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文史社区
内蒙古晨报长篇通讯:侯隽赤峰行(记者 范郁森)
作者/来源:内蒙古晨报 点击数:3866 更新时间:2008-02-04

【字体:缩小放大

                     内蒙古晨报长篇通讯:侯隽赤峰行(记者 范郁森)

    侯隽来了。从天津驱车北上千余里,65岁的老大姐风尘仆仆,来到了塞北小城赤峰。
    带着满身疲惫,一脸倦容。
    带着由她主编、刚刚在首都开过首发式的纪念文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
    带着对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三十二年来一直郁结于胸、深挚真诚的缅怀、感恩之情。
    这是侯隽大姐第二次来赤峰。作为当年千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一面旗帜,她近
年来的活动大多与知青有关。
    2003年8月,受大连知青姜宝泰、当地知青柴春泽等人之邀,侯隽大姐首次来赤峰,
参加《内蒙古知识青年通志》一书的首发式。偏偏赶上北部旗县发生地震,大姐当即向
灾区捐款1000元。她的善举,她的慷慨无私,令所有的在场人为之动容。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举国上下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侯隽大姐拖着病弱
之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便全身心投入了纪念文集的筹编、组稿工作。
    挖掘线索,收集资料,联系作者,整理文稿,退休后的大姐比在职时忙了许多。曾在
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工作了37年的赵炜大姐不仅在百忙中抽暇为文集作序,还提供了总理
亲笔抄写的知青诗作。原国务院知青办及延安地区的各位老领导不顾年事已高,仍满怀深
情地撰写具有史实价值的纪念文章。而那些深受周总理关爱和教诲的知青朋友及总理亲属
,更是含泪述说往事,谱写出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情怀,抒发了一群普通百姓对
人民总理的朴素感情。
    赶在今年3月5日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前夕,装帧精美、内涵厚重的纪念文集《知青心中
的周恩来》如期面世。北京的首发式隆重、热烈,请主编侯隽大姐亲笔签名的人群排起了
长队。紧接着,在天津,在其他一些地方,发行座谈会相继举行,周总理关爱知青、呵护
知青的感人故事到处传扬。
    3月22日上午9时,《知青心中的周恩来》赤峰发行座谈会在市委党校会议室举行。斯
日古楞、梁淑琴、布和朝鲁等党政领导拨冗出席,郑克、于建设等赤峰学院领导主持会议
并即席讲话。侯隽大姐语速徐缓,神情凝重,讲述了四十多年前直接受到周总理关怀的难
忘经历……
    “1962年7月,我在北京市良乡中学高中毕业后,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的号召,自愿到当时的河北省宝坻县史各庄公社窦家桥大队插队落户。那时生活条件太艰
苦了,我住的两间低矮的东厢房,是生产队为记工而临时搭建的小土屋,透风漏雨。吃饭
更是成问题,靠推碾磨加工粮食,然后自己做饭。饭吃不饱,经常断顿,时常饿着肚子躺
在炕上唱歌。
    村里人很善良,好几个姑娘争着来和我做伴儿,挤在一铺小土炕上睡觉,翻身都得喊
‘一二’。许多小青年不顾一天的劳累,回家吃完饭就跑来看我,帮我做饭,凑在自制的
豆油灯下读报、看书、做针线,有时还借着月光帮我推碾子磨面、耪自留地。那时农村没
什么文化活动,我便成了村里的‘热闹’。我们一帮小青年办起了俱乐部,刊出壁报、黑
板报,也时常排点小节目给老乡们演出。
    虽然大家挺喜欢我,但对我的行为并不理解,少不了会有一些风言风语。著名演员、
大作家黄宗英到宝坻采访,听到人们对我的议论,好奇地跑来看我,并为我写了副对联:
‘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那是我生活的写照,也是我的座右铭。
    不久,周总理从黄宗英那儿了解到我下乡插队的情况,鼓励她快点写出文章来。后来
黄宗英写了长篇报告文学《特别的姑娘》,发表在1963年7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 19
63到1964年间,由于全国各大报刊都报道了有关我的消息,使我一下子成了名人。
    1963年10月15日,在同各大区主管安置工作的负责人谈话时,周总理说:‘侯隽是自
动下乡的一个好典型。请陶桓馥同志(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组长)下去看看,不要使她骄傲。
’后来陶桓馥大姐和农垦部及华北局的领导都来看望了我,并转达了周总理的话。
    这么好的总理,连做梦我都盼望能亲眼见见他。1964年6月,我出席团的‘九大’,这
一梦想终于实现了。大会开幕时,毛主席、周总理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接
见了全体与会代表。而后,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又单独接见了我们二十几位
青年。      
    1965年3月15日,周总理来到天津,正赶上河北省劳模代表会召开,就到会场看望大家
。见到台上的邢燕子,周总理问:‘你们宝坻不是三个姑娘嘛,侯隽来了吗?’我简直不
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情特别激动,眼含热泪拼命鼓掌。   
    动乱的年月里,周总理对我这棵弱苗百般呵护,精心培养,经常过问我的情况,唯恐
我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不住考验,会出什么问题。
    记得那时邢燕子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打抱不平引火烧身,挨了一顿批,憋了一肚
子气,因患神经性呕吐住进了医院。总理听一些记者谈及此事,特意在会见日本外宾时,
把我从医院接出来作陪。消息、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为我挽回了影响,使我受到
极大的保护和鼓舞。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周总理作为天津的代表,来到天津组参加讨论。一年后,
我又出席了四届人大,并当上了人大常委。这对于我来说,是幸运,是幸福,是荣誉,更
是责任。
    总结人生感言,我常说:‘勤奋追求,人生价值之所在;真诚奉献,不竭动力之源泉
。’而这‘追求’与‘奉献’的不竭动力,恰恰来源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源于他老人
家的关怀爱护和培养教育,这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侯隽大姐的一席话,如石激浪,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下乡知青代表、老共青团
干部代表、柴春泽联盟网站代表和新闻界代表争相发言,盛赞《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
价值巨大,从知青的特殊视角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品格和高尚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存史
价值。
    3月23日上午8时30分,侯隽大姐出现在赤峰学院学术报告厅的主席台上。《知青心中
的周恩来》赠书仪式隆重举行。赤峰学院图书馆愉快地接受了侯隽大姐的盛情捐赠。而后,
全场掌声雷动,欢迎侯隽大姐做报告。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两侧过道里站满了人,放弃
了周日休息的大学生们屏息凝神,聆听侯隽大姐讲述周总理与一位普通知青之间的故事。
讲到动情处,大姐声音哽咽,眼含热泪,台下听众唏嘘泪落者颇多。会散了,“80后”的
年轻人簇拥到侯隽大姐身边,请她签名的人挤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