亦道酬。

    四、《两河涛声》是蒙元历史文化的生动

写照

    《丛书》卷之三《两河涛声》,是宝音初古

拉和康建国两位老师编著的。内容是溯源全

宁路与翁牛特部的历史,从西拉沐沦河和老

哈河人手,探索地缘历史,追寻先辈的历史踪

迹,记述了十三世纪以来弘吉刺部和翁牛特

部两支蒙古部落创造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

弘吉刺部和翁牛特部先民在两河流域的战争

和生活的面卷。

    品读《两河涛声》时,我感到很生疏。这方

面的知识,我知之甚少。我确确实实是把这部

书当作课本来读的,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蒙

元历史方面的知识,有很多知识是我闻所未

闻的。正因为如此,我建议:我们翁牛特旗的

文化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人,都应该拜读这

部大作。生在翁旗,T作在翁旗,不了解自己

的家乡,实在说不过去。即便如此,我仅凭感

性认识,斗胆给这部专著概括了两条特点:其

一,专业性强。若非具有非帝专业的地理、历

史、文学功底,若非具有关于蒙元史学方面高

超的专业学术水平,是不能写出这等高质量

的专著的。其二,史实清晰。条条款款,清清楚

楚,明明白白。

    翁牛特旗是我可爱的家乡。翁牛特旗历

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主

要居住地,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

灵,滚滚东流的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向我们

讲述着历史先民用辛劳和智慧创造历史文明

的成果,巍峨的群山记录了先民的历史和生

活。大漠草原的历史,是一部长长的战争面

卷。和平和战争是交替的,此消彼长,你进我

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先民,饱受了战乱之

苦。民族的迁徙,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变换,都

是战争的结果。此情此景,有诗为证:

    潢水滔滔大漠中,老哈河里没枭雄。

·21·

 

    追风烈马踢朽骨,射雕英雄拽大弓。

    少妇抛珠哭乱冢,杜鹃泣血叹生灵。

    今朝盛世多如意,曼舞轻歌乐太平。

    五、《永恒的记忆》是感天动地的革命赞

    《丛书》卷之四《永恒的记忆》,收录了白

凤岐、任琪、张正德、王苗、张仲r、范郁森、王

宁、高岳宇、吴烈、王中军、梁广廷、何廷一、寇

秀荣、傅春波、朱治文、虞振祥、鲍玺、朱为民、

赵国彬、崔凤阳、吴维丰、孙连元、邢林贵、吴

甲才、冯向公、梁银海共26位作者和忆述者

的31篇史料文章。

    此书出版,使王逸伦等革命先辈和革命

烈士、英模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得以流传

后世,成为教育和激励后人的好教材。这些文

章用翔实的史料、生动真实的笔触再现了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在翁牛特旗

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反抗日寇侵略,抗击

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进攻,领导翁旗劳

苦大众开展土地革命、剿匪反霸的气壮山河

的辉煌的斗争历程。

    书中所载作品,不论是思想性、艺术性都

是上乘之作,篇篇皆是感天动地的革命赞歌、

奋斗赞歌、奉献赞歌。我非常赞成刘增军、张

仲r两位老师在《永恒的记忆·序》中为该书

写的评语:这部书是一部忠于历史的著述,是

思想内容丰富的教科书,是一面映照现实的

镜子,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是一本木

可多得的文学读物。

    我以为,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确

实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我们这一

代人都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共

产党的事业来之不易。踏遍翁旗千里山川,走

过塞北万顷草原,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先辈

用热血换来的。没有前辈千般苦,哪有后辈万

般甜。对这些道理,我们的下一代能明白吗7

·22.

我看未必。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不

在于给后代留下多少钱财,而在于留下一些

精神,使得共产党的事业得以永存。我想,这

才是执政党的百年大计。

    有感于革命先辈、革命烈士、英模人物的

崇高精神,赋诗一首,以表敬意:

    革命风烟起,英雄竞献身。

    不为生死计,只要主义真。

    后世吃水者,莫忘打井人。

    英雄昭日月,把酒祭忠魂。

    我们相信,书中所载的作品和作品里的

人物,一定会和这部作品的名字一样,成为人

们“永恒的记忆”。

    六、《翁牛特旗民间故事与传说》是地方

民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丛书》卷之五《翁牛特旗民间故事与传

说》,收录了一百多位整理者和传承人的作品

63篇。这些打着“玉龙文化”烙印的民间故事

和传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寓意

深刻,想象丰富,语言生动。这些故事和传说,

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草根文化,是民族文

化的魂相根,是翁牛特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

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她们承载着历史的

信息,闪烁着哲理的光芒,散发着泥土的芳

香,凭借着人们口耳相传,以其旺盛的生命

力,穿越时空,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从过去走

到现在,至今仍然有血、有魂有魄,活灵活现。

    由于整理者和编者的努力,使这些口耳

相传的故事和传说由口语变成文字,由茶余

饭后的闲话变为文学作品。凭借《丛书》这个

载体,这些故事和传说登上了大雅之堂,在浩

瀚的文坛有了一席之地,并将永世流传。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间的就是社会的,

古老的就是永存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云”。我们相信,这些故事和传说,已经插上有

力的翅膀,一定能够远走高飞,走向永远。和

这些作品一样,编著者们以其对地方民俗文

化的贡献,也在翁牛特旗文化史上留下了闪

光的一笔。有感而发,吟诗赞之:

