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岁月

专题栏目

王钟写《碌碡湾知青传奇》(39-40)
作者/来源:王钟博客 点击数:3443 更新时间:2008-12-08

【字体:缩小放大

王钟写《碌碡湾知青传奇》(39)

 碌碡湾知青传奇(39)
紫玉听了这番话,好一会儿没作声,有的地方自己有同感,有的地方觉得晓珍过于悲观,但总体说,晓珍有阅历,说的都是真实感受,于是想到了自己……

“睡了吗?”晓珍见紫玉无声,支起胳膊问道。

“还没有。”紫玉回答。

晓珍说:“不谈这些了,谈点别的吧,谈谈你吧,处男朋友没有?”

紫玉不知为什么脑子里一下出现了白云飞的影子。继而自责地想:想到哪儿去了,即便真能做到有难同当,也不是晓珍说的那种男朋友。说:“还没有。”

晓珍说:“听你说得这么勉强,不像没有,至少有了心上人了吧?”

紫玉说:“真的没有,以后如果有了,我一定先告诉孟姐。”

晓珍说:“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白云飞的影子在紫玉的脑子里一时抹不掉,她还是提起了白云飞:“孟姐听说过白云飞吧?”

“白云飞谁不知道呀,我说这人也有点毛病,干嘛要反对林彪,咱们知道啥呀!”

紫玉似在辩解:“孟姐可能不知道,我和他是同学,我了解他,这人很是正义,还有些侠气呢,写日记不过是他的癖好,他字写得好漂亮……绝不是反革命,我们都为他抱不平,还写了联名信,要求上级考虑他的一贯表现,释放他,或从轻处理。你说,如果我们要帮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晓珍想了想说:“一般来说,这种事只能是同情,因为弄不好就会把你牵连进去,这是政治问题。”

“如此说来,这种事是帮不得的了?”紫玉说。

晓珍又想了想,说:“我觉得这些年有些事情对于上边来说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比如救济粮,公社书记说给哪个队多少就是多少,队长说给谁就给谁,结果该多给的没多给,不该给的倒给了,群众有意见也白搭,上级也不检查。再如咱们知青招工,管招工的人说招谁就招谁,说谁不行谁就不行,有意见也惹不起。所以我看,要真想帮他,不能在下边乱鼓捣,弄清谁管这个事,然后在这个人身上做工作,让他了解情况,促使他帮忙说话。虽然有些事名义上是集体研究,其实都是一个人说了算,集体研究不过是形式。”

紫玉联想起大进士姜棋的话,他们说的“当权人士”和“说了算的人”是一码事,她构想回去应该办的事儿。



这几天,知青们除了每天参加劳动外,按团支部的安排,写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体会文章,并在生产队那间多功能的会议室里布置了一个很漂亮的壁报专栏。

这天晚上,知青们在大林和书君的主持下开会,交流体会。体会文章几乎千篇一律,无非是学到了贫下中农的好思想、好作风,自己如何克服怕苦、怕脏、怕累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和意识,今后怎样炼就一颗红心,两手老茧,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有的很容易听出互相传抄的痕迹。只有大进士姜棋的体会文章别出心裁,有番新意。

他说:“我的体会文章题目是‘我和贫农学语言’,副标题‘拉和大的词性关系和应用’。”他用手庄重地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十分严肃认真地读道:“……有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贫农周青山老大爷在热火朝天的大会战工地给我们作报告时谈过‘拉’的问题,也就是拉屎的拉,可他后来又改用了“大”字,即大便的大。那么,拉和大,在周青山的嘴里都是表示排泄的意思,但他针对不同听众,文明地选择用词用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其实,拉是动词,大是表示事物程度的形容词,用拉字往往使人厌恶,在公共场合让人听了不舒服,而用大就不同了,还省略了屎字和便字,并能让人一听就懂,很了不起,贫下中农中蕴藏着我们学不尽的东西,今后我要虚心地认真地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句号。”有人早已笑弯了腰,他却一脸严肃,目不斜视地端坐在那里。

