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柴春泽文集

专题栏目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54柴春泽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5557 更新时间:2009-12-22

【字体:缩小放大

联盟网推出柴春泽系列日记<我与共和国传媒界>
按:
    在举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前夕,(2009年8月25日)柴春泽应邀赴京到凤凰网接受凤凰节目主持人曾子墨的专访,这是凤凰新媒体为庆祝建国60周年,创新开通知青频道的同时推出的“标志人物”系列专访.....
     柴春泽已是第三次接受凤凰对我的采访:第一次是2004年末“鲁豫有约”第二次是凤凰大视野栏目邓纯等来访,播出时的主持人是陈晓楠,这次是曾子墨。柴春泽还有幸结识了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邹明、业务部资讯中心总监李小鸣、高级策划主管刘星、博报频道编吴德强,还有凤凰团队的唐桦、王敏、刘倩等
    这次凤凰网专访进一步引发了柴春泽对1970年以来近40年与共和国传媒界交往历程的回忆
......
    1971年12月的一张刊发柴春泽决心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报道的《昭乌达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委机关报)使他登上了共和国传媒的列车,近40年来从地方广播、电视、报刊、到中央主流传媒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直至当今的网络媒体都曾对柴春泽进行了各方面的报道。
    2009年9月内蒙古新闻网报道:“为纪念伟大祖国60华诞,赤峰新闻网联合塞外赤峰网、赤峰广播网、新浪赤峰联盟网以及柴春泽网等几家兄弟网站,推出《赤峰60年变革图强记忆》大型网络摄影图片展我市老摄影家白显林先生通过几十年用镜头精心记录下来的、近160幅赤峰60年各级各届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各界优秀儿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460万各族广大人民群众孜孜以求、求变图强的人物与事件的真实影像记录,生动、形象、全景、直观地反映了赤峰6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运用令人震撼的镜头语言,用赤峰60年来的光荣与梦想、辉煌与成就,为共和国60年光辉历程,浓墨重彩的写上了属于赤峰自己的一笔,.......这对于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青少年、或对以往岁月已渐渐淡忘的人们,在对历史认知、现实实践和未来规划上,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赤峰电视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翁牛特旗电视台分别拍摄录制新闻故事汇柴春泽视频.等节目.
    习惯成自然,每每与传媒界合作的景况都进入了柴春泽那90多本日记之中......
    他要把“我与共和国传媒界”系列日记献给朋友们。回顾近40今年与传媒的是是非非,柴春泽不仅感到做为共和国同龄人的知青与我们人民共和国同呼吸、共同命运,有趣的是他还惊奇地发现自己已自觉不自觉地已成了共和国民间传媒人。.......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1年12月19日
    地点:赤峰六中
    前几天昭乌达盟革委会教育组给市里打电话,要求我 写带头上山下乡的文章。
我整理了在赤峰六中毕业班表态下乡发言稿及市里召开的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发言交
了差。本月17日,中共昭乌达盟的机关报《昭乌达报》发表了我写的立志上山下乡
干革命的文章。同时刊发的还有赤峰市第九红卫兵郭丽梅等人的文章。这是我有生
以来,第一次在报上发表文章……。
   近几日,赤峰市广播站设在沿街的高音喇叭内连续播诵这篇文章……。
   一些同学见到我说:“在家里从小广播喇叭中听到你要下乡的文章了”。
   一个下乡的事,真值得这么连续宣传吗?看来是动员宣传的需要。
   听说各校动员下乡时都有不少困难,班主任和工宣队的还到家里去做工作。
   中学毕业留城工作,只有百分之几。都是因病或家里生活特别困难的。绝大部分
都要动员下乡,这是大势所趋,已不是个人愿意不愿意的事……。
    留城里靠父母生话?谁能给工作……?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3年10月25日
    地点:玉田皋公社
    本月22日《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农村新一代——记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为题
刊出了介绍我下乡情况的通讯。
    两年前(1971年12月17日)《昭乌达报》刊发了我写的文章,表示做为红代会负
责人决心带头上山下乡。
    今年下半年以来《昭乌达报》驻翁旗记者站的记者几次到玉田皋了解知青下乡情
况。公社负责知青工作的张文彬同志通知我:公社党委已决定你要接受记者采访……。
我如实地向来访的记者讲述了我自1971年12月下乡以来的情况。
采访后并没能有什么音信。1973年10月22日《昭乌达报》第三版刊出的这篇通讯,一
定就是前段时间采访我的内容。
    这一版有一个通栏标题:“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三)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3年12月23日
   地点:昭盟党校
   1973年12月13日,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发出《向昭乌达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
学习的通知》通知说:“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在《昭乌达报》上发表,各级党
组织要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怎样
才是真正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怎样才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做为老一辈
人应该怎样对待子女的前途和成长,做为青年的一代,应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1973年12月20日《辽宁日报》以“小将的挑战”为题刊发的《辽宁日报》编者按:
说:“今天本报发表了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同志,今年9月2日给他父亲的一封信……”。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19日
    地点:盟革委会一所
    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刊登
了我给父亲的那封回信。
    编者按说:“这是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组他父亲的复信,很值得一读”。这封信,代
表了我们的革命小将在思想领域里向老将的挑战,看谁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
决裂!
    柴春泽,还有千千万万的下乡知识青年,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扎根农村,建设农村与轻视农村,轻视农业劳动的旧思想,旧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我们的老将们,经受过革命斗争的多次考验,经过了党的长期教育,在人民群众中享
有很高的威信。更应该坚决地支持子女上山下乡扎根农村。我们愿意看到更多的革命小将
向老将挑战,也愿意看到更多的革命老将接受小将的挑战,带领小将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
线前进!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五)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3年12月21日
    地点:昭盟党校
    昨天的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为题;刊发了我父亲柴文
的文章。父亲在文章中说,做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不应把孩子看做自已的私有财产,
而应当把他们看做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希望。并且对孩子不能只疼在生活上,而应疼在根
本上。父亲这才是对孩子最根本的爱。我今后坚决支持春泽扎根农村干革命,做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的促进派。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六)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9日
    地点:昭盟一所
    本月6日《辽宁日报》以《柴春泽的信是怎样写出来的?》为题刊出共青团昭乌达盟委员会、
《昭乌达报》记者、《辽宁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早在12月份,盟团委,《昭报》
《辽报》的领导记者,就陆续来到玉田皋,开始找我联合采访,还连续在玉田皋召开知青、社队
干部,群众座谈会。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七)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29日
    地点:翁旗革委会招待所
    1974年1月23日,辽宁日报在《学习柴春泽决裂旧观念》通栏标题下刊发下列文章及照片:
《老盖三进青年点》(金县二十里堡公社刘生产大队青年点)《做父母应尽的革命责任》旅大市
沙河口区长兴公社街道居民,《写家信评家信》(新金县莲山公社)
    人民日报和本报发表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后,柴春泽同志把他作为自已继续革命的
动力,在毛主席的与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辽宁日报编者按
    1974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
    通栏标题:“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学习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
    该版刊发下列文章:写家信,评家信,邹家大队青年点。柴春泽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
山东平原县段集大队回乡知识青年。向革命小将学习,(银川红旗服装厂)。重返农村安家落户,
(解放军某部战士)。
    1974年1月22日第三版《昭乌达报》
    通栏标题:〈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向柴春泽同志学)(四)”〉
    阿旗达兰花大队知青文章《决心学习柴春泽扎根牧区志不移》。
    赤峰县知识青年《做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八)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30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近日收到1974年1月15日《丹东日报》。
    第一版通栏标题:我们是旧世界旧观念不可调和的批判者。编者按说:今天三报推荐两封信。
    一封是柴春泽同志给丹东市第十九中学二年一班团小组班委会的回信。一封是十九中学几名
革命小将的去信。这一版的《去信之前和回信之后》一文介绍说:“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信,
在《辽宁日报》发表后市十九中学二年一班团小组和班委会的五名更好地学习柴春泽并渴望得到
柴春泽的具体帮助。他们便于1973年12月24日。
    由班长执笔以团小组和班委会的名义给柴春泽同志写了这封信。十天后即今年一月四日,他们
收到了柴春泽同志亲笔写的回信学校党支部立即决定将回信油印发至全校各个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
并要求师生结合自已思想实际学习这封回信。正好,一月五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播发了柴春
泽同志的讲话录音……同学们心情无比激动。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九)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6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1974年2月1日《辽宁日报》一版,刊发署名李屏文章:
    驳所谓“六亲不认”
    文章指出“柴春泽写信给父亲要求百分之百地对自已进行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教育,批评了文章的
”拨根“教育。然而有少数人将柴春泽的行动视为”大逆不道”认为是“六亲不认”
    1974年2月2日《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决裂旧观念的闯将—柴春泽的故事》为题开始连载署名王
歌今、李激杨、焦辑哲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十)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19日
    地点:北京
    1974年2月9日至19日,到北京电视台作节目。
     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红小兵节目(少年儿童节目)《从小立下革命志,长大建设新农村》
需背下台词与孩子们见面。
     2、北京电视台,红卫兵节目(青年节目):《同旧传统观念决裂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话录音,具体安排这些节目录制的是邹友开,丁莉莉、张仲可。
     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编辑,要我完成新任务写批林批孔稿子……。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1)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21日
    地点:北京
    经中央新闻单位介绍,国务院知青办同意,利用来京录制节目时间,两次与首都中学应届毕业生会面。
    本月14日北京电视台报告录像,北京市石景山中学150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
本月20日北大附中与50名应届毕业生家生座谈……。昨天收到一报告会入场门票:订于二月二十一日(星
期四)下午二时,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请柴春泽同志给应届高中毕业生作报告,请按时出席。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革委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北京市教育局
                                                 (主席台就座)

