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穆向阳文集

专题栏目

电大是可以进行“师师互动”的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5085 更新时间:2009-03-25

【字体:缩小放大

电大是可以进行“师师互动”穆向阳

(内部交流)

电大是可以提出“师师互动”理论的,尽管中央电大已经不叫中央电大而叫远程开放大学,与其他试点高校一样进行远程开放教育了,与其他试点高校一样共用国外主流的经典的远程教育理论。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除了中央电大的大和学生多,已经很难看出与其他网院、校外学习中心有什么区别,在教学方式上根本不用说,走的都是技术决定论的路线:硬件+资源=远程教育。管理上似乎真的不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这是电大多年引以为自豪的优势,可是随着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逐步建立,这样的优势也在失去。我不知道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独特性到底是什么?也许在中央电大已经变成为远程开放大学的今天再去强调什么电大办学自身的特点、电大办学的自身优势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远程教育大概就应当是这个样子。

2002年我曾写过一篇《我区开放教育环境下自主学习分析》的文章,提出了开放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片面的唯技术论的倾向,并且形成了一种话语强权,在这种话语强权下基层电大教师在工作职能上遇到了被边缘化的问题。2003年我写了《浅论电大基层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角色及职责》,探讨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应当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准确定位基层电大教师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发挥电大的系统功能和层级功能。2006年我写了一篇《加强层级教师之间的联动互动发挥电大办学的整体优势》,研究了三级教学平台的使用和互联互通问题。2007年我写了《在开放教育中建立远程教研组的可行性研究》,探索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建立区域远程大教研室、进行“师师互动”的可行性。

大诗人艾青在一首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的深沉”。作为电大人,作为在电大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电大人对电大的事业就是这样怀着一腔挚爱,怀着一腔难以割舍,希望电大这个系统永远是最好的、最强的、最独特的。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原因很简单,它不符合主流的远程教育理论。在远程教育交互理论中比较经典的是穆尔教授(Moore)的“三种交互”理论和希尔曼教授(Hillman)等人的“四种交互”理论。都是对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交互行为的理论研究。而“师师交互”理论注定是非主流的或者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因为“师师交互”理论的前提是基层教师这个环节的存在,而国外的远程教育操作中是没有什么基层教师这个群体的,国内的网院也没有,只有电大拥有庞大的基层教师这个群体,这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电大远程教育留下的产物。可是现在电大已经与时俱进了,已经与其它网院一样跨入了第三代远程教育了。第三代远程教育理论中是不包括不需要基层教师这个环节的,高层级高水平的教师乘着网际快车直接就到学生跟前了,曾经制约学习者的时空壁垒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被打破了。

但是,十年的远程开放教育实践让我们看到的情形却并不尽如人意,过硬的甚至是豪华的硬件环境建立起来了,但是教育并没有实现;大容量的教学资源传送过来了,但是教育并没有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质疑,学生对我们推销给他们的远程开放教育是并不认可、并不接受的,面对学生的质问我们甚至不得不重新祭出了面授辅导的法宝。

我知道这是远程开放教育探索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也明白也许等到不远的将来,理想中的设计中的远程开放教育图景就会实现。但是,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长?我们已经经过了十年,电大是春秋两季招生,十年当中我们已经招收了多少批次的学生?又有多少届学生已经毕业?我们看到那样多的远程开放教育半成品的毕业生一波一波离去了,心里真是又伤心又无奈。

                 迷茫的他们走了

                 正如他们迷茫的来

                 我迷茫的挥手

                 拂不去心中的无奈

我们还要浪费多少个十年?我们还要制造多少迷茫、多少无奈?

面对远程开放教育的现状难道我们真的就束手无策?真的就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办法是有的,这要求我们抛开主流的经典的远程教育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电大实际,充分发挥电大独有的系统优势,发挥基层教师群体的功能,激活三级教学平台,构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独有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打造电大独特的质量保证体系。

中央电大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为数众多的学生在基层、为数众多的教师也在基层,电大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培养锻炼了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这是一个与学生距离最近、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需求的特殊群体,这种先天优势是任何技术也取代不了的。

在我们开放教育实践中,学生登录最多的还是基层电大的教学平台,更愿意从基层教学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基层教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更为集中、更为有效的信息。可是整合什么?怎样才不是在做重复的工作?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整合方式?并没有什么标准,基层教师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上层级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没有办法进行这方面的沟通,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做,因为我们的三级教学平台上没设置这样的功能,没有提供这样的交流的场所。

如果我们在三级教学平台上专门为每门课程的教师开辟出教学交流的论坛,形成一个个远程的课程的教研室,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了。由高层级的教师主持课程交流论坛,组织本门课程的远程交流、远程培训和远程教研活动,明确各层级教师的职责,向基层教师下达教学和导学任务,包括面授辅导课的任务。因为建立的是同一门类课程的远程教研室,在纵向,高层级教师向所属下层级教师及时明确地下达关于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具体要求;下层级教师同样及时地反馈基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上下层级教师相互配合,网上教学、网上指导都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横向,同一层级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广泛地交流、探讨。我们都知道对于教学来说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的保证。

通过层级教师之间的交互,三级教学平台被激活了,各层级教师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通过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整体,三级教学平台不再是各自封闭的孤岛,而是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基层教学平台、基层教师这个环节,远程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基层教学平台、基层教师这个环节,学生的远程学习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学生学习时不再会那样迷茫,学生学习时得到的支持服务会更加多种多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方便。通过“师师交互”这个环节电大远程教育系统性的优势得以凸显出来。

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通过“师师互动”与其他远程开放教育相比的确会变得有些不同了,在远程教育操作过程中多出了一个中间环节,我认为这个环节是“多出”但不是“多余”,而且就目前来讲应当是十分必要的。我知道这在远程教育理论中有显得有些半土不洋,但是,如果实际情况需要这样的结合,结合的效果又很好,为什么不能结合呢?我也知道在远程教育交互理论中“师师交互”理论也许只能是一个插曲,可是,在远程开放教育探索过程中谁又能说它不是一个动人的音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