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予舒文集

专题栏目

赤峰文化产业思考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18291 更新时间:2006-06-07

【字体:缩小放大

(一)


    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除了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就是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这方面的例证,很多很多。中国历史上有“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唐宋时期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13—14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19世纪中业有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和严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对明末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毕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1915—1919年开展的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是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反对“迷信”的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尤其为“五四”运动开辟中国历史新时代,奠定了思想基础。意识形态问题,从世界历史角度看,同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历史作用。比如:最著名的意大利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文明史的一个新时代;日本国的“明治维新”,全面促进了日本国的现代化和西方化,使日本国从封建制的国家戏剧性的变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强国之一。等等,各国的类似现象,不胜枚举。
    文化做为产业的认识,发达国家,同我国的差距,只不过三、四十年的光景。现在党和国家已经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发展文化产业定为国策之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2002年5月,在南京举办了我国首届文化产业论坛;去年11月,国际博鳌文化产业会议,在海南召开;党中央又召开政治局会议,胡锦涛主席亲自主持讨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所以说,文化产业已经成了我国的朝阳产业,加上现代科技成果,来势迅猛,把文、体、美称做“小三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将以文化认输赢,文化决定城市质量。
    这些认知和观念的变化,为我市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为我市文化产业很快的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经济链中的“短缺经济”现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二)


    赤峰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存众多、考古实证资料丰富、位置优越、物产丰美、品类齐全,自然景观雄胜,文化底蕴深厚。现在又有了地区的高等院校——赤峰学院,成为人才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

    有文字记载以来,在赤峰境内,有过20几个民族生息繁衍于此,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的,则是至今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和已经消亡的匈奴族、契丹族。这里,自周秦以来,一直是民族融合,兵家征战,政治家关注、考古学家瞩目和文艺家抒怀的大舞台,赤峰先民们,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版图缔造的历史长过程中,功不可没。

    说到文化产业概念,对赤峰地区来讲,只是近些年,确切地说,是近几年的用语。可是从实践角度讲,赤峰文化系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1988年,举办首届文化节,在全区还是超前的举动,当时贯彻文化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办了“以文补文”项目和多种活动,自那以后,全市文化系统、乌兰牧骑、京剧、评剧等专业演出单位,千方百计开辟演出市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弥补财政支付不足的困境。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地是市京剧团陈祥团长和宁城、敖汉乌兰牧骑等单位,排练出许多评剧和京剧小段子,常年下到基层演出,挣一些伙食费、装备费,过着艰苦的日子。

    现在想来,那些实际上就是一种朴素的文化产业思想,在“以文补文”的旗号下,具有超前意识的文化艺术部门,还谨慎的开办了一些经营项目,主管部门召开了多次 “以文补文”的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并且曾高喊“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口号,生怕犯下政治错误。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策放宽,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下,赤峰文化部门、演出团体,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普遍搞起了技能培训,出租一些设备和闲置房屋,开办小型商业经营门点,集思广益,积极搞创收,呈现出一派文人下海经商的喜人景象,有一些文化人,还成了地区的大款,喜形于色。

     除了纯文化单位,我市的印刷、出版(如彩世印刷集团等);新闻媒体(广告、“天南地北赤峰人”)《百柳》《松洲》《赤峰学院》校刊;市委宣传部主编的《赤峰历史文化丛书》及《北方民族文化丛书》《西辽河文化丛书》;《赤峰史》《赤峰之最》《草原艺术论》《赤峰诗词》《赤峰人物》;盟、旗、县志;赤峰市委宣传部同赤峰电视台拍摄的多部电视专题片;赤峰文联所属八大协会;《柴春泽国际网站》等等,都可以纳入我市文化产业建设领域之中。
      我想,这些变化成果,就是赤峰市文化产业建设和争取更大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


    赤峰文化产业立项问题,是赤峰市党政机关、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需要进行认真挖掘研究和梳理的大问题。

    赤峰市历史、人文、地理、资源方面的优势,前面做了简要说明,文化产业立项内容,极其丰富。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主的产业;产业文化,是以产业为主的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那个是第一位的,哪个是第二位的问题。