    报告会如期召开。
    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应届毕业生(二千七百人)大会。我在会上汇报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
体会……。
    会场秩序一直很好……会后很多战友涌上主席台要我签字,拥挤的历害。市里领导也无法解围,北京
市教育局的领导硬把我拉进一间休息室,仍有十几人挤入。后来他们排成行一一握手,我挤进车内,开动后
才算解围……。
    他们都说,近一时间从报上、电视上、广播里了解到我下乡及来北京的情况。因而急于想请我为他们签
字。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2)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25日
    地点:昭盟革委会第一招待所
    从北京回到赤峰后,看到1974年2月10日《辽宁日报》在第一版以《要同旧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选》为通栏标题第一版是半个版,第三版整个版,第四版半个版。
   第二版刊发的是辽宁团省委“关于向柴春泽同志学习的通知”(1974年1月26日)。还有:魏桂贤、吕桂
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王冬梅联合写给全省青年的一封信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25日晚
     地点:赤峰
     在报社看到新华社本月21日有关对我的报道“                       
    坚决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决裂
    新华社沈阳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电 《人民日报》发表了辽宁省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玉田皋大队知识
青年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和编者按后,在昭乌达盟广大知识青年和革命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知识青
年表示要学习柴春泽的革命精神,坚决同剥削阶级轻视农业劳动的旧观念实行决裂,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许多革命家长表示要接受小将的挑战,坚决支持子女上山下乡。青年们和革命家长们都提出要用实际行动来
批判林彪、孔老二鄙视和诬蔑劳动人民的反动思想。
  柴春泽的父亲看到儿子给自己的信在报上发表后,激动地说:“我的党龄比儿子的年龄还大。我在旧社
会给地主放过牛、扛过活,我一定要支持儿子当农民,不能忘本。”他又一次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决心
同旧观念决裂,并教育在农村插队的女儿要向哥哥学习,永远扎根农村。他还到玉田皋大队,对春泽进行了
鼓励。最近,许多革命家长也纷纷给下乡子女写信,鼓励他们向柴春泽学习,扎根农村干革命。巴林右旗羊
场公社党委一位副书记,看到柴春泽的信后,给在牧区插队落户的女儿连续写了三封信,鼓励她要象柴春泽
那样,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扎根草原、建设草原,为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他女儿回信时
豪迈地表示,要“脚踏实地干革命,扎根农村志不移。”赤峰市城建局一位副局长的三个孩子都下乡了,他
和爱人曾有过一个念头,想把孩子弄回城里来。他们夫妻俩学习柴春泽的信后,在今年春节把孩子们召集在
一起,办了个家庭学习班,主动向孩子们检查了自己轻视农村、轻视农业劳动的错误思想,勉励孩子们要做
柴春泽式的好青年。他还用自己在旧社会十三岁当童工的悲惨遭遇,教育孩子们要牢记阶级仇,为着实现共
产主义大目标,坚持扎根农村,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昭乌达盟的广大知识青年看到《人民日报》的编者按和柴春泽的信后,更是欢欣鼓舞,他们说:这体现
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我们知识青年的关怀和鼓舞,我们决不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期望,要坚持走一辈子与工农
相结合的道路。许多青年写家信,写日记,写决心书,贴大字报,狠批孔孟鼓吹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人”、“学而优则仕”、“父母在,不远游”和林彪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等反动谬
论,立志做一名社会主义的新式农民。还有许多青年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插队落户。赤峰县太平地公社酱
坊地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下乡知识青年王继才,学习了《人民日报》编者按和柴春泽的信后,斗志更加昂
扬,他说:“酱坊地的山山水水还没有改造好,我要象柴春泽那样,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和贫下中农一起,
把这里建设成大寨式的生产队。”天津知识青年汤永东和刘海津已经到喀喇沁旗的百太沟大队落户四年多了。
这里山大沟深,土地瘠薄,环境艰苦,领导上曾想把他们调到条件较好的大队去。他们坚定地说:“有志青
年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柴春泽不怕玉田皋风沙大,条件差;我们也不怕百太沟沟深山大!”最近,
汤永东和刘海津带领后来的十几名青年组成了青年突击队,顶风冒雪,自力更生,一个多月时间打成了两眼
深井,为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贡献了力量。“彻底批判林彪、孔老二鄙视劳动生产,看不起劳动人民的反动
思想”,“毕业后坚决到农村去,走柴春泽的道路”,这是昭乌达盟许多在校学生的强烈呼声。现在,赤峰
市九所中学的应届毕业生,纷纷向市委写申请书,要求毕业后上山下乡,到边疆农村插队落户。柴春泽的母
校赤峰六中,请柴春泽回校作了报告,还派代表到玉田皋大队学习调查,并把柴春泽的信做为政治课和语文
课的教材。
  柴春泽看到《人民日报》加编者按发表了自己的信后,方向更明、决心更大了。他说:“这只是万里长
征的第一步,以后的斗争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他决心认真看书学习,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发扬
彻底革命的精神,向旧的传统观念猛烈开火,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4)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3月8日
    地点:盟一所
    3月1日以来有下列新闻单位来采访。
    一、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要拍新闻简报)
    二、沈阳电视台。
    三、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少年》编辑罗郁文来访。
    四、沈阳军区受《解放军画报》委托采访。
    拍摄的场景:
    ——玉田皋公社劳动、家访。
    ——与前来玉田皋的辽宁省京剧团,东北工学院师生座谈。
    ——到母校——赤峰六中报告
    ——3月6日在赤峰市团委妇联教育局,知青办联合召开全市有线广播大会上报告。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三二六部队(空军)座谈。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二部队座谈。
    ——与昭盟宣传站举行“柴春泽展览”的全体工作人员座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5)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4月6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上个月根椐盟委通知去天津红桥区参加知青及知青家长代表会。
    在天津做了十几场报告……。
    天津日报,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先后采访——回到玉田皋不久,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第
二次来玉田皋拍彩色片……定名为《新生事物茁壮成长》计划五月份在全国发行……。外出开
会,回来劳动,接受采访实在是疲劳……。
    现在几乎一切都身不由已,哪一级的通知都要照办。还是稳定在大队做些实事为好……。
再来外出开会通知,能否拒绝。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6)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7月7日
    地点:沈阳市
    今天的《辽宁日报》头版以《用革命的实际行动向孔孟之道宣战——柴春泽同志致一位应届
中学毕业生的信》为题,刊发了我写给应届毕业生的信。
    新闻单位刊发我给父亲那封拒绝回城工作的信后。全国各地知青和应届毕业生给我写信,提
出一些毕业下乡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还有的直接给辽宁日报编辑部写信。恰好这时“编辑部”要
求我根椐各地来信内容,写一封给广大毕业生的复信。目的是动员,辽宁省74年应届高中毕业生
上山下乡。同日的辽宁日报一版还以《深入批林批孔》支持子女上山同下乡“为题刊发报道:省
直机关二十七名局以上干部,旅大警备区师以上干部带头支持自已的子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7)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7月16日
    地点:翁旗招待所
    今天到旗里参加翁牛特旗委扩大会议。
    最近查阅了一下各地报到……
    1975年4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报道江苏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其中提到“以邢燕子、侯隽、
董加耕为榜样冲破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种种阻挠弃考务农到艰苦地方插队落户……”。还提
到“无锡效区知青……以柴春泽为榜样坚持乡村干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奋斗终身”。
    1974年4月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坚持乡村、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
《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山东省临朐县辛察公社党委书记赵传成。)
    1975年7月16日《辽宁日报》头版长篇通讯《新长征新的战斗——记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继续革
命的事迹》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8)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2日
    地点:翁旗招待所
    昨天在玉田皋接旗委书记电话要求必须旗里参加会议,家里渔池工程吃紧,两次与在家主持
大队党支部工作的王钟副书记通话,了解情况……学大寨快赶上去,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近期新闻单位报道:
    1975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第四版
   《学大寨要有一个创业的思想——陈永贵同志和知识青年代表会见记》
    1975年9年24日,陈永贵同志在山西省昔阳县大队寨大队,亲切地会见了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
会议的十二名知识青年代表。参加会见的知识青年是:天津市的邢燕子,云南省的朱克家,河南省
的薛喜梅,河北省的程有志,辽宁省的柴春泽,黑龙江省的高崇辉,陕西省的戈卫,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的肉孜古丽,江苏省的曾昭林、广东省的林超强,安徽省的张登龙,四川省的刘裕恕。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也参加了会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9)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3日
    地点:乌丹二中
    今天白乌丹二中全校革命师生传达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晚,第二次与主持工作的王忠通电话“了解到机车(红旗100号大型推土机)开进渔池工地,真
是太高兴了,感谢工人师傅,感谢战友!
    1975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积极发挥作用——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座谈
纪要》
    邢燕子(天津市宝坻县大钟庄公社司家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朱克家(云南省勐仑公社大卡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肉孜古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十二公社十三大队青年队副队长)
    薛喜梅(河南省邞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党委副书记)
    程有志(河北省涿涿鹿县温泉屯公社温泉屯大队党支部书记)
    张登龙(安徽省临泉县高塘公社五、七农机修配厂知识青年)
    柴春泽(辽宁省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
    高崇辉(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团副团长)
    戈卫(陕西省宝鸡县坪头公社,码头大队党支部书记)
    林超强(广东省宝安县附城公社连塘大队党支部委员)
    曾昭林(江苏省邗江县六圩公社红旗大队科研小组代表)
    刘裕恕(四川省黔江县黑溪公社,互助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

