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岁月

专题栏目

大寨•知青•共和国”主题座谈会发言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23887 更新时间:2009-11-06

【字体:缩小放大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知青朋友:


         您们好!


         我是来自红土地云南昆明的知青,能够被邀请来参加这次全国的主题活动,第一次踏上大寨甚感激动和荣幸。首先向大寨村、昔阳县、人民日报出版社,表示感激之情,因为二、三十年后您们没有忘记老知青,邀请知青前来欢度国庆60周年大庆,使全国的知青同大寨、昔阳又有一次精神上联系交流。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大寨昔阳人处世的优良传统再现。


        大寨、昔阳县是一片闻名于世的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英雄热土,大寨这个太行山下的山村,影响中国农村社会的进程,陈永贵是中国农民的英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铁骨铮铮的中国人。时至今日,当我们踏上大寨,那已经远去的一场场改天换地的图景,仍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是一幅幅中外世人何等难以想象的啊!穷山恶水就是战场,怯懦和苟安在震耳欲聋的炮声里驱散;包谷小米的粗粮撑持了一场复一场苦战,战斗者就是一群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庄稼人;木杆铁镐与筋肉暴突的男女双手、甚至搭着发辫的肩膀推倒一壁壁旧土崖,崛起的是层层叠叠的新梯田群。共同富裕像金光一样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岁月涂染的沉雄、苍劲和壮丽,当上国家主人的一群群庄稼人俨然是用热血与生命铸就新中国建设史上身材雄伟的群雕。


        中国知识青年对大寨、昔阳县和人民日报是有感情的,精神上的向往多少年也是不变的,这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立了。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天津五批知识青年在大学毕业生郝广杰的带领下,都是先到天安门领袖毛泽东像下宣誓,又到山西的大寨取一捧泥土带到各自的插队的乡村,开始新的人生征程。那时,我们城市中学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农村插队之初,只有一腔热情,但建设什么、怎么建设没有谱,又面临角色转换所带来的种种矛盾与困难。这时,在兴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解放军”的热潮中,我们认识了大寨支书陈永贵、铁姑娘队长郭凤莲及后来的昔阳县,当时昆明也多次组织知青到大寨参观学习。反映大寨和昔阳县意气风发的篇什、人民日报相关庄严闳美的文字都是我们知青喜爱的读物,晨夕相共,不倦思考,至今珍藏。大寨仅有五六十个劳动力,在短短时间内有效的治理“七沟八梁一面坡”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经受自然灾害打击,还夺得由200多斤增到700多斤的产量,先后向国家交售175万斤粮食,工分值达到一元多,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我们知青感到大寨特别过硬、特别感人,也特适合农村学习。全国四百多万个生产队都像大寨那样干,那样拼搏,而不依赖国家的回销粮,甚至敲花鼓讨饭,那么整个农村就会富裕与繁荣了。总理周恩来当时指出:“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值得大大提倡的。”这些就为我们知青指明在农村的任务、工作思路、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当时我在村子里当副队长,同干部社员一块学习大寨的精神,艰苦奋斗,科学种田,在村后新建大坝,将一片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二发田。从1969年起连续夺取三年历史上最高产量,工分值也较大提高。从此人生有了实践理想、实现蓝图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同时积累基层工作与群众工作的经验,受用大半辈子。关于大寨,还有一件事特别应提的是1975年10月昔阳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会议,普及大寨式的县。这次大会代表3700人,其中有12位年轻的知青面孔,他们写信给毛泽东,老人家在信上批示:“应发表,可惜来的人太少,下次应多来些。”并刊登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影响甚大。当时毛泽东老人家已82岁、身体患重疾,17个字的一句话,饱含他对中国知青的信任、期待和嘱托。在他老人家的心目里,已经受基层锻炼和严酷劳动考验的知青不再是一群怯懦于檐廓的小鸟,而应像大鹰一样,在宽广的乡村和高峻的山原翱翔于鸣啭。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没有辜负领袖的期望,付出了巨大的汗水与努力,不少知识青年成为了各省市学大寨先进单位的带头人。


