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多彩人生

专题栏目

稻花香里说丰年---李文宏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476 更新时间:2004-10-13

【字体:缩小放大

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的玉田皋乡七十年代曾因为一代知青而在全国名噪一时,当年插队知青柴春泽带领玉田皋人,艰苦奋斗,引水造田,使沙地变稻田,成为了玉田皋人的骄傲。岁月倥偬,如今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玉田皋的稻田已经连网成片,玉田皋的大米已经成为知名品牌,特色产品,走向了全国。王田皋人治沙改水造玉田,招商引资沃热土,被誉为塞外小江南。在金秋九月稻香时节,玉田皋乡举办了建乡四十九年来的首届“稻花香文化艺术节”。 
    九月十九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红山晚报文化沙龙一行二十余人受当地政府的邀请,带着自己的书画、文学作品前往这个位于红山水库下游,老哈河北岸,科尔沁沙地西缘的玉田皋乡,与他们共度文化艺术节。 
    一路秋风送爽,水秀山青。一踏进玉田皋的土地,先闻到了醉人的稻香。驱车前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极目远望,流光溢彩一片稻海,如果不是手里拿着玉田皋的邀请函,还真以为错到了江南。玉田皋的书记刘军为我们介绍,玉田皋全乡土地面积25万亩,而有林面积就约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难怪极目都是草木葱茏水秀山青。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沙海,森林覆盖率仅有4.6%,今天的绿色是经过玉田皋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奋斗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玉田皋人写在大地上的秀美篇章。 
玉田皋乡乡长孙学军告诉我们,这是玉田皋建乡四十九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活动,也是玉田皋一个丰收的季节喜庆的日子。在开幕式上,我们果然看到了玉田皋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看到富裕了的玉田皋的喜悦祥和。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农民秧歌队、小轿车队、农用车队、摩托车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红山晚报文化沙龙的捐赠使文化艺术节掀起高潮,赤峰书画界的傅智勇、宁广瑞、苏涛、吴银成、崔连魁、鲍凤林、于治山、刘宝玉、包富、何宝祥等十位画家把自己装裱精美的字画送给了玉田皋。王燃、高晓力、鲍喜章、展国龙、刘玉琴、刘姝妹、丛利华、吕斌、麦沙、张松柏、李文  宏、张广建等作家也都把自己的作品集共三十余套送给了玉田皋。当年插队玉田皋的知青柴春泽情系第二故乡,难忘这片热土,在他开办的柴春泽网站上,专门免费给玉田皋乡开办了一个专栏,这次他又为玉田皋送来了一台电脑,希望他的第二故乡及早和世界接轨。当年的大连知青,赤峰圣宝成置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姜宝泰为正在筹备出版的《我们和玉田皋》一书捐助二万元。文化沙龙的参与和支持,为这次稻花香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艺术氛围。     
    稻谷飘香的时节,也是玉田皋最辉煌灿烂的时节,真可以说是“花开时节动京城”啊! 
下午,作家艺术家们参观了玉田皋的知青渡槽,自流井,并进行了坡坎采摘。在参观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玉田皋那稻浪起伏整齐如画的三万亩稻田。站在小孤山上放眼望去,只见老哈河水如一条银练缓缓流淌,河的北岸稻浪翻滚,披金挂银,风光无限。 
玉田皋从七十年代开始试种水稻,而在这之前老早就有贡米之说,据史料记载,从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就在这里设驿站运送贡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玉田皋人治沙改水造良田,如今玉田皋乡大力发展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基地,引进大米精深加工项目,使玉田皋大米以其品质晶莹剔透、营养丰富等特点,走出赤峰,走向全国。 
    如果说旖旎的江南风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惠赠,那么绽放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这一枝秀美的花朵则是玉田皋人靠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描绘出来的。如果你有兴致的话,不妨到这里一游,这里你可以饱览稻香四溢的江南风光,还可以攀大黑山登小谷山,观万亩稻海看林木葱茏,伴着滔滔的老哈河水听当地人讲那美丽的传说。喜看稻菽千重浪,玉田皋,是镶嵌在科尔沁沙海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报记者李文宏/文   本版摄影/牛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