    依稀往事不蒙尘,口耳相传留到今。

    巷尾街头皆晓事,传承华夏民族魂。

    七、读书感悟

    品读《丛书》,我的思维总是在书里书外

跳跃。掩卷凝思,想的最多的是毫不相干的两

个词汇,一个是“写书和读书”,另一个是“战

争和民生”。

    先谈“写书和读书”的话题。

    写书,很不容易,不具备如下三个要素,

写不了书。这三个要素是:一要下苦T夫;二

要有真本事;三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书

是个累人的活儿,也是个细致活儿。耐不住寂

寞、吃不了苦,就写不成书。写书还要有真本

事。没有真本事就写不成书。就是勉强写出一

些书,也不是好书。如果对所写的事物不熟

悉,所写的东西就没有深度,就不吸引人,也

就没有受众,所用的T夫等于白费。《丛书》的

作者和编者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也是下了

真T夫、用了真本事的,所以这套书是好书。

    文章乃千古之事。孔子孟子离开这个世

界已有两千多年了,可是孔孟之道仍然深深

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想。《孙子兵法》的作者

可能都没想到,他的一部兵书一直被申外历

代兵家奉为经典。曹雪芹早已化成灰和烟,他

的《红楼梦》却搬上了荧屏,栩栩如生的艺术

形象仍然活着。一本薄薄的《共产党宣言》,唤

醒了亿万人民的革命热情,引发了世界性的

革命,让地球改变了颜色。日月经天,江河行

地,历史长河,无始无终,从仓颉造字到“云计

算”,一代又一代文化人,在写书和读书的循

环往复中,进行着知识和精神的接力。他们孜

孜不倦,不断地为文化之城添砖,为知识之海

注水,使得文化之城千载永固,知识之海万象

更新。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知道“敬惜字纸”,

今天的人们更应该尊重知识。写书的人,是人

类灵魂的T程师,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人类的

精神食粮。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翁牛特这片古

老而神奇的土地,是著名的红山文化的发祥

地之一,远古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升起。同时。

也是商文化、乌桓鲜卑文化、契丹文化、蒙元

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漫长的古老文明,留下了

很多凝结着灿烂历史内涵的文物和古迹,向

后人昭示着灿烂的中国北方古老文明。翁牛

特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地理

景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几千年历

史的积淀,是一笔宝贵厚重的财富。后人走的

路是前人踏出来的。后人总是踩着前人的肩

膀攀登。祖先绐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藏,我们要

深入挖掘,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

得起列祖列宗。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因此,

我要说:有志于写作的朋友们,开动脑筋,拿

起笔杆,敲打键盘,写书吧!把所思所想、所经

所历写成好书,流传于后世,这是对民族、对

社会的巨大贡献。

    读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净化

心灵。对仕途坎坷的从政者和有志于从政的

人来说,书中自有官一品,正所谓“学而优则

仕”;对拼搏于商海的企业家和准备到商海里

学游泳的人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对指挥千

军万马的将帅和想当将军的人来说,书中自

有百万兵;对种地的农民来说,书中自有粮千

石;对情场失意者和想人情场的青年人来说,

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一定要挑好书来读。读了一本好

书,好比是从大海里掬了一滴水。一滴水微不

足道,可是浩瀚的大海就是由一滴滴水汇聚

·23·

 

而成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好书,是人类历史知

识的积淀和现实经验的总结,是历史和现实的

投影和印记,是通达古今的桥梁,是人类实现

交流的T具,是传播知识的媒介。历史和现实

是书的根,书是历史和现实的魂。单从书的作

用上看,在满世界浩如烟海的书中,具有记史

传世、论理载道、宣传教化、娱乐游戏作用的

书,可以称之为好书。具体到每一部作品,不一

定同时具备上述四项作用。但是,必须至少具

备其中一项作用,不然就不是好书,也就少有

读者。《丛书》同时具有上述四项作用,因此,这

部书是一部好书,肯定有大批感兴趣的读者。

    再说“战争和民生”的话题。

    为什么在这里谈战争?因为我在《丛书》

里看到了大量关于战争的记述。我神游书里

书外,对战争有了一些认识。

    自古至今,人类总是摆脱不了战争的灾

难。抛开刀耕火种的荒蛮时代不说,但说有文

字记载的历史,对照着《丛书》关于战争的记

述,合卷细想,眼前一幕幕闪过的场面大都是

战争的场面。热血浇灌了草原,浸透了沙漠。

    一套《丛书》告诉我们:战争与朝代的兴

亡、政权的更替、民族的迁徙、经济的兴衰、环

境的变化、民生的好歹等等社会变化。密切相

关。战争和政治、经济、民生这三者有着密切

的因果关系。

    战争是政治的T具,乜是政治的继续,是

最残酷的政治斗争。国家和国家、部落和部落

之间,经常兵戎相见,刀枪相对,都是为了达

到某种政治目的。

    战争是经济矛盾的极端形式。通观古今

中外一切战争,莫不如此。古代的人们,为了生

存,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料,诉诸棍棒。近

代,帝国主义列强,在用尽其它手段不能征服

他国的时候,就用上了舰船和火炮。当代,为了

·24.

争夺资源,列强们倚强凌弱,以大欺小,飞机、

大炮、导弹、航母、原子弹,无所不用其极。中东

和海湾战火纷飞,连年不断,搅得民不聊生。试

问,哪一次战争没有帝国主义的影子?不论战

争发动者假以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隐藏着

一个卑鄙的目的,就是为了资源。

    民生的好坏,是战争的重要根源之一。民

生好,民心向,战火熄,天下安,政权稳,民安

国泰。反之,民生坏,民心背,狼烟起,天下乱,

政权更,民反国乱。重视民生,是国家长治久

安的根本。古今中外,无例外者。

    历史上,我国饱受列强欺凌之害,深知有

国无防之苦。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和谐,人民

团结,国力强盛,国防强大,赢得了几十年的

和平。我们应该珍视这得来不易的和平环境,

我们切不可高枕无忧,应该时刻不忘国耻,加

强国防建设,时刻警惕那些虎视眈眈伺机而

动的潜在的敌人。

    找们祈愿人类没有杀戮,没有战争,共建

和谐,实现大同,还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给人类。

    二十年前,我在乌丹T作,多次到大漠里

走走,偶尔随笔写一些感想,近日翻阅旧作,

找到了当年作的一首名为《念奴娇·大漠怀

古》的词,和《丛书》的内容合拍,稍加修改,面

蛇添足,录在此处,权作文尾:

    大河东去,雁飞过,万顷荒原沙漠。对面

红石,人道是,飞溅枭雄热血。血雨腥风,枯枝

落叶,卷起千堆雪。王旗变换,国亡人死家破。

    遥想辽国契丹,观音萧氏女,春花秋月。

铁马金戈兴九世,荒冢能留几座?往事如烟,

凭今人指点,是非功过。老翁无奈,把玩故纸

新作。

    注:作者孙万林,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西山村人,原任赤峰市

建设委员会纪检书记,现为市建委调研员。

 