    从大文化的角度看,任何产业,都离不开文化,但是任何文化,未必都叫做产业。我们经常看到的“燕京啤酒集团”、“塞飞亚集团”、“兴发集团”以及一些企业和商业店铺,都体现出了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兴趣,文化已经成了企业经营部门的新的投资方向,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侧面上了一个实践和理论的台阶。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总结。

    我想以下同文化相关的10个方面,都可以确立为文化产业项目:
      1、文化遗存  文物普查中,全市发现有6400多个古遗址点,要占全自治区古遗址点的二分之一弱,而且,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点有15处之多。
      2,历史上各代统治者在赤峰地区设的都城有四处:辽上京,辽中京,鲁王城,白城子;皇陵3处,辽祖陵,庆陵,环陵;规格高,规模大,保存完整的王府有喀喇沁亲王府。
      3.洞穴,石窟,岩画,人类遗存,古战场。
      4.名胜类,有国家级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还有庙宇,冰臼大观,沙地云杉,达里湖,水库,森林,鹿场,影视城,煤、铅、锌、铜、金、银、叶腊石,玉矿等。
      5.民间娱乐,有那达募大会,庙会,巴林石节,辽文化节。
      6,工艺品 有民族服饰,刺绣,草柳编织,民族乐器,剪纸,辽瓷,挂毯,青铜,篆刻、石雕,根雕。
      7.服务设施   有高档的综合性洗浴中心,室内游泳馆,体育馆,美容院,三星级、四星级饭店,豪华餐厅。
      8.名吃有哈达饼,哈达火烧,对夹,小磨香油,兴发,赛飞亚、红武系列品,瓦尔什雅罗鱼,乳制品(尤其是克旗产的贡品奶豆腐),山野菜;饮品类有著名的宁城老窖,燕京啤酒,杏仁乳,沙棘饮料,塞罕矿泉水。
      9.交通设施  有省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南北铁路,民用机场,茅荆坝隧道,
      10.通讯设施  有中国网通,联通,铁通,广播发射中心。

(四)

 

    赤峰文化产业建设起步和目标问题。赤峰历史没有朝代缺环,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遍地都是文化财富,可以开辟的文化产业领域广,项目多。然而,似乎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我想应该确定 一些原则,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阻力,力主以多元化格局,取代政府一手包办的传统做法,给民办以更大的空间,先易后难;投资少,见效快,对资本市场有较强的吸引力,突出赤峰特色,提高赤峰的知名度。现阶段是提高文化产业创收在GDP中的比值,最终目标是把赤峰文化产业,建设成赤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全区争创领先地位。

    我了解到全国文化产业建设的一些前沿形势,举介如下:当前,首都北京,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速度非常之快,1996年,广东率先组建的报业集团,已经成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品牌,在文化产业建设上广东省投入了70亿元,走上了“吃文化”的路子。 一个赵本山小品,一个“东北二人转”已经成了辽、吉、黑三省的文化品牌,有效地推向了全国;一个武利平、一个阿宝和西北的“二人台”,已经成了大西北诸省区的文化品牌,也在逐渐的推向全国,浙江省金华地区有个小镇叫衡店,生产的瓷器叫东瓷,年利税达到20亿元,号称世界瓷都;承德市开发杏仁乳“露露”系列,一炮打响,远销世界,等等 ,实例很多 。

    面临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势和全国性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研究赤峰文化品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谈到这一方面,比较通常的说法是,赤峰“红山文化”、“辽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蒙古文化”的品牌,从学术观点看,哪一种品牌,都展示了赤峰历史的辉煌,个人认为,在“文化品牌”的定位上,应该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共识: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2、文化遗产多,考古实证资料丰富。3、现实存在明显,民众认同。4、前景看好,便于展现。

    一、依据这个思路,研究和讨论赤峰历史和现实文化,个人认为还是突出“蒙古文化”即“蒙古族文化”为好。其主要理由是:赤峰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12个旗县区有牧业旗5个,半农半牧旗2个,七个旗县面积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蒙古族主题民族,总人口达78万之多,而且全市通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和市面用语。赤峰历史上20几个北方民族,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一直传承下来的,只有蒙古族。蒙古族在赤峰生活了一千多年,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忽必列建立元朝,到北元最后一个皇帝林丹汗跨台,历经421年,如果把北魏政权148年计算在内,那么蒙古人建立的政权长达569年,这要比契丹族历经9个皇帝、三足鼎立政权存在218年,悠久的多。蒙元时期的版图属世界第一。元朝是全国性的政权,北元是不归明朝管辖的独立政权,而契丹辽王朝,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北宋,西夏三足鼎立的地方性政权,从来没有建立起全国性政权。

