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孟俶媛文集

专题栏目

兆麟大街四十九号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4641 更新时间:2019-10-06

【字体:缩小放大

兆麟大街四十九号
——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孟俶媛
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大街上,现在的曼哈顿旁边,座落着唯一的两幢五层灰色的楼房,一座是中国银行(这里曾经是哈尔滨市府、市委、哈尔滨市总工会、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文化局、哈尔滨市体委、哈尔滨市电子仪表局等单位的办公楼),另一座与其院落相通的就是兆麟街49号院——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生长、生存三十四年的家。
作为哈尔滨市政府的保护建筑,(这两栋楼,解放前,是一位资本家1917年开始建的,1920年7月19日峻工。解放初期,听说他的女儿曾回来过)在这个现代化的都市里,它依然庄重、威严,别具一格地矗立着,它见证了院子里居住的几代人的憧憬与希望、幸福和欢乐,坎坷与磨难、坚忍和痛苦,不懈与追求、欣慰和喜悦…..。留下了心酸、甜蜜,苦涩、愉快。记载了我们优越的童年、幸福的少年、史无前例的青年…..,索引着我晚年的追忆和回味,镌刻了我终生都不可磨灭的记忆和追寻
兆麟街是五十年代哈尔滨唯一有街心花园的街道,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的名字命名(原名:水道街)。南端近邻霁虹桥,北端是兆麟公园。街心花园里种的树木有:松树、柏树、柳树、丁香、桃红,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只有原始森林里才有的)各种树木和花草,美丽极了。清馨、静寂,是我们读书、休闲、锻炼最好的地方。院子里的
—1—
孩子们都是围着街心花园学会的骑自行车。
四十九号院是得天独厚最美的家!对面是全国著名的哈尔滨话剧院,所有的演员及角色,孩子们都如数家珍,所有的剧目都能看到,出入剧场轻松自如;物理研究所、索菲亚喇嘛台、巴扎市场、哈一百、第一副食品商店、市立医院、哈一中、新华书店、人民银行近在咫尺;市委托儿所就在兆麟街八十七号;楼前,人行道上全市独一无二的大方地石板,女孩们跳格时、男孩们打保球,都不需要划线,石板缝隙是天然的界线。
四十九号院内,东面是一栋三层红砖楼,称东楼;北面是二层的砖楼,自然就称西楼。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委的铅印室一直在一楼。1951年4月我出生前,爸爸、妈妈晚间就在前面办公楼的办公室内居住,我出生后爸爸将奶奶从阿城老家接来,那时,东、西楼都是空的,我和奶奶就成为了49号院的唯一的住户。院子里空旷极了,只有我和奶奶两个人。奶奶说,晚间前楼房顶上总能看到“狐仙拜月”。后来,新婚的父辈们,才将东、西楼陆陆续续住满了。父辈们当时还是“供给制”只挣工分,没有工资,1953年才改为工资。他们都是市委、市人委的处级干部,所以东、西楼才叫市委宿舍,我也理所当然的就是49号院后院孩子辈的老大。临街的五层楼,是1957年由市总工会决定办公楼改为住宅楼,住五十三户人家,全部是市总工会家属,称前大楼,也称总工会家属楼。南面是平房,是原来的机关浴池、洗衣房、缝纫铺、卫生所,后为全院人服务。
—2—
四十九号院,历尽磨难,历尽坎坷,历尽沧桑,也历经辉煌。
1957年,父辈中,有大约一半被打成右派或右倾言论、判刑或
劳动改造。家人和孩子在扭曲的生活中生存和成长。
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院里成立幼儿班、图书馆、大食堂。我们每天都在大食堂吃饭,新鲜、安逸,其乐融融;市总工会派专门的辅导员组织孩子们课余时间读书学习、跳舞唱歌、义务劳动、举办封闭式的夏令营…。全市的居民住宅院屈指可数。
三年自然灾害,全院各家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度难关。院里不上班的大人们,想尽办法找代食品,去很远的地方,成手推车的拉回滴水的甜菜渣滓,分到各家代替食物给孩子们充饥。
1966年,爸爸、妈妈们又都成了走资派,挨斗、游街,有的甚至自杀。春节大年初一,戴高帽、挂破鞋、挂牌子、敲着锣、打着鼓。回院里游街父辈们,一队接一队,每一队都要到我家,让我奶奶盖章(奶奶是居民组长)。孩子们谁的家长来了,谁就躲到家里藏起来,幼小的心灵被残忍的践踏着…。此时,49号院又被外人叫做“黑帮大院”,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全院的人暗中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49号院里的孩子们几乎都会打乒乓球,游泳、跳水、速滑、体操、。篮球、排球等,好多人在省、市,甚至全国都有好成绩。办公楼一楼会议室,业余时间孩子们可以随时去那里的乒乓球台学打球,全市唯一的游泳馆也对我们优先
