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作品欣赏

专题栏目

文侠傅山
作者/来源:王钟 点击数:8665 更新时间:2008-08-24

【字体:缩小放大

  文侠傅山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山西太原阳曲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画家、篆刻家、医学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奇峰,被称为“清初六大师”,其建树波及文史、金石、艺术、医学诸多领域,个人著述颇丰,可惜大都散失,除《霜红龛集》《两汉人名韵》及一些医方、书法墨迹留存于世外,其他只存部分书名和篇名。

  像傅山这样“博极群书”的文人不多见,尤其像他这样侠气的文人更不多见。

  傅山20左右岁的时候,对晋、唐楷书“无所不临”。曾得赵子昂墨迹,临习数次,几乎乱真。但当他知道赵子昂背叛宋廷而作元臣这一经历时,对其人品倍加鄙视,从而痛恶其书法,改临颜真卿。

  明末海内咸知的耿直之臣袁继咸提学山西时,重于文章、气节的教育,对傅山影响颇深。傅山亦以学业精湛、重节气得意于袁氏门下。崇祯九年(1636年),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步行赴京为袁诉冤请愿。受阻后带领众生员在京城刊印揭贴,申明真相,并两次出堂作证。经过长达七八个月的努力,袁继咸冤案得以昭雪,官复武昌道。此事震动全国,傅山名扬京师乃至全国。

  明朝灭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廷的反抗,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土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

  为匡复明室,傅山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起义。但机事不密,宋谦、傅山被捕。羁拘期间,傅山一字不供,一年之后,清廷因不得傅山口供,将他释放。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后来经反复考察,确感复明无望,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松乔”、“侨黄”的别号就取之于此后,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可归。

  康熙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于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亲试录用”。有朝臣推荐傅山,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竟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与众多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不尿。他不仅拒绝参试,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时不叩头、不谢恩。康熙是个聪明透顶的皇帝,以“优礼处士” 之名,大作其秀,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康熙此番作秀是傅山的造化,否则,对皇上如此不恭,非杀头不可。

  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文人要有侠心、侠骨!傅山是文人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