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网站专栏

专题栏目

纪念翟大光(笔名江天)社区
作者/来源:本站 点击数:5319 更新时间:2009-09-30

【字体:缩小放大


  本站讯:2009年9月30日上午,翟大光(网名江天)同志在翁旗返回赤峰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亲朋好友十分悲痛,以各种方式表示沉痛哀悼!据翟大光亲属介绍,翟大光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09年10月2日上午7:30在松山殡仪馆举行。

  

  赤峰电大分校校长钟飞辰、副校长穆向阳9月30日下午委托赤峰电大外宣办主任柴春泽到电大毕业生翟大光家慰问,对翟大光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

  

  内蒙古新闻出版局王钟对翟大光去逝表示沉痛哀悼。

  

  翟大光简介

  

  翟大光 .男.汉族.中共党员.  一九五二年生人,一九六八年毕业于乌丹一中,一九八六年毕业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一九八四年以来历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电局副局长,中共乌丹镇党委副书记。翁牛特旗广播电视中心副主任、乌丹有线电视台台长、局长。曾任翁牛特旗政协常委。1982年以来,先后在国家、省(自治区)、市级报刊、电台发表30余篇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边疆飞来花手绢》发表在《百柳》杂志上;散文《鸿雁,永远属于蓝天》在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未来作家》上发表;散文<古今名人纵横谈>荣获2002年中国当代文

  

  学研究会颁发的一等奖.

  

  散文《风的传说》、《枫叶情》先后在全国散文大赛中获佳作奖和荣誉奖。1991年参加由江西广播电视报发起的全国征联大赛,撰写的楹联荣获三等奖。1996年8月出版《枫叶情》一书.2005年其长篇小说<彩旗飘飘>(20万字)由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累计各类文学作品45万字.系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其个人传略被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人才库》一书中。

  

  2006年以来加盟柴春泽联盟网,任联盟网秘书长,开始网络文学生涯。先后在互联网上发表《江天写高考作文》百余篇、《江天写散文》等,其作品曾在人民网

  

  等大赛中获奖。(一)

  翟大光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在乌丹召开

  

  二000八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在乌丹宾馆隆重举行了翟大光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会场中央悬挂着“翟大光新作《回望坎坷人生》、《彩旗飘飘》首发式暨座谈会”条幅。来自赤峰市文化艺术界、翁旗社会各界人士、翟大光的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及当年一同下乡的老知青约15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翁牛特旗诗词学会会长于国林主持了会议。会上作者翟大光介绍了两部书的创作经过。接着,原市文联副主席张向午、鲍喜章,翟大光新书责任编辑范郁森、柴春泽联盟网站总裁柴春泽、翟大光的老同学代表刘宇亭等先后做了发言。大家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翟大光的两本新书,并对作者提出了鼓励与希望。

  

  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市政协副主席陈宏、原市文联副主席张向午、鲍喜章、原市文化局局长乌国政、原市广电局副局长、现赤峰市诗词学会会长予舒、原翁旗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绍贤、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毕秀云、赤峰日报外宣部主任刘君奉、原翁旗招商局局长、翁牛特旗诗词学会会长于国林。

  

  参加会议的还有原红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维新、原赤峰建委城建处处长王振华、原翁旗人大常委会主任毛树涵、原旗委副书记于德会、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陈玉民、文化局局长高明林、文联副主席张仲仁等。

  

  黑龙江电视台景然《中国知青摄制组》一行三人应邀到会并进行现场录象。

  

  (二)

  

  电大毕业生翟大光的《江天写高考作文》近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站讯:赤峰电大毕业生翟大光(笔名江天)的《江天写高考作文》(20万字)于2008年11月正式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收录了作者写的1978年以来全国及各省高考作文命题94篇。其中前20篇为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后15篇为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中间59篇为1978年至200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原赤峰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黄凌云为该书题写书名、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宁志凡作序。姚川树、范郁森题写贺词。

  

  该书集区内外十几位教师精彩点评,他们是:邱道学(清华大学附中)、刘宇亭、萨垂(徐福文)、唐广荣、刘贵馨、李哲、张儒汪洪峰、李景昌、孙继民、柴元元(天津)

  

  1952年出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的江天,1986年在赤峰毕业于广播电视大学,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电台、互联网发表300余篇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古今名人纵横谈》于2002年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创作一等奖,散文《风的传说》、《枫叶情》先后在全国散文大赛中获佳作奖和荣誉奖。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彩旗飘飘》、2008年7月出版自传《回望坎坷人生》。

  

  自2007年6月起连续在互联网上发表“江天写高考作文”“江天写散文”“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等系列作品80余万字。

  

  (三)

  

  我的读书小道-------江天

  

  我的读书小道

  

  江天写散文之六

  

  在故乡小城的北郊,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那是一条林荫小道,我称之为读书小道.小道的地理位置绝佳,靠南面是一大片山杏林,再往南是一座古老的寺庙,人称梵宗寺.其门前匾额乃大清皇帝乾隆御笔所题.靠东北是上万亩文冠果林,漫山遍野,一望无际,据说,这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经济林,也是稀有物种文冠果繁育基地.靠西北是一片山地草场,与广袤的青纱帐相连.