    我与共和国传媒(20)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4日
    地点:翁牛特旗
    1975年10月20日,经邢燕子提议,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12名知青代表联名写了
《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10月27日,毛主席批示:“应发表。可惜来人太少,下
次应多来一些。”邓小平副主席批示:“建议全文或摘要在报纸上发表,以鼓励下乡知识
青年。”
   197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同时发表了知识青年代
表的这封信。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代表
                         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党中央: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名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具有重
要意义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这充分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全国千百万下乡和
回乡知识青年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回去之后,我们一定要把毛主
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达给广大知识青年。我们一定行动起来,投身到轰轰烈
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去,为普及大寨县、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自已的青春。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在一九八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
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
在重要的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真是形势
大好,形势逼人。我们知识青年是农业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我们现在大都二十几岁,再过二
十几年,才四、五十岁。这一阶段。正是我们精力充沛,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为自已能参加
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场伟大的斗争而感到无比自豪!
    中央领导同志要我们知识青年代表参加会议是要我们承担重任的。农业学大寨,与知识青
年上山下乡,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农业,缩小三大差别,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农差别、城
乡差别的缩小,和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是不可分的。农业学大寨是我国农村中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运动,我们广大知积青年只有积极投身到农业学大寨这场革命运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接受贫下中
农再教育,才能真正大有作为。如果不树立热爱农村,坚持乡村干革命的思想,那就谈不到学大
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没有实在的内容,大有作为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我们决心扎根农村,
但扎根农村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学大寨。因此,学大寨就是真扎
根派,不学大寨就是假扎根派。我们要用自已的双手,艰苦奋斗,把我们现在还很落后的乡村建
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乐园。
    早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毛主席指出:“农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
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一九七三年,毛主席又给知识青年家长李庆霖同志写了重要复信,排除林彪反党集
团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干扰,为我们坚持乡村干革命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伟大领袖毛
主席历来十分关怀青年的成长,在革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作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指示,为我
国革命青年运动制定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冲破旧统观念的束缚,
从城市到农业村,从内地到边疆,走上了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哺育下,在各级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锻炼成长。我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进一步提高
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对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我们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所在社、
队的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次,我们参加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听了中央领导同志鼓舞人心的
重要报告,听了全国和地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参观学习了大寨和昔阳抓革命促生产的成就和经验。
对比之下,感到我们的差距很大,主要是认真看书学习不够,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
缺乏大寨贫下中农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那种雄心壮志和苦干精神,没有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农业学
大寨运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会议期间,陈永贵副总理在百忙中接见了参加会议的知识青年代表,勉励我们说:“不仅学大寨、
赶大寨,还要有雄心壮志超过大寨。我们的广大青年,都能够搞一个超大寨的点,我认为是完全可以
的,这次会议以后,也要看我们的青年同志回去怎么办?毛主席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都
要有一个创业的思想,特别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要想共产主义大目标啊!”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青
团员,一定要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我
们的口号是:横下一条心,拚命干革命,认真学大寨,二、三年或三、四年内把我们所在社、队建成
大寨式的先进单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决心做到:进一步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
斗争觉悟,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向大寨青年学习,牢固地树立铁心务农的思想,立
志做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农民。
    我们都担任了农村基层干部,党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学大寨上,
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在大干中提高,
在大干中成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蓬勃开展,给我们知识青年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
自已的文化科学知识用在农业学大寨上,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大搞农业机械化,大力开展科学种地,
不断壮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学大寨的决心下定了,要使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我们自已首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我们还
要求各级党委给我们创造一个必要的条件,减少一些外出的会议,让我们当了干部的知识青年能有更
多的时间战斗在基层,扎扎实实地干,带领群众学大寨,决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知识代表:
    邢燕子、朱克家、薛喜梅、程有志、柴春泽、戈卫、高崇辉、肉孜古丽、曾昭林、张登龙、林超强、
刘裕恕
                                                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日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八日电)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1)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29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近期,盟知青办同志转给我几本书其中收录了有关我的文章。
   《小将的挑战——知识青年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选》1974年2月出版辽宁人民出
版社出版4。6万字,印数500000本。
   《做同旧观念彻底决裂的先锋战士》(共青团辽宁省委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74
年3月出版。书中依次收录了柴春泽、魏桂贤、吕桂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
王冬梅、吴献忠文章。
    辽宁省中学课本《政治》1974年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有关我
的两篇《知识青年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柴春泽的信是怎样写出来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11月出版的《广阔的路》一书。目录:
   《“扎根园”里苹果红了》
   《广阔天地有志人》
   《和金鸡纳一起成长》
   《小将的挑战》
   《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摘抄》
   《土窑里的赤脚医生》
   《新教师和她的聋哑学生》
   《在这张考卷面前》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2)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30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近日,青年队团支部整理了一下1975年部分《辽宁青年》涉及到我们的报道如下:
1975年第二期辽宁青年:
   《跃向新高峰——记柴春泽认真读书,继续革命的事迹》(署名:明伦、新彦、
纪泽)1975年第十八期《辽宁青年》《为实现共产主义并肩战斗——记同柴春泽一起
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几名知识青年》(刘立新、王忠、韩慧英)
                                         署名:明伦
   1975年第二期《辽宁青年》
  《柴春泽的歌》
   1975年第二十三期《辽宁青年》
   吴献忠《坚持乡村学大寨》
   柴春泽《把殷切期望化为巨大力量》
   刘香玉《学大寨要学根本》
    辽宁省二十三名知青代表给全省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的 倡议书:
   《树雄心,立壮志,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打先锋》
    吴献忠、柴春泽、刘香玉、战凤梅、伐克俭、郇爱莉、刘继业、张强、许雅娟、
王银刚、王冬梅、高晓天、吕桂新、张洁、郑延军、田玉芝、姚德纯、汤永东、孙贵勤、
孙玉文、赵广田、曹素文、王殿元
    1975年11月8日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8月11日
    地点:赤峰电大
    昨天,1988年红山晚报第三版刊出晚报记者马守喜的人物专访《柴春泽》
    由于这是近10年来全国第一家报刊正面介绍我情况的报道。因此,朋友们当成了特大
新闻相告。更多的人打来电话,说多年不知你的音信,现在总算知道你的行踪……。外地
来的电话都说,内蒙赤峰领导政策水平高,不但让柴春泽在电大,然而毕业后还调电大工
作,还能通过报刊公开宣传……。
    这一版的红山晚报,还介绍了赤峰第一制药厂团委干事吴银成的书法作品,题目是:
“二十六岁的吴银成书法作品一再入选”。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4)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10月8日
    地点:赤峰电大
   今天,收到《沈阳青年报》在第一版以《柴春泽的沉浮》为题,刊出王冬梅采写的长
篇报道首页开头,转三版整整用了一个版介绍我这些年的经历……。
   《沈阳青年报》编辑部来信要求:
    一、编辑部大都是知青。
    二、请辽宁日报记者王冬梅采写该报道。
    三、发生后反响很大,不仅青年看,中老年也看。
    四、《沈阳晚报》9月24日转载了该文。
    五、希望不断前进。
    我和共和国传媒界(25)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10月17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88年第19期《辽宁青年》刊出王玮、顾青、马继锋采写的通讯《今日柴春泽》
    该文最后一段:
   “柴春泽所走过的路是独特的,但他的经历本身却可以给一代人以普遍意义上的昭
示。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他,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能够真正悔悟以及悔悟后
是否能够重新振奋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工作,柴春泽认为党的十一大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十年才是他长知识,增才干,干实事的十年而今后在漫长的人生往途上其任务更加繁重,
只有不段丰富自已,超越自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知慧和知识只能靠自已的努力,才
能勇攀高锋。