小林讨厌开会,并且逢会必打瞌睡,为此,大林多次说过他,今天会前大林还做了嘱咐。为此,他强打精神听这些没趣的发言,轮到自己时,也照着东拼西凑费劲巴力写的稿子念了一遍,更觉没趣。听了大进士的发言以后让他笑了半天,精神多了,可是再听别人发言还是那一套,便精力分散去想别的问题。(39
王钟写《碌碡湾知青传奇》(40)
碌碡湾知青传奇(40)
他和徐杰在大会战工地就知道那箱白糖让警察做为白云飞犯罪的物证拿走了,但回来以后,还是到那个秸杆垛边看了看,引起他后悔难过的不是那箱白糖,而是白云飞。他觉得白云飞是位不平凡的英雄,他的行为绝对是英雄才具有的本色。如果不是他为自己和徐杰挺身受过,凭那只手套,凭胡队长那双黑洞洞的眼睛,迟早要把自己查出来。我对他无恩无惠,他却用这么大的代价保护了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为此他细细想了这件事,让他感到蹊跷的是白云飞的日记本怎么就到了警察的手里?必定有人反映上报,是谁呢?他把疑点缩小到白云飞同宿舍的于天宝和哥哥大林身上。于天宝没有机会,哥哥会不会借给小宝看病回城的时候……

他回忆和哥哥相处的十七年,他比大林小两岁,打他记事的时候开始,哥哥就是他的保护神,因为他瘦小,在上小学的时候同班的男孩子经常欺负他,每当他受了委屈都是哥哥替他找回公道。有一次哥哥为他和人打了架,鼻子出了血,弄脏了衣服,爸爸动手打了他,可他半字没提是为了弟弟打架。上了中学以后,同学们似乎都长大了,打架的事少了,但调皮撒野是未成熟男人的天性。夏天他们和同伴到小金河去游泳,到十几里以外的大山上摘山毛杏,秋天,偷瓜摸枣的事也干过,哥哥总是比同龄人聪明、机灵,也有胆量,为此赢得同伴们的信赖和崇拜。哥哥学习也好,中学时当了学生干部,爸爸经常以哥哥为楷模教导自己。然而,从爸爸被人说有历史问题并停止工作那天,哥哥似乎一下子变成了成年人,说话做事总是那么谨慎,同伴们再约他摘山毛杏、去游泳他都谢绝了,并且阻止自己去。学校动员毕业生插队的那阵子,哥哥总是少言寡语,在自己下乡去处的问题上,爸爸妈妈完全同意了哥哥的意见。插队以来,哥哥把妈妈带给他们两人很有限的钱几乎都花在了自己身上……

哥哥能做这种事吗?他不敢想,可是越不敢想,越是挥之不去,他尽力去想哥哥不会做这种事的理由:也许是某位村民、某一个知青别有用心偷走了这个日记本,然后通过邮局寄给上级。

想到邮局,他心头一悸,自己不是替哥哥邮寄过一个很大的信封吗,里边装的是什么,寄给谁的呢?他责备自己当时为什么没看一看。

会议已近尾声,他破天荒地没有瞌睡,这件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后来人们的发言他一句也没听进去,他坐不住,准备散会就去找大林。

大林宣布散会,大家各自把发言稿留下,三五成群回宿舍去睡觉,小林有意留在后面。见大家走完了,和哥哥说:“我有点事想问哥哥,你给小宝看病那天晚上,让我寄走的那个大信封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是寄给谁的?”

大林愣了一下,这是他曾担心有人问起的心病,并常常为此困扰,今天小林问起这件事,他不知是小林自己要问还是别人让他来问的。

大林虽然很聪明,但一时经不起别人撩起这块心病,感到一阵眩晕,脑子一片空白,好在夜幕掩饰了他慌张的神态。然而大林毕竟是聪明的,这一切在倾刻间就过去了,他恢复了常态,并十分迅速地判断事因及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案。他认为这件事只是小林自己要问,而且小林已经怀疑那个信封里装的是白云飞的日记本,但只是怀疑而已,并且说明小林在邮寄这个日记本的时候绝对没看收件人的地址和单位,否则他不会这样提出问题。

想到这儿,他口气自若,平静地答道:“你寄信的时候没看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吗?我记得当时我和你说过,是还给同学周健的一本书。”

大林说得那么轻松,让小林确信不疑,尤其大林无中生有地加了“我记得当时不是和你说过”的那句话,更增加了小林的信任程度。大林相信这样一个道理:假话或者假设,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事实和真话。(40)

王钟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