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于建设文集

专题栏目

于建设写 《万岁赤峰》连载(3-5)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4878 更新时间:2007-11-27

【字体:缩小放大

于建设写  《万岁赤峰》连载(3-5)
    当我走进8000年前的兴隆洼的先民村的时候,被那秩序井然,布局严整的村落结构所
震撼。环村的界壕足以抵御敌人的偷袭和野兽的侵扰,秩序严整的房址如同当代人的村镇
规划。村落中央的大型房址,足以容纳百人集会议事。没有一定的集约程度的耕作、采集
和渔猎业,是难以维系这样大规模村落的生存与繁衍的。经过磨光处理的石器、镶嵌精美的
骨器和人面像,足以证明他们已经跨进了新石器的大门。还有那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玉耳环,
不知曾挂在哪位远古美人的鬓边。这个村落是氏族社会向部族转化的重要转折点,社会的第
一次大分工已经基本完成。兴隆洼人走进这个远古的村落,又不知又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石头了。“人猿相揖别,几个石头磨过”。
在诸多的石头中人们选择了美石,后人称之为玉。玉石的加工已经到了令今天的人们叹为观
止的程度。在没有金属器的时代,先民们把钻、刻、磨、割工艺已经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认识,早已经普遍应用到玉器的加工中。在中华文明的诸多传统中,赤
峰地区的崇玉、尚玉的传统应该是最为久远的了。以玉通天、以玉礼神、以玉区别人的身份,
以玉象征王权的地位。“巫玉之光,王玉之本”,大巫即是大王。巫和王都是以玉器表达自
己统治理念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有过一个追求玉器比今天的人们追求黄金、汽车、
豪宅还要神秘、疯狂的时代。
    从兴隆洼到赵宝沟,人们在陶器上的作画已经到了令抽象画大师们瞠目结舌的地步。飞
扬灵动的神鹿、遨游太极的神鸟、多维的构图,流畅纯熟的笔法,使人难以想象这是7千年前
的艺术杰作。在对赵宝沟文化的认识还漫漶不清的时候,又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高度神似
的陶凤造型又惊现在赤峰的大地上。凤鸟造型的出现,使人们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又有了全新的
进展。这一时期的陶器极为繁富,加工和制作工艺也趋于成熟。
    从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在红山后发掘,到七十年代三星塔拉大玉龙的发现,红山文化并
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获得重大突破,专家们在辽西山区发现
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东山嘴大型石砌祭坛遗址,随后又在与其相距50公里的牛河梁村发现一座
女神庙、数十处积石大冢群以及一座面积约40000平方米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
出土了包括红山女神头像、陶质塑像、彩陶、玉雕龙等大批精美绝伦、举世罕见的文物。2000
年后在敖汉旗草帽山遗址发掘中又发现了带冠的人头像、骨笛和圆孔方壁。经碳十四测定和树
轮校正,确定这些遗址距今已有5500年。
                  于建设写  《万岁赤峰》连载(四)
    考古专家们研究时发现,东山嘴、牛河梁、草帽山等处的红山文化遗址坛、庙、冢布局类
似北京的天坛、太庙和明十三陵。祭坛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建筑布局
按南北轴线分布,而且注重对称,有中心和两翼主次之分;女神庙有主室和侧室,泥塑残块证明
有体魄硕大的主神和众星捧月的诸神;积石冢群都在山顶或小山包上,具有山陵性质,冢群中心
是大墓,周围有很多陪葬的小墓,墓中有的完全没有或仅有少量的随葬品,有的则随葬有大型精
美玉器,从中可以看出氏族成员的等级分化相当严格,已具有“礼”的雏形。中国传统史学一向
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象征中华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证
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中心,包括西辽河上游在内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红山文化成为几十年来国内外人们共同关注经久不衰的焦点。