  

  小道是放羊人踩出来的,道龄最起码也有几十年.小时侯,学校组织春游我来过这个地方.我的一个叫刘君的同学,就是在那次活动中,奔跑间不慎被密林伸出的树枝扎伤了一只眼睛,最后不得不上北京做手术摘除一颗眼球.从此以后老师再也没有领学生到这儿来过.

  

  家中老人听到这件事,十分后怕,说:北大庙[梵宗寺]是佛门重地.清静地方,你们跑到那附近大吵大闹一定是惹恼了佛祖,才摊上大祸.今后绝对不能再去啦.我听了虽然有些半信半疑,却有七八年真的没有去过那个"不祥"地方.

  

  时隔多年,我又想起那个地方,是缘于第一次与女友约会.那是1970年中秋节,与我一同插队的知青小栩来家看我,聊到九点多,谈兴正浓,她忽然站起身来说:我得走啦.姥姥在一边说:外面都散电影了,这么晚,送送人家吧.我平时不送她,因为我们之间还没有明确恋爱关系.不知为什么,我那天有些莫名其妙,心里就是想送她.我推出自行车出了门,让她坐在后衣架上,一口气奔小城北郊驶去.令人奇怪的是她一声不吭,耳边传来一阵阵风声.大约半个小时后,我在那条林荫小道的深处停下来.用手摸摸狂跳不止的心房,我长出一口气,说:可到了.她跳下车子,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说:你连上哪儿都不问,还怕这是什么地方吗?她一雌小虎牙,乐了.我望着天空,说:今晚的月亮真圆.真亮.她说:这是十五的月亮,能不圆吗?我当然表示赞同.我们并肩坐在一个小土坎上,望着天上的明月出神,好久,好久,什么也没说.就这样在旷野中任凭秋风吹过我们火热的脸颊,傾听秋虫在看不见的草丛里浅吟低唱.又过了许久,我站起身来说:天凉啦,我们走吧.她顺从地站起来,坐在车架上.沿着寂静的山间小路,我们穿过斑驳的树影,一溜烟,跑下山.路上,我终于鼓起勇气说: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她没说话,只是用手轻轻拍拍我的后背.谁知,不久我们就分手了.第二年冬天,洞房花烛夜,妻子突然问起我和她的故事,我也只有实话实说.她不信,问我:不可能那么清白吧?说,拉手没有?回答:没有.又问:接吻没有?回答:没有.最后盯问:拥抱没有?回答:更没有.妻子结束进一步盘问,笑着说:估计没有什么,否则你占了人家便宜,会那么轻松放过你吗?

  

  其实,我隐瞒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约会.一次是春天,文冠果花开的时候,另一次,是在盛夏,山杏结果的时候.而后,我就是独自上山了.我带着唐诗宋词来到读书小道.在这,听不到晨钟暮鼓,也远离喧嚣的尘世.我从小道的一端,走向另外一端,这条不足1000米的小道留下了我的思索,我的脚印.在我的眼里,这条小道胜过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胜过了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第二个"世外桃源".

  

  2002年,卸任的我故地重游.这次也也是带着书本来的.我的读书小道依然如故,只不过西北山坡上种了一大片西瓜,添了一道风景线.我每天上午骑车来到这里,读两小时书,天天如此,坚持了一年之久.在这里,我悟出,陶渊明何以归隐田园?屈原何以写出离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河之远则忧其民.这是古代文人志士的一种思想境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我在这段时间,重点学习西方哲学史,研读古希腊的著名"三师徒",研读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巨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会儿"我思故我在";一会儿"存在决定意识".在大师的智慧对话中汲取丰厚的养料,填补我贫瘠的心田.小道尚在.我知道,那是通向大道的必经之路.

  

  写于2007.9月27日上午11时

  

  谈文学创作的激情与想像力

  

  ―――江天写散文之八

  

  你从雪山走来,惊涛是你的风采;你向大海奔去,豪迈是你的情怀.这是<长江之歌>的两句开篇歌词.当你读了这两句歌词,就仿佛置身于长江三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气贯长虹,豪情满怀.一般说来,有文学感染力的作品,都具有饱满的激情和丰富的想像力,唯此才能打动人.鼓舞人.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槃>是两者结合的代表作.暴风雨中的海燕与烈火中的凤凰在作者的笔下得到升华,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又如雪莱赞马克思:你是那么自由,那么勇敢,只一挥手就将锁链打断,你讨厌陈规旧套,这很明显,如同自由光线穿越云间.同样,马克思写的诗歌也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如<赠燕妮>:我下决心终生坚贞不屈,从那一瞬间开始,到秘密的宝库盗取知识.对于我的爱和我的理想,我一定要永远的忠实,我要给自己锻造一副光亮的甲胄来保护我深深匿藏的心室.我对暴君一向极端鄙视,我的头脑容纳不下他们的空虚言语.有一天我壮大了,我很孤独,我的灵魂充满了贪欲.在认识和爱你之前,没有一线光明使自己复生.亲爱的人儿,你来到我的心里,就像阳光照耀死气沉沉的草地,你的一切都美妙无比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乃至绘画和雕刻也是充满激情和想像力的杰作.如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意大利达.芬奇的绘画,罗丹的雕刻.最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把一个中世纪的骑士形像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令人捧腹不止.畅销世界的现代小说<达.芬奇密码>,也是极具想像力和逻辑推理的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更不乏此类文学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李白.辛弃疾.苏东坡等豪放派诗人的诗词.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也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金刚怒目式的五言绝句.更不必说李白的<蜀道难>.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及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啦.到了明清两代出现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和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等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完全可同西方的类似佳作比美.近代的林则徐.龚自珍.谭嗣同也有振聋发聩之作.正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毛泽东横空出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诗词以其宏伟的气魄,高超的想像力,壮美的篇章独领风骚.文革前由周总理主持创作的<长征组歌>是又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近年由著名词作家乔羽填词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和<难忘今霄>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深情豪迈,感人至深,百唱不厌.

