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麻新铎文集

专题栏目

欧洲考察纪行(三) 麻新铎
作者/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370 更新时间:2008-01-21

【字体:缩小放大

9月10日  于佛罗伦萨  FRIQOBAR

   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有二百三十公里的行程,早晨八点出发,中午到达威尼斯,中午在一家餐馆就餐,全部是中国人组团,人很多,共三个团,我们是人数最少的团,那两个团每个都在三十人以上,中国人一聚堆就有中国特色了,大声喧哗当属第一特色。容纳五六十人的大厅,当时被吵吵的一塌糊涂,声音小些根本听不见对方在说什么,有那么几个外国人看来是忍受不了这个环境,悄悄地走出厅外,在外面等候。

    卫生间的设施少,人们也排起了队,总有那么几个人,不顾别人的白眼,挤到前面,大模大样的挤进去了,看在同胞的面子上,排队的人并没有吱声,当后面的进入卫生间时,大便池内塞满了纸,地下也扔满了纸,脏水充满了便池,急得老板直搓手。有个同胞洗手时,对着挂在墙上的洗手液盒猛拍,嘴里还叨叨,这东西怎么这么不痛快。好在这些都发生在同胞之间,没有几个外国人看见。

    威尼斯以“水城”而闻名于世,建于意大利东部亚得里亚海海滨,是由118个小岛,117条河连接而成的,被称为“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现在是意大利威尼根大区的首都。威尼斯又因多桥而被称为“桥城”,有石桥、木桥,座座桥设计精美,因而威尼斯还有“桥梁博物馆”之称。

     威尼斯共有二十万人口,有十四万居住在陆地上,六万人在威尼斯岛上居住,主要收入靠的是旅游,每年接待游人在二十万以人。据说这几年中国人到这里旅游人数仅在日本人之后,居亚洲第二,据导游介绍,来这里组团的多为国内的垄断行业或权力部门,如邮电、电信、电业、煤业、银行业、金融业、石油业等。

    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个填海造楼,填海建城的城市,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为躲避匈奴人的侵扰,勤劳的威尼斯人开始在这里填海建房,据说仅砸入地下的木桩就有五百万支,小城是在木桩之上建成的。现在威尼斯仍然保持着古老的风采。

   晚上入住威尼斯四星级别墅,两栋两层小楼,外围的环境非常美而静,可房间小而简单,简单的没有一张桌子,我今天的日记是坐在床上完成的,太不方便了,就此搁笔。

9月11日晚于  威尼斯

   从威尼斯到奥地利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途经阿尔卑斯山脉,穿越若干山洞,中午在黑鹅湖边的“咱们台湾”中餐馆就餐。因急于赶路,没有参观中途的景点,午餐后在湖边喂了一会儿野鸭。湖离公路这么近,离城市又是这么近,湖中有这么多野鸭,这在国内是很少看到的。

    我始终坐在车的前排位置,便于与导游沟通,同时也为我观光路边风景带了方便。乘画行程已是第四天了,我观察到这位波兰兄弟开车时速从来没高于120公里,但也没有低于80公里,我从导游那里知道,西方的交通*有规定,在高速公路只能在80—120公里的时速行驶,超越或是低于这个速度都会受到处罚。是否超速并不是人工监测的,在车内有类似于飞机上的黑匣子,记录着各种数据,其中还有连续行车两个小时要休息二十分钟,超过四小时要休息四十分钟这样的规定,在几天的行程中我们都熟悉了,只要到了这个时间,就会停下来休息,这样司机会有很好的精力和体力,避免和减少了很多因疲劳驾驶而发生的事故。这里的路障多是由塑料制成,塑料模具中装满水,即使撞上也不会损失车也不会伤人。路中间的标志也是橡胶制品,只起提示作用,不象我们国内的水泥墩,只要撞上,不是车毁就是人亡。

