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知青名录

专题栏目

于立波:婉拒学校留城照顾 为革命奔向“十八岗”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4925 更新时间:2010-03-28

【字体:缩小放大

于立波简介,系第四届中国知青网络联席会议暨知青文化发展高峰论坛筹备组组长、共和国知青网理事会理事长、秘书长、总编辑,辽宁省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共和国知青》主编、《共和国知青画册》主编、《共和国知青精品典藏》主编、总策划。

于立波:难忘的十八道岗

1998年9月,于立源、于立波、王莉、石海鹰、岑仲清、马守哲、信群、滕建民8名老三届知青发起,经过6年的征稿、准备,编辑出版了《无悔年华》上卷、《岁月留痕》下卷两部近60万字的知青回忆录。时至2008年9月,在共和国一代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再次回首40年前那段艰苦的青春年华,让这难以忘怀的历史给世纪青年留下挚诚的借鉴和历史的回首。

婉拒学校的留城照顾 为“革命”奔向“十八岗”

1968年9月15日,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我随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近千名同学,肩扛行李,手拎挎包,登上了北行的专列。上午9点30分,列车启动,车厢内、站台上一片人海一片哭泣,声声泪泪撕人心肺,慈母双眼滚动着伤楚的泪水,大姐更是泪流满面,那些同学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咬紧牙,不让泪水涌出来……

当时作为“红卫兵”组织“三派”大联合委员会“常委”的我,已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忠实“追随者”,认为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走上山下乡之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才是“最革命”的人。按我当时的身体条件(有比较严重的胃溃疡病),学校和组织上决定把我直接分配去沈城近郊插队。但是,我和同学们感情颇深,大家也不愿意让我离开。“文革”中患难与共两年多的日日夜夜里,一同学习“政治”理论和“最高指示”,一起参加“大串联”和“长征”锻炼,一起到营口散发“派报”被解放军“营救”,一起探讨人生哲理和理想前途……彼此建立起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同学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同学的程度。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决定不要学校照顾,放弃去沈阳城郊插队的机会,坚决和大批同学一起到开原县(今开原市)清河人民公社十八道岗子插队落户。我的主意确定后,立即找到班主任老师,说明了内心的“进步”想法,最后得到了校方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与全校其他知青一起踏上了上山下乡的“革命”征途。

下火车后,我们被送到清河公社,十八道岗子生产大队的几十挂马车把我们拉走了。一路上,田野稻浪滚滚,一片花草芳香。进入丘陵地带,山坡起伏,马车不时把我们颠得老高,屁股摔得生疼,肚肠子都颠动了……转而又是一片笑声。

到了十八道岗子大队第六生产小队的队部,我们的行李被扔到了十来米长的大炕上,秫秸棚上一缕缕灰吊来回晃动,牛粪味扑鼻而来……从此农村艰苦的生活开始了。

头一次扑向森林的怀抱 林场留下难忘的“疤痕”

l969年的初夏,我和刘运时、赵和等同学,徒步一个白天,跋山涉水,步行60多华里山路,首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林区——清河林场的河北工区出民工。这里除了仅有的两栋砖房外,没有其他人烟可见。

50多人的民工队伍里,90%是当地农村的还乡青年,沈阳知青只有几个人。当时的活儿是“打场子”( 清除林子中的灌木杂草 )。领导看我有文化,字写得又好,又欣赏我的“一本正”作风,就提名让我当了兼职记工员。这个差事虽说一般,但却是贫下中农的信任,我也就认真地、扎扎实实地掌管起来。当大家按我的记工数量领到工钱时,都很信服、满意,纷纷说:“于立波是个公正无私的知青。”就这样,和大家每天重复地进行着睡觉、吃饭、上山“三步曲”……

天蒙蒙亮,大家就起炕了。负责做饭的炊事员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太太,她是林场里唯一的女性,她只会贴玉米面大饼子、烧开水,当时条件也不允许做别的,也无条件做别的。大家简单洗漱后,每人吃上两个4两一个的大饼子,饭量大的可吃3个、4个、5个(多吃多交粮),连点咸菜也没有,只喝一饭盒山菜汤,有时做点酱油汤,匆忙吃完便出门上山“打场子”去了。

大家来到山边,打头的让我们一字排开,一人5米宽的位置,并列向山上割去……

一个较粗的根茎挡住了我的镰刀,一只手拉不回来,我就用两只手一齐往回使劲拉,由于用力过猛,锋利的镰刀刃一下子砍到了我的右膝盖下,当时只觉得腿上咯噔的撞击声,而且没有在乎,只用手揉了揉,又接着打下去。过了10来分钟,突然觉得右腿下方疼了起来,当我撸起裤角一看,膝盖下一个白花花的大口子,而且往外翻翻着,还在淌着血。由于镰刀刃太快,当时砍了没知觉,可干了一会儿活,草丛中的露水湿透了裤角、浸泡着伤口,这才疼了起来。我用手绢扎住了伤口,继续坚持把我的活干到头。

回到林场住地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消炎粉,涂抹在翻翻着的伤口上。因离县城近百里,又是山路,我也走不了道,又无法去医院缝合,只能将就条件,对付休息两天,又和大家上山“打场子”去了。由于没有及时缝合和消炎治疗,伤口开始化脓感染,连淌了不少天的脓、血水,尽管这样,还是用仅有的消炎粉、紫药水擦抹……

半个月过去了,伤口总算开始结疤、长肉,我也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两个多月的林场生活,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