    我和共和国传媒界(26)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10月27日
    地点:赤峰电大
    赤峰电大政史教研室主任邢康老师告诉我10月26日《赤峰日报》第一版发表鲍喜章
写的文章《水上飞起的玉田皋》
    文中说“位于红山水库下游左岸的玉田皋蒙古语“雅塔古”的谐音,汉译为鸡蛋沟……
这里5个村民委员会,8700余口人,现在的玉田皋成了塞外的水稻之乡……提起种水稻,
那些祖祖辈辈搞惯了旱作农业的农业的农民忘不了辽宁省林土研究所,红山水库管理局
和在这里下乡的知识青年柴春泽等。1992年建成玉田皋灌渠在红山水库溢洪道下游修建
了渠首湛水坝,但是浇旱田可以,种水田保证供水。
    1975年试种百亩水稻成功。
    1976年扩种2000亩(靠泵站提水浇地)
    1975年辽宁省特批45万元工程款,自筹12万元。
    1976年4月初,开始在红山水库主坝和泄洪洞到9月底,引水流量为4立方米/秒的输
水洞和一条飞架在溢洪道下河床上的6孔双曲拱渡糟建成通水。
    1977年水稻发展到4000余亩。
    1988年已有水稻面积1。15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7)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1年12月22日
    地点: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
    今天的《哲里木报》第一版刊发了我写的一篇报道:“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政史系
进行反和平演变教育和果好”。
    文中提到本学期共举行反和平演变教育报告会5次演讲会3次,参加活动的师生达2000
多人次,60多人写了入党申请书……。
    近日与学院党委书记李忠和,系主任秉桂石商定延长在通辽进修时间,参加姜桂石教
授主持的八五科研项目。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8)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2年3月14日
    地点:内蒙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
    今天收到1992年3月14日《红山晚报》第二版刊发申平撰写的《柴春泽重大演讲台》
(全国晚报爱德杯新闻特写大赛——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文中介绍我在内蒙古民族师
范学院助教班进行时担任政史系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并为大学生演讲的事
    当天的红山晚报第一版是“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结束”的报道,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
鲍鹏飞做讲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瑰峰做会议总结。
    近日有学院、赤峰籍学生家长来通辽看望子女,也谈起红山晚报的这篇报道。他们都表
示给当代大学生演讲,受到欢迎很不容易……。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9)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2年12月2日
    地点:赤峰电大
    从学校资料室查到近期一些报刊的报道。
    1992年11月8日光明日报社主办的979期《文摘报》载文《柴春泽的过去和现在》
    1992年11月28日,内蒙古日报社主办《周未》版周未专访:《柴春泽的昨天与今天》该
刊同时刊有文章:《粮本还有用吗?》《中国为啥要“入关”》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0)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4年9月15日
    地点:赤峰电大监考
    近期收藏的报刊
    1994年9月13日,《赤峰日报》第二版时事新闻。赤峰市教育局,赤峰市人事局关于表彰
赤峰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决定;其中钟飞民评为市优秀教师,柴春泽
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吉林日报社出版式的1989年第二期《东西南北》文摘月刊,《今日柴春泽》,1988年《文
摘月刊》合订本下册“当代人物”部分,《柴春泽回城了》。1993年由赤峰市青年联合主管邱
对任总编辑的《人与人》杂志创刊、刊发我写的《人生之驿》——我的知青经历及爱情生活。
该刊责编:刘军风,出席顾问:苏赫、许久勋、昭那斯图,顾问还有于亚洲、田雨亭、邢颖、
李瑰峰、吴团英、张全栋、张秀英、周黎明、周思福等。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1)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4年11月30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94年11月11日,《赤峰日报》第二版刊发燕妮文章《知难而进的中学生—记全国四好少
年柴元元》。
    1994年11月25日,中国电大报校庆特刊《广播电视大学备忘录》——。
    本报特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其中谈到“还有柴春泽,如今的中年人应该还记得当
年的这位“知青典型”曾在报上发表文章深情地说“我在电大获新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2)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5年8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红山晚报》自1995年6月10日开始开辟“昭盟知青今昔专版。责任编辑索娅拉。
    1975年6月10日刊出;刘立新文章《回家过年》。同一版有,袁凯军《青年点男人一出戏》。
    介绍天津知青杜昌菊的文章《愿做塞外普通人》1975年6月24日刊出,我的文章《二十一年前
有那一夜》此文悼念玉田皋公社老书记黄珍同志。1995年7月28日赤峰日报报道“赤峰市体育舞蹈
协会成立”同时刊发我的文章《说说交谊舞》。1995年8月1日《红山晚报》头版报道:本报举办
“知青专版”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知青代表是:市长助理,赤峰煤气热力公司总经理景树森,
赤峰宣传部副部长于建设,市文联副主席,赤峰电台,文艺部主任陈计中;赤峰八角楼实业总公
司总经理孙学政,赤峰电大教师柴春泽,平庄康斯集团副经理张学跚,北京知青平庄矿务局技术
监督处工程量李之靖;天津知青,赤峰计划生育中心主治医师周健,于凤兰夫妇。
    同一版报道:红山区委书记孙哲,区长刘廷赞等与老干部座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6年3月31日
    地点:赤峰电大
    近期收集整理部分报刊。
    1995年第11期《中华儿女》(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由邓小平刊名题字)以《真的是“文革
”误我》为题刊出我的文章。该刊首页标明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联,深圳运通集团公司请全国
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逐期检阅的唯一杂志;请中共中央机关、国务院机关逐期检阅的唯一杂志。
   《北方航空报》于1995年8月30日,9月27日、10月25日分期刊出我写的文章《我和玉田皋》红山
晚报于1995年10月7日、10月21日、11月3日、11月17日、12月1日、12月29日分期刊出《我和玉田皋》
    1996年3月29日第169期《作家文摘》以《柴春泽沉浮录》刊出申平文章。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4)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6年10月26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96年10月21日,赤峰青年报第一版刊出邵永和写的长篇通讯《柴春泽玉田皋人对你说》同时配
发位于红山内流河库的玉田皋引水渡槽照片。同一版的内容是《长征:不仅是光荣》赤峰市委、市政
府、赤峰军分驻军119师组织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座谈会。
   市委书记许久勋,市人大主任鲍鹏飞,市委副书记昭那斯图,全国政协常委苏赫,市委常委组织部
长张立华、军分区司令员桑杰扎布及老红军代表焦洪德、严有福、朗荣华等参会。赤峰市委、常委、常
务副市长曹旺主持座谈会。
    赤峰青年报由共青团赤峰市委主办,赤峰市煤气热力公司协办,社长:于文涛、总编辑梁淑琴、副
总编辑范郁森、李学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5)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7年10月12日
    地点:赤峰电大
    近日从四川省泸州市谢学贵,山西省运城复转军人商务学校校长谢天荣来信获悉:1997年第十期
《家庭之友》,1997年十月一号《爱》分别刊出介绍我与刘立新的事。
    1997年10月1日,《赤峰青年报》刊出我写的文章《我和我妻》。
    1997年8月8号红山晚报以《难忘七月草原行》为题,刊发申平写的周未特别报道。——大连知青回
第二故乡克什克腾旗散记。
    文中记述:王冬梅、姜宝泰、周新亚等大连知青回第二故乡探亲……,同行的知青中还有当年的赤
峰知青柴春泽、王银刚等。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6)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9年5月31日
    地点:赤峰电大
    在邮局工作的电大学员代我收集了一些对我进行报道的各种报刊。
    1998年6月19日第二版红山晚报发表刘姝妹采写的报道《柴春泽和他的家》配发两张照片:刘立新
和女儿四周岁时的照片;柴春泽在做家务……。这是该报《家庭版块》责任编辑刘姝妹。
    1998年11月14日《中国建材报》周未版《五彩世界》刊发李作明文章《记内蒙古赤峰广播电视大学
教师柴春泽》
   1999年1月14日《湛江日报》第七版刊出李作明文章《柴春泽的人生之路》
   1999年4月22日《红山晚报》头版《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在我市发行,报道说《中国知青人生感悟
录》。满含着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人们的深深情感,也记录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这本书的作
者有邢燕子、董加耕、侯隽、柴春泽等当年的知名人物,又有梁晓声、邓贤、张抗抗等当代名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7)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9年10月12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99年8月18日,赤峰日报:“翁牛特版”头版刊发报道:《缅怀峥嵘岁月,畅谈绵绣前程——我旗
热烈欢迎返乡的知识青年》。
    报道说,上海、天津、抚顺、沈阳、赤峰的97名返乡知识青年代表,13日至15日在旗几大班子领导
的陪同下在翁旗参观座谈。
    旗委副书记陈宏主持了13日上午的欢迎仪式,旗委常委、副旗长毛树涵代表旗委、旗政府和全旗46
万各族人民致欢迎辞。抚顺知青代表王毅出度讲话……,欢迎晚宴上旗委书记斯日古楞致祝酒辞……15日
在返乡知青座谈会上旗长钱荣旭作了重要讲话……,知青代表柴春泽说,重新踏上翁旗这片热土,感受最
深的有三点即感情深,变化大,担子重……。
    1999年9月1日,《赤峰日报》翁牛特版刊出刘艳光写的通讯《走进柴春泽》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8)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0年7月1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0年7月7日《 红山晚报》第三版社会新闻。团市委举办老知青座谈会,6月29日下午,团市委组织
的‘青春无悔’知青座谈会以实话实说的形式在演播厅里举行。
    市委副书记石梅和市人大副主任李秀峰等领导也以领导和老知青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座谈会。柴春泽等
著名知青也来到会场……。台上有市妇联副主席张丽梅、市政协委员、周健、财校副科长白向伟和私营企
业家边全有4位嘉宾……赞助,此次活动的孙承彦等企业界人士也是当年的知青。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9)——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4月24日
    地点:赤峰电大
   今天下午,在赤峰宾馆鹤翔楼参加红山晚报“红山家园”才艺家庭联谊活动。
昨天的红山晚报(2003年4月23日头版)“晚报诚邀六名”特别读者参加庆典活动。
    今年的“五一”是我们红山晚报15岁生日——本报特邀他们中的代表:张松柏、
袁凯军、柴春泽、杜伟玲、杜建国、彭显英参加本报近日举行的晚报成立15周年报
庆活动(广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0)——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5月2日
    地点:赤峰电大
    红山晚报2003年5月1日推出“十五年报庆特刊”红山晚报副总编刘玉琴致辞
“赤峰才艺大聚会”圣宝城副总经理张萍代表出差在外的董事长姜宝泰致辞。这
次活动的侧记说:“柴春泽当场朗诵了为红山晚报创刊十五周年所作的一首诗,
诗中把红山晚报比喻成四种花,是他心中永开不败的花。宋英达、高晓力、鲍喜
章撰写“寄语”傅智勇,宋广春、钱伟臣、钱华父子、李业春、崔连魁、于治山、
周锡三、侯希文、侯希杰、何英、胡建华、马明月、乌力吉等进行才艺表演。
力王老总王国利展示自已设计的艺术挂毯。
    该特刊责任编辑李文宏、制图雨樵。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1)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6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红山晚报文化副刊自2003年5月8日至6月19日分十期刊出我写的“出国今昔
谈”。
   5月8日编者按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民日报》发表的“决裂旧观念
的好青年”把赤峰青年柴春泽推成了全国青年的榜样,1975年曾作为中国访日青
年代表团成员赴日本友好访问。三十多年过去了,现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赤峰
分校专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助理研究员的柴春泽赴香港、泰国参加国际交流会……。
岁月更迭前后相隔28年的两次出国经历使柴春泽感触良多,回国后,他抚今追昔
写成“出国今昔谈”系列随笔,本报予以首发以乡食读者”。
    南海上空的避想——出国今昔谈之一,红山晚报2003年5月8日。
    泰国曼谷街头见闻——出国今昔谈之二、红山晚报2003年5月20日
    三眉南河上的联谊舞会——出国谈今昔之三、红山晚报2003年5月22日
    朝拜大皇宫玉佛寺——出国谈今昔之四、红山晚报5月27日。
    芭提雅海滩有惊无险——出国谈今昔之五,红山晚报6月3日。
    东芭乐园话提忧——出国谈今昔之六、红山晚报6月5日
    迷路芭提雅——出国谈今昔之七、红山晚报6月10日
    意外收获回曼谷——出国谈今昔之八、红山晚报6月12日
    “古指压”的误会——出国谈今昔之九、红山晚报6月17日。
    有感干香港国际机场——出国谈今昔之十、红山晚报6月19日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2)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8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3年8月19日红山晚报《8。16地震特别报道》。
    8月16日20左右,赤峰电视上飘出字幕:据赤峰地震台网测定,今晚6时58分,
我市阿鲁科尔沁旗发生6。1级地震。
    就在我市发生震灾的第二天上午,来自天津的宝坻区政协主席侯隽大姐为灾
区捐出1000元人民币。这是我市接到的第一笔震灾捐款……赤峰老复员军陈贺庭
向灾区捐款20元;赤峰电大老师柴春泽捐款200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东北公司
为灾区捐款10万元。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3)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11月14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3年11月13日红山晚报副刊(责任编辑李文宏)刊发我写的“金秋京津故乡
行”
   文中说:“9月26日”与时俱进,再铸辉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庆座谈会“在
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我自1975年以来第五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会
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博士(即将出版的中国知青口述史主
编)邀我到社科院参观学习。
    文中还谈到,我和周健、刘凤军、戴国兰、刘若松、去天津宝坻区看望侯隽大
姐并参观考察中国知青村……。
    2003年10月3日上午,中共翁牛特旗委宣传部长毕秀云派车接我和刘凤军到翁
旗,同从天津回乡探亲的刘若松、戴国兰夫妇一起参加旗委书记韩会申同志主持
召开的有旗农业局长徐永生等同志参加的“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座谈会。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4)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12月3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3年12月10日,红山晚报“情感”栏目和2003年12月30日红山晚报,文化副
刊,先后刊发我写的《与大连赤峰知青对话》和女儿柴元元写的《世纪伟人毛泽东》。
    元元在文中说:“作为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有凌云的壮志,
雄伟的气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崛起画卷上,毛泽东画下了浓重的大手笔,成
为了一个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人……,在我心目中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实现了自已
真正生命价值的人,是一个在自已有限生命中为自已的社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是一个会犯错误,但值得原谅的人,是一个充满丰富情趣有血有肉的人”。
    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在八0后这代人心中的形象吗?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5)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1月2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1月1日红山晚报
    通栏:欢歌笑语同祝晚报美好明天——红山晚报召开读者记者新年联谊会。
    图片报道:“作家张松柏、袁凯军和副刊部的编辑们共同朗诵柴春泽先生为联
谊会创作的诗歌《晚报明天更美好》(雪松摄)
——修坤和张启云老人各和记者马煊表演的节目《实话实说》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本报发行部的吴冬梅和邮局的投递员小寿,上台给革命老前辈献花。
——要闻部同志表演健美操。
——记者郭瑞明朗诵自已的诗作〈一年就是一场花谢花开〉
    原红山晚报总编关庆寄语:
    红山晚报创刊15年经了风风雨雨积累了宝贵经验;树了晚报的品牌;有了庞大
的、固定的读者群;培了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虽然晚报做为县级媒本体的历史已经结束,但《红山晚报》只有开始,没有结
束晚报变为市级媒体后《红山晚报》的明天会更好。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6)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2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2月5日红山晚副刊(责任编辑李文宏)刊发红山晚报读者、作者、编
者相聚元宵节——祝福、期望、寄语。
    刊发我写的诗:同读晚报一张,共享万缕阳光,企盼猴年吉祥,祝福人人安康。
    同一版刊发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院长席永杰的祝辞。
    还有宋英达、周健、王华、王国利、赵芝怀、朱景和、立小树、张松柏、吴峰
等贺词作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7)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4月3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2月4日,红山晚报开始连载我的口述。同时配发编者按说,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中国有1700万以上的城市知识青年走向农村,走向边疆。这场声势浩在大
的上山同上乡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对中国的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柴春泽就是这场知青运动中的的名人。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知青口述历史》一书共收录了吴献忠,
柴春泽等13位知青的口述实录,通过他们的口述展现出知青的生活与情感,经历折
射出时代的变迁,本报特选取柴春泽的口述进行连载,因为他们的经历折射着我们
这个地区的历史和一代人的命运。
    连载这个口述的红山晚报日期如下:
    2004年2月4日、2月6日、2月11日2月13日、2月18日、2月20日、2月25日、2月
27日、3月3日、3月10日
(以上各期同时刊发,刘玉琴的小说《女儿入画》连载3月24日、3月26日、3月31日、
4月2日、(至此全文连载结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8)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6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5月28日,我开通了个人网站——柴春泽国际网站。赤峰媒体做了如下报
道:2004年6月2日红山晚报头版:老知青玩起高科技柴春泽建立个人网站。
    5月28日,柴春泽国际网站顺利开通,网站将关注科教、关注第二故乡翁旗玉田
皋,把赤峰与时俱进的形象展示给世界,把世界先进的文化引入赤峰(乃丽)。
    6月3日红山晚报副刊:最是可贵“赤子心”
    柴春泽国际网站是在”春泽信息服务部兼打字复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八年
前,柴春泽的爱人刘立新下岗后注册了“春泽信息服务部”开展打字复印业务期间编
印出版了反映赤峰建设,全国知青信息等内容的《信息服务》内部小报87期,八年来
向全国各地联系着京、津、沪及十几个省区的知青朋友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老师和朋友们都觉得如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再不能只
使用传统的信息交统手段,应当有自已的网站。“柴春泽老师总是喜欢用人生能有几
回博来勉励自已,愿他在新一轮的拼博中获得成功”。
                                                (冠乃丽)
    2004年6月4日《赤峰日报》5版“赤峰新闻”柴春泽开办国际网站,5月28日,我
市一家以个人名字注册的网站——柴春泽国际网站正式开通。
    柴春泽国际网站是一个公益性,从事综合服务类的网站,内容包括中国知青历史,
知青企业知青文学,柴春泽足迹,文化艺术等栏目。北京、天津、大连、湖南等全国
各地的几十名老知青,纷纷给柴春泽国际网站发来贺电,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市
正协副主席刘珍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网站开通仪式。(天马摄影)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9)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6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6月17日红山晚报专版(责编陈素敏)刊发李文宏采写的长篇通讯同时配
发马天烈摄影。
    柴春泽与生活面对面——爱情让他重生,友情让他奋起,真诚让他受益终生,一
颗赤子之心让他永立时代的湖头。
    文章最后说,在这里我用一位朋友给柴春泽的贺词作这篇文章的结束语“网天下
之朋友,站起来就别趴下”。
    2006年7月6日红山晚报一版:昔日知青聚会一席话,今朝慷慨解囊千本书。7月2
日上午,一个令人惊喜的好消息在赤峰学院师生中传开,总经理李洪禄先生代表新华
书店将为全院师生捐赠1800余册紧缺工具书……原来在年初的一次知青聚会上,老知
青柴春泽向同为知青的李洪禄谈及赤峰学院图书馆急需各种图书一事……李洪禄先生
也早有赠书之意,他当即拍板,非书不送,非急需之书不送,之后李洪禄先生要求书
店有关科室按学院提供的书目组织采购,经短期筹备才提成此事。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0)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8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8月18日《抚顺日报》《抚顺晚报》头版:我市老知青举办赴昭盟30周年纪念
活动。
   30年前的8月17日,我市有201名应届毕业生响应毛泽主席号召奔赴昭乌达,从而带
动了1975、1976届4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大规模奔赴昭乌达盟插队。
   4000多名抚顺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昭乌达盟,献给了广阔天地……。昨
日的友谊宾馆140名赴昭盟“老知青倾述对昭盟岁月怀念、思念之情。同时,表达支持
改革参与改革的豪情壮志豪情满怀的雄心。
   省妇联常务副主席丛玉文,抚顺市委书记张敏,抚顺市委宣传部长马克猛,市人大
常委副主任张庆华,副市长刘诗,市正协副主席王淑雅以及远道而来的赤峰市委副书记
斯日古楞等领导参加纪念活动。
    当年老知青吴献忠、柴春泽和赴昭盟的大连沈阳,知青代表王冬梅等也参加了纪念
活动。纪念大会上发行了大型纪实书《我们的昭盟岁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1)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2月1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2月9日《赤峰广播电视报》“市井风情”栏目刊发该报记者薜幼虹采写的通
讯《风雨人生路,无愧天地间——走近柴春泽》配发“2003年柴春泽应姜宝泰、毛德宝
邀请参加大连知青联谊会照片”。同版还刊发,吴玉洁、李文宏、袁凯军、宁国涛、张
嵘的文章。
    该期一版所列目录提示:
    赵本山俩“小姨子”挑大梁(3版)
   宋丹丹春晚背后的故事(5版)
   本报独家专访:“赤峰百灵”国家啦(6版)
   小香玉的“家事”和“情事”(7版)
   风雨人生路无愧天地间——走近柴春泽(11版)
   2006年春节晚会幽默评论(13版)
   叶挺与夫人李秀文的爱情(14版)
   50位女大学生被一农民骗财、骗色(15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2)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8月21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5月30日赤峰日报“赤峰新闻”记者天马报道:“柴春泽开办国际网站两周年”。
  “柴春泽国际网站是在《春泽信息服务部》创办八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年来,
网站以一个纽带,两个功能,三个保证的模式共开辟了15个特色栏目,建立了66个教育
科技,文化、法律、旅游等专栏……为丰富、净化我市网络资源做出了贡献”。

