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作品欣赏

专题栏目

日本人考察内蒙古
作者/来源:王钟 点击数:8808 更新时间:2008-09-22

【字体:缩小放大

  日本人考察内蒙古

  ——《蒙古高原行纪》评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学术研究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我国学者在这一时期无力对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有关这时期的资料如凤毛麟角。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著《蒙古高原行记》([日本]江上波夫等著 赵令志译)是了解内蒙古地区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难得资料。

  本书是江上波夫等人先后两次到内蒙古锡林郭勒、昭乌达、乌兰察布等地区考察的资料汇编。第一次为“九·一八事变”前,即1931年6月28日到8月27日,以马车为行进工具,以锡林郭勒、昭乌达为考察对象。第二次为1935年9月1日到10月上旬,以汽车为行进工具,以乌兰察布、包头、绥远(今呼和浩特)为考察对象。两次考察行程3600多公里,先后到达苏尼特、贝子庙、林西、林东、开鲁、通辽、包头、百灵庙、归化、凉城、丰镇等地,全书则仅分三章,为“锡林郭勒行纪”、“乌兰察布行纪”和“蒙古杂纪”。

  正文之外,书首附印68幅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另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说明、译者前言、序(日本昭和16年【1941年】8月,东亚考古学会岛村孝三郎作)和凡例(日本昭和16年【1941年】8月东亚考古学会蒙古调查班记)。

  前两章以游记文体进行记录,涉及历史、文物、考古、语言文字、民俗、宗教、人种、地质、交通、经济等诸多方面。后一章为研究论文。游记配合论文,其编排手法甚妙,读来轻松,且易记、易理解。较之为志而志的某些史学文献,绝无枯燥之感。如第一章《锡林郭勒行纪》,从“发端”到“后记”共分18小题,题简如口语,多为“从张家口出发”、“滞留土勒图乌兰淖尔”、“进入蒙古人聚居区”、“过东苏尼特”、“从贝子庙出发”、“到达林东”、“过开鲁、通辽”等等。记述则细微,从几点钟起床到“擦身子”、吃的什么饭,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路见之人穿着打扮等无不记述。正文里还配有考察时手绘的“归绥城区图”、“内蒙古高原蒙古人和汉人的分布区域图”及照排的“王府木制官印”、“百灵庙古人骨头盖骨”等绘图、照片数十幅。

  本书最早于1937年由日本朝日新闻社以《蒙古高原横断记》为名在日本出版。以后又有多种版本在日本出版。该书主要作者江上波夫(1906—2002),日本山口县人,193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曾任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考古委员会委员长、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内蒙古长城地带》、《骑马民族与国家》等。译者赵令志,内蒙古赤峰人,史学博士,曾留学日本,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和部委级课题。译者的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娴熟日译汉技能,使本书少有瑕疵及纰漏。实为难得的历史文献。

  当然,这一时期正值日本军国主义猖獗之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虎视中国,紧锣密鼓发动侵华战争的时期。因此,其考察目的可谓“路人皆知”。但“这些文献客观上为日后从事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二十世纪对蒙古地区的重要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