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师生园地

专题栏目

中国远程教育:黑龙江电大——服务学习型社会有作为
作者/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8231 更新时间:2008-08-07

【字体:缩小放大

  中国远程教育:黑龙江电大——服务学习型社会有作为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明确了远程教育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使命。2008年3月14日,黑龙江电大启动了“为构建全省学习型社会服务工程”,从黑龙江电大的角度为服务黑龙江省学习型社会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并在全校范围召开了动员大会。启动这样的“工程”,在省级电大中也不多见。在2008年全国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议期间,中央电大时讯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副校长宋有。









  

  为服务学习型社会主动出击

  

  记者: 黑龙江电大最近启动了“为构建全省学习型社会服务工程”,为什么要开展这个工程?它对黑龙江电大的发展有何意义?

  

  宋有: 从大的方面讲,党的十七大、教育部以及中央电大等都对发展远程教育、发挥电大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十七大以后黑龙江省提出了“高教强省”和“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规划,在规划中也给远程教育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黑龙江电大党委和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而是应该主动出击,有所突破。于是作为学习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个举措,学校在考虑2008年度工作要点的时候提出了要实施“为构建全省学习型社会服务工程”。

  

  记者: 为了实施这个工程,黑龙江电大将具体开展哪些工作?

  

  宋有: 在酝酿这个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电大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到底能做什么?”我所理解的学习型社会是“个个都是学习之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时时都是学习之机”,就是十七大报告中“学有所教”的具体体现。“学有所教”我们现在有一个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龄前有幼儿园、基础教育阶段有中小学、职业教育有职业院校、高等教育有大学,但面向社会的教育平台在哪里?这个平台该由谁来承担?谁来整合这些社会资源?对学习者来说,到哪里才能实现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我觉得这个平台、载体应该浮出水面,而电大应该主动地并且有能力承担起这个平台的功能,电大的系统、教学资源、人员、教学设施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等都使其能够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

  

  具体到这个工程,我们打算利用省电大校本部原图书馆辟建一个学习广场,提供导学、学习、资料、收费等一站式服务,在学习广场里可以提供学习导读、学术讲座等各种学习形式、学习信息的咨询,学习资料的服务等等,以数字化形式收集、储存、组织各类型教学和其他相关信息,并通过通讯网络为读者提供虚拟化的学习场所。进入这个学习广场就像进入一个自选的学习超市。除了学历教育外,学习广场还会纳入更多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资源,力求使每一个在黑龙江的求学者通过我们的学习广场能够获得他想得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在学习广场里,求学者和工作人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交流,获得他想要的学习及支持服务。学习广场就像电大面向社会的一个“门市”,它是电大和社会接轨的一个窗口,一个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学习场所,可以说是电大构建终身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还将办一所空中老年大学;进行大型的调研,了解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方法、途径、经验及当地的教育及学习需求等,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调查报告;组织学术研讨会,为黑龙江省学习型社会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实践为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一个构建黑龙江省学习型社会的方案。

  

  我觉得电大为学习型社会服务到了该有所行动有所作为的时候,而不是还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或许现在我们的想法还不太成熟,但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也许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记者: 如何保证这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宋有: 目前这个工程的启动资金黑龙江省政府提供了100万元,黑龙江电大自己再投入100万元,学校为这个工程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由开放教育学院、图书馆、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构成,随着工程的深入开展,以后还将实现专业化,学习广场将成为黑龙江电大的一个内设机构。这个工程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收取的费用应该只是工本费。

  

  记者: 您所描述的学习广场和中央电大正在实施的数字化学习港挺相似的,您觉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宋有: 我们的学习广场在运作方式、管理模式、服务对象等方面与学习港有所不同,但在数字化上、在形式上、基本理念上又很相似,学习港举办几年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们需要向他们很好地学习。

  

  记者: 这个工程里的两个主体“学习广场”和“空中老年大学”都是公益性的项目,而电大自身是一所需要自己谋出路、寻发展的高校,为什么还要投入做这样的公益性项目?

  

  宋有: 电大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基本上告别了困难的时代。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已经惠及到电大。国家对电大每年的财政拨款是逐年递增的,以黑龙江电大为例,2001年我到电大的时候,当时给黑龙江电大的财政拨款是每年500万元,现在是每年2000万元。二是电大现在的自我创收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也在逐年提高,可以说电大现在在经济上基本翻身了。国家办电大是让电大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当我们解决了自身吃饱穿暖的生存问题后,我们电大人应该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从我们的“为构建全省学习型社会服务工程”来说,老年大学是非盈利的,是一种投入,学习广场如果办得好的话,可以通过它的延伸服务来解决经费投入的问题。这里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长远和眼前的关系。

  

  电大要有自己的名师

  

  记者: 除了“为构建全省学习型社会服务工程”外,黑龙江电大目前重点抓的工作还有哪些?