  

  笔者通过<根的追寻>.<枫叶情>.<鸿雁,你向往蓝天>等散文创作体会到:写文章靠形象思维,这就需要激情和想像力.在创作过程中,激情往往是想像的先导,想像是激情的翅膀;前者是寻找情感的突破口,后者是拓展大意挥洒的空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功夫在诗外,妙手写丹青.也许,这应该是一切文学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写于2007.9.29日16原创首发]

  

  解读无名世界-----江天

  

  解 读 无 名 世 界

  

  ――江天写散文之七

  

  不管你是否相信,真的存在一个无名世界.它是至今人类尚未认识和发现的未知世界.这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耸人听闻.仰望星空,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那是数不清的星体和星云;俯瞰地球,人类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而得知南北两极.大洋深处.地层表面仍然有若干不为人知的物种.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探幽索微,方兴未艾.正如一个叫冯.哈勒的外国诗人所言:无尽无穷,谁能将你权衡?其实,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从无名到有名的历史,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说起文明史,也包括说不清楚,写不明白的历史.例如,<<诗经三百篇>>均为无名氏所作,一部<<红楼梦>>大师们研究了一百年,也没弄清楚作者的生平身世,更搞不明白书中人物原型到底是谁?于是,这个揭谜 ,那个考证,在没有真实准确的历史资料佐证下,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越揭越迷惘 越考越糊涂.

  

  说到底,文明不等于明白.其实,无名也不等于无有,无声不等于无言.例如,歌词: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也无烦恼,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又如,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示了技压群芳的优美舞姿,收到了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心和艺术女神的至高奖赏.

  

  不知为什么,我平时喜欢听草原歌曲.例如:<<草原恋>>.<<雕花的马鞍>>等歌曲.最欣赏赤峰文坛领军人物已故诗人王燃写的<<草原无名河>>:我多想知道你的年龄,古老的太阳也难以诉说;我多想知道你的名字,问遍草原都还是沉默;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喧响,只有无声无息的奔波;你没有一泻千里的壮阔,只有岁月深处写下的曲曲折折.我不在乎是否有人把你留意,你坚守着一生最初的承诺;不在乎是否有人把你挂怀,耐得住世上万般诱惑;你无私奉献生命的乳汁,哺育草原永恒的春色;你一心扑向遥远的未来,甘愿在平淡中追求生命的洒脱.

  

  我认为这首歌词,写出了草原无名河的神韵,也写出了千百万普通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他们是人类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原动力.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一朵朵浪花,汇集到一起就变成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周总理说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二战以后,许多国家为无名烈士立下纪念碑,就是为了铭记他们对人类作出的不朽功勋.在浩瀚的银河中,他们就象无名的星辰永远闪烁.

  

  也许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我很早就对无名世界产生兴趣,就像渴望看到月亮的背面.大到人类给小行星命名,小到发现新物种,都会引起我的关注.因为从无名到有名,那是人类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所谓文明,大概就是从此说起.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名人是红花,无名者是绿叶.红花总得绿叶扶.九大行星总是围着太阳转.这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和谐体现.[2007.9.28日原创首发]

  

  江天写散文之九

  

  我 陪 妻 子 回 故 乡

  

  ―――江天写散文之九

  

  妻子的故乡在河北省乐亭县的一个小村庄,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居仅相隔五公里.这是她土生土长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大约是1960年年我们第一次相识,十一年后我们在冬季结婚.成家后,妻子曾于1972夏天.1976年秋天两次回河北老家探望从小把她养大的年迈的姥姥和姥爷.此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因那时刚参加工作,加之经济条件不行,我没有跟她回过老家.直到31年后的今年5.1长假期间我才第一次踏上妻子故乡的土地.