    走入了红山时代,赤峰地区的先民们终于把新石器时代推向一个辉煌的极致。猪、鹿、蛇集
于一身的原始龙形图腾,成为了中国社会几千年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庙、坛、冢汇集一体的建
筑格局,奠定了皇权社会最早的原始人文秩序。五千年前的西辽河上游,诞生了一个神秘而又高
度繁盛的王国。红山人崇拜生殖,崇拜女神,崇拜红与黑的色彩。长于农业耕作,留下无数精美
的彩陶器,首创下开山铸铜的先河,勾云形玉器,马蹄形玉筒,三连孔玉壁,胎儿状玉龙……不
断的考古发现,向人们传达出令人身心悸动,繁富、神秘的信息。
    有一点可以断言,这一切都依赖于原始农业技术的成熟。对于原始农业,这里的条件是得天
独厚的,赤峰东部的有水沙地是易于开发的。在这些易于耕种的有水沙质土壤上,先民们以独创
的桂叶形大石耜大规模进行了垦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了稳定的农 业收获,才有
可能促进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的进一步分工。也正是历代先民们过早、过度的开垦,赤峰市东部留
下了800里的瀚海。“流沙、流沙满天飞,你为谁憔悴,都只为缘聚、缘散缘如水……”
                      于建设写  《万岁赤峰》连载(五)
    人类童年时代走过的路程过于漫长了,竟然已经找不到自己最初走出的家门。5000年的漫漫
征途,5000年的风云雨烟,历史老人也记不清自己的历史了。从牛梁河到大甸子的这段时空中,
在中华帝国形成之前,一个北方方国的存在是无可质疑的。精美的彩绘陶器简直达到了令人叹为观
止的和谐与艳丽。如果你从赤峰城乘车沿平双公路北上,便可看到先民们挖筑的座座山城,排列严
整,居高临下,森严壁垒,迄今为止仍是这一地域最为壮观的人造工程。山城大都依山而筑,城是
一座山,山是一座城。这阵列的山城是一道道严格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果没有需要拼死保卫的家园,
没有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是筑不起这些城堡的,即使筑起了这些城也无法真
正固守它。假如我当年走进这里,必定是滚石檑木震天,飞矢如蝗、如雨。随着人们对自然和社会
的敬畏,祭祀活动也到达了十分疯狂的程度,可以想象在一处处的高山上,先民们集聚在一起,点
燃了熊熊大火,神秘的火舌飞舞着卷向茫茫夜空,人们在大巫的率领下祈求神灵的保佑,祷告苍天
大地的恩赐,遥拜先祖徘徊的灵魂。在中外瞩目的红山上,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深达数米的灰层。
    现代人们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以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人们以一种狂妄的口气
说:我们的任务是向大自然索取。其实大自然和人类轻轻开一个玩笑,就可以摧毁或改变人类积累
几千年的文明形态。 
    5000年前温暖的阳光,刚刚孵化出文明的幼雏,文明之光只是一丝曙光,一个寒冷的冰河时期
又到来了。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下,夏家店下层的原始居民不得不放弃连绵的城堡地域和大片无法继
续耕种的土地,大密度地压缩在赤峰南部的川谷地带。可能是由于转寒的气候,另一支高原人群进
入了山地,相当一部分原始居民整体迁徙了。
    他们带着精美的彩绘陶制造工艺;带着青铜冶铸技术;也带着成熟的农业耕作经验;还带着正
北方强悍、傲岸的气韵风神,整体南迁了。他们终于进入了黄河中下游,与黄河流域的原始文明相撞
击,产生了耀眼的光焰。中原帝国正式诞生了,威威赫赫的殷商王朝延续了500年之久。
    商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其农业比较发达,已用多种谷类酿酒。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
的青铜器和白陶、釉陶,交换也逐渐扩大,并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在河南殷墟商人墓地的埋
葬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死者的头无一例外地朝向东北方向,这里正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商人死
后的梦想是鬼魂回归故里吧。如果再看一下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和红山文化的玉龙比较一下有着
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