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作品欣赏

专题栏目

宁志凡《江天写高考作文》代序
作者/来源:宁志凡 点击数:11744 更新时间:2009-06-06

【字体:缩小放大

  寂然凝虑 神与物游

  ——为《江天写高考作文》代序

  (宁志凡)

  应朋友之邀共读《江天写高考作文》,读罢掩卷深思,不禁惭愧。数十年,我一直在教育教学领域,自以为有些作为,星星点点地也写了些什么,但却没有系列地涉足高考作文,更没有一篇一篇地去写过;读了《江天写高考作文》,方觉得人外有人的道理了。

  江天,原名翟大光,是我读中学时晚几届的学友,与我不同的是他多年来一直从政。他曾与众多知青一起备尝农民劳作的艰辛,曾为书记、旗长们草拟公文;也曾当过乡头,管过电业,后来掌管喉舌要任当了翁牛特旗广播电视局的局长。赋闲后却一直不见他的踪迹,直到读了《江天写高考作文》,又扯出了《江天写散文》、江天写长篇小说《彩旗飘飘》、《回望坎坷人生》等等,方知他并未蜇居而是在笔耕。而且让我始料不及的,江天竟然涉足于高考作文,从1978年的高考作文题写到2008年,凡三十余年九十余篇文章,皆与高考作文相关,这不能不令人仰视。

  我忽然想起刘勰的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江天先生不是潘岳,作的不是《闲居赋》,而是观文坛之蹊径,觅众人之所求,展自己阅历丰富之所长,就每年高考文题有感而发;天文地理,人文科技,感同身受,洋洋洒洒,且一发而不可收。一如刘勰所云:“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江天先生从《桃花深处》写到蒋大为唱的“桃花盛开的地方”,写到“桃花源记”,还写到“军营老爷岭”;从《忍为高,和为贵》写到“将相和”,写到姜太公的“隐忍之道”,写到民族文化;从《一步与一生》写到“劝学篇”,写到周恩来、李嘉诚,还写到张国焘;从《谈意气》写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愿景》写到球王贝利,写到日本皇后美智子;从《包容》写到孔明七擒七纵,写到对爱新觉罗·溥仪的政策,写到董仲舒,写到荆轲刺秦王之举,也写到袁世凯、蒋介石;从《毁树容易种树难》写到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定向爆破,写到李世民创业、守业之说,写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更迭,写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最后写到共产党的“两个务必”;如此等等。江天借高考之文题,抒自己之情怀,对人生之爱憎溢于言表。《江天写高考作文》之文章不拘一格,或记友情,或忆旧事,或引经据典,或针砭时弊,信口开河,随手拈来。如此潇洒的文章风格,如此宽泛的社会内容,如此广博的古今中外典故,难怪引起诸多网友的浏览与评点,据说点击者已届百万。

  这使我想到当前语文教育的窘况,一些专家学者们惊呼,语文教育每况愈下;更有吃批评饭的学者专家大骂语文教学误人子弟。语文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恐怕不景气还是现实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不会写文章者有之,写不好文章者比比皆是;就是写出来的文章,套语假语随处可见,大段的抄袭已成一种时尚。语文教学中,又有多少有识之士把作文教学正正经经地当做一回事儿呢?这种书面表达能力的下降,会严重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国人不会写中国文章,中华民族又何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读了《江天写高考作文》,我们或者悟到一点什么。现在许多人怕写文章,其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将记忆中的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在于他们的心理障碍不能使他们“我手写我心”。江天先生在《人生,诗意还是失意》中写道:“人这辈子诗意多,还是失意多,恐怕难以言说。这主要取决于你遇见的顺境多,还是逆境多”。如此说,写文章则遇顺写“顺”,遇逆写“逆”,岂不顺理成章了。但是,人们从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起,讲究的是写文章必须得“思想健康”,必须是鼓舞人心、鼓舞斗志,否则便是“不革命”或“反革命”的。致使一些人现在也心有余悸,至今也没有脱离这种思想羁绊。教师指导小学生写作文时始终不忘叮咛“文章内容要健康”。高考前,语文老师也一再告诫临考的“举子”们,写作文一定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普天之下大千世界哪里全是“健康”的?哪能到处都捡到钱包,哪能到处都遇见过马路的“老奶奶”?不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只让学生按着老师的意图去编造一些故事情节,因此形成的心理障碍应为学生写不好作文的首要原因。现在学生写高考作文,许多人不是即席成文,不是从心里生发出来的文章,而是将背下来的语段挪移拼凑到作文纸上,自然不能感人,也无法感动批卷老师。