  

  这个地方叫小李庄,离乐亭县城约8公里,离避暑胜地北戴河也不过100公里.这儿靠近渤海,位于河北平原的边缘.妻子的另一个老家――东海村就在海边,离小李庄约20公里,这儿是她父亲的老家,也是她小时候经常往来的地方.过去,她多次向我提起这两个地方,那是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令我一直向往的地方.百闻不如一见,我终于来到这里.妻子的家乡真的很美,一路上见到若干桃林,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来到桃花盛开的地方.到乐亭后有小史接站,与我们同行的还有妻弟玉成.妻妹玉萍,开车接我们的小史是玉萍的弟媳.当晚小史一家为我们接风洗尘,尽地主之谊.以后一连几天,小史新买的浅绿色小轿车成了我们的专车,拉着我们东跑西看,实在是太方便了.

  

  来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妻子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觉.她给我谈起童年往事,谈起幼年伙伴.中学同学.青春姐妹;谈起下河洗澡.瓜园摸瓜.麦地打鸟.下地干活.进城赶集.海边拾贝;相约看电影,排练样版戏,参观李大钊纪念馆等等,滔滔不绝.我一看表,深夜两点了,赶紧说:太晚了,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来到小李庄.在村头我们把车停在道边.听小史介绍,这几年李庄变化很大,村间土道全变成水泥小道,新修的高速公路从村子北面穿过,今年就可以通车.妻子和内弟取出一大堆祭品,决定在此祭祖.抚养妻子长大成人的姥姥和姥爷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去世,因搞农田基本建设,连坟头也没留下.经请示村长可在此祭奠老人.待烧纸点燃后,妻子长跪不起,泪流满面.想到此行回老家再也见不到二老,我的心头也是一片酸楚,禁不住泪洒衣襟.祭拜完毕我陪妻子了却了一桩最大心愿,心头略觉宽松.

  

  车开到村里,妻子直奔老宅而去.在路边见到三十年前的几个老邻居,竟然没有一个人认得出妻子.待弟媳介绍才恍然大悟,拉手相认.至于三十五岁以下年轻人更是"相见不相识"了.经人带路,终于找到几个少女时代的伙伴,大家相见 ,惊喜异常,互相喊着昔日小名,唠起陈年往事没完没了.我是有备而来,拿出傻瓜相机,卡嚓.卡嚓,照个不停.大家拉着手,来到妻子住过的老屋前,在换了主人的故宅门外留下了一张又一张合影.妻子回乡的消息很快传遍全村.中午吃饭时,村支部书记老贾带着刚从树上摘下的香椿叶和从海边买来的虾爬子 来到内弟岳父家聚会,妻子的老邻居.老姐妹们也争先恐后来看我们.屋里屋外,炕上炕下坐满了人,欢声笑语不断.第二天,我们到东海村受到妻子老叔一家人更为热情的接待.在这个小鱼村,家家盖起新房;海边停着造价数百万元的鱼船.妻子表弟玉杰打车带我们参观新建的鱼港.在码头,我们看到数十条鱼船停靠在岸边,大家忙着卸海产.夕阳下,远处有几艘机帆船正向深海驶去.问起当今的日子,玉杰眉飞色舞,说:好着哪.他家近年盖了十间新房,还买了一条新鱼船,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他家,我吃上了有生以来头一次见到的大螃蟹和海鱼.晚上,又拿出儿子结婚时做的新被褥给我们铺盖.浓浓的亲情,令我们十分感动.在玉环家,我们也受到同等规格的热情款待,临行前还给我们带了几箱小白鱼.

  

  在河北老家,我们还参观了李大钊故居.他的家在大黑坨村,那是一处三进式四合院,都是青灰色建筑.听讲解员介绍,李大钊的命很苦,未出生便失去父亲,不到两岁又失去母亲,,是爷爷把他养大。他早年读过私塾,也进过新式学堂,后来又到日本和俄国留学.他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仅39岁.听妻子讲,大黑坨村原来有一座大礼堂,自己曾经在那儿演出过样版戏.后来拆了.妻子说,她住过的老屋与李家差不多.我们在那里合影留念.

  

  此次陪妻子回故乡共住了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味起来,感触颇多.其实,妻子的故乡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变化的,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离别那天,细雨霏霏,桃花正艳.回首望去,妻子的故乡消失在烟雨迷蒙处,可在我的心中却愈加清晰起来.

  

  [写于2007.10.2日]原创首发

  

  江天写散文之十

  

  人 与 自 然 关 系 浅 谈

  

  ――――江天写散文之十

  

  最近读王蒙的文章,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在谈到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态度时说:期以时日,自然而然.如果让我解读这句话就是:只要你耐心等待,该到来的总会到来.中国北京申报2000年奥运会时,我方一个高官说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话,结果仅以两票之差输给澳大利亚的悉尼,国人惋惜不已.又过几年,中国再次申报2008年奥运会,终于以绝对多数票取得北京奥运会主办权.可见事在人为,机遇总是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上次没通过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天不答应[未获国际奥委会委员多数票];2003年申办奥运会,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终于成功.