沙海绿洲一示范牧场

朱治文

    从乌丹出发,沿乌金线东行95公里,我

和《丰州文史》采风组一行六人来到翁旗东部

沙海明珠——示范牧场。

    转乘主人们安排的汽车,我们在牧场秦

书记和巴图经理的亲自陪同下,参观了牧场

采用滴灌设施种植的玉米、葵花和近两年开

发的林果基地以及水稻基地。走访了额热茫

哈嘎查的牧民家庭,聆听了场部主要领导的

T作汇报。采风组一行都深切地感受到,示范

牧场真是镶嵌在沙海中的一颗绿色的宝珠,

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们每天都享受着江南水

乡般的绿色美景,每家每户都过上了殷实富

足的小康生活。

    这是夏末季节。绿色,绿色,满眼的绿色。

村庄里、公路边,四面望去,到处是参天的树

木,到处是芊芊莽莽的玉米地、向日葵地。随

便走向田野,比人还高的蒿草密不透风,你要

前进吗?对不起,只好用手分开蒿草,试探前

行。巴图经理介绍说,今年雨水好,庄稼和野

生植物长得格外好。丰收、大丰收在这里已成

定局。即使是在大旱之年,示范牧场的万亩良

田在幸福河水的润泽下,也很少受影响,所以

这里几乎是人们理想中的桃花源,淘金者梦

寐以求的富贵之乡。

    参观了滴灌玉米和林果基地之后,我们

登上了灌区的一座分水闸,站在约两层楼高

的分水闸上,放眼望去,万顷良田平铺升去,

在阳光的照射下,向日葵泛出一片金黄,正在

抽穗灌浆的水稻飘出浓郁的清香,成排连片

的玉米腰缠红缨,争相竞比。我们仿佛站在了

一大块无边的绿毯之上,被一大片绿色高高

擎起,天离我们是那样的近,我们被夹在蓝天

与绿野之间,大有羽化登天之感。脚下,浑浊

的河水汩汩流淌,这些饱含养分的大自然的

玉露琼浆流进稻田,流进树林,流进沙海中的

林果基地,也流进了农牧民们腰间鼓鼓囊囊

的钱包。

    富裕,富裕,这里的农牧民家家富裕。我

们走进了额热茫哈嘎查,它是自治区命名的

“百名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嘎查”之一,全

嘎查只有88户,356口人,但却有9万亩可利

用土地,其中人T草场7000亩,耕地1万亩,

人T林6000亩,大小牲畜存栏1万多头

(只),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先后获得市级“小

·25·

康示范村”、“文明嘎查”、“道德建设先进集

体”、“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我们粗略地

计算了一下,如果将农牧民家里的牛羊和成

材的树木计算在内,即使不算农产品,家家都

会达几十万甚至百万元之上。我们走进了“自

治区百佳农牧民”乌兰图亚的院子,六间宽敞

明亮的大瓦房内,家电设施一应齐备,白家的

太阳能和沼气池满足了家庭全部能源供给,

房子西面是两排牲畜棚舍,长约百米,他家的

上百头牛和几百只羊夏季在自家的千亩牧场

放牧,冬季赶回棚舍喂养。想吃羊肉吗?很简

单,选一只杀掉,吃不完的往冰箱里一放,随

吃随拿。每年秋末冬初,牛羊贩子在拉走他卖

掉的牛羊之后,他也从贩子们的手中接过几

万十几万的钞票。他指着自家院子后面的树

林说,他栽种的杨树已成材的达几千棵了,远

处还有未成材的大片树林,这个“绿色银行”

将给他带来难以估算的财富。院子的前面有

一块菜地,种着白菜、芹菜、辣椒、西红柿、茄

子等,供自家食用。菜园的旁边,前年栽种的

果树,今年已挂果,红艳艳的,这是一个名副

其实的小康之家。

    长久以来,蒙古族牧民大多以放牧牲畜

为主,不大重视农业,大好的土地种植资源未

被开发利用。牧场党政领导想农牧民之所想,

分头深入到农牧民家里做T作,搞试点.跑资

金,上项目,在建设优质高效的畜牧业的同

时,引导农牧民开发种植业。示范牧场有得天

独厚的土地资源和水利条件,这里出产的绿

色有机稻米深受旗内外客户的欢迎。牧民们

从种植农产品中获得了实惠,积极性被极大

地调动起来。原来靠牧业一条腿走路,现在是

农、牧业两条腿走路,农牧民能不富裕吗?

    近几年,牧场领导班子创新思路,在做足

农牧业两大文章后,带领全场农牧民群众开

·26.

展了向沙地要效益的攻坚战。示范牧场有沙

地19万亩,在得到旗政府的支持后,牧场领

导决定建设林果基地。他们筹集资金,平整沙

地2500亩,打井挖渠,栽种樟子松200亩、果

树1500亩、杨树1万株,铺设地下管道近

4000延长米,围栏5万延长米。会战期间,场

部领导全员住进了T地,和村民一样,吃住在

帐篷里,风吹日晒,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如今,

我们看到,昔日荒凉的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片

绿洲,樟子松成活率达85%,果树95%,现在

果树已有一人多高了,明年可望挂果。望着一

棵棵茂盛成长的树木,想到这个人口总数仅

1300多人的嘎查,这个T程不可谓不艰巨浩

大,我们不禁由衷赞叹场部一班人的领导魅

力和全场农牧民建设新牧区的信念和决心。

是的,示范牧场的地理位置优越,有广衰的肥

田沃土和丰沛的水利资源。但是,更重要的是

一届又一届场部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致富一

方百姓的理念,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带领

广大农牧民走科学发展之路,因地制宜,科学

规划,因而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兴旺景象。

    我们崇拜大自然,是它赐予我们这样一

片沙漠绿洲;

    我们歌颂农牧民,是他们将这里建设成

人间的天堂。

    祝福你,额热茫哈幸福的农牧民!

