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多彩人生

专题栏目

内蒙古北方新报:柴春泽:拒绝回城工作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797 更新时间:2009-01-08

【字体:缩小放大

文/首席记者 张泊寒


  本期人物


  柴春泽


  籍贯


  赤峰


  插队地点


  赤峰


  主要事迹


  拒绝回城


  知青典型柴春泽,当年梦想当兵,但是因为是红卫兵骨干,未获批准。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他被动员带头插队。


  喊出“扎根农村奋斗60年”的口号,柴春泽拒绝了父亲让他回城工作的建议,他给父亲的回信刊发在《人民日报》上,他也因此闻名全国。


  “四人帮”被粉碎,柴春泽被捕,关进了看守所。平反后,他的生活平淡,但是知青经历永远是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被动员带头插队


  “我们除了学校安排的课外,还自己组织学生上课,或到办公室请老师来讲课。”在“停课闹革命”中,赤峰六中学生柴春泽渴望着知识,他和同学请长期不到校的同学回校上课。


  柴春泽在“复课闹革命”中的积极表现让班主任满意,让他当了代理排长(班长)。不久,他先后担任了学校红卫兵连长、营长和团长。


  1970年5月,昭乌达盟(今赤峰市)赤峰市红代会成立,柴春泽被选调到市红代会,担任副主任。


  “我们经常协助公安、交通部门维持秩序,全市红卫兵都认识我了。”市红代会从中学抽调排以上红卫兵干部,组成300人的红代会战备执勤连,柴春泽兼任连长。


  “市红代会柴春泽下乡,我们就下乡,他不下我们也不下。” 1971年,柴春泽中学毕业,在被动员上山下乡时,许多学生说。盟市领导找到柴春泽,动员他带头下乡。


  “其实,我当时并不想下乡,想去当兵。”1970年底部队征兵,柴春泽申请入伍,市革委会主任兼武装部长一句话打破了他的梦:“骨干不能都走。”


  柴春泽的父亲是抗战老干部,按照当时规定,他可以选择较近的赤峰县插队。可是六中学生定点在翁牛特旗插队,为了顾全大局,他别无选择。


  “我在全市红卫兵注视下,只有带头下乡这条路了。”1971年12月,柴春泽和同校的60多名学生,前往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插队。在盟市县举行的欢送会上,柴春泽作为代表发言。


  玉田皋公社多为半流动沙丘和风蚀沙地,全部为旱田。玉田皋大队有6200多亩地,亩产不到91斤。


  “在农村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凉土炕,有时吃的是玉米饭泡盐水,生活艰苦、劳动繁重。”柴春泽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不放心,有些知青也动摇了。从1972年秋起,一些知青开始自己联系转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一些家长也盼着子女早日回城工作。


  柴春泽作为知青点的负责人,“当时想的就是尽量稳住下乡知青”,他动员知青在农村安心劳动。


  赤峰市为动员滞留在城里的知青插队,通知柴春泽回城帮助做动员工作。柴春泽到各街道,现身说法动员青年去插队。


  一夜闻名全国


  1973年下半年,辽宁省开展向吴献忠学习的活动,动员知青扎根农村。


  “扎根农村奋斗60年!”昭乌达盟团委召开全盟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全盟知青学习吴献忠,盟团委知青办通知柴春泽与会发言,他表了决心,提出了响亮的口号。


  回到知青点,柴春泽收到父亲给他的一封信。父亲公私合营时作为公方代表,到赤峰县永和营子煤矿接管煤矿,他在信说:“春泽,盟里有招工的机会,我已经和盟煤炭局、劳动局都说好了,这次你必须听我的意见。”


  “向前看,共产主义金光闪;途无限,扎根农村,争取奋斗60年。”9月2日,柴春泽一口气写了拒绝父亲的信。他在信中拒绝了父亲让自己回城的意见,还批评了父亲利用职权走后门的做法。