  

  其实,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界便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对应关系.卦书说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人居其中.古人相信天命,每逢重大节日或有重大行动,总要设下祭坛,占卜未来,预测祸福.于是,星象学和阴阳五行学说便应运而生.接着,便有了天人合一之说.诸葛亮借东风大败曹操就是人借天力,成就周瑜盖世奇功.对此,唐代大诗人杜牧很不以为然,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认为东吴西蜀联军赢得胜利,实属老天帮忙,否则,孙权和周瑜连娇妻大乔.小乔也保不住.如果可以类比,古之天人关系即今之主观与客观之对立统一关系.实际上,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如历史上有若干天灾人祸相连的证明.不过,两者之间未必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偶然也罢,巧合也罢,信不信由你.孔子说:信如在,信神如神在.如此说来人家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都是自己的事.佛经说:若无彼眼,便无世界.又说:心可以为地狱,也可以为天堂.可见,佛总有至理名言.得此妙语,再看人间事,便超然了许多.

  

  笔者谈这些,无意宣传天命论,也不想阐释佛教玄机.当然,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不排斥宗教信仰的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多元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宋朝改革家王安石就说过: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之道不足循.说到底,世间万物都在运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在变化中,世人应该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如今全球气候变暖,连北极冰封多年的一条海上航道也融化开通.人的活动在改变自然,自然也在惩罚人类.天人之间,互为因果,这是因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远非古代可比,而违背自然规律也会尝到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后果.建设人类家园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期待着天人合一的未来世界.写于2007.10.5日17时原创首发]

  

  守望西拉沐沦--------江天

  

  守 望 西 拉 沐 沦

  

  ―――江天写散文之十六

  

  我插队的地方位于两旗交界处,中间被一条大河隔开,这就是西拉沐沦河.1970年秋天,我曾经请半天假来到河边爬到一棵古老的大榆树上眺望西拉木沦河.那天是缘于第一次招工落选,心情不好来此散心.西拉木沦河古称潢水,发源于克旗境内小兴安岭边缘,全长1250公里,其下游注入西辽河. 史载西拉沐沦河源远流长,是商先民的摇篮。《淮南子•地形训》中,西拉沐沦河被列为中国六大川之一。西拉沐沦河被誉为北方民族的母亲河。在克旗浑善达克沙漠的西拉沐沦河源头,清澈的河水从这里缓缓流出;两岸山花烂漫,野果飘香;樟子树、白桦林郁郁葱葱,百灵.杜鹃等一些珍贵的鸟类在这里竟相歌唱。"台湾著名诗人、作家席慕蓉多次来这里寻根,在潢源岸边长跪不起,亲吻曾经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写下了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西拉沐沦河中下游两岸,多垂直壁立的玄武岩,在绵延60余里的岩石上,绘有9处48组200余幅岩画,跨越7000年的历史时空,向人们描绘着先民们畋渔以食,皮毛以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景观,被史学界称之为百里画廊。岩画内容丰富,多以鹿为主,还有牛、马、猪、狗、虎、豹等动物,岩画构图精巧,线条圆润流畅,最著名的是鹿影图,20余米高的石壁画面上,群鹿神奇各异,或立或奔,呼之欲出。尤其是骤雨初歇,鹿影焕然一新,异常逼真,史学界有长江以北第一图之称"。西拉沐沦河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在翁旗境内海金山[古称木叶山].三星他拉一带有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存;在西拉沐沦河的最窄处,有我国漠北构筑最早的关外第一桥──潢水桥;在西拉沐沦河的源头附近,有乌兰布统古战场.....可以这样说, 西拉沐沦河是北方多元文化的源头,是契丹民族发展壮大的摇篮,也是蒙古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栖息地.

  

  站在西拉沐沦河畔,就犹如站在了历史的源头,我想起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想起了古代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千百年以后,我们重新解读世界顶级大师的格言,会得到许多启示.他们从时空变换的角度看物质运动,阐释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辩证关系,引导人类从更高的层次看待客观事物,用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世界.其实,大江大河与文人武将命运兴衰也有不解之缘.姜太公曾钓鱼渭水之滨,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底,"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历史上既有过破釜沉舟,兵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困兽犹斗;也有过沿江布阵,火烧连营七百里的片甲无归.潢水源头辽太宗耶律德光曾在此吟诗作赋,西拉沐沦河两岸也曾奔驰过成吉思汗的铁骑.公元1945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动百万大军势如破竹,横扫盘踞在东三省的关东军,有一支坦克部队越过西拉沐沦河向热河境内追击敌军,在巴林桥附近有一台战车陷入河心泥沙中.前不久文友滕广明一行还前往考察挖掘这一段史料,有当地百姓现场指认出事地点.那儿离我们插队的花都什农场直线距离大约在80公里左右.再往东20公里就是三河[辽河.老哈河.西拉沐沦河]汇流地.这也是辽代行宫永州所在地.

  

  三十八年前我在这里守望西拉沐沦河时,看到的是宽阔的河床和平缓的水流,我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金黄色的水稻田.十年前我重返这里,看到的是加固的大堤和上万亩护岸林,这儿成了野鸡.傻半鸡.狐狸.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我对中国北方这条大河也了解得更多.2004年在赤峰地区召开了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曾提出"西拉沐沦文明"是继"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之后的中华民族的又一文化摇篮,它是以红山文化为中心的,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当然,这一学术观点,还有待国内专家学者进一步论证.注:引文出自百度百科<<西拉沐沦河词条>>特此说明.

