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刘显辉遗作

专题栏目

水稻种植带路人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4654 更新时间:2009-10-07

【字体:缩小放大

水稻种植带路人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震撼人心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治运动。19717月毕业于赤峰六中的柴春泽同志,坚决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于当年1222日满怀豪情壮志下乡到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那时的玉田皋自然状况是,坎上耕地沙漠化,坎下农田盐碱化,社员生活贫困化。粮食亩产100公斤左右,人均年收入100元左右。农民过着食不果腹、衣服破旧的日子。1973年柴春泽同志担任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就一心一意地为改变玉田皋的落后面貌,解决农民吃粮问题而辛勤工作着。19749月柴春泽同志担任了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后,仍兼任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在9月份召开的一次公社党委会议上,柴春泽同志首先提出了重新规划玉田皋的渠、林、田、路并试种水稻的建议。时任玉田皋公社党委书记的黄珍同志,率先赞同柴春泽同志科技兴农的建议。经公社党委会议研究后,决定聘请农业、水利专家、学者重新规划玉田皋的渠、林、路、田。

       方田林网工程

    

19741051028,一场轰轰烈烈的方田林网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在玉田皋大地打响了。下府、玉田皋、孤山子3个大队2000多名民兵和下乡知青都满腔热情地积极投身到这场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大会战中。早晨4时吃饭,5点之前到达大会战场地,天尚未亮就开始修渠。仅用了24天时间,就使下府、玉田皋、孤山子3个大队坎下20000多亩农田自人民公社以来首次得到科学的治理,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配套、路相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格局。

             

   水稻种植工程

由于敖汉旗小山水库投入运用,致使红山水库至小山水库之间沿老哈河两岸大面积农田严重盐碱化。树木死了,本来就产量不高的玉米单产还在下降。部分社员房屋倒塌,造成了原本就很贫寒的日子又雪上加霜。农民处于:“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食不果腹、房屋倒塌”艰难困苦的境地。

1975年春季,在柴春泽同志的倡导下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在玉田皋大队抽出200亩农田搞水稻种植试验,最终玉田皋大队只落实了50亩。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种水稻是梦想,在玉田皋这块严重盐碱化的耕地上根本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就在这块50亩盐碱地上,柴春泽同志从外地聘请来水稻技术人员,靠担水成功培育了水稻秧苗,可是插秧后需要大量的水源咋办?于是我就建议与红山电灌站协商供水事宜。经公社领导与红山电灌站商定,同意给玉田皋水稻试验田供水。我又带领下府大队民兵在林场林地西边修了一条长600多米的渠道,将水从坎上干渠输送到坎下干渠,为柴春泽同志在玉田皋首创试种水稻给予了大力支援。秋季水稻试种成功!一位卧病10几年的老农让他孙子套上驴车拉他去看水稻,来到稻田一看,他激动的热泪盈眶,高兴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看见水稻是这样,金黄黄的稻岁象小麦一样,从明年起我们就能吃上大米啦!

水稻种植首创获得成功,极大地震撼人心、鼓舞斗志。使玉田皋的广大农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纷纷要求旱田改种水稻。1976年玉田皋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700亩。1977年猛增到7000亩,1992年扩大到20000多亩,目前,玉田皋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0亩。亩产量700多公斤,年产精品绿色、有机大米1000多万公斤。

             

     引水渡槽工程

1975年初夏,柴春泽同志正在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如何引用红山水库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探究时,620时任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辽宁省分管农业的革委会副主任刘盛田及省水利局局长张久祥等一行到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检查工作。黄珍书记和柴春泽副书记着重汇报了玉田皋面对坎下农田严重盐碱化,从今年春季开始试种50亩水稻,现在长势良好,如果成功,将有20000亩农田改种水稻。目前,种水稻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如何引用红山水库丰富的水资源保障玉田皋稻田用水问题。刘盛田副主任、杨迪参谋长当场指出:“玉田皋贫困主要原因是农田盐碱化,改种水稻是明智之举,玉田皋是红山水库下游近邻,若有20000亩水稻种植面积的话,在红山水库搞一个引水工程划算。”并 要求在场的张久祥局长与盟、旗有关单位负责人协助落实。此后,柴春泽每逢去沈阳开会、办事都要到省水利局肯请张久祥局长督导玉田皋引水工程事宜。197510月辽宁省革委会批准红山水库玉田皋引水工程立项,投资40万元。

  1976年初春,在红山脚下一场战天斗地、声势浩大、轰轰烈烈、脱贫致富的白(白家地)玉(玉田皋)引水渡槽工程大会战打响了。我当时作为下府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团总支部书记、治保主任首当其冲地带领下府大队170名身强力壮的民兵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这场大会战中,热火朝天地大干一场。那时 24小时三班倒,连续作战,当年10月白玉引水渡槽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正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座长168、宽2.8、高9.8的渡槽横空出世,纵贯消力池上空。它象一道亮丽的彩虹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今,红山水库二期除险加固工程又将渡槽工程向北延长了74,使渡槽总长度达到242。自1977年春灌起,红山水库的肥美之水就象蛟龙出洞,穿越红山输水的遂道,流过腾空架起的渡槽,停流在万顷水稻下面,滋润着禾苗的生长。为那里的农田冲走盐碱,给那里的百姓送去甘甜。这股源远流长得幸福水使昨日还贫穷落后的穷乡僻壤(康家营子、玉田皋),今天一跃变成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万顷稻田今犹在,碧波荡漾展宏图。

 在柴春泽同志:“彻底决裂旧观念,扎根农村六十年”铿锵誓言和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鼓励下,在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苦干实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的感召下,玉田皋周边农村牧区的人们纷纷来到玉田皋学习水稻种植技术,玉田皋的农民们也被外地聘用为水稻技术人员,加上翁旗历届领导的大力支持与不懈努力,从而带动了翁旗东部20万亩稻田的开发种植。这也是赤峰乃至内蒙古连成一片、面积最大的水稻主产区。现在玉田皋的大米已经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享有盛誉,其绿色大米、有机大米已经销售到北京人的餐桌上。

 综上所述,柴春泽同志在玉田皋下乡短短的5年中,尤其是他担任了公社党委副书记后的三年间,他就象巨人一样,三年迈出三大步,带领我们大家一块成功地建设了方田林网工程、水稻种植工程和引水渡槽工程。由于这三项民生工程的科学实践,为玉田皋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使玉田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荒漠的盐碱地上奇迹般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这不但实现了柴春泽同志个人的宏愿,而且对于同等类型的地区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目前,玉田皋人均年收入已达到4000元,是1975年的40倍。每当外地人到了玉田皋提起柴春泽,老、中、青三代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并用八句话来赞扬柴春泽:同是一个党领导,还是这个玉田皋。过去玉米吃不饱,今天大米向外销。盐碱地上创奇迹,鱼米之乡显富饶。党的政策惠三农,铭感春泽建渡槽!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