        当时,通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知识青年的共同奋斗、兴修水利、赤脚医生、三级农科网、推广机械化,一个一个村子同全国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知青感受到本村本地的变化至全国的变化,既热泪盈眶又振奋人心。下面,我仅举几个标志性的事实数据说明:


        新中国有两个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时期,从1962年到1976年是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1976年比1965年粮食产量增长47.2%。全国人均口粮684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贮藏5000亿斤粮食,够全国人民吃二 三年。农业产量1978年比1962年增长139.2%。翻一番多了;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农业产量翻一番的年份不多,这翻一番是光荣记录。或者说农业产量第一次翻一番记录是在毛泽东时代发生的。中国以占全世界耕地7%生产出产品,供养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当时粮食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棉花跃居世界第三位。农村工业从一张白纸开始,到1978年已有152万个社队企业,2800万农民变成不离家的工人,工业产值达493亿元。这无论如何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在1951年到1980年间,中国工农总产值平均增长率12.5%,农业产值平均增长率4%,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最快的,超过美苏、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尤其是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上山下乡知青最多,知识青年成为农村和边疆建设的新锐,不仅投身国防交通、社队企业,而且在席卷全国农村学大寨、普及大寨式县的运动中,即平整土地和兴修水利中流汗流血。与1965年相比建设8万多座水库,全国实现人口均有一亩稳产高产田,有效灌溉面积比美国的13%高,达到48%,居世界首位。解放后,中国有两次大规模改造农村的旧地貌,一次是1958年前后,解决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大兴水利、水库沟渠化;第二次是“农业学大寨”和普及大寨式县的运动,解决了农业生产第二个关键问题——田地平整、条田化连畦成片。也就是说沿袭了几千年半原始的地貌被改造成水利化机械化的棋盘式的田畦,无疑是中国农村是空前未有的成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奇迹。——昨天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晋建疆提出了大寨与昔阳申报联合国非自然文化遗产的倡议,我由衷地赞成,这是当之无愧的,也会众望所归。


        至此,新中国同国民党统治的旧社会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当时,中国农业从肩挑人抬、人拉犁子、用锄挖地的状况到拖拉机田间跑、电动机柴油机普遍使用;从土地坑洼不平、旱涝灾害频发、靠天吃饭到畦田成片、普遍用水灌溉、每人一亩稳产高产田;从饥荒、挨饿到大多数人达到温饱,初步建成一个人人有工作、有饭吃、没有失业的中国(在1966—1976年毛泽东时代,由于建立30万个国有企业,100万集体企业,提供3000万工作岗位,不仅让1800万知青回城有了工作,另外又从农村调出上千万农民。)这完全是上了一个经济生活大台阶。同时自力更生,群策群力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远程大飞机、基因工程、人工合成胰岛素、青蒿素、杂交水稻、汉字照排。在领袖毛泽东逝世时,既没留下外债和内债,也无通货膨胀和饥饿,而且还留下了大量外汇储备,留下了5000亿斤够全国人民吃二三年的粮食,截止1977年共有黄金储备1280万盎司和外汇储备23.45亿美元,(还引进了几十亿美元成套工业设备和技术)。从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国民收入增加4倍;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且是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从洋油洋火洋钉仰洋人鼻息东亚病夫到世界第六经济大国、第三军事强国和第三世界旗帜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11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如此大的翻天覆地式的成就和急弦无懦响的声势,在中外千百年历史上何时有过!


        一切事实充分证明,大寨人、昔阳县干部群众和全国知识青年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创业者和爱国者,我们契合无间。我们的汗水都没有白流,创建的勋业已彪炳于当时的史册——在这里,我建议中国知青文化旅游节由大寨昔阳举办。会议期间,当看到陈永贵故居和墓地、周恩来总理三访大寨纪念亭、知青林,当听到昔阳县在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中将“大寨”定为首位,感到一种后人对那段历史的尊重、珍惜和传承。“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且迈出了新的更大步伐。在这里向你们致以老知青的敬礼!


                                        云南知青 程约汉
                                        2009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