    祝福你,沙海绿洲,欣欣向荣的示范牧

场!

 

草原深处的明珠

赵国彬

    轿车内的一曲蒙古族民歌把我带进了草

原深处……。

    它,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兴建的第一

个畜牧业综合示范中心;它,三十多年饱经风

霜坎坷至今;它,年轻潇洒,生机盎然,格外诱

人。在示范牧场逗留之际,使我深深地感受

到——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杨柳依依,芦蒲颤

颤,花草点点,一派温馨。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路边稻谷香,渠旁

葵花壮,小溪绕村弯;沙丘踏榔蓝,林间打瓜

网,围栏牛羊肥,池塘鹅鸭欢,蔚为壮观。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特色鲜明,民风热

情、忠厚、淳朴;“现代种植业立场,高效养殖业

富场,生态林果业强场,特色种养业兴场”集

农、牧、林、果综合效益的三大经济版块,是这

届领导班子雕刻的奔小康蓝图;“为牧而农,以

农促牧”的经营理念,“公司+合作社”的发展

模式,踏上了建设设施农牧业,打造优良、特

色、高效、无污染品牌的新征途。寻求合作伙

伴,启动草炭土资源开发,又是一个好项目。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广阔农田,淡淡幽

香,荡漾晨曦;密密匝匝,滴灌玉米;黄黄灿

灿,美葵靓丽;平平展展,水稻穗齐;莲蓬勃

勃,大豆摇枝;高、精、尖的特色种植,绿色、有

机。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风吹百草,宛如大

海退潮,顺势而下;纤纤身姿,异影生辉;草地

放牧,舍饲育肥,科学精养,只赚不赔;3.2万

头只牛、羊、马、驴、骡,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

彩色图案,回味着广袤草原,那无限的乐趣,

潇洒走一回。鲜奶、把肉,原汁原味,举杯祝

福,令人陶醉。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19万亩沙地跌宕

起伏,抹白添绿,沙产业开发闯关攻坚;

“图——哈”穿沙公路两侧,为打造林果基地,

干部带领百姓引水人沙,打井灌溉,沙窝坑里

燃饮烟,奋战40天,苹果、竹柳,速生杨、樟子

松扎根于沙间;远看,沙丘林果浓郁,如波潋

滟;近瞧,幽谷鸟影飞虫,青黛含鲜。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潇洒清丽,激情万

丈,头行人扬长避短,挖内涵,提素质,发挥优

势,改善民生,人均纯收入超过7800元,日子

温馨;集商业街、农贸市场、餐饮、娱乐、物流、

通讯、保险、医疗、法律服务、草原书屋于一

身,服务功能齐全,惠及牧民;依托草原、沙

漠、幸福河灌渠等资源,筹划“农家乐”、“牧户

游”供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的旅游模式,将

会吸引更多南腔北调的来宾。额热茫哈嘎查

自治区级新牧区的典型,小桥流水,万象更

新;砖瓦房窗明几净,欧式建筑风格别致;沼

气池、太阳能、自来水、水冲厕所应有尽有,牧

民们笑语频频;乡风和谐,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畅怏民心;每逢年节,蒙古包里,篝火旁,

那达慕会上,大显身手,清脆的歌喉伴随着悠

扬的马头琴……。

    踏上这片苍翠的草原,展示的是一条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路,各族百姓在党的

阳光雨露哺育下,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奔小

康的蓝图,无愧于草原深处一颗耀眼的明珠。

·27·

 

垦印

吴晓峰

    编者按:通过普查,迄今我旗共有39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无论是先烈们生活战斗的旧

址,还是他们英勇牺牲的纪念地,或是他们的墓地,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人们净化灵魂的圣地。本刊发表党史办吴晓峰“心

灵的圣地”一文,籍以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表达对先贤和革

命烈士深切的缅怀之情。

于起烈士

    于起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镇下

窝铺村后梁。

    于起,牺牲时37岁,翁牛特旗梧桐花镇

下窝铺人。“八一五”日寇投降以后,冀察热辽

中央分局派遣干部,到乌丹县四区下窝铺村

开展清算复仇斗争。在解放区干部的影响下,

于起表现积极,很快成为一名骨干并担任村

农会主任。他发动群众,开展清算反霸斗争,

·28.

被推翻的地主、恶霸等反动势力对他恨之入

骨。1946年11月15日,于起在翁牛特旗西部

漫甸遭遇土匪,不幸被抓住。土匪将其残忍杀

害,并曝尸野外,埋葬时仅存衣冠和少量尸

骨。其后人将其坟墓迁至下窝铺村后梁。

吴德宗要:之士

    吴德宗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镇

头牌子村东北梁。

    吴德宗,男,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头牌子村

人,1922年8月21日生,1945年冬.受解放

区干部的指引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春秘密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头牌子村基干民兵队

长、村武委会主任。他带领头牌子村广大贫苦

群众积极开展清算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运

动,斗地主,分田地,使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

大众当家做了主人。地主、恶霸不甘心失败,

与土匪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相勾结,企图反攻

 