    二、蒙古族文化遗存多,考古实证资料丰富。元代都城遗址有应昌路的鲁王城(距克旗政府经棚120公里)、北元最后一个都城白城(距阿旗旗府天山镇75公里);王府20处,其中清代喀喇沁亲王府,至今保存完好,名扬海内外,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受封的领地,几乎包括了赤峰全境。克旗是成吉思汗丈人弘吉喇部的领地。弘吉喇部与元朝各代皇帝的姻亲中,嫁作皇后、妃子的有18人,招为驸马的有16人,同时,弘吉喇部是成吉思汗的母亲、夫人和元朝十个皇后的娘家,元太宗窝阔台正式下诏旨曰:“弘吉喇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太祖成吉思汗和世祖忽必烈,在战事活动中,都曾驻跸过渔儿泊(应昌路),元代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设立了中书省,行政院和十一个省,而将应昌路划归岭北行省,是元大都(今北京)通往塞外上都和东北各地的交通枢纽,所谓“太祖肇基之地,国家根本系焉”,可见赤峰地区在元代的重要地位。

    三、蒙古族文化,现实存在明显,赤峰地区各民族普遍认同。蒙古族文化在赤峰地区,不但有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而且还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有元以来赤峰蒙古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但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发展,并向现代化迈进。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礼习俗,礼仪和葬俗都有了延续和发展。从大文化,大教育体系角度讲,蒙古族文化和教育事业已经构成体系,保存完整,日益发展,进入了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等等 ,其他从略。

    四.蒙古族文化前景广阔,便于展现。赤峰地区的品牌企业,诸如“草原兴发集团”“塞飞亚集团”“红武集团”声称的“草”和“绿”字,无一不反映蒙元文化的实质形象,“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冰臼公园”;众多的民俗旅游点,哪一项也没有脱离蒙古族文化的实质,现在赤峰市党政领导已经高度重视蒙古族文化,不但确立了“蒙元文化博物馆”,而且在新区建立了“蒙古源流”景观,如果将建设中的新区会展中心,命名为“蒙元会展中心”,那就更是在打造“蒙元文化”品牌上体现主体民族扶持弱势群体的千古功勋。

    如果这一大的思路定下来,寻找赤峰地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就容易得多了,我想以下几方面,应该属于投资少,见效快,资本市场兴趣浓,操作容易,民办性强的文化产业:
      1、以赤峰旅游业为龙头,注重新闻媒体广告和出版印刷收入。
      2、克什克腾旗“影视城”。
      3、克什克腾旗特色的奶制品,小肉饼。(元明清时代的宫廷贡品)
      4、以松山区缸瓦窑和林东白瓷为中心的辽瓷文化。
      5、丰富的杏树资源系列文化。
      6、荞面文化系列。
      7、巴林石艺雕为主的工艺品文化,普通章料文化(重点向群众化,买的起方向努力)。
      8、酒文化,如燕京啤酒,宁城老窖,乾御兴酒、沙棘饮料等。
      9、敖汉小磨香油。
     10、赤峰名吃系列,如对夹,哈达饼,肉饼等。

(五)


    赤峰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

    文化产业的项目,突破口和最终目标定了,就要明确操作、运行和最终解决赤峰文化产业这个短缺经济问题。

    我想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着手进行
      1、以宣传部为主,组建专门的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打破旗县、部门局限,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在管理方面,形成开放式的文化产业指挥中枢。同时聘请顾问、特约研究员,成为文化产业智囊团或参谋部。
      2、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以质量为基础,以宣传、包装为手段,全面推进“吃文化”的浪潮。
      3、聘请各方面的文化产品形象大使,如著名电影演员斯琴高娃,话剧演员宋国峰,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喜顺等,为充分利用赤峰文化产业资源,提高国民经济中的文化产业GDP比值造势,形成浓厚的赤峰文化产业氛围。
      4、加强赤峰文化产业资本的财政纳税监督机制,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服务。
      5、创办赤峰文化产业刊物。

                                                                   2006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