   2006年8月18日《红山晚报》一版,8月20日《赤峰日报》一版分别以“电视片《柴春泽》
在乌敦套海首映”,“电视记录片《柴春泽》摄制完毕”为题刊发李文宏、实习生、丁小庆
记者刘军风采写的报道:报道说:“8月15日由赤峰电视台乌郭套海镇党委政府、红山水库
管理局及赤峰电视大学历时,3个月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柴春泽》在翁牛特旗乌郭套海
镇举行首映式。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3)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12月18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11月14日红山晚报一版,刊发林安雁的报道:“玉田皋村‘登上’互联网。
   11月10日翁牛特旗乌郭套海镇玉田皋村传出一条喜讯:该村的国际互联网站开通了,
只要键入www.yutiangao.com 该村的村风村貌就一目了然。这也是赤峰首家村级联盟网站,
由于交通不便玉田皋村相对信息不畅,为了让外面的信息进的来,村里的信息出的去,曾
经在玉田皋村下过乡的知青柴春泽先生,申请注册了玉田皋网站……。他告诉记者,建立
此网站的历衷就是给村民提供一个平台,开阔村民视野,加强信息交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4)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5月6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7年2月3日红山晚报综合新闻(责编张宇首)报道:记者佳隽、宁波)
    网站“散兵游勇”成“同盟战士”
    赤峰市互联网协会成立,1月28日柴春泽联盟网站,赤峰购物网,内蒙古民营企业联
盟网站等多家公司的老总们汇聚一堂,在这一天,赤峰市互联网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中
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春阳到会祝贺。
    2007年3月16日红山晚报“新闻周刊”报道(责编:孙美嘉,记者:宁波
   “赤峰互联网‘捞到了什么’?
   “2007年,赤峰市网通分公司的宽带用户已达6万户……。
    如果从2001年赤峰的第一个网站内蒙古商务网建立到现在6年中较成规模的有,内蒙
古民营企业,联盟网站(门户网)柴春泽联盟网,赤峰购物网,草原梦网,此外赤峰市还
拥有了一些较专业的网络公司。
     2008年3月25日《红山晚报》三版综合新闻(李海明,张学通实习生陈曦报道)
《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在赤峰发行。
    3月22日《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发行主编——全国知青杰出代表侯信服出席座谈会并
于次日向赤峰学院赠送该书……。赤峰学院思政助理研究员,学院成教远教部电大班专职,
班主任柴春泽也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2008年5月5日红山晚报“中国铃王”的铃铛收藏梦(海明)接过邢野的名片,会看到
一串耀眼的头街,内蒙古通知馆馆长,内蒙故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内蒙古二人台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邢野先生来到赤峰原来,邢野和我市的柴春
泽以及赤峰市的荣誉市民姜宝泰即是一年代的知青,又是好朋友……。
    邢野曾看到一个人的自行车轱辘上有一个别致的拉铃,他追着老远花50元买下自行车
一转身解下铃铛,又把车子40元卖掉,看到一个卖牛奶的人吆喝用的摇铃,一番软磨硬泡,
铃铛最后落到了他的手中……。
    2008年4月1日内蒙古晨报:B06版
    侯隽赤峰行(范郁森)
   2003年8月受大连知青姜宝泰当地知青柴春泽等人之邀,侯隽大姐首次来赤峰参加《内
蒙古知识青年通志一书的首发式。偏偏赶上北部旗县发生地震,大姐当即向灾区捐款1000元,
她的善举,她的慷慨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感动……。
    2008年3月22日上午,9时,《知青心中的周恩来》赤峰发行座谈会,在市委党校会议室
举行,斯日古楞、梁淑琴、布和朝鲁等党政领导出席,郑克、于建设等赤峰学院领导,主持
会议并即席讲话,侯隽大姐讲述了40多年前直接受到周总理关怀的难忘经历……。看到一个
卖牛奶的人吆喝用的摇铃,一番软磨硬泡,铃铛最后落到了他的手中……。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5)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2月26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8年8月25日出版的凤凰周刊总第301期封面:“最后的知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
动四十年特辑。第21——26页刊发,周宇采写的长编通讯《尚未走出历史的知青典型》。
    文中介绍的知青典型有邢燕子、侯隽、失克家、柴春泽....
   《被遗忘的知青战士》介绍知青康国华、蔡伟、常春光、赴缅甸“支援世界革命”经历
《中国知青:失声于当下》:——《上山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
(作者:托马斯。伯恩斯坦)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定宣庄蔷。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刘小萌著。
    《红卫兵的故事》介绍了知青王克明、夏卫民、还有《赴疆知青的返沪抗争》等。

     2008年8月1日内蒙古晨报刊发该报首席记者唐捷采写的通讯: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
特别报道②“柴春泽:扎根农村燃烧激情——他当初因公开声称扎根农村60年而名扬中国:他,
经历了人生命运的跌岩起伏……”。
     2008年12月23日《华商震报》辽沈现场追忆千名知青再聚首(记者:国毅、黄乃彬)
昨日(12月22日)近千名知青介聚沈阳市文化官和当年的知青典型共同回忆那段历史。
    13时许,随着当年几位知青名人的到来,几十名知青涌到主席台前,有的要求签名,有
的想要合影。而被邀请的三位知青代表——吴献忠、柴春泽、刘继业手中的笔一直没闲着。
知青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握手,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6)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9年6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9年1月6日内蒙古北方新报“草原知青”刊发张泊寒采写的长篇通讯:《柴春泽拒绝回
城工作》。这是由张泊寒主管的“草原知青”系列报道:打开他的博客,我惊奇地发现他已采
访过的知青名字有一大串:张勇、张健、苏杭、陈佩斯、黍亚明、濮晔、尔宝瑞、萧宽、尉尚
文、张娜依、贾动陵、刘雷音、刘一兵、马晓力、郭凝、刘小佈、胡冀燕、郑慧莲、于宁、大
胡子沈和、定宜庄、余均、李北、李萍萍、梁金生、萧占贵、蒋大力、胡罗之子、张晓山、张
革其其格、周伟、李松堂、李伟、叶坦、梁镇、吴连生、李苏娅、白春礼、林小仲、叶赫那拉。
根正、于铁丘、韩凤华、佟锦成、石小杰。
     2009年5月10日《赤峰日报》头版刊发记者刘军凤采写的报道:
     赤峰市天津知青举办下乡40周年纪念活动。
     5月9日,百余名天津老知青举行联欢会,深情纪念到赤峰插队落户40周年——中国知青
纪念优秀代表侯隽为赤峰的纪念活动发来了贺信,市人大、党委会主任斯日古楞参加了联欢会,
天津知青,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赤峰知青代表柴春泽等在联欢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09年5月15日,《红山日报》,也以《天津知青四十年后赤峰再聚首》为题报道了这次活
动。
    2009年6月1日,《赤峰日报》一版以“红山区警民共建和谐安全网络活动启动”为题刊发
了赤峰日报记者冯启良、实习生孟静航采写的报道。
    5月28日上午,柴春泽联盟网五周年庆典暨警民共建和谐安全网络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泰和宾
馆隆重举行,副市长梁淑琴、柴春泽联盟网总裁柴春泽以及知青代表和社会各界交流,90多人
出席了庆典仪式。
    5年前,柴春泽网站成立该网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脚踏实地地放眼世界,内容新鲜
丰富,信息传播及时准确,地方特色比较鲜明,同时该网站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于党和国家部置的大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因而备受广大网友的
喜爱。
    在当天的仪式上,为使柴春泽联盟网健康安全发展红山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与柴春泽
联盟网启动了警民共建和谐安全网络活动并签订了《警民共建互联网安全自律协议书》。

     2009年6月4日红山日报3版综合新闻也以《知青情系第二故乡建网站——翁旗第一个村级
网站为“玉田皋大米”做红娠》为题做了报道。报道说:“柴春泽在开创了柴春泽网站后2006年
又自费开创了玉田皋网站,成为翁旗村级首家网站,玉田皋村支书张向良介绍说这个网站改变了
玉田皋村大米外出跑销路的局面,实现了坐在家里等客商的销售模式,目前北方的12个城市以及
南方部分地区都比较看好玉田皋大米,几个大米加工厂以及销售电话都在网站上公开。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7)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9年12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去年(2008年)10月,广州日报派出6个采访组分赴北大荒、内蒙古、
西双版纳、海南岛、河南广阔天地乡和江西共青城,行程数万公里,在
2008年12月22日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之际将采访知青的真实故事,真实
情感在《广州日报》上作专题报道,引起轰动。其中刘晓星、张丹羊内
蒙古采访组专程到赤峰采了天津知青郑克、赤峰知青柴春泽、沈阳知青
韩会民三名知青。
    现在,《广州日报》将他们去年在各地采访知青的故事由刘旦主编,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作序,收录了史料照
片和文章27篇以《知青40年:总得说的故事》为题(30万字)。由广东
花城出版社于2009年11月正式出版。