倒算。1946年9月22日凌晨,一股土匪窜人

头牌子村,吴德宗发现土匪刚要转身躲避,忽

然想起昨晚来村里检查T作的四区干部张若

夫、王金生还在本村曹家大院里,来不及报

信,遂鸣枪报警。张、王二人听到枪声迅速转

移,脱离了险境,而吴德宗却暴露了目标,被

土匪团团包围而被捕。吴德宗被五花大绑捆

了起来,匪徒的皮鞭、木棒狂风暴雨般落在他

的身上,耳朵被打掉,衣服被抽碎,全身血肉

模糊。他昂首挺胸,怒视群匪。土匪将他与王

力捆绑至毛家窝铺村西大黑山山坡,进行严

刑拷打,两位共产党员大义凛然,毫不畏惧,

最后被土匪枪杀。吴德宗就义时年仅24岁。

吴德宗烈士之墓

嘎拉仓烈士

    嘎拉仓烈士墓,原位于翁牛特旗阿什罕

苏木乃林皋嘎查下乃林皋组后梁。因修建305

国道,墓地被征为国道用地。其无儿无女,墓

未及时迁出,现在具体地点不详。

    嘎拉仓,男,蒙古族,翁牛特旗阿什罕苏

木乃林皋嘎查人,1930年出生,1947年参加

革命,为翁敖联合旗支队通讯班战士。1948年

4月11日晚上八、九点钟,韩桑杰匪股突然包

围了大营子,此时翁敖联合旗T委书记邓英

和通讯班战士正住在这里,大营子离玉田皋

很近,邓英预料到土匪有可能要袭击旗政府,

在夜色掩护下机智突围,连夜徒岁跑回玉田

皋,安排部署旗政府安全保卫T作。深夜约十

一点钟,韩桑杰匪股蹿至玉田皋并进攻旗政

府驻地烧锅大院,于是发生了玉田皋保卫战。

在大营子突围和玉田皋保卫战中,通讯班有

嘎拉仓等4名战士牺牲,锁柱、温景荣2人受

伤。

列、德要是士

    孙德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梅

林地村西北林地。

    孙德,乌敦套海镇梅林地村人,1921年出

生,1946年参加革命,为梅林地村武装委员,

和时任梅林地村长的赫斯白音(汉名“王连

才”)一起参加了土地革命运动和清算反霸斗

争。由于韩桑杰民愤大,老府区几个村子的群

众联合起来对他家进行了清算,韩桑杰对组

织和领导这场斗争的梅林地村长王连才、武

装委员孙德怀恨在心。1948年4月12日清

晨,韩桑杰匪股在头一天晚上攻打翁敖联合

旗政府失败后,连夜向西逃窜至梅林地,孙德

没来得及撤离被土匪抓住。土匪将其捆绑吊

在门槛上,用皮鞭蘸着凉水打,边打边喝问其

孙德烈士之墓

·29·

 

他干部的下落,任凭土匪百般折磨,孙德宁死

不屈。土匪没有从孙德口中得到任何想要的

情况,将其带到村子西北沙窝子杀害。

尼玛敖其尔烈士

    尼玛敖其尔烈士墓墓地不详。

    尼玛敖其尔,男,蒙古族,1929年7月出

生,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高日苏嘎查巴润高

日苏人。1947年5月参加革命,为内蒙古人民

自卫军十师三十三团战士,参加了多次清剿

土匪的战斗,为翁牛特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

重要贡献。他英勇顽强,不畏凶险,于1948年

9月在玉田皋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崔江烈士

    崔江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双

岭村东北梁。

    崔江,男,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双岭村人,

1928年生,为乌丹县四区区小队班长,在下井

惨案中牺牲。1946年8月17日深夜,月明沟

村地主赵永山纠集孙占元、高彩亭、吴凤祥等

股匪200余人,以通匪叛变的区小队班长张

景荣、李彦为内应,偷偷摸进下井村,从四面

·30.

包围了区公所驻地桑家大院。一部分匪徒占

据了路南民房,凭借院墙掩护,向桑家大院猛

烈射击,区长阎芳林、区委书记康俊英听到枪

声后果断地组织区小队战士分头阻击。匪徒

几次火烧大门,均被击退。敌众我寡,战斗异

常激烈。区小队班长崔江,当时打得十分出

色,但不幸中了区小队叛徒的黑枪.他仍然带

伤作战,并大骂土匪不止。后被土匪李树森补

了一枪,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敖力正烈士

    敖力正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阿什罕苏

木高日苏嘎查乌吉木山东北山脚下。

    敖力正,男,蒙古族,1920年出生,阿什罕

苏木查干诺尔嘎查乌吉木人。原系国民党九

十三军三连战士。1947年4月15日在翁牛特

旗老府投诚,从此参加革命,为翁敖联合旗支

队马倌儿,从事后勤保障T作。在他的饲养照

料之下,旗支队干部战士的坐骑始终保持旺

盛的战斗力,为翁敖联合旗支队剿匪行动的

成功做出了很大贡献。1948年3月被土匪韩

桑杰抓获而壮烈牺牲。他的儿子没有找到他

的尸体,而利用其遗物建一坟墓,令家人凭吊

至今。

 

李勇烈士

    李勇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他

拉村六组马莲场。

    李勇,男,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他拉村

人,1929年生,为东他拉村农会主任。1946年

年初在区委书记梁顺来、区长张志彬的影响

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李

勇还经常和东山村农会主任邢怀一起分析形

势,研究政策,把两个村的土改运动搞得红红

火火。革命的重担、严酷的斗争使他俩紧紧地

团结在一起。1946年10月27日,邢怀又来到

李勇家商量T作,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越谈越多,竞彻夜未眠。然而,就在这天夜里,

“小黑人”匪股突然包围了东他拉村,李勇与

邢怀未来得及躲避,同时被捕。土匪凶相毕

露,将李勇活活打死。

李勇烈士之墓

作,先后任胜佛村党支部宣传委员、平山二区

组织委员等职。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奉调

赴热河解放区,任中共翁牛特左旗二区区委

书记。面对二区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他坚持

在贫苦群众中发现并培养骨干,着手建立基

层党组织,成功地领导了减租减息、剿匪反霸

斗争。

    1946年12月,梁顺来与安中献、张志彬

等县、区负责人一起,挫败了魏河匪股与叛徒

刘金善等里应外合攻打区政府的阴谋,率领区

干部、区小队战士英勇抗击,经一夜激战,将匪

击退。此后,在教次剿匪战斗中,他智勇兼备,

冲锋在前,带领区小队战士勇猛追击,连续作

战,打得大、小匪股不敢在二区境内停留。

    1948年11月12日,逃离沈阳的500余

名国民党溃兵途经二区东山村,将正在召集

群众开会的梁顺来围在王家大院里。危急中,

梁顺来隐身草垛,被敌人发现。他开枪抵抗,

但寡不敌众,不幸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

27岁。

梁顺来烈士牺牲地

    梁顺来烈士

    李浩然烈士

    梁顺来烈士墓,原位于翁牛特旗五分地

镇东山,建国后其家人将梁顺来遗骨迁回。    李浩然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镇

    梁顺来,1921年生,河北省平山县胜佛村  潘家窝铺村车家杖子后梁。

人,193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T    李浩然,男,翁牛特旗梧桐花镇潘家窝铺