  

  北京特级教师评网友(江天)写重庆高考同题作文(2009-06-22 17:08:41)

  

  标签:人文/历史 谈天说地 杂谈 

  

  特级教师评网友写重庆高考同题作文

  

  [点评人]北京陈经纶中学 崔秀琴: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

  

  点评

  

  “我与故事”,名副其实:故事多,故事好,故事乐。背景也独特,除了听广播,就是看样板戏,充分证明“人是精神动物”,这组系列轻喜剧证明,“我们”才是真正地痛并快乐着的一群人。

  

  有人物,有故事,还有细节让人物故事融为一体:

  

  刘海不砍柴,专门讲故事。让人听其声,见其形,享其乐。

  

  “嘎子相亲”的故事说到嘎子第二次相亲时遵照媒人训示出师顺利,可到了关键时刻又重蹈覆辙——让烟不抽让酒不喝真是个好男人,可是等到主人让水时,嘎子竟也连连说“我不会喝,真的不会喝”,读到这里,哪个能不捧腹?

  

  “大壕里群芳战二刘”故事的高潮是“几个身强力壮的大姑娘……抬起四肢墩屁股,接着往嘴和裤筒灌沙子”,也是令人忍俊不禁。

  

  一支花的男人——高某人,赶一手好车,唱一手好歌,学寡妇哭丧学得像,特别是唱《青松岭》主题歌唱得亮——长鞭那个一甩哎叭叭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村哎……熟悉这个电影的读者读到此耳边似乎有回响,心里很是豁亮。

  

  文章真的是有故事有快乐有趣味。

  

  “我们”的三重奏,“我们”的听喜房,和刘海嘴里的故事一起将“我们”的插队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缺点?当然有,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似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让人怎么说呢?

  

  大概唯有这一点要说:尽管愉悦第一、做文第二,但如是应考,还是应有根红红的主线贯穿一下。

  

  建议得分93

  

  我与故事

  

  不知为何,看了这篇作文题目,我总会不由地想起在花都什农场插队劳动时发生在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

  

  首先,让我想起来的是刘海的田园小屋。刘海是三分场的光棍汉,当年四十岁左右。他身高体胖,肥头大耳,酷似大肚弥勒佛。他的小屋是三间土坯房,高不过一丈,宽不过 两丈。窗子是当地农村常见的单层活页窗。刘海的田园小屋建在离西拉沐沦河南岸不远的一片果园里,风景颇佳,环境宜人。因为他独身,责任心较强,队长指派他看果园。歇工时,下雨天,大雪天,我们经常光顾刘海的小屋胡侃神聊。刘海性格开朗,热情好客。每当这时,早就预备一大壶茶水放在锅台上。农工和知青们,或围坐在门外,或挤在炕头上,一边端着粗瓷大碗喝水,一边听刘海讲笑话,不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刘海虽说没念过几年书,却善于词令,肚子里有不少故事,外加绘声绘色的表演,很叫人开心。

  

  每当他开讲前总要先说上两句开场白:“说是说,听是听,铃铛皮当不了紫金钟。诸位要是来捧场, 管教你日偏西听到月三更,” 铺垫之后引出正文。他讲的“嘎子相亲”取材于当地一个真实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智障农工(日本遗留孤儿)年过三十尚未娶亲,相了几次亲均以失败告终。嘎子娶亲心切,又找了一个媒人。此人能说会道,决心成人之美。他打听出嘎子相亲没成主要是第一印象不佳,关键时刻说了错话,让人家看出破绽。为了不重蹈覆辙,事先进行了多次“培训,” 相亲地点也由河南改为河北阿旗境内。待一切准备停当,雇一辆驴车拉着见面礼前往。

  

  路上,媒人再三嘱咐嘎子少说话,听指点。嘎子虽然弱智却不傻,连声答应。行了半日到了女方家,从见面,到打招呼,嘎子表现良好,没有露出半点破绽。到了中午,女方开始张罗吃饭。眼看 大功告成,媒人喜上眉梢。谁知上饭时偏偏又出了岔。待坐到炕上,主人让烟,嘎子推说不会;主人让酒,嘎子也推说不会,这都是媒人所教顺情顺理。可主人唯恐招待不周,又关照 一句:他大哥,那就喝口水吧。嘎子竟手足无措,回答说:我不会喝。主人有些诧异,说:快趁热喝吧,暖暖身子。哪知嘎子跳下炕来,连声说:我不会喝,真的不会喝呀。主人看着 嘎子那直愣愣的眼神,恍然大悟,一下子坐在那里,望着媒人没了话。甭用说,亲事又泡汤了。这个笑话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十年前,花都什农场组织知青返乡,我还到刘海小屋寻找当 年足迹。小屋尚在,刘海却不知哪里去了。至于嘎子,据说已经迁居外乡了。

  