  

  宋有: 目前学校重点抓的工作主要包括系统建设、教学管理和服务、资源和设施的利用、项目的开拓等。黑龙江的基层电大合并的多,独立的少,大都合并到当地的职业学校当中,经过近几年我们在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和调整,已经合并的基层电大又纷纷举起了电大的大旗,这使得现在我们基层的办学点都比较深入,合并的教学点实现了以电大教育为主体。

  

  目前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越来越突出,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从黑龙江电大的情况来看,电大目前的教职工队伍还比较薄弱,人员缺少,对学生的导学力度不够,造成了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的闲置。针对这些情况,黑龙江电大今年还提出了“教学教育质量工程”,提高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就是其中要抓的一项重要工作。

  

  开拓项目方面,我们发挥电大灵活办学的功能,公开提出这样的口号,“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为你办学”,只要这种需求是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开设相应的专业。

  

  另外,我们还要抓队伍的建设,抓以师资队伍为主体的教职工队伍建设。电大不是一个管理机器,它也是一所大学,因此要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学科、课程,要有自己具代表性的人物,要有名师。一所名校如果数不出几个名师的话,它的声望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全国电大有几百万学生,几万教师队伍,我们怎么就不能出自己的名师呢?没有名师的学校是不应该称为大学的。电大现在是到了该出自己的专家学者的时候了。我认为电大没有名师,也是电大在社会上不够响亮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 您认为培养名师最关键的是什么?

  

  宋有: 第一是要给老师们创造平台,让他们有成长的机会,电大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电大有自己的出版社能够让老师们出书编教材;电大有自己的学术期刊,能够让他们发表科研成果;电大有自己的学术会议可以让他们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第二要鼓励老师走出电大,与普通高校、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只有和普通高校一较高下,在国内国外的学术圈里争取到一定的话语权,电大教师的地位才能慢慢提升。第三培养名师需要学校大力度的支持,包括经费的支持和相关条件的提供。第四要引进人才,电大要高标准、高层次地引进人才,比如出国留学人员、硕士博士,甚至于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院士等等。

  

  记者: 您在系统建设里提到现在你们基层被合并的电大又纷纷举起了电大的大旗,你觉得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回归,维系系统最重要的是什么?

  

  宋有: 第一要有政策支持,电大的创办靠的是政策支持,电大是国家办的,是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电大的发展还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第二要有项目牵动,如开放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等等,没有项目的牵动,电大系统也难以维系;第三要涵养和培育整个系统,系统上下之间要有相互支撑,有利益关系的协调,如基层电大要对上级电大负责任,上级电大要为基层电大服务,回馈或反哺基层。第四要有感情投入,电大系统内部要经常交流沟通,要有感情的培养和投入。我们从省政府争取到每年50万的经费,省电大又拿出50万,加起来每年100万投入到系统建设当中,反哺基层。当我们对招生较好的基层电大、办得好的教学点、优秀的基层电大校长给予奖励的时候,基层电大真是欢欣鼓舞,激动地说: “多少年来都是我们向上交管理费,如今总算看到回头钱了。”

  

  开放教育要越开越大越放越宽

  

  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黑龙江电大目前的办学格局和特色。

  

  宋有: 黑龙江电大提出了“一体多元”的发展思路,主体是开放教育,电大以开放教育为主体,我觉得应该是坚定不移的。电大30年所总结的经验里,主要部分是通过开放教育实践的,因此电大的开放教育应该越开越大,越放越宽,但开放教育的旗帜不能再变。“多元”发展要注重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结合、各种学习形式的沟通和衔接。“一体多元”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目前黑龙江电大的办学组成有五大支柱: 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中专教育,其中开放教育占70%以上。

  

  黑龙江有大工业、大林业,大农业,这又造就了黑龙江电大行业办学的特色,电大在林业、在农垦、在工业企业、在武警边防部队都有行业办学点。

  

  记者: 今年是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30周年,作为电大的校长,您认为电大30年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和经验是什么?

  

  宋有: 邓小平批示创办电大30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30年,这30年电大所做出的贡献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总结电大30年的经验意义很大,现在是到了该承认电大、支持电大、发展电大的时候了。如果说当前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那么电大则是到了一个开创新局面、登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的时刻。

  

  我认为电大30年所取得的重要经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建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系统。系统是电大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电大发展的基础,没有了系统,电大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二是电大的定位准确。有了这个定位,电大才能够拾遗补缺,才能够及时调整它的办学方向,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三是电大形成的这套完整的管理方式、教学模式、质量保证体系等,有可取之处。包括“五统一”、每年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总结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手段,保证了全国电大系统不因为地域的差异和分散而在质量上有所差别。四是近年来电大的教育教学已经初步实现了现代化。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电大已经具有了雄厚的教育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每一所电大都拥有当地最好的网络教室、最先进的双向视频系统、最丰富的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这些都表明电大已经初步实现了现代化。五是电大办学形式灵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内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经验都表明电大成功地举办了30年,党和政府越来越感觉到电大已经成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大在登上一个自身发展新台阶的同时,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找到了自己新的发展角度,因此不会再有人对电大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怀有疑问,我对电大的未来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