·31·

 

人,参加革命后历任村财粮委员、村长等职。

“八一五”光复后,冀热辽中央分局派遣干部,

到乌丹县四区潘家窝铺村开辟革命根据地。

在解放区干部的感召和影响之下,李浩然积

极投身革命,很快成为一名骨干。他发动群

众,开展清算反霸斗争,地主、恶霸等反动势

力对他恨之入骨。1946年7、8月间,四区的清

算反霸斗争进入高潮,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土

匪活动特别猖獗。1946年9月2日,李浩然发

现土匪的行踪后,立即动身去乌丹县四区报

告情况,不幸在张家店村东被土匪抓住,将其

活活打死。

李浩然烈士之墓

王力烈士

    王力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头

牌子村于家窝铺后梁。

    王力,男,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头牌子村

人,1898年6月生,1946年参加革命,任头牌

子村村长,同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头

牌子村广大穷苦人民斗地主、分田地,积极开

展土改运动。1946年9月22日凌晨,一股土

匪窜进头牌子村,王力与基干民兵队队长吴

德宗同志为掩护区干部张若夫、王金生二位

同志撤离,被土匪包围而先后被捕。土匪将他

俩捆绑至毛家窝铺大黑山进行严刑拷打,两

位共产党员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被土匪杀害

·32.

于毛家窝铺前梁戴家窝铺洼,王力为革命流

尽最后一滴血。

王力烈士乏墓

王贵要是士

    王贵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

下府村305国道南。

    王贵,男,汉族,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玉

田皋村人,1924年8月出生,1947年参加革

命,为翁敖联合旗支队战士,在部队当通讯

员。他T作干练,忠于职守,在翁敖联合旗开

展土改斗争,土匪、恶霸活动特别猖獗的非常

时期,多次完成了通讯联络任务,为清剿土

匪,保卫新生革命政权和土改斗争成果,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1948年4月,他骑马为区小队

送信途中被土匪打伤,并被土匪抓住。土匪让

他交出信件,他誓死不从,将信件吞到嘴里吃

掉,最后土匪恼羞成怒,将其残忍杀害。

王贵烈士之墓

 

于Fp 'IT要是士

    邢怀烈士墓,位于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

山村东山组南山。

    邢怀,男,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山村人,

1908年生,为东山村农会主任。1946年年初

在区委书记梁顺来、区长张志彬的影响下走

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打土

豪、分田地、斗地主,惩恶霸,深深地触动了剥

削阶级利益。

    1946年10月27日夜,邢怀去东他拉村

找农会主任李勇商讨T作,夜间土匪“小黑

人”部突然包围了东他拉村,因来不及躲避,

二人同时被捕。土匪凶相毕露,对二人施以严

刑拷打,先将李勇活活打死,又把邢怀吊起

来,用皮鞭、棍棒毒打。土匪把他挎在马脖子

上,连夜带到东大坑又到荷勿苏,在地主王二

东家院里拷打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把他带

到东山村恶霸地主牟德林的大院。匪徒们将

邢怀吊到拴马桩上,用烧好的络铁往脸上、身

上烫,用铅丝穿透两踺子骨和两只脚后跟,逼

他供出农会干部和成员,邢怀宁死不屈,视死

如归,穷凶极恶的土匪继续拷打,将他打得皮

开肉绽,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最后把他拉到

南山脚下杀害。为革命邢怀英勇地献出了宝

贵的生命,时年36岁。

邢怀烈士之墓

赴乌丹二中教诗有怀

    于国林

执鞭今始慰平生,壶里冰心一片明。

诗笔只求身外乐,歌吟自得岁华轻。

辛勤木已殷殷意,茹苦何辞切切情。

笑对人讥何所悔,杏坛一望满天星。

鹧鸪天·诗词进乌丹三

    中校园(外一首)

    高江

    诗教校园唱不休,唐诗宋韵任寻求。学

会引导敲平仄,学子紫城步远楼。

    扬国粹,起新猷。新苗吟诵放歌喉。风

骚莫道唐宋尽,诚看雏鹰塞上秋。

听于国林诗教有感

沥血呕心贯彩虹,躬耕诗教辅精英。

课堂教室言心志,国粹兴华乐无穷。

遍处命题凭意取,诗词着意耀碧空。

授知解惑说格律,德馨讲台展笑容。

诗教进校园(新声韵)

    张仲仁

诗词教育进学园,宋韵唐风代代传。

立意谋章歌盛世,千红万紫耀文坛。

·33·

 

冯瑞武诗词遗作七首

    仲秋赏北山红叶

秋树含烟护紫城,蛰声匝地雁横空。

满坡霜染丛林醉,杏叶胜于枫叶红。

    荷花池

碧波仙子斗新妆,玉貌红颜带露香。

但得朱子游塞北,同邀明月傍荷塘。

  贺《红山吟坛》创刊

红山诗词展吟风,白雪阳春雅韵清。

放眼骚坛花木秀,奇葩一朵火样红。

    三玉山白牡丹祭

洛邑移来五十春,霜葩雪萼斗芳尘。

花残月冷东风老,一树清芳已化云。

    时尚

银环穿耳发披肩,长裤飘飘五彩衫。

背望不知谁氏女?只须唇上辨儿男。

  赠紫城诗人王世勋

青山碧草几多秋,梁父歌吟懒上楼。

消尽精神今白发,高天厚地一诗冈。

    忆玉孙·重游玉园

    玉园I日事忆荒唐,犹记当年草木香,嫩柳

娇花印面廊。不思量,岁月如流两鬓霜。

·34.

