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八面来风
昭乌达情丝        姜志斌
作者/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311 更新时间:1970-01-01

【字体:缩小放大

                                                         昭乌达情丝       姜志斌

 
    光阴似箭,转眼就是 30 年。 30 年前我中学毕业时,刚刚 19 岁,可谓是青春年华、心高气盛。听说王毅等八小将要去昭乌达盟插队,便欣然响应。 4 年的昭乌达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当今天朋友和学学聚首谈论这段经历时,我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情思。然而留给我最深刻记忆的,还是那段艰苦岁月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和乡情。
             亲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 1974 年 8 月 17 日,我踏上赴昭乌达盟插队的征程。由于在家中 7 个兄弟姐妹中我排行第七,自然成了家中的老疙瘩,父母显然对我偏爱几分。当时父亲在矿务局机关工作,下乡对口点是新宾县的永陵,当我提出要去昭盟的想法时,没想到父母都非常地支持我。父亲是一位三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兵,当时也是 19 岁。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到更艰苦的环境中,会使你更快的成长。”记得我出征的那天,在车轮滚动的那一刻,他流泪了。这泪水,对于当时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意味着对儿女的的情感和期待。这一刻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儿行千里母担忧。 1975 年的春天,由于在劳动中不慎将左手食指靡破了,造成了化脓感染。最初我没有在意,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尔后的几天便开始高烧不退。同学们把我送到了医疗条件很差,但离我们生产队最近的格日僧卫生院。当我的病情在一天天恶化时,日王毅的母亲-张姨(当时来农村看望王毅)一直守候在那拥挤的病室里为我送水端饭,如母亲般呵护着我。她老人家用慈母般的情怀,鼓励我战胜病魔。是张姨的母亲力量,使我挺了过来,病情开始好转。当张姨回抚后,将我生病的消息告诉了我的家人,我那年轻进缠了小脚、当时已经 62 岁高龄的母亲连夜乘车赶来了。她一个人背着许多药品匆匆而来经历了近 40 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当慈祥的母亲站到我病床前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母爱、这种永远不能割舍日思夜想的妈妈,简直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我叫了一声“妈”以后,我的喉咙像被棉花堵了一样,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可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母亲到后仅一个多小时,持续数天的高烧就退了下去。医生都感到了奇怪,难到这真是母子情感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吗?如今,我的母亲已 92 岁高龄,每当回忆这段往事进,她老人家的脸上总是泛起欣慰的笑容。
        友情
    人生难行几知己。我和藏世英同在抚顺市第五中学读书,同在校红卫兵团和校团委任过主任和团委副书记,又同在学校护校队当过队长,都是在学校加入党组织,又相继赴昭乌达草原插队。我们俩人之间的相同经历,许多人都称之为是一咱传奇。正是我们之间相同经历、共同的理想和肝胆想照的真挚情感,把我们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结下了终生的友情。
    1975 年,他继我之后即将结业了。由于一年的书信交流,他已对昭盟的情况有所了解,而且信念、理想和友情的根基不断巩固,从而更加坚定了他赴昭盟插队的决心。记得 7 月份,校领导派他赴昭盟考察。听说他要来,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记得在我们青年点想见时,我们都高兴得拥抱着跳了起来,长时间未能松手。以后的几天,我们谈体会谈理想、谈未来,更坚定了他来昭盟插队的决心。 8 月份他就动员了 10 几名同学一道来到盟乌达草原,分到了五分地公社东山大队青年点。他和同学们的到来,更加激励我努力工作和学习。同时我也经常与他交流体会和经验,帮助他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空村广阔天地里有所建树。世英果然不负所望,在到昭盟的不长时间里,就被结合进大队领导班子,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