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关爱知青

专题栏目

天津知青陶知敏献给知青朋友的新作之一:翠绿色的青春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8286 更新时间:2010-03-28

【字体:缩小放大

                                 翠 绿 色 的 青 春                            
                                           
                                    牧草吐出香馨的气息
                                    心中有块不凋的绿地
                                    岁月的候鸟早已飞逝
                                    昨天的记忆依然翠绿

    1969年7月3日,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我刚刚迈过人生旅途的第十七个春秋,就从海河之滨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整整四年,锡林郭勒草原留下了我——一个兵团战士青春的足迹。

    我所在的三十一团六连,是一个以饲养新疆细毛羊为主的牧业连队。那时我与来自宣化、天津、包头、唐山等地知青以及当地蒙汉青年一道用青春的生命和汗水践行着兵团“屯垦戍边、寓兵于农”的宗旨,既参加生产劳动,又进行军事训练。

    牧业生产的艰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锡盟气候春、秋季不明显,每年五月脱下棉衣却还在下雪,到了九月又开始下第一场雪。趁着六、七、八三个月天气暧和,我们就要上山打草,为羊群储备过冬的饲料。那段岁月,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生活是那样的单调而枯燥。驻扎的蒙古包距打草的地方很远,战士们早出晚归,整天奔波在草山上,用铁叉和抬杆将马拉打草机割下的行行牧草堆成小堆,再驾驭牛拉木制拖子堆成大堆,最后垛成高高的草垛。日复一日,战士们在经受着日晒雨淋和蚊叮虫咬的同时,饥渴、劳累常常让我们望眼欲穿地盼望着送饭的马车或牛车快快出现,但由于草山上战士们太分散,一路送来,午饭差不多等到下午了,而每当看到莜面、高粱、玉米等杂粮做成的饭食时,尽管肚子饿得咕咕叫,也难以下咽。

    收工后赶回驻地的路上,一群群小咬紧紧追逐着我们,叮得头皮又疼又痒,赶都赶不走。据估算,我们在山上打草,人均日行程90里路,且连续劳动两个月都未准许休息一天,是真正的疲劳战术。女战士们陆续累垮了,每天都有缺勤的人员,而我也处于今夜睡下不知明晨能否再爬起来的状况,只能咬牙坚持着。而当女战士们叫喊着腰疼腿疼的时候,连指导员却反复说:“女孩子不到18岁还没长腰呢,怎么说腰疼呢!”那时我们太年轻幼稚,真以为没长腰呢。还记得当时战士们身穿“兵团绿”的裤子一天到晚在草丛中趟来趟去,裤腿清一色变成了麦穗状,无法缝补,只能随它去。面对这严峻的现实,艰苦的环境,曾憧憬“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牧歌般的浪漫色彩在我的心中消失了,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的革命口号在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磨炼着我们的意志。

    兵团的军训是十分艰苦的。记得我刚到连队头一年,每次半夜紧急集合拉练都几乎要我的命。负重三十多斤在雪地里行走、摸爬。对我们这些刚过十七岁,身体瘦弱单薄的城市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太重了。汗水浸透了厚厚的棉衣,汗湿的头发,北风一吹又马上结成冰束。1971年冬天的一次拉练让我终生难忘,那时,部队正提倡千里野营,这日我们要负重日行八十里。连指导员带着我们急行军,他大步走,我们就要小跑。当时我已任女排排长,看到战士们的体力实在不支时,我壮着胆子恳求指导员慢些走,可他理也不理,我顿觉十分沮丧,他平时对战士们的体贴都到哪里去了,此时怎么这么冷酷无情?我还真从心里恨他。后来渐渐明白,指导员是为了培养我们平时能吃苦,战时能打仗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队伍终于按规定时间到达了目的地,战士们的脚上都磨起了殷红的血泡,累得几乎趴下了。

    夏季的锡林郭勒草原异常美丽,繁花灿烂,并且盛产珍贵的白蘑菇。到过草原的人都知道,草原上蘑菇是长在蘑菇圈里的,远远望去,整圈的为黑蘑,半圈的是白蘑。平时拾蘑菇成了战士们的一大乐趣。我们不辞劳苦,常常朝那醒目的蘑菇圈奔去,可捷足先登的多是骑马的牧民。即便拾到不多的一些,我也舍不得食用,而是用绳子串起来晒干,准备探亲时带回家,也算是报答母亲十七年的养育之恩。年复一年,我积攒了不少。可待我盼到探亲的那一天,母亲和哥哥已被下放到广西一个山区县的公社里了。天津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顿时举目无亲了,这使我意识到兵团是我真正的唯一的家了。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虽然组建于“文革”时期,但几十万兵团干部和战士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也在兵团得到了培养和锻炼。197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2年任连副指导员,当上了国家干部。如今,整整38年过去了,在我的心目中,兵团生活永远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锡林郭勤草原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当年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是兵团扬起我人生的风帆,我们坚韧品格的形成,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探索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作者:天津知青陶知敏,1968年初中毕业,1969年7月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一团。自1973年7月由内蒙古兵团调广西桂林地区,至1995年10返津,在广西工作近23年。于2007年2月在大港区区计生委退休,曾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15年。

*********************************************

 

牧歌的自我介绍

本人档案:
  陶知敏,女,汉族,195216出生,大专文化,19714月入党,1972年1月转干。20072月在天津市大港区退休。
  1968年天津市第十二中学初中毕业
  19697月——19737月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三十一团六连先后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
  19737月——19769月在广西桂林地区灌阳县革委知青办工作,任知青农场副指导员(带队干部);
  19769月——19881月在广西桂林地区灌阳县党政机关工作,任副科长、科长、县纪委常委(其间19859月——1987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大专班脱产学习);
  19881月——19959月在广西桂林地区纪委任调研室副主任、广西人大常委会桂林地区联络处任办公室副主任;
  199510月调回天津市
  199510月——20072月在大港区委组织部、区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区总工会、区计生委工作至退休。
  退休前在广西桂林地区和天津市大港区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15年。

  2007年退休后开始学习上网,5月开了个人博客,网名牧歌。6月因体检查出肾癌,手术切除右肾。至今一直在治疗中。
  2007年8月18日在津结识了从内蒙返沪路过天津的承明、野歌、贝尔、月华、家庆等一行上海知青朋友,在野歌的指点下登录了上海的知青网站(那时牧歌还是网盲,现在进步也不大,聪明人无师自通,牧歌不行,只会复制粘贴的基本技能)。
  兵团的回忆文章写了不少,《初到兵团》、《离开兵团始末》、《战地黄花分外香》等。主要在论坛上报道津京方面的知青活动动态。
  因身体原因,牧歌在天津知青的组织和网站中都不任职。唯一的就是受聘于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北京)任理事。
  希望在知青.上海杂志论坛轻松快乐,与大家分享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