*********************************************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0)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5年2月5日下午
    地点:北京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演播大厅。
    我带着我的女儿元元与北京知青张宝贵同日先后走进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演播大厅由鲁豫主持访谈.....
    久闻北京知青张宝贵的大名,今天终于在演播大厅化妆室见面。他是北京知青,1967年下乡到
山西农村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在农村当教师时,人称是全能教师,从主课到辅导几乎全能拿下。
    张宝贵曾说:“不是再去絮絮叨叨的讲昨天;我们同样能讲今天;我们还能展示明天!”
    他现在是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再造石装饰制品研发、生
产经营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
    张宝贵下乡时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知青,市场经济条件下,他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艺术家。

    张宝贵访谈结束后演播大厅台上的大屏幕现出我的录像,编导示意我上场。
   “鲁豫有约”演播室录制流程:
    主持人与柴春泽访谈:
    故事点1(关于一举成名)
    故事点2(关于很多人对柴春泽的看法)
    在监狱里的时候柴春泽不知道自己究竟何时才能走出监狱。他盼望着奇迹的出现,然而当奇迹真
正来临的时侯,等待他的又将是什麽?
    从走进度日如年的监牢,到返回蓝天白云下自由的呼吸----柴春泽还是幸运的。在和女朋友刘立
新重逢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柴春泽结婚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祖织为柴春泽恢复党籍、公安
部门做出平反决定)
    主持人串词过渡:
   “成为全国新闻人物的知青典型,当然是无尚光荣的。
     即便是没有选择父亲为他铺好的路,但对于柴春泽来说,能听毛主席的话,走自已想走的路,
再苦再难也是幸福的。但在那样一个政治风云随时变动的动荡年代,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末及的……。
    故事点1(关于亲情)
    故事点2(有关现在的活动)……
    结束语:
    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苦难。几十年一路走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更加能以平和心态面对人生,
面对事业的柴春泽。
    其实不论张宝贵,也不是柴春泽。在他们心里总以那么一份走不出来的知青情节。那么就让我们
共同祝愿那些有着这份知青情节的一代人生活的越来越好;日子过的越来越幸福吧!
  
    晚,六点二十分左右,园满完成了在演播大厅的访谈。从场内的气氛,特别是观众席上大家表情
看,自我感觉效果良好。
    事后我问元元,谈的怎样?没想到元元说,爸爸你太随便了,搞得人家鲁豫没办法只好顺着你谈
下去,元元是指在访谈时我有时没有正面回答主特人鲁豫提出的问题;不过元元还说,这样也好,使
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更了解了。效果还是很好的。
    访谈结束后,我和张宝贵按编导的安排,同陈鲁豫一起到二楼合影留念。
通过访谈,我更了解了鲁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佩服她的主持艺术。我请她签字,她在我日记
本上写到:“柴春泽先生,您的经历令人感动!祝福您!"
                                                  陈鲁豫
                                                   2005年2月5日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1)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5年9月10日
    地点:赤峰贵友宾馆。
    昨天,接到凤凰卫视大视野邓纯电话,凤凰卫视大视野栏目来赤采访,约定今天上午9点在赤峰贵
友宾馆见面。
    为便于完成拍片任务,我约了我的朋友李立新先生与我一起去见凤凰卫视的摄制组编导记者。
    我们按约赶到赤峰贵友宾馆后,见到凤凰卫视大视野(深圳)有限公司编导邓纯。技术统筹部雷振,
纪 录片摄像韩玮等。
    当即商定,在赤峰半天一个晚上的拍摄日程:
    上午,主要是采访,由我口述……。
    中午,共进午餐,边吃边谈。
    下午1:30分录像;采访我下乡玉田皋一个青年点的知青刘英。
    下午2:30分录像;到赤峰电大教学处班主任室、教室。
    下午4:00分录像;拍摄我召开电大学生干部会的场景。
    晚录像(7:40——8:00)到赤峰体育舞蹈协会训练点之一(金梦达歌舞厅)拍摄体育舞蹈训练场景……。
 
    昨天获悉《血色黄昏》作者,北京知青老鬼同凤凰卫视摄制组一起来赤峰。以前只是通过网络、邮件交流。
    2005年8月12日,我收到辽宁知青王冬梅的邮件:
    春泽:
        你好!今有一事相求。曾在内蒙插队的北京作家老鬼想编辑一本书,为当年救火烧死的69名知青烈士
树碑立传。他想找到每个烈士的像片、简历和家庭住址。现已过去30多年。一定很困难,所以求你和朋友们帮
忙。民政局也许有档案,益民兄是否能帮上忙。老鬼是作家杨沫的儿子,写过著名的知青小说;《血色黄昏》
69名烈士中赤峰共有7名,1972年5月5日。
     牺牲名单如下:
     张同顺男20岁    王孝男男19岁    王洪远男21岁   胡国利男19岁   高志新男22岁   唐亚志女20岁  
李瑞琴女21岁
     如有消息请通知我,老鬼可到赤峰采访。
                                                             2005年8月15日
    我收到老鬼的电子邮件:
    柴春泽:
        你好!从王冬梅那里得知你很乐意帮助我寻找那9位知青的地址等,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就拜托
你了。虽然已过33年,但相信你会找到的。前几天回西乌旗,看望了烈士墓,感到太荒凉了,没人管,觉的这
些人不应该被遗忘。就想了为他们出一本书的念头,搜集每个人的照片及简历。这些年出了不少五光十色的书,
但很少见出本烈士传。内蒙的这些烧死的青年人应该上书。好不多说了,等侯你的回音,如有什么困难,可告
诉我商量怎么解决。
                                                                老鬼于北京
    在此之前我还于8月12日收到王冬梅第二封邮件:
    春泽:
    你好!老鬼刚发来邮件;还有2个林西人:尹国茹女18岁    王爱民女21岁,请一起查找。谢谢你老鬼,非
常感谢你!他是个非常内白的人,以后他到赤峰采访你,你和他接触就知道了。
                                                                           冬梅
    接到冬梅、老鬼的电子邮件后,我和我网站的朋友立即行动,曾在网上发出老鬼要为编书寻找烈士资料的
消息并与曾在民政局工作过的益民和在林业部门工作过的知青俊明等联系,寻找烈士的资料。
   
    老鬼到赤峰后日程很紧,直到今上午才在赤峰贵友宾馆见到他。
    一进大门,我就向着院内人问:“请问哪位是老鬼?”“我就是老鬼”我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可把你找到
了,你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知青作家,谢谢你!为知青写书。”
     他向我介绍与他一起同行的夫人张丽娜。他夫人张丽娜十分热情地对我说;咱们到房间去坐坐吧!
    “老鬼”是北京知青马波的笔名,他于1968年冬,开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插队。1976年冬离
开内蒙古大草原。他的代表作《血色黄昏》,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现在,他又准备为33年前在内蒙古锡林郭
勒扑救草原火灾中献身的69名知青壮举作传记,其中还有我们赤峰九位知青战友,我们真的好感谢他!
    由于他们要随凤凰卫视摄影组继续到各地采访;故不能细谈。我请马波为我留言;他便提笔写下:“知青遇
知青,心里热乎乎。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老鬼
                                                             2005年9月11日
    老鬼的夫人张丽娜赠送我两本书:一是,王宏志、金若年、吴昆、吴平编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吴晗画传》。
二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野夫诗集》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2)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2月1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2月9日《赤峰广播电视报》“市井风情”栏目刊发该报记者薜幼虹采写的通
讯《风雨人生路,无愧天地间——走近柴春泽》配发“2003年柴春泽应姜宝泰、毛德宝
邀请参加大连知青联谊会照片”。同版还刊发,吴玉洁、李文宏、袁凯军、宁国涛、张
嵘的文章。
    该期一版所列目录提示:
    赵本山俩“小姨子”挑大梁(3版)
   宋丹丹春晚背后的故事(5版)
   本报独家专访:“赤峰百灵”国家啦(6版)
   小香玉的“家事”和“情事”(7版)
   风雨人生路无愧天地间——走近柴春泽(11版)
   2006年春节晚会幽默评论(13版)
   叶挺与夫人李秀文的爱情(14版)
   50位女大学生被一农民骗财、骗色(15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1)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8月21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5月30日赤峰日报“赤峰新闻”记者天马报道:“柴春泽开办国际网站两周年”。
  “柴春泽国际网站是在《春泽信息服务部》创办八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年来,
网站以一个纽带,两个功能,三个保证的模式共开辟了15个特色栏目,建立了66个教育
科技,文化、法律、旅游等专栏……为丰富、净化我市网络资源做出了贡献”。

   2006年8月18日《红山晚报》一版,8月20日《赤峰日报》一版分别以“电视片《柴春泽》
在乌敦套海首映”,“电视记录片《柴春泽》摄制完毕”为题刊发李文宏、实习生、丁小庆
记者刘军风采写的报道:报道说:“8月15日由赤峰电视台乌郭套海镇党委政府、红山水库
管理局及赤峰电视大学历时,3个月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柴春泽》在翁牛特旗乌郭套海
镇举行首映式。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3)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12月18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11月14日红山晚报一版,刊发林安雁的报道:“玉田皋村‘登上’互联网。
   11月10日翁牛特旗乌郭套海镇玉田皋村传出一条喜讯:该村的国际互联网站开通了,
只要键入www.yutiangao.com 该村的村风村貌就一目了然。这也是赤峰首家村级联盟网站,
由于交通不便玉田皋村相对信息不畅,为了让外面的信息进的来,村里的信息出的去,曾
经在玉田皋村下过乡的知青柴春泽先生,申请注册了玉田皋网站……。他告诉记者,建立
此网站的历衷就是给村民提供一个平台,开阔村民视野,加强信息交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4)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5月6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7年2月3日红山晚报综合新闻(责编张宇首)报道:记者佳隽、宁波)
    网站“散兵游勇”成“同盟战士”
    赤峰市互联网协会成立,1月28日柴春泽联盟网站,赤峰购物网,内蒙古民营企业联
盟网站等多家公司的老总们汇聚一堂,在这一天,赤峰市互联网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中
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春阳到会祝贺。
    2007年3月16日红山晚报“新闻周刊”报道(责编:孙美嘉,记者:宁波
   “赤峰互联网‘捞到了什么’?
   “2007年,赤峰市网通分公司的宽带用户已达6万户……。
    如果从2001年赤峰的第一个网站内蒙古商务网建立到现在6年中较成规模的有,内蒙
古民营企业,联盟网站(门户网)柴春泽联盟网,赤峰购物网,草原梦网,此外赤峰市还
拥有了一些较专业的网络公司。
     2008年3月25日《红山晚报》三版综合新闻(李海明,张学通实习生陈曦报道)
《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在赤峰发行。
    3月22日《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发行主编——全国知青杰出代表侯信服出席座谈会并
于次日向赤峰学院赠送该书……。赤峰学院思政助理研究员,学院成教远教部电大班专职,
班主任柴春泽也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2008年5月5日红山晚报“中国铃王”的铃铛收藏梦(海明)接过邢野的名片,会看到
一串耀眼的头街,内蒙古通知馆馆长,内蒙故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内蒙古二人台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邢野先生来到赤峰原来,邢野和我市的柴春
泽以及赤峰市的荣誉市民姜宝泰即是一年代的知青,又是好朋友……。
    邢野曾看到一个人的自行车轱辘上有一个别致的拉铃,他追着老远花50元买下自行车
一转身解下铃铛,又把车子40元卖掉,看到一个卖牛奶的人吆喝用的摇铃,一番软磨硬泡,
铃铛最后落到了他的手中……。
    2008年4月1日内蒙古晨报:B06版
    侯隽赤峰行(范郁森)
   2003年8月受大连知青姜宝泰当地知青柴春泽等人之邀,侯隽大姐首次来赤峰参加《内
蒙古知识青年通志一书的首发式。偏偏赶上北部旗县发生地震,大姐当即向灾区捐款1000元,
她的善举,她的慷慨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感动……。
    2008年3月22日上午,9时,《知青心中的周恩来》赤峰发行座谈会,在市委党校会议室
举行,斯日古楞、梁淑琴、布和朝鲁等党政领导出席,郑克、于建设等赤峰学院领导,主持
会议并即席讲话,侯隽大姐讲述了40多年前直接受到周总理关怀的难忘经历……。看到一个
卖牛奶的人吆喝用的摇铃,一番软磨硬泡,铃铛最后落到了他的手中……。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5)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2月26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8年8月25日出版的凤凰周刊总第301期封面:“最后的知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
动四十年特辑。第21——26页刊发,周宇采写的长编通讯《尚未走出历史的知青典型》。
    文中介绍的知青典型有邢燕子、侯隽、失克家、柴春泽....
   《被遗忘的知青战士》介绍知青康国华、蔡伟、常春光、赴缅甸“支援世界革命”经历
《中国知青:失声于当下》:——《上山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
(作者:托马斯。伯恩斯坦)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定宣庄蔷。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刘小萌著。
    《红卫兵的故事》介绍了知青王克明、夏卫民、还有《赴疆知青的返沪抗争》等。