  “在当时情况下,我是不可能同意父亲意见离开农村回城的,如果回城,知青们会怎么看我?”柴春泽说。


  柴春泽为让知青相信他扎根农村的决心,主持召开了全点知青大会,公布了他和父亲的通信。


  “柴春泽是不是疯了?” 知青们被柴春泽的举动惊呆了,一女知青说。


  “这封信我不发,请团支部书记刘立新同志去邮局发。”会上,柴春泽把信交给刘立新。会后,刘立新寄信。


  “柴春泽是不是昭盟的吴献忠啊!”不久,辽宁省知青办派人来昭乌达盟调查知青工作,他们听到柴春泽的事后说。


  11月,翁牛特旗、昭乌达盟召开知青代表会议,柴春泽被建议讲一下他和父亲通信的事儿。柴春泽全文念了父亲的来信和自己的回信,在会上引起反响。


  北京、上海等地的知青慰问团成员也参加了大会,一些代表要求印发柴春泽和父亲的通信。


  《昭乌达报》刊发了《中共昭乌达盟委通知》,号召学习柴春泽给父亲的回信。


  《辽宁日报》头版以《小将的挑战》为题,刊发了柴春泽和父亲的通信。


  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对柴春泽给父亲的复信做了报道。


  采访柴春泽的中央和地方媒体络绎不绝,柴春泽成为知青扎根农村的全国典型。


  来玉田皋知青点参观的省内外知青和学生络绎不绝,公社还为此还建起了接待站。柴春泽也不断被邀请到北京、天津等地去作报告。


  1975年3月,柴春泽作为中国访日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日本。在山梨县举办的报告会上,柴春泽讲述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还讲到拒绝父亲让自己回城的事儿。让柴春泽奇怪的是,日本青年对此并不感兴趣。后来他知道,在日本,儿子拒绝父亲意见十分正常。


  柴春泽认为自己当时的思想很“左”,一个例证是,访日回国,盟委组织部等部门领导把他接到宾馆,他取出从日本带回来的茶叶,一边给大家沏茶一边说:“请用茶,这虽然是日本产的,但它是日本农民种的。”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我在农村工作中,比较注意团结当时被认为家庭出身不好的青年。”柴春泽被人称为“口头革命派”。 清查“四人帮”时,专案组的人问柴春泽:“你在文章中总讲抓‘走资派’,为什么不见你在本队抓走资派?”他回答说:“我觉得农村干部没啥问题,有人无非好吃请、喝点儿酒,‘酒盅一摸什么都说,饭碗一端政策放宽’。批评一下算了,不能当‘走资派’打。”


  柴春泽深知,在农村工作实践中,要想搞好一个地方的生产,光靠知青不行,必须调动本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此,他与当地农村干部关系处得一直不错。


  “在农村下乡的日子里,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确做出了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问心无愧。”柴春泽说。


  1973年6月24日,柴春泽入党,年底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找到玉田皋公社党委书记黄珍,向他汇报了重新规划玉田皋渠、林路,平整土地并试种水田的想法。让柴春泽高兴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公社、旗、盟、省领导的支持。9月,上级号召组织大会战,这时的柴春泽担任了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玉田皋大队支部书记。公社党委会决定:重新规划玉田皋的渠、林、路,党委会上还通过了柴春泽试种水稻的建议。


  在当年的大会战中,玉田皋大队把5200亩耕地建成了林网地,新开支渠6条、斗渠6条,排碱渠一条,新建防护林主带6条,副带6条。


  “当时我也挨了骂。如今群众吃上大米,不但他们说好,他们的子孙也说好了,都非常感激。”柴春泽也遇到难题,在重新规划土地时需要迁坟。在农村,一说挖祖坟,是会被骂祖宗的,迁104个坟头的工作难做极了!