挽冯瑞武兄长

    于国林

惊闻噩耗摧心弦,痛悼文星再难还。

我祭哀思诗一缕,送君直上五云天。

自此文坛失故人,不禁涕泪满衣襟。

何时再钦少郎酒,梦里归来诗共吟。

悼冯瑞武兄长

    毕从义

忽闻耳畔君辞世,大病卧床一泫然。

荒野云迷归典范,空山月冷隐高贤。

生涯飞作湍湍水,世事染咸淡淡烟。

无奈苍曼常闭目,魂游海外永不还。

悼诗友冯瑞武

    郭振声

磊落一生常坦荡,胸襟宽广佩人寰。

为朋厚重芳名远,做吏勤廉律己严。

走笔龙蛇真雅士,含香翰墨吐斑斓。

惊闻文友成仙去,可叹几间少一贤。

悼冯瑞武诗友

    张仲仁

吟诗作赋有才情,紫域藏书第一名。

酬唱颂和成永忆,声声哀乐祭亡灵。

扬清激浊是非明,刚正儒雅傲骨铮。

人品诗风无二议,流芳百世数君名。

 

学生会·老照

周  福

    1961年9月份,我考上了乌丹中学初中

班。刚入学时对很多事都感到新鲜,其中一件

是住宿生晚上就寝前要点名:熄灯预备钟响

后,住宿生全体列队,等待一个戴“值周”字样

红袖标的人来点名。点名时全体住宿生立正

报数,然后舍长与那“红袖标”神情庄重地互

相敬礼,报告住宿人数。熄灯钟响后,黑暗的

宿舍顿时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说话。因为大家

都知道,哪个班有人熄灯后说话如果被“红袖

标”听见,第二天会在黑板报上点名批评。

    这个戴红袖标的人就是学生会干部。

    我当时并不知道学生会是干什么的,只

看见戴红袖标的学生一星期换一次,他们不

时出现在学生宿舍、教室及学生集体活动场

所。直到入学的第二年我成为学生会干部,才

对学生会组织知道个大概。

    原来学生会是初中以上学生自治的组

织,全称是“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学生会干

部每到新学年改选一次,由学校提名,到各班

投票选举。新一届学生会产生后,由学校提

名,经全体委员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各一

人,再由学生会主席提名任用各部部长、委

员。但给我的印象是,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及

部长、委员的任用,似乎都是学校或者分管领

导的“长官意志”。

    学生会设若干部,有学习部、生活部、宣

传部、劳动部、文艺部相体育部。每个部设部

长一人、委员一人。

    学生会的T作除每个人在课余时间配合

老师轮流值周外,不同部门各有侧重,大部分

是协助学校做学生T作。比如:文艺部的T作

是协助文艺老师(我在文艺部T作时,学校管

文艺的是周秀英老师)搞好各班级的文艺活

动,组织学校的文艺比赛,甚至组织学生集体

看电影等。学生会干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

社会活动较多,与学校相关部门经常接触。学

校关于学生会的T作,一般由教导处或管生

活的老师负责。学生会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学

生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联系学校

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一年住宿生反

映学校食堂卫生和付饭缺斤少两问题,于是

学生会除积极向学校反映外,还在星期日等

课余时间到食堂“助厨”,名为助厨,其实是对

食堂从下米到卖饭进行的全程监督。

    学生会还有自己的宣传阵地——黑板

报,由宣传部主办。黑板报除了登载一些政治

内容的宣传材料外,还登载学生会检查各班

级集体活动的评比情况以及学生的一些写作

作品。有时也登载一些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不

同看法,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关于“学生该

·35·

 

不该批评老师”问题的讨论。起因是一名高中

学生对某老师批评学生的方式有意见,并且

当众让老师“下不来台”。对这个问题学生有

两种意见:一种是学生不能当众批评老师,学

生应该维护师道尊严。另一种是老师错了,学

生也有批评的权利,“孙子有理打太公”。板报

上每天都有新文章,两种观点各不相让。最后

是学校充当“消防队”,下令停止了这场辩论。

黑板报还刊登学校大型文体比赛活动情况,

笔者就保存了一份“乌丹中学第四届文艺比

赛活动”的黑板报底稿:

    乌丹中学第四届文艺比赛活动

    本校为了活跃学生生活,开展大唱革命

歌曲活动。计划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文艺比赛,

要求各班学生踊跃参加。

    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每班确定

一个节目,如准备两个节目,经检查合格方可

参加比赛(独唱、独舞、独奏除外)。

    时间:1964年11月14日晚6时。

    地点:乌丹俱乐部。

    演出班级所需服装、道具、伴奏等自行准

备解决。

    被评选的优秀节目,给以物质奖励。

    评奖条件

    一、思想内容方面:内容以反映三大革命

运动为中心。大力提倡自编自演的、反映时代

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的优秀节目。

    二、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内容与形式完

美结合。

    三、表演者基本能表达出原作要求,音调

准确、有表情。

    四、服裴整齐、美观。

    五、表情自然,动作协调、自然大方、准

确、受欢迎,给人印象深刻。

    1964.11.5  体音美组

·36.

    另外还保存了这次文艺比赛活动的部分

获奖者名单(黑板报底稿):

表演个人奖:

    孙秀芬(高1.1)  姜桂芳(初1.1)

    吴静(高3)    党学温(高3)

    陈喜才(初2.6)  赵爱民(初1.1)

    刘淑兰(高3)    王  玉(高3)

    常俊民(初3.4)  杨国凤(初2.5)

    王凤轩(初2.2)  刘景魁(高2)

    梁淑贤(初2.3)  卢月英(初3.3)

    杜凤祥(初2.2)

笛子联奏:

    宁志凡(高2.1)王立芝(初3.1)

    史兰轩(高2.1)范郁森(高1.2)

    潘志伟(高2.2)武景玉(高3)