     2008年8月1日内蒙古晨报刊发该报首席记者唐捷采写的通讯: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
特别报道②“柴春泽:扎根农村燃烧激情——他当初因公开声称扎根农村60年而名扬中国:他,
经历了人生命运的跌岩起伏……”。
     2008年12月23日《华商震报》辽沈现场追忆千名知青再聚首(记者:国毅、黄乃彬)
昨日(12月22日)近千名知青介聚沈阳市文化官和当年的知青典型共同回忆那段历史。
    13时许,随着当年几位知青名人的到来,几十名知青涌到主席台前,有的要求签名,有
的想要合影。而被邀请的三位知青代表——吴献忠、柴春泽、刘继业手中的笔一直没闲着。
知青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握手,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6)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9年6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9年1月6日内蒙古北方新报“草原知青”刊发张泊寒采写的长篇通讯:《柴春泽拒绝回
城工作》。这是由张泊寒主管的“草原知青”系列报道:打开他的博客,我惊奇地发现他已采
访过的知青名字有一大串:张勇、张健、苏杭、陈佩斯、黍亚明、濮晔、尔宝瑞、萧宽、尉尚
文、张娜依、贾动陵、刘雷音、刘一兵、马晓力、郭凝、刘小佈、胡冀燕、郑慧莲、于宁、大
胡子沈和、定宜庄、余均、李北、李萍萍、梁金生、萧占贵、蒋大力、胡罗之子、张晓山、张
革其其格、周伟、李松堂、李伟、叶坦、梁镇、吴连生、李苏娅、白春礼、林小仲、叶赫那拉。
根正、于铁丘、韩凤华、佟锦成、石小杰。
     2009年5月10日《赤峰日报》头版刊发记者刘军凤采写的报道:
     赤峰市天津知青举办下乡40周年纪念活动。
     5月9日,百余名天津老知青举行联欢会,深情纪念到赤峰插队落户40周年——中国知青
纪念优秀代表侯隽为赤峰的纪念活动发来了贺信,市人大、党委会主任斯日古楞参加了联欢会,
天津知青,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赤峰知青代表柴春泽等在联欢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09年5月15日,《红山日报》,也以《天津知青四十年后赤峰再聚首》为题报道了这次活
动。
    2009年6月1日,《赤峰日报》一版以“红山区警民共建和谐安全网络活动启动”为题刊发
了赤峰日报记者冯启良、实习生孟静航采写的报道。
    5月28日上午,柴春泽联盟网五周年庆典暨警民共建和谐安全网络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泰和宾
馆隆重举行,副市长梁淑琴、柴春泽联盟网总裁柴春泽以及知青代表和社会各界交流,90多人
出席了庆典仪式。
    5年前,柴春泽网站成立该网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脚踏实地地放眼世界,内容新鲜
丰富,信息传播及时准确,地方特色比较鲜明,同时该网站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于党和国家部置的大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因而备受广大网友的
喜爱。
    在当天的仪式上,为使柴春泽联盟网健康安全发展红山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与柴春泽
联盟网启动了警民共建和谐安全网络活动并签订了《警民共建互联网安全自律协议书》。

     2009年6月4日红山日报3版综合新闻也以《知青情系第二故乡建网站——翁旗第一个村级
网站为“玉田皋大米”做红娘》为题做了报道。报道说:“柴春泽在开创了柴春泽网站后2006年
又自费开创了玉田皋网站,成为翁旗村级首家网站,玉田皋村支书张向良介绍说这个网站改变了
玉田皋村大米外出跑销路的局面,实现了坐在家里等客商的销售模式,目前北方的12个城市以及
南方部分地区都比较看好玉田皋大米,几个大米加工厂以及销售电话都在网站上公开。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7)柴春泽日记
    2009年8月19日收到凤凰网博客频道电子邮件:柴春泽先生:您好!我是凤凰网博客频道编
辑王敏,我们近日想邀请您做一网络纺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座16层。
后又接短信:
    柴春泽先生:
    我是凤凰网编导唐桦,关于专访您确定日程或者有任何问题都可联系我……。
    8月21日,今日电话悉:专访主持人是“曾子墨……”。
    8月24日到凤凰网……。
   今早在天津乘227次和谐号到北京南站,凤凰网刘倩和齐师傅接站,经一个半小时到达凤凰
新媒体大楼。
   当日,在专访大厅做节目;主持人曾子墨。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邹明赠专访纪念品“凤凰网1949——2009、60年家国标志人物……。
   同日;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韩福东专访……。
    9月下旬,凤凰网播出柴春泽专访《我们的命运和共和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南方都市报》
刊发《知青代表柴春泽红了两年跃宕半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8)柴春泽日记
    2009年9月1日接赤峰广播电视台张春雷电话,约明天下午赴翁旗玉田皋准备“走进草原话今
昔“直播。
    9月3日同刘显辉在翁旗乌敦套海镇做节目:大型现场直播《重回草原话今昔》与乌敦套海镇
书记董海军,镇长唐乐天,赤峰电台郭建光,翁旗电台孙海涛、张芳等交流。
     210年9月3日由赤峰人民台翁旗人民台联合举办的大型现场直播节目《重回草原话今昔》成
功举行。
     当日翁牛特旗广播电视台寻制了《柴春泽新闻故事》……。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59)柴春泽日记
    2009年9月9日同赤峰电视台直播生活栏目组胡影、张王涛专程到翁旗乌敦套海录像。
   主题介绍:翁牛特旗玉田皋改种水田乡村发生巨变,取得成果,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在玉田皋村部,在丰收在望的稻田边,在玉田皋大米加工厂等在拍摄了一组组画面……。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60)柴春泽日记
    2009年9月18日接中共赤峰市委宣传达室部鲍晓翔同志电话:宣传部领导决定;为纪念建国六
十周年需确定几个网站联合刊发“赤峰六十年照片。
9月24日、25日《红山晚报》、《赤峰日报》分别报道。
   “为纪念伟大祖国60华诞,赤峰新闻网联合赛外赤峰网、赤峰广播网、新浪赤峰网、以及柴春
泽网等几家兄弟网站。推出《赤峰60年变革图强记书忆》大型网络摄影图片展。”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61)柴春泽日记
   2010年3月开始我利用互联网发起开展网上迎世博知识竟赛有奖征文活动开始在柴春泽联盟网所
属网站上刊发、继而在人民网强国社区科教频道:中国广播网、中央电大在线论坛等刊发。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62)柴春泽日记
   2010年4月20日、23日《红山晚报》《赤峰日报》报道:
   《柴春泽国际联盟网开通大学生创业频道》
   报道说,为落实国家提倡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柴春泽国际联盟网于近日开通了“当
代大学生创业频道”这个频道面向全国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据柴春泽国际联盟网
的工作人员介绍“当代大学生频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柴春泽国际联盟网的五个自建栏目,二是
与“赤峰学院就业指导网”进行链接,据了解五个自建栏目网分别是:“创业政策”“创业知识”
“创业典范”“创业访谈”和综合资讯”主要介绍国家和各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律法规,
介绍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撰写的创业知识,推介大学生到基层创业的典型人物、事例。另外赤
峰国际联盟网还将提供全国各地针对大学生的招聘、就业、创业的资讯,并且采访有关人士,请他
们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得失进行点评。
(中宇)

(赤峰市政协副主席、赤峰学院副院长郭丽虹、赤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智为《大学生创业频
道》揭牌。)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63)柴春泽日记
    2010年9月26日上午10点50,赤峰电台周日新闻故事播出《重回故里》。
讲述发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玉田皋这片热土上的新闻故事。上个世纪七十
年代在这里插队的知青柴春泽做为故事主人公应邀接受采访。当年同在这里插队的刘
显辉做为嘉宾参加。

