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胡景南文集

专题栏目

曾为那达慕忙伙食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4859 更新时间:2007-11-07

【字体:缩小放大

曾为那达慕忙伙食

 

倘若不是当年到内蒙古草原插队落户,我肯定和大多数南京城里人一样,根本不清楚“那达慕”三个字,也不可能亲身经历一场那达慕大会。

回忆起来,那可是36年前的历历往事了。1973年寒假开学,已经年前考核被招聘到鄂托克旗(县)一中任教的我和同一批教师被辞退后,我便哪来哪去就立即返回插队落户的阿尔巴斯公社伊克达来大队水利小队干活。大队领导很快安排我担任大队保管员工作,于是随即移住大队部开始保管全大队仓库,主要负责成批采购和零星供应牧民生活生产的粮食和饲料。是年夏天,文革期间多年中断的那达慕大会恢复举办,公社食堂无法满足蜂拥而至众多人们的用餐,要求各个大队临时开办食堂来解决。我们伊克达来大队领导就责成我带人在公社驻地办一个临时性食堂。

我这才开始知道,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风调雨顺年景里,阳历七、八月的草原总是花红草绿,羊肥马壮。草原人民每逢那达慕大会难得一聚,欣然开展赛马、摔跤等丰富多彩的传统项目活动,以展示马背民族勇敢彪悍的情怀和风采。

我预先和十几个牧民,在公社已经废弃的一个旧食堂重起炉灶,添置炊具和碗筷。大队专门派人驱赶来一群几百只羊,让我们食堂宰杀供给大家食用。随着那达慕大会开始,成群结伙的各族牧民,全都穿起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的遥远,男女老少乘车或者骑马、骑骆驼、骑毛驴,从四面八方云集到绿草如茵的公社周围草原上。还可以看到一辆辆大客车或者临时开通的公共汽车,满载着远处的厂矿职工和城镇居民纷至沓来。素日宁静的公社驻地,一时间彩旗飘扬,人山人海,牛羊欢叫,牧马嘶鸣,顷刻呈现出一派热闹红火的景象。

根本顾不上去观比赛看热闹,我们一边忙碌着宰羊剥皮剔骨剁肉,支起大锅熊熊大火炖煮“手扒羊肉”,这是最受人们青睐的草原风味美食;一边择菜洗净切好,和羊肉丝一块炒,以便下挂面盖上一勺子,于是一碗碗香喷喷的“盖交面”成了适时快餐。还要抓紧时间提前和面蒸馒头呢。可以说,那达慕大会期间从早到晚,我们在食堂里都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要求每个食堂保证提供伙食,我们基本能够让参会者随到随吃。当然最繁忙是中午间隙时间,我在小窗口紧张忙于收钱收粮票发饭菜卡,其他人在另外大窗口收卡供应上述食品。面对的是排成长队的人群,背后却是热气腾腾的锅灶,经常性我汗流浃背连汗衫背心都穿不住,有时干脆就赤膊上阵忙乎吧。往往一大堆煮熟羊肉才起锅,另外一大堆生羊肉随即倒入鼎沸的大锅里炖煮。事先准备的餐桌凳,绝对满足不了源源不断的食客们需要。不少人只好站着或者蹲在地上,一手抓馒头吃,一手扒羊肉啃。也有人匆匆忙忙捧碗盖交面吃完了事。这无疑也成为那达慕大会所有食堂之外的一道风景线。

好在我们食堂炊事员多是中老年牧民,都经历过文革前的那达慕大会盛况。他们深知我这南京知青从未见识过,稍微空闲一点就让我安排好食堂事务,赶紧出去看一会儿热闹。所幸,忙里偷闲,我观看到赛马场上,那些身高体壮的马倌成为热心的观众,他们平时辛苦驯服调教的一匹匹参赛的骏马背上,这时扬鞭驰骋的却是那些身轻如燕的小后生。相对来说,摔跤场上参与角逐的就都是人高马大的彪形大汉,看到有几个其他公社调入煤矿基建处的大个子南京知青跃跃欲试地登场了,可由于比赛经验不足,当然不是久经历练当地那些勇士们的对手了。至于乌兰牧骑的文艺演出,晚上的露天电影,我就难得顾及慢慢欣赏了。

我们大队多数为汉族牧民,不管是原籍宁夏的“西人”,还是祖居陕北榆林一带的“东人”,他们一般又都把那达慕称为交流大会。想想确实也恰如其分,因为那达慕大会不仅是赛马、摔跤等技艺的比赛项目交流,也是文艺活动的交流,往往又应该是农牧业商品的贸易交流。不过,当时处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文革中不容许自由市场存在,人们只能在我们食堂吃顿羊肉大快朵颐,至于购买商品就请进公社供销社看独家经营吧。

自改革开放以来,那达慕大会早已在内蒙古各地红红火火地举办多年了。我多么希望有机会北返第二故乡,再次饱览现今那达慕大会盛况啊!        

                                                                         (南京老三届赴内蒙古知青 胡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