    我在乌丹中学读书期间,白1962年开始

连续四年任学生会委员。第一年在体育部T

作,任委员,部长是杜德润。那一届学生会主

席是王生,副主席是于再国。第二年在文艺部

T作,任委员,部长是李进英(女)。学生会主

席是于再国,副主席是李孟。第三年在文艺部

T作,任部长,委员是李军(女)。学生会主席

是马谦忠,副主席是国连科。第四年在文艺部

T作,任部长,委员是范瑞平(女)。我任学生

会委员期间,每届任期期满,全体委员都要和

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合影留念。1966

年十年浩劫——”文革”开始,学生会干部由

“学生头儿”变成了学生中的“走资派”,学生

会解散,没有留下照片。那一届学生会主席是

马谦忠,副主席是国连科,委员有孟少敏

(女)、李连华、范郁森、周福、王占儒、高文清、

范瑞平(女)、陈丽荣(女)等。

    我最不能忘怀的,是在1965年参与组织

并参加伴奏的乌丹中学大型音乐舞蹈《椰林

怒火》。《椰林怒火》是一部反映60年代初越南

 

南方武装力量抗击美国侵略者的真实故事,排

演这个节目,是当时抗美援越政治宣传的需

要。学校抽调各班文艺骨干和部分教师利用业

余时间排练,在乌丹俱乐部演出。演出时,由美

术老师齐凤祥等绘制的幻灯布景随着剧情变

换投射:椰林森森,火焰熊熊,战略村被铁丝网

层层围封,美国鬼子和吴庭艳集团的炮楼睁着

恐怖的眼睛,抗美武装力量神出鬼没打击敌

人,南越人民反美烈火遍地燃起,而反动派也

在作垂死的挣扎一在一阵低沉的音乐声中,

由夏国德老师扮演的南越民族英雄阮文追,脚

带镣铐,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向“阴森的刑场,”

晏世雄老师扮演的牧师在胸前连连划着“十”

字,口中念念有词,假惺惺地为阮文追祈祷。英

雄振臂高呼反美口号,双眼喷射出愤怒和无畏

的光,吓得敌人连连后退,惊恐万状。枪响之

后,灯光渐暗,幕布徐落,一曲悲壮、哀婉的女

声合唱飘出舞台:阮文追,英雄的阮文追,你高

昂着头颅,你挺起胸膛,你是越南人民的骄傲

……在一阵雄壮激昂的管乐声中,大幕重新开

启,舞台灯光骤亮,青松和翠柏烘托着英雄的

不屈形象,南越人民手拿武器和红旗,进行前

赴后继的抗美斗争……

    我一直珍藏着学生时代任学生会委员那

段宝贵时光和几张珍贵的老照片:

.一’……….    L L…

    图一

图一是1963午7月10日,乌丹中学学

生会与领导合影。前排左起:左一于再国、左

二王生、左三苏华(教导主任)、左四赵景堂

(副校长)、左五王海明(团委书记)、左六为

刘?。后排左起:左一周福、左二金长德、左三

梁树芳、左四岳秀峰、左五杜德润、左六罗俊

臣、左七李进英。

    ’i…”二1”:”7.“。‘。

    图二

    图二是1964年7月5日乌丹中学学生

会干部与领导合影。前排左一李进英、左二侯

云生、左三周福、左四于国林、左五孟少敏。中

排左一孙文洲(生活老师)、左二林作民(团委

书记)、左三王国凡(后勤主任)、左四赵润德

(书记兼校长)、左五赵景堂(副校长)、左六苏

华(教导主任)、左七孙凤武(生活主任)、左八

李桂丛(数学老师)。后排左一刘志忠、左二梁

树芳、左三国连科、左四李孟、左五于再国、左

六王生、左七宫发、左八包洪义、左九李连华。

    图三

图三是1965年7月26日乌丹中学学生

·37·

 

会全体委员与学校领导合影。前排左一王春f”+‘

英、左二李军、左三孟少敏、左四梁淑英。中排t

左一侯云生、左二林作民(团委书记)、左三苏{

华(教导主任)、左四赵景堂(副校长)、左五王i

国凡(后勤主任)、左六孙文洲(生活老师)、左÷

七潘文余。后排左一周福、左二高文清、左三÷

包洪义、左四国连科、左五王生、左六王占儒、

左七高培祥、左八马谦忠、左九李连华。

    四十多年过去了,照片上的老师有的已

经作古,有的已是耄耋之年,我的同学大都扔

六十往七十奔了,如今也不知道他们人在哪

里,生活得怎么样。

    注:体音美组为乌丹中学体育、音乐、美

术教研组的简称。

·+”+”+”—F”—F”+”+”+”+”+”+”+”+”+”+”+”—F一+”+.

贺《玉龙文化丛书》出版发行

    郭振声

  永恒记忆载风流,多少英灵志未酬。

  大作深情怀烈士,承名不忘颂千秋。

两河阵阵涌涛声,

铁马金戈今不再,

凤舞龙吟颂紫城,

著书永载辉煌史,

木叶春秋叙契丹,

今人楮墨温辽史,

换代更朝少静宁。

物华人泰日光明。

中华第一远芳名。

留取华章做汗青。

大辽霸业指弹间。

椽笔描出万古篇。

诗/\首

  于国林

    谒皖南事变烈士墓

皖南事变鬼神惊,战地悲风草木腥。

遗恨未能抗日死,魂归是处哭英雄。

    瞻叶梃塑像有感

南天立马谁争雄,血战玄黄破虏兵。

囹圄难禁报国志,燕山勒石著勋功。

    日詹项英塑像有a

男儿矢志济苍生,收拾山河一片红。

同室操戈壮士死,冤魂化作皖山青。

    枫桥

诗情无限意绵绵,渔火钟声伴客船。

不见乌啼人去远,更看异彩在今天。

    野梅

山野清芬冷蕊香,连珠缀玉一枝芳。

羞比园梅妖媚态,乐于松竹共寒霜。

    题狮子林

咫尺山林气象殊,一轴面卷是谁书?

石狮万态灵光聚,瑶池飞来竞不如。

    榆林红石峡

烬后山悉赖壁焦,神龛佛洞作蜂巢。

方知塞外红沙好,霞举云天分外娇。

  游富春江咏严子陵钓台

抱节高台辞汉皇,空钩钓意向溪光。

洁心愿与涛声远,不耐俗尘空白忙。

  平生快意枕江声,何惜披裘七里1

  民间故事列传奇,谁解其中万古谜。  

   严子沧波来眼底,箕山颍水仰高  

  集卷修书承后世,悬疑难破乃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