  公社决定试种250亩水稻,最终落实下来50亩。但是,当地无水,试种水稻似空中楼阁。


  公社决定从下府的林场引水,保证水稻实验。


  秋天,50亩水稻终于实验成功了,这是玉田皋历史上第一块水田!


  “真没想到这里能长大米。”过去怀疑种水稻的干部、群众服气了。多年躺在炕上的老人让子孙用毛驴车拉着去稻田看新鲜。


  “得到群众的认可,阻力减少了,可大面积种水稻,水从何来?”柴春泽烦愁,他瞄上了红山水库。


  在任何场合,见任何领导,柴春泽都会提到在红山水库的引水工程。


  1975年年底,辽宁省特批40万元工程款,用于白玉引水渡槽工程。1976年10月1日,全长400多米的空中引水渡槽竣工,至今惠泽着玉田皋近3万亩水田。


  “如今登上红山水库的大坝,极目玉田皋大地,眼前是蓝天、碧水、沙滩以及水库下游秀丽的塞北江南风光。”柴春泽至今对当年的奋战感到自豪。


  1975年9月,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大寨召开,国务院知青办确定了12名知识青年代表上会,柴春泽是辽宁省唯一的代表。


  国务院知青办召集12名知青座谈,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出席。在座谈会上,柴春泽说:“我挖了一捧大寨虎头山上的土,要带回去,让大家看看大寨人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创高产的。”


  被关进看守所


  “当时所有的知青典型都面临着一个共同任务,一旦来了新的运动,就被通知去旗、盟、省开会。新闻单位就来要表态稿,不及时表态就是立场问题。”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旋涡中,柴春泽别无选择。


  武汉知青张静给柴春泽来信,提出了6个问题,特别是对理想、前途问题的讨论。柴春泽的回信由讨论理想、前途问题变成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先后刊登在《辽宁日报》、《湖北日报》、《光明日报》上。


  1976年10月17日,柴春泽参加了昭乌达盟委召开的县处级传达中央打招呼会议。会议中,盟知青办召集全盟的知青典型召开座谈会,由柴春泽做知青转弯子的工作。柴春泽起草了给盟委并转辽宁省委的决心书,内容是“拥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不少知青典型在决心书上签名。


  12月4日,翁牛特旗委派人向柴春泽宣布,开始给他办学习班。


  “代表公社党委发言的恰恰是我后来的爱人刘立新。我们当时的恋爱关系还没有公开,但在一些人中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1977年四五月间,柴春泽被拉回玉田皋乡批斗,看到刘立新发言,他很高兴,这说明她没被牵连到不许工作的程度。


  “柴春泽,听着下面宣布对你的处理。”1978年4月29日下午,柴春泽被逮捕。


  在翁牛特旗看守所,犯人们一听“柴春泽”,立即小声议论:“哎呀!我跟柴春泽一起蹲大狱来了。咱们这小小刑事案,三年、五年,没大事,他那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到会场时,武警战士一人揪着一只耳朵……”柴春泽不断被拉到各地去批斗。


  “在监号里,我又通读了《世界通史》、《中国通史》、《马列选集》。这些不仅对我纠正极‘左’思想影响很大,而且对我平反后考上广播电视大学帮助很大。”柴春泽说。


  “依据党的政策撤销案件,对柴春泽予以释放。”1979年12月13日,昭乌达盟公安局来到看守所宣布。


  “有什么意见吗?”民警问。


  “这还能有啥意见,我马上签了字,又像是在做梦一样。”柴春泽回忆。


  中午,在翁牛特旗公安局食堂吃饭时。柴春泽习惯地面对着墙去站着。民警说:“快来吃饭。”“怎么,我还能和公安局的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柴春泽半天不敢坐,胡乱吃了几口,说饱了。


  回到赤峰,柴春泽在纪委知道自己已经被开除党籍。


  “我总觉得时时处处有人监视我。”柴春泽精神恍惚。


  “她是党员,现在来看我一定是试探我,是不是真心拥护党中央。”回家第二天,调到辽河工程局工作的刘立新带着鸡蛋和白面来看柴春泽,他忐忑不安。柴春泽对她说,“你去告诉组织部,我不反对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