赤峰电台电台2010年9月26日周日新闻故事《重回故里》张春雷
(柳乡漫步)(2010年9月26日)
    听众朋友,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周日,又到了周日新闻故事的时间了。
每周日的这个时间,我们都会如期的为大家安排一则新闻故事,一则发生在咱们
赤峰这座城市里,这片热土上的新闻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呢?都是咱们普普通通
的赤峰人。故事呢?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周围,让我们熟悉得就象拉家
常;可是这故事又让我们感慨、回味,从中感悟着生活的真、善、美,体味着人
生中奋斗搏拼的韵味。
    听众朋友,今天是 9月26日,农历八月十九,中秋节刚刚过去,国庆节就要
来临。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您为自己安排了那些活动呢?是到外地旅游,
还是探亲访友,或者是到您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故地重游,寻找曾经的昨
天和昨天的朋友和伙伴?在今天的节目里,要给你讲述的新闻故事叫《重回故里》,
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一位朋友,故事就着这位朋友回到故里的线索展开。
好,我们先来推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去年的大型现场直播《重回草原话今昔》吧?那重回的草原,
是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的玉田皋,重回草原的人,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当年在
玉田皋上山下乡、曾担任过这里公社党委副书记、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柴春泽。
   转眼就是一年过去,故乡依然是如此的梦绕魂牵。在这国庆佳节就要来临之际,
就让我们通过广播的平台,同柴春泽一起来到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的玉田皋,一同
《重回故里》。
(片花)
我们先请出柴春泽——
(推出嘉宾……)
听众朋友,是谁说,我的故乡在草原,我的故乡在北方,隔着千山隔着万水,悠然静
听——那是草原发展的足音,那是家乡奋进的涛声,那是田野里开满鲜花的诗章。那
么今天回到故乡的柴春泽,最想同大家说的是什么呢?柴老师——
(柴春泽简要说几句感受……)
   看得出柴春泽此时的心情特别激动。对了,我们还是要向听众朋友介绍一下柴春泽。        
   柴春泽,这是在70年代为人们所熟悉的一个名子。1972年 12月,柴春泽作为当时的
知识青年,从赤峰下乡插队到当时的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也就是现在的乌
敦套海镇 的下坎村。
    柴春泽在玉田皋,同乡亲们一起改变着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他担任了当时大队的
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他带领人们在低洼盐碱地上成功试种水稻,从而带动翁
牛特旗东部的20多万亩水稻种植,使昔日贫脊的土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玉田皋早已今非昔比。
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柴春泽也不是当年“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下乡知青。现
在,柴春泽在赤峰学院工作,他担任过几十个班级的班主任,经过他培训的学生有数千
人之多。
可是,作为当年的下乡知青,他还是当年那股劲,还是当年那片情。
作为在这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柴春泽,他无法忘记当年的那段青春岁月,
他始终牵挂着玉田皋——他的第二故乡。也就是现在的乌敦套海镇 的下坎村。
(片花)
您正在收听的是新闻故事《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当年在玉田
皋这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下乡知青柴春泽。请您继续关注。
重回当年生活、劳动、工作过的故里,走进岁月的深处,回首曾经的昨天,喜看家乡如今
的美好,听众朋友,从中 我们是同柴春泽一起感受共和国奋进的铿锵旋律,倾听赤峰发
展变化的足音——
(主:柴老师,您说对吗?
    柴:……
   主:听众朋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1岁华诞。61年,是一个甲子的轮回,61年,
神州大地上有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61年,多少人多少事渐渐走进历史的深处,多少震
憾人心的时刻依然在人们的心海里久久回荡。61年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
礼炮声响起,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柴:从那个神圣而伟大的时刻到现在,61年过去了。60年风雨兼程,60载风云激荡,
61个春去春又来。祖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们赤峰这片热土同样今非昔比。乘着时代的长
风,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草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主:在这喜迎共和国61岁华诞之际,您回到当年流淌过汗水的第二故乡,心中的感慨一定
非常多吧,柴春泽老师?
柴:应主持人的话
主:回到您当年生活、工作、劳动过的地方,心情一定很激动吧?
柴:说心情……
主:回到故乡,感慨最大的是什么?
柴:这里的变化……当年离开时……现在……村庄变了,道路、村容村貌、人的精神面貌……
感慨改革开放……)
说起回到故乡的感触,说到这里的变化,我们听得出来,柴春泽真是百感交集,心潮起伏。
是呀,当年离开这里的时候,柴春泽20几岁。如今,30多年过去了,柴春泽已经由年轻小伙
儿,变得两鬓点染上了丝丝白发。
悠悠岁月,离别象诗;岁月悠悠,相逢如画。
我们听得出来,踏上玉田皋的土地,柴春泽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十八九
岁、二十几岁的青春岁月——哪里是青年点的房舍,哪儿是生产队的场院?哪儿是当年亲手
栽下的防护林带?哪儿是改造盐碱地开出的第一片稻田?
走过风霜雨雪,碾过坎坷艰难,将荒山绘为丹青,给秃岭重披绿装。在这里,熟悉的乡亲,
 自信的目光,摇曳的庄稼, 遍野的牛羊,都在和着白云的韵律,叙说着家乡的故事这故事,
承载着儿女的梦想。
(片花)
您正在收听的是新闻故事《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当年在玉田皋这
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下乡知青柴春泽。请您继续关注。
听说柴春泽回来了,当年一同劳动过的许多乡亲围着柴春泽问这问那。我吗请出一位——
(介绍嘉宾姓名、身份……)
(嘉宾同柴见面的对话……)
 
听众朋友,这熟悉的村庄,熟悉的乡音,真是山亲、水亲、人更亲呐!
听众朋友,你看,这乡情、亲情,实在让人感动;昨天,今天,象一首诗、一幅画、又象一个
梦……
当年的玉田皋公社,现在已经撤乡并镇,归属乌敦套海镇;当年的玉田皋村,现在还依然叫着
从前的地名。可是,这里的变化,却简直让人震惊。柴春泽老师,刘大哥,你们说呢?
(刘同柴对话说玉田皋变化……由二位嘉宾确定所谈内容)
玉田皋——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可是变了,变了,山在变,水在变,都不再是
从前的模样。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乘着时代的长风,山村正插上翅
膀飞,山川处处披锦绣!
过去的玉田皋,黄沙弥漫,贫穷落后,满目苍凉。如今,一提到玉田皋,就会让人想到名扬大
江南北的玉田皋的大米,想到依托红山水库的乌敦套海红山湖区旅游,想到这里稻花飘香的大
漠水乡风光。
如今的玉田皋,山新水新天地新,一派新气象,在这里,近可赏塞北的江南水乡,远可望大漠
风光,实在是一处有特色的旅游圣地。
这一段的老哈河沿岸稻田水乡风光迷人,红山水库大坝横卧南北,将老哈河拉腰截断,放眼望
去,500里老哈河奔来眼底,天水相连。湖面烟波浩渺,鸥翔鱼跃,岸边林带苍翠,堤下稻田片
片,渔船悠悠。
如果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动,蓝天白云在
头顶徜徉,满眼是迷人的风光。
话说到这儿,我想问今天被重回故乡的柴春泽老师,在这共和国61岁华诞就要来临之际,您面
对这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美景,感触一定很多吧?
(柴:非常多,也非常大……说昨天的奋斗、今天的富庶,赞美家乡,赞美祖国,赞美党的领
导,赞美改革开放……)
听众朋友,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我们的节目同大家说“再见”的时间了。现在我们请两
位嘉宾每人向听众朋友们说一句话——
刘:——
柴:——
以上您收听的是新闻故事《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当年在玉田皋这片
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下乡知青柴春泽。
今天的直播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主持人**代表责任编辑***感谢嘉宾的参与,也感谢各位的
收听,再见。

 柴春泽在近日播出的新闻故事《重回故里》中的几段话摘录
                     (2010年9月26日)
   (一)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玉田皋是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下乡插队的地方。近四十
年来,我虽然身在城里但心里却时时关注着乌敦套海玉田皋;因为这是我的第二家乡,
是我和玉田皋人,下乡知青曾奋斗过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哺育了我成长……,我十分
关注这里的每一点变化。例如;从网站朋友了解到玉田皋今年水稻长得特别好,丰收
在望……。
(二)是的,我的第二家乡玉田皋过去、现在每点变化,每一步发展紧密相联系的。
建国六十一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玉田皋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玉田
皋的父老乡亲,下乡知青当年的五、七战士翁旗乌敦套海玉田皋的历届班子。为此,
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对曾为玉田皋变化做出贡献的朋友产生深深
的敬意。
(三)回到故乡感慨最大的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变了。
  过去是盐碱滩上亩产不足百斤的旱田,现在是亩产千斤的稻田,当年提出的“坎上
是银行,坎下是粮仓”变成了现实。
   例:原玉田皋大队  1971年人口1691人   耕地6212亩   1973年总产56万3千斤平
均亩产90斤    全公社当年吃国家供给的返销粮50万斤,当社队干部最难的是研究吃
饭问题:
例农闲每人每天6两    农忙每人每天8两其余民闲呆。
如今,每每见到家乡人找我最多的事是帮助卖大米……。
 二、这里的生产条件变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这里的面貌,我们从改变生产条件入手,组织了全公社近
万人的大会战。从1974年到1976年农田建设万出三大步:
   第一大步 1、  1974年10月完成了近万亩的方田林网工程,除掉旧渠迁走数百坟头、
平整土地规范修;按主带位角64.15度,付带154.15度,建了支渠斗渠主付带仅玉田皋
大队就建成了16个正方10个斜方,为改种水田打下了基础,直到三十几年后的今天,
这样的渠道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二大步 2、1975年在玉田皋马架子一队试种100亩水稻成功。
   第三大步3、1976年完成红山水库6个量的引水渡槽。经过以上三大步实现了二个二
条腿走路:即:① 种植水田与种植旱田二条腿,例1976年种植1700多亩。② 就地取水
与红山水库引水二条腿。红山水库引水渡槽未完工的情况下靠扬水站和井水种植了1000
多亩水稻。
    三、这里的,村容村貌道路变了。砖互房代替了茅草房,油路代替了沙土路,汽车
摩拖车代替了小驴车。
    更主要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大家都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四)刘显辉与柴春泽对话:说玉田皋变化
  “显辉你好”
   1、当年二个两条腿走路,今天仍有意义:
   ① 种植旱田与种植水田两条腿。
   ② 水库引水与就地取水两面三刀条腿。
   1、农业机械化。
   2、节水及设施农业。
   3、发展旅游业。(前几天白旗里注站长介绍网站)
  (五)在共和国61岁华诞来临之际,面对家乡的变化感触多多。
   此时此刻感慨万千。
   家乡变化的原因有万千条,最根本的一条还是由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成果。
    乌敦套海玉田皋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更面临着挑战……。
   发展大好形势,争取更大成果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大搞节水
农业设施农业。二个两条腿走路仍适用玉田皋。
    向听众朋友说一句话
    谢谢赤峰广播电视台(新闻故事栏目组)翁牛特人民广播电视台举办这期《重回故乡》
节目,谢谢收音机前的朋友收听这期节目。
    过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乌敦套海玉田皋发生了巨变,我的深信有党的好政策使
我的第二家乡——玉田皋明天会更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64)柴春泽日记

    赤峰新闻网、赤峰日报、赤峰电视台报道:赤峰远程文化教育联盟启动仪式在天骄宾馆举行

    2010年11月21日,柴春泽国际联盟网在天骄宾馆举行“赤峰远程文化教育联盟启动仪式”。
市政府副市长梁淑琴、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高金祥、市政协副主席、赤峰学院副院长郭丽虹等领导
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宣传部、联盟网顾问、峰泰网络公司、启天网络公司、各加盟网站站长、博
主等单位负责人40余人参加会议。
    柴春泽国际联盟网自2004年开通以来,已有八个网站、十八个博客加盟,形成了”八网十八
博”立足赤峰面向全国互动的联合运行模式,成为宣传推介赤峰的积极力量。为迎合网络发展形
势,整合赤峰市网上教育文化资源,形成完善的远程文化教育网上交流互动体系,柴春泽国际联
盟网决定启动“赤峰远程文化教育网上联盟”并开通赤峰远程文化教育网,与全市电大办学单位
及民间等网络社区建立双向网上友情链接,全面开展远程教育和文化交流服务,促进现代远程文
化教育普及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明在讲话中希望赤峰远程文化教育网上联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为宣传赤峰作出新的贡献。

照片:
    启动仪式会场

    梁淑琴、高金祥为赤峰远程文化教育联盟网揭牌

    郭丽虹为获奖代表颁奖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明讲话

    柴春泽致辞

  人民网科教论坛、央视网复兴论坛、中广网论坛 、光明网论坛、中央电大在线论坛网友
转载“赤峰远程文化教育联盟启动仪式在天骄宾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