    在行驶时我看到有修路的,但人很少,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工地上的工人都在操作着机器或是车辆,没有人挖锹铲的,用来拉料的车都安有警灯,其他车辆要为其让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汽车主动为行人让路,这是*律赋予行人的权利,开始我们并不熟悉,站着等汽车通过,但司机会主动向你示意,让你先行。我还注意到,这里的洒水车、装垃圾的装载车都安装警灯,这种车是不会主动为行人让路的。

 

   在我们走过的这几个城市,见到的绝大部分是两厢小桥车,很少有三厢的,这可能是出于节能吧,同时也会减少占地,节省空间。在市区无论是繁华宽阔的街道,还是窄小拥挤的胡同,车辆停入都很有规矩,整整齐齐地停在路边的两边,在路上很少见到交通警,更没有什么协警之类的,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井井有条,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在行驶中相互超车的不多,即使是超车,也听不到喇叭声。四天的行程,每天都在三百公里以上,没有遇见一起交通事故,那怕一件很小的擦车事件。欧洲的事故率要比我们国内少60%,其原由不言自明。

    我看到修路的路基,用石块垫起足有一尺多厚,上面还要加碎石、粘土,可以肯定的说,这样修路,质量能有问题吗?偷工减料在这里是绝不会有的。

晚上入住奥地利莫扎特酒店

9月12日

    这几天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不到五点,我和老王就醒了,闲聊几句开始整理内务,离吃早点的时间还早,我们到外面转了转,见到当地人已穿上夹克,当然也见到早起锻炼身体的人,他们是一身短打扮。奥地利位于欧洲东部,是个内陆国家,八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有809万人口,99%为奥地利人,他们在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毕业可以免费上大学。这里为“音乐之都”。联合国有三个机构在此:欧佩克、粮农组织、核能组织。上午我们到多瑙河边参观时,河的对岸就是这三个组织的总部,据说我国的计划发改委也有专人在此办公。而后皇家花园、玛丽亚广场、英雄广场、国家歌剧院参观。在总统府、外交部、总理府,我们看到很多游人,在全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向全世界的游人开放,我感到不可思议。

    导游领我们进了两家水晶商店,进去一看,清一色的中国人在经营。同去几位看了几眼就出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挑选几件,他们坦诚说,很难相信这里的货会是真的,其实我心里也这样想,只是没说出来罢了。因为前天在比萨斜塔那里就遇到几个黑人兄弟,他们手里拿着一盘手表,见到中国人,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劳力士”“便宜”,同行的白双柱院长用英语问他,这手表是哪产的,这个黑人说“CHINA”。与其砍价时,一欧元就能成交。中国制造的假货,能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欧洲市场,难怪同行们对同胞们开的商店存有戒心。同胞之间的信誉到了这个地步,真是一大悲哀。我们还到过几家不太大的超市看看,进去时,我们每个都随身背着大小不等的包,但每次都正常出入,没有劝阻。更没有人象盯贼似的,看住每一个人的举动,况且店里只有一至两个店员,有的仅有一个店员在收款,这与国内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里没有豪华的酒楼和饭店,我们入住的都是三星、四星的酒店,这里的服务人员非常少,有的店员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很少有青春少女,更没有国内饭店门前站立着漂亮女孩在招呼过往的客人。国内服务到了这样的程度,是出于热情还是经营无奈,真让人难以理解。

    在一家中国餐馆的门脸前,摆放的桌椅超越邻家小店,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在国内的店门前,不来我这买东西,就是停一会儿也是不允许的,怎么可以这样长外的占着,我们问了店主,他告诉我们,出了店门就归政府管,我们交了钱就可以使用。

   下午我们从维也纳继续往北走,途经萨尔斯堡,在经过吉姆湖时,我们在此停留,这里已是德国的慕尼黑境内,高速公路就在湖边经过,我们到时,湖边停了很多车,很多人在湖边与天鹅嬉戏,这么多天鹅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天鹅与人这么近距离亲密接触,我也是头一次见到,不免激动起来,又是拍照,又是录相,忙的不亦乐乎。如果不是导游招呼,我们已忘了赶路。

   离开了奥地利的秀美山河之后,来到了联邦德国,晚间入住慕尼黑北部15公里处,
又是郊区的三星酒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