  刘立新一听,觉得柴春泽精神有问题,请假护理他。


  “咱们结婚吧。”柴春泽向刘立新求婚。她答应了,但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刘立新下了决心:“过去他受了刺激,现在刚好些,拒绝他,他精神就崩溃了。我个人的事,我个人定,今后要饭,我给他提篮子……”


  第二次插队


  “结婚后才发现,我成了女职工的家属。”柴春泽不甘心,找盟、旗知青办:我不能待在家里等,现在乡下还有知青点,我可以回知青点。“1980年6月4日,昭乌达盟知青办为柴春泽开了介绍信:“翁旗知青办:柴春泽同志仍是你旗下乡知识青年,望安排劳动场所。”玉田皋知青点撤销,翁牛特旗决定把柴春泽安排到广德宫窑砖厂。6月15日,柴春泽第二次插队到了南窑砖厂知青点。


  “烧砖压瓦真累,特别是砖瓦出窑时,连裤衩都湿透了。”柴春泽还是很高兴,每次出窑带头进去。


  7月1日,柴春泽找到厂长、党小组长:“我不能离开党……”老厂长一听脸转过去,流泪了。事后他说:“我以为柴春泽找我请假回家,没想到他谈不能离开党。”


  9月的一天,翁牛特旗纪检委的人告诉柴春泽:“盟、旗正讨论恢复你的党籍,为你做复查结论,你自己要实事求是地谈谈自己的情况。”很快,旗纪委对柴春泽的问题做出结论:恢复党籍,免予处分,党龄连续计算。


  旗知青办向盟知青办写报告,建议将柴春泽招工回赤峰市。


  在盟领导和盟劳动局领导过问下,柴春泽被分配到辽河工程局,当了配电安装工。


  在单位,柴春泽什么活儿都干。严冬,他为推土机工地看过油,为安装盟文工团余热管道钻过地沟,盛夏,曾为工地推过水泥板,在技校施工布过照明线……


  “干这活儿年轻时行,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能撑得住吗?现在讲知识化,我水就水了吧,咱俩不能都水,你也学一个什么大吧!”刘立新心疼柴春泽。


  柴春泽听说电大在赤峰招生,刘立新立即跑到局里找。但是,局里规定只许报理科,如果报文科只能保留公职自费学习。


  柴春泽坚持报考电大文科,他利用不足20天的时间昼夜突击复习,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历史等科目的名词解释,把名词解释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播放。


  1982年3月6日,柴春泽参加了第一场考试。4月1日,他得到通知,自己被内蒙古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班录取。


  1985年电大毕业前夕,辽河工程局的一位领导对柴春泽说:“辽河工程局是水利施工单位,工程师有100多人,你学的是中文,回来不一定好安排,如果什么单位需要你,我们可以放行。”


  赤峰电大校长孙可澄同意柴春泽到电大工作,并由学校出面去办理调动手续,但事情很难办,未果。


  单位决定按50%给柴春泽发工资,每月只有20多元。柴春泽和爱人生活困顿。


  在时任赤峰市市长才吉尔乎的关注下,柴春泽如愿以偿地进入电大工作。


  “爸爸,怎么那么多人认识你?”小时候,女儿元元好奇地问柴春泽。


  柴春泽给女儿讲上山下乡,讲自己的经历,让女儿自己理解。


  “爸爸比较固执,人家都找人帮忙办事,您那么多关系,从来不用!”女儿长大了,评价他。柴春泽听了,微微一笑。


  如今,柴春泽工作之余,经营着自己的《柴春泽网站》,他不仅讲述自己的故事,更关注全国的知青往事和动态消息。


  “是她,让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每当提起爱人刘立新,柴春泽总是流露着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