  江天写高考作文,象是他在那里随随便便地发一通议论,讲一个故事,说一个哲理,总之都显得那么自然。我想大家写文章如果都象江天这样把心里边实实在在的话以一种语言逻辑的顺序倒出来,那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老托尔斯泰说得好:“生活是真实的东西。人所体验到的一切留在他心中成为回忆。我们永远是以回忆为生的。”我想江天写高考作文,之所以得到广大网友们的青睐,那原因就是他对体验的回忆,宜于与世人情感上进行沟通。

  其次,《江天写高考作文》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的语言依赖于他几十年的积累与感悟。文章的语言不亚于人身体的血肉是非常重要的事,再真的“情”再实的“感”也是要用语言去表达的。在我们研究文学史的时候,说到赵树理,说到山药蛋派,但即使是土得掉渣的文学,语言也是非常丰富的,不过是“丰富”的形式不同罢了。语言可以用“阳春白雪”,也可以用“下里巴人”;描写人可以写“沉鱼落雁之容”,也可以写脸上搽粉如“驴粪蛋下霜”;但不管何种语言形式,关键还在于语言积累要丰富。读了《江天写高考作文》你会发现,江天先生的语言得益于文学作品的积累。他在《想说爱你不容易》这篇文章中,从《诗经》中的“爱而不见,挠首踟蹰”到宋朝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作者的心思不停留在古代诗人的情爱上,笔锋一转到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田世国用自己的肾救活了患尿毒症的母亲,接着又例举了美国的一对母女遭遇雪崩,母亲割腕用鲜血给飞机做标记,牺牲了自己救活了女儿。这些生动的语言与典故,为文章增添了血与肉,把一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写成生动感人的形象,自然会让读者动容。

  《江天写高考作文》的语言是得益于生活积累,向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索取语言,将自己熟知的亲身经历的生活语言挖掘出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他在《桃花深处》中写道:“小时候,在人家的花园里看到夹竹桃,曾误以为这就是桃花。其实真正看到桃花是在若干年后。”接着他写了在大哥的军营中看到桃花的景象,以及若干年后又与大哥重返军营看桃花时的心情。在《时间不会让记忆风化》中,他写了四十年前两次见毛主席的情景。第一次因为只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有的同学还哭了,晚饭也没吃。谁也没想到排了大半天队,走了那么远路,竟是这么个结果。”第二次作者真切地看到了毛主席,“我那年才十五岁,身高不足一米五,因此安排坐在前边。随着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我看见毛主席乘坐一辆京吉普车徐徐向我们驶来。”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江天写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也不会将我的记忆移植,我不能将过去毅然丢弃,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虽然有些东西都只能永藏心底,但那是我用逝去的岁月和火红的青春换来的,我会将它装进行李,带上列车,和我一起继续我的人生之旅。”我想这段文字诠释了江天的为文之道,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将已有的生活体验用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文章、更用之于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

  再次,说到《江天写高考作文》,就是写文章的目的性了。文章总是要写给人看的,要有写作的对象。即使屈原写《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不是写给自己为发一己之愤懑,而是向世界发出一种信号,是对自己忠君爱国的一种表白,那自然是写给楚国的贵族和楚国的人民的。现在许多人写文章,似乎只是为了写,而不知是为谁写,这可能是写作的一个误区。比如高中生写高考作文,其实读者非常单一,就是写给阅卷老师的。阅卷老师讲求文法,要求文章文通字顺,注重首尾呼应,那么高中生写高考作文,这些内容都是应特别注意的。江天写高考作文是写给网友的,则更多注重文章的知识性,可读性,还有可感性,以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例如他写《习惯》的着眼点不是中学生笔下的好习惯和坏习惯,而是一个民族的习俗;他写《树木·森林·气候》不是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而是写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柳宗元、左宗棠时的民生与社会,写井岗山的星星之火与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如果江天只是在那里玩几个概念间的辩证关系,其结果恐怕读者寥寥。中国有“对牛弹琴”之说,如果写文章不研究读者的心理或胃口,没有写作的目标,那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

  江天以高考作文为平台,“寂然凝虑”,直抒胸臆,“神与畅游”,随笔挥洒,他把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把爱恨好恶都写在了《江天写高考作文》上。阅读者或可以与其成为知音,或可以采其为文之道,或可以获得一点儿启示,或可以偶得一两个典故,总之会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的交流,会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而江天也为自己找到一片尽展才华的园地。我想这后者对众多有着沧桑感的人们可能还要超越那九十余篇写高考文章的意义。余秋雨先生说:“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荒原上的叹息总是糙粝的,如果要把它们调理成书斋里的柔声细气或沙龙里的尖声尖气,我如何对得起自己多年前就开始的辞职远行?”还望江天先生记住大师的话迈开自己的脚步,沿着自已开辟的道路一路走去。

  2008年10月于赤峰

  (宁志凡 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赤峰市教育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