1967年,49号院,在那片红色海洋中,也曾经有过新的名称:
—3—
“尽朝晖”大院,这还是我爸爸——孟宇飞(当时,大家集体选的大
院长)给起的大院名字。也曾集体饭前“三敬、三祝”,集体斗“资”批“修”…。
1968年,非人的磨难后,爸爸、妈妈们又被“三结合”,有的官复原职。我们这一代,伴随着那个“伟大的时代”也开始了上山下乡…。
1973年、1976年,全院又共同经历了林彪倒台、粉碎“四人帮”,
大人和孩子们的感触和感受是与其他的人群不可同日而语的。
改革开放又让这个院子焕发了青春、增添了活力,老一代的革命先驱、新一代的接班人,依然是整个城市的先进带头人、超前思维的坚定力行者,在实践的尝试、真知的验证中,收获了希望、攫取了辉煌。
从老一辈新民主主义革命,哈尔滨的解放,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地下党、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到新政权成立,爸爸、妈妈们舍生忘死、奉献革命。到事业专攻,废寝忘食,舍小家、为大家。我们从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在49号大院里是历历在目、随手可鉴。那种奋发学习、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和传统,直传到我们的下一代,这红色的种子在生根、在开花、在结果、在繁衍…。
院子里的第二代有:哈尔滨文革前第一批援藏的大学生李耀忠、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岳斌、省长秘书吴援朝、市总工会主席孙青林、旅美博士周广斌、国家级运动员韩志伟…,驻外使馆、机关干部、医
—4—
疗科研的高级知识分子、各类企业精英、教师、记者…,他们都在各
自不同的岗位上,不懈的努力、积极地奉献,回报着祖国、父辈,回报着曾在这里生活、生长、生息的大院——我们共同的家园。
如今,院子里第三代又如春笋般的在国内、国外展露头脚,中共
纪委官员、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旅英博士邹璐薇、大学教授、飞行员、医生、工程师…,哈佛大学的旅美医学博士胡思宁、联想集团的IT精英郎英博、美洲、欧洲、澳洲、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哈尔滨…,都刻印着他们踏实的足迹、闪现着他们坚定地身影。
六十五年过去了,四十九号院的东、西楼已变成了曼哈顿商厦的高层,但庆幸的是临街的前楼作为国家保护建筑犹存。回首往事,伴随着时光的逝去,伴随着整个城市的发展,院子里的第二代、第三代都有由衷的希冀和愿望:珍视、留存记忆和历史,继续传承、发扬业绩和精神。为这座城市、为我们的生活、为前进的道路做一个坚实的铺垫。
49号院,它将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哈尔滨、为兆麟街、为曾在院子里居住过的人们,永远载入史册,一代又一代。
“49号院”镶刻了我们太深的记忆,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眷恋…
哈尔滨——这座英雄而美丽的城市、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父辈,为她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甚至生命,为解放和建设哈尔滨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有缘成为“49号院”的一员,才能有我们的今天。
—5—
感谢,我们每一个人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这份厚爱!
49号院,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耳濡目染的传统教育…。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共度了比其他同龄人更优越的童年,也共享了其他同龄人没有的、特殊的磨砺和苦难。我们的生活经历和生命历程,激励着每个人不平庸的付出、不懈的努力。内心里由衷的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律,时时敲打、刻刻震撼。自立、自强让我们都有无愧的收获。
时空里,细品人间暑往寒来;是朋友,星移斗转真情不改;是亲人,血脉相通手足相依;看我们,春华秋实心心相连。友情、亲情、爱情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