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作品欣赏

专题栏目

吴大帅的气节
作者/来源:王钟 点击数:3960 更新时间:2008-07-20

【字体:缩小放大

  吴大帅的气节

  说的是吴佩孚。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曾为晚清秀才。北洋军阀。在中国现代史上,吴佩孚曾制造“二七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通电反对搞伪满洲国。1935年日本侵略者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拒绝:“自治者,自乱也。”还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

  吴佩孚死后蒋介石曾作挽联:“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吴曾自写挽联:“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进租界,灌园抱瓮,真是个解甲归田。”

  “不敛财,不纳妾,失意后不进租界”,这三条他做到了,这是一种气节!

  有人称吴大帅颇有儒将风度,可能是因为他能诗善书。据说他曾留下三份令人拍案叫绝的公文批件,显其儒风、显其气节!

  其一,吴在主政直鲁豫期间,一政声不佳的政客想在河南谋个官职,托关系向吴推荐。推荐报告到吴大帅手上后,批曰:“豫民何辜?”

  其二,一无功军佐写自荐书想谋旅长空缺,自荐书最后称:“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吴读后批示,曰:“且先种树。”

  其三,德国公使的妙龄千金向其写信求婚。因吴不识德文,让秘书翻译成中文后呈上,情书成了公函,吴亦批示,曰:“老妻尚在!”

  做人要有气节,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抛开吴大帅的历史功过,其做人的气节令人称道。当官的和准备当官的,特别是正在跑官要官的,真应该读一读吴大帅的“公文批件”。

  ————————————————————————————————————

  链接: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施行手术,当晚暴卒,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他还是第一个刊载在《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