  往下再说就是“大壕里群芳战二刘”的故事。1969年夏秋之交,场部组织修大壕大会 战。我们三分场知青与当地农工混合编组搞会战。中间休息时以耍贫嘴著称的二刘子与一个新婚女青年开玩笑,惹恼了这个以泼辣著称的一支花。她悄悄地串连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大姑娘, 趁二刘不备之际,将他按在大壕里,先是抬起四肢墩屁股,接着往嘴和裤筒灌沙子。二刘拼命挣扎,无奈寡不敌众,挨了好一顿收拾,只好连声告饶。歇工的人听到喊叫声,都跑来看热闹,几乎笑破肚子。此后,二刘果然老实多了,轻易不敢惹她们。

  

  其实,一支花的男人也很有意思。他姓高,赶一手好车,唱一手好歌。他来了兴致就在上工的路上唱起电影《青松岭》主题歌:长鞭那么一甩呀,叭叭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村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咿哎吆。最可笑的他还能模仿女声假扮寡妇哭丧,从村头一直哭到村外,远在十里之外都能听得见。不明就里的人还真以为谁家死了人,知道内情的人则笑弯了腰。据说,当地人有听声的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心,我们青年点也有几个知青在当地某农工新婚之夜,肩扛肩爬上人家墙头拿手电筒窥探人家隐私。没等站稳,更别说看个究竟,里面便传来一声喝斥,结果连人带手电筒都掉在地上。我的一个同室知青为此摔伤了腿,瘸了好一阵子。那些年月,文化生活枯燥乏味,除了听广播,就是看样板戏,人们偶而喊上几嗓子还是情有可原的。我们知青有自己的乐队,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点里便响起手风琴、二胡、板胡三重奏,收工的路上也会传来我们的歌声。

  

  想起插队,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其间耳闻目睹了若干趣闻轶事,虽时隔三十多年,几个生活片段却穿越岁月的尘埃,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成了脱口而出的故事。

  

  (责任编辑:李婧)


  管理

  

  雨霖铃·悼翟大光先生

  

  焦喉啼血!

  

  泣于碑下,痛与君别!

  

  经年意近情笃,相交恨晚,而今弦绝。

  

  怎阻云衣白马,赋题广寒阙。

  

  可识我,孤影残灯,一曲悲歌向明月??

  

  离愁未解樽先竭,共谁诗,砚冷胡笳咽!

  

  霜红更逐秋水,犹去也,感伤佳节!

  

  酹罢黄泉,回首、欣抛俗世风雪。

  

  但愿是,椽笔英魂,化作园中蝶……

  

  纪念翟大光君

  

  柴元元

  

  记得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是一篇鲁迅先生为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进步学生写的一篇文章,语言犀利,感人至深,而今天当我在父亲的口中知道我的翟大光叔叔在9月30日因车祸离开我们的时候,我觉的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表达我对他的怀念之情,告慰他在天的英灵。

  

  我和翟大光叔叔没有见过面,只是通过几次电话,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他的文章,尤其是他在各大网站连载的《江天写高考作文》。篇篇美文,彰显着他的个性,洋溢着他的才华,反映着他对时代的思考,社会发展的解析,对人生多角度的诠释,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彰显着哲学思辨的光芒,他的文章不仅为准备高考的莘莘学子指引了一条如何写好高考作文的道路还成为芸芸众生充实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写高考作文,资料有限,题目抽象,有字数和文体的诸多限制,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考生而言,在很短的时间内构思一篇比较有水平的文章很难,就算对所谓的文学家而言也并非易事,但是叔叔却坚持将恢复高考制度以来20几年的作文题目都写了个遍,可见其博学,可见其多才,更重要的是对广大青年人的一份责任!从叔叔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文章中所援引的例子,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无所不包,而所有的例子综合在一起却毫无生硬之感,带给读者一种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妙笔生花吧。后来,《江天写高考作文》一书出版发行,而我也作为叔叔的一个小小的合作者为其中的十篇文章写了评语。当叔叔向我发出邀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这样的一个任务受之有愧,和叔叔这样的一个文学家相比,自己资历尚浅,能力有限,但是叔叔亲自给我打来电话,说我是中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一线,比较了解孩子们的状况,可以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给他的文章一些评论,而且也十分愿意到我的课堂上来亲自和孩子们交流,了解一下孩子们在写作方面的困惑。我被叔叔严谨和谦虚的态度而感动,认真地完成了这样的一个任务,但是,叔叔终于还是没有能够来到的我课堂上就匆匆离我们而去了,成为了我和我的学生的一件憾事.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我想起了苏轼的《赤壁赋》中这样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古人慨叹生命的须臾,羡慕长江的无穷。我举头望见空中之明月,回忆着和翟大光君相识的点滴记忆,回味他留给我们的篇篇美文,心中似乎早已没有了悲哀,因为他已经在他并不漫长的生命中活出了他的精彩,而他的生命早就在他用才情铸就的一篇篇文章中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永恒。

  

  (作者为天津市扶轮中学教师)

  

  

  翟大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松山殡仪馆举行

  

  本站讯:2009年10月2日上午, 翟大光遗体告别仪式在松山殡仪馆举行。翁牛特旗政协主席吉日木图、副主席鲍建国、秘书长栾守武、原翁牛特旗委副书记于德会、原翁旗人大主任毛树涵、原红山区人大主任王维新、翁旗文联副主席张仲仁和生前好友毕丛义、柴春泽联盟网总裁柴春泽、副总裁李立新、顾问徐广达、副站长周罡、杜立冰、常务秘书长刘军凤、翟大光亲属、社会各界朋友近百人参加告别仪式和悼念活动。

  

  原赤峰日报副总编鲍喜章、柴春泽联盟网副理长刘贵赓、 副总编范玉森对翟大光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

  

  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王钟致电悼念翟大光。

  

  赤峰电大校长钟飞辰、副校长穆向阳对电大优秀毕业生翟大光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

  

  沉痛悼念江天老师

  

  叹君未曾赏月圆

  

  英灵已作蓬莱客

  

  儒情性雅玲珑心

  

  德范可惠后来人

  

  思君但看秋江色

  

  孤鸿影掩水云间

  

  剑胆铮铮化丹霞

  

  琴心袅袅成绝响

  

  我哭师友苍穹悲

  

  层峦寂寥鹤声遥

  

  祥云舞彩绕星河

  

  清风伴月渡江天

  

  愿江天老师天堂之旅一路走好!

  

  2009.10.2 武飞

  

  柴老师:昨天在网站知悉江天老师不幸罹难,震惊悲痛之余,

  

  也为网站失去一位杰出的人才感到惋惜。虽与江天老师只谋

  

  数面,但印象颇佳,他的文章亦为我钦佩仰慕。只可惜中秋

  

  佳节,月失华彩,不禁使人扼腕唏嘘。昨夜不能寐,情由心

  

  生、性随笔走,作悼诗一首以缅怀江天老师。如押韵   对

  

  仗有不妥之处,请柴老师不吝赐教指正。

  

  武飞修改于10月3日晨。

  

  悼江天老师

  

  宋志宏(宋文)

  

  有生以来第一次写悼文,我愿写给他,我推崇的,对我有影响的他。

  

  2009年10月2日我在柴春泽联盟网站看到了一则信息:2009年9月30日上午,翟大光(网名江天)同志在翁旗返回赤峰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亲朋好友十分悲痛,以各种方式表示沉痛哀悼!――看罢愕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关了网页,再重新打开,希望不是真的,但一切又都是事实,脑袋发蒙,头皮发木,泪水在眼眶中转着。

  

  江天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用成熟自信、激情深邃的笔把历届的高考作文都呈现到人民网上,再一是偶遇的亲切,平实又深沉的话语,虽然只是短时间的交谈,却激励起我坚持写作的信心。谦虚、平易近人、孝敬、感恩的心,折射出他的品行和性格,于是看他的博客、读他的书便成了我美妙的享受,同时也让我记住了他--翟大光。

  

  翟大光,网名江天。初读他的长篇小说《彩旗飘飘》,被他细腻的手笔吸引了,从天文到地理、从谈诗到论道,无不体现出他的才学博广、热爱生活、亲和善良,让人难以释手,心灵得到了洗涤。再读他的08年新写的自传《回望坎坷人

  

  生》,详细、真实、客观地记载了他由一名电工到旗里的秘书再到乌丹有线电视台台长、局长的风雨历程,把老屋、母亲、父亲写在最前面,还多次提到母亲,以至于叫天“还我可怜的母亲”,催生了他积极上进、战胜困难、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正是这些平淡、庸常、琐碎,才有了惊险和甜蜜、拼搏和胜利、悲痛和感恩,生活多了好些色彩。

  

  于丹说“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不是语言,而是你的那种态度”。也正是他对人生的这种态度、信念,让我也揣摩了好多理念和精髓,先后有《淡淡的思念》、《怀念父亲》、《养鸽人生》,并得到了他的斧正,他还为我起了笔名――

  

  宋文,寓意是让我在文学的路上走好走远,正是这些让人看似简单的举动,使深

  

  埋地下的种子,得到了浇灌和施肥。他没有级别、年龄、阅历的差异,能在你最艰难的时候与你快乐地分享,能在你刚刚有点成绩的时候,给你最热情的掌声,就是这个分享、这个掌声让我更认认真真地重新审视他了。

  

  夜深了,我真不忍心点击鼠标的咔咔声吵醒他,但我又不能,因为我希望能在他营造的天地中汲取营养,使它成为我遥遥路途中的一个驿站;漫漫人生的一个符号;心灵深处的一块净土,这不是什么做作,只是一颗真诚渴望感恩的心。

  

  五十七载你就走到了终点,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给生者留下无尽的哀思,但愿你在天之灵能够安息。听书上说,死人上天有三个标准,一个是“安宁”的,再一个是“崇高的沉思”,最后是“直接和上帝交谈的幸福”,但

  

  我希望你能“安宁”的上天堂,依然在写作中耕耘,依然在精彩的网络中平平淡淡地播种平平淡淡地收获。

  

  重新打开江天老师的博客,看到松岩的留言“老爸你就去那个无名的世界了,儿